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旧恩(穿越) > 分卷(372)

分卷(372)

作品:旧恩(穿越) 作者:藕香食肆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青州府附近有空出来的屋舍么?找个地方支张桌子,杨奚先去守着衙门。九阳这边先把人和物资拨过去,试着把农具打出来。待白先生来了,商议出结果,英姿就不必两边跑了。谢青鹤安排得马不停蹄,青州民务和治农之事都没打算放松,而且,他的吩咐非常自然,没有半点迟疑。

    除了伏传之外,所有人都很诧异于谢青鹤的自专。

    让沈俣主管天下农事,明显是个临时决定,小郎君最开始的打算是让沈俣在青州推广新农法。

    也就是说,这件事他没有跟陈起商量过。家主会不会同意?就算家主同意了,心里难道不会对小郎君的独断专行生起猜忌?任命安排天下农事,是独属于皇帝的权力。太子岂敢逾越?

    现在大家关起门来说得火热,家主一句不准,所有筹备都得打水漂。

    没有人敢提醒。沈俣说附近好像还能征几间屋舍,常朝点头表示马上就去拨人,杨奚则乖乖地收拾行李,准备去新衙门办公。反正白芝凤这两天就要到青州了,成与不成,也就在三两日之间。

    这日议事结束之后,田文落后一步,待众人都走了,他才问谢青鹤:相州虽好,地实偏僻,绝非立极之地。郎主军帐先驻菩阳,再驻恕州,想来早有迁延之心。

    谢青鹤微微一笑。

    相州位置太偏僻了,陈家不可能在相州定鼎称尊。

    但,相州的百姓怎么办呢?辛辛苦苦供养三军,终于打得天下,却让别地安享荣华,公平吗?

    历史上的陈起就曾下令驱赶王都百姓,给迁居到王都的相州百姓腾地方。留守在相州的百姓也享有永世不征徭役、课税减半的特权。从这一点来说,陈起对自己人是非常慷慨的。

    现在陈起已经不在了,不管是上官时宜还是谢青鹤,都不可能干出驱赶王都百姓的事来。

    把农神沈俣放在相州治农数年,就是对相州百姓最好的报答。

    田文又问:郎主既然将青州封予小郎君,小郎君何不自请青州令?

    谢青鹤很意外他会这么提议。

    天无二日。田文说。

    秦廷已经不再是陈家称帝的阻碍,攻下王都是计划之内的步骤,很快就要进入分猪肉环节。

    谢青鹤毕竟年纪小,没有怎么参与打天下的过程,在诸多悍将骄兵之中,他没什么影响力,偏偏又是陈起唯一的儿子。到时候各方面撕扯利益,说不得就要到处走门路,他要是不小心牵扯了进去,得不偿失。

    而且,陈起才四十出头,年富力强,坐拥四海,骄傲与跋扈必然蹿升到巅峰。

    谢青鹤若使用少君的身份跟在他身边,随着谢青鹤一天天长大,陈起又没有彻底老朽,父子之间必然会发生撕扯。唯唯诺诺会被朝野看低,认为没有作为。稍微冒头又容易得罪君父。

    不如躲得远一点,不要一个锅里刨食,免得筷子跟勺子打架。

    反正陈起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且不可能再有第二个儿子。一切终归都是小郎君的。

    如果此时在正殿的不是上官时宜,而是陈起,谢青鹤会很认真地考虑田文的建议。幸运的是,这事没有如果。谢青鹤伸手拍了拍田文的肩膀,温和地笑说:父慈子孝,上下不疑。

    田文看着他充满自信的双眼,不知道一向聪明的小郎君怎么就开始犯蠢了。

    谢青鹤只好违心地向他保证:我会小心。

    田文摇头叹气地走了。

    各人都已离去,屋内只剩一片狼藉。

    伏传歪着头哈哈笑道:多少人等着看父子相残,全都要惊呆了。师父对大师兄的宠爱信任,古往今来多少亲父子都不能够。大师兄说雪是甜的,师父都会抓一片来尝尝。

    谢青鹤起身整理衣袍,回头看他:我去阿父那边说事,你去不去?

    伏传这才一骨碌爬了起来:要去!

    第270章 大争(82)

    谢青鹤去正殿向上官时宜禀告了任命沈俣之事,借着沈俣欲回相州治农的想法,顺便商讨了新朝定都一应事宜。上官时宜的态度很明确,我都没意见,一切你说了算,照从前的规矩来。

    伏传毕竟年纪小,没经历过大师兄代掌门的时候,听得一头雾水。

    从前是什么规矩?

    谢青鹤被上官时宜捉壮丁处理文牍事,谢青鹤就捉了小师弟代笔,师徒俩闲坐喝茶聊天。

    好在这些日子事情不多,处理得也很及时,伏传很快就做好票拟,呈谢青鹤翻看。

    既然是大师兄差遣办事,伏传做得非常细心,严格按照后世内阁处理政事、交皇帝审决的规矩做事,票拟条陈细心整洁,前因后果、利害分析都简略切要地写了上去,文牍工作非常漂亮。

    谢青鹤非常得意自豪,忍不住专门拿给上官时宜翻看,说:阿父裁决,儿从旁手记。

    上官时宜懒得干活,倒也不是不通人情世故,大徒弟得意献宝,他接过来瞥了一眼,只见小徒弟一笔字写得工整清隽,文法简洁,词章有度,也不免夸了一句:转头去学你大师兄的字了。

    伏传就像一个被全体先生夸奖表扬的小学生,乐呵呵地坐在书案边嘿嘿。

    上官时宜借着午后的天光翻看竹简,对照伏传所写票拟条陈,从中挑选他自己觉得合适的方案,用笔画个圈,交给谢青鹤。谢青鹤便照着此方案措辞,用陈起的笔迹作出批示。

    伏传则在一边帮着整理竹简,偶尔给师父和大师兄研墨,收拾砚台。

    这就注定了上官时宜会被谢青鹤早一步完工,他把最后一册竹简和圈好的条陈交给谢青鹤,朝伏传招了招手,伏传乖乖地挨了过去,上官时宜便摸摸他的脑袋,说:大兄处事辛苦,你能悉心帮扶襄助,为他解忧,为父深为欣慰。以后也要互相扶持,好好过日子。

    上官时宜平素眼高于顶,尘世间很少有他看得上的人,对徒弟们也不是个个都亲和夸奖。

    伏传冷不丁被他专门招近身边夸奖,反倒有些不习惯,磕巴地点头:是,弟儿遵命。

    谢青鹤满面春风地写完最后一个字,将笔放下,笑道:阿父不知道,素日里都是隽弟照顾起居饮食,服侍案牍,人前人后周到细致,儿全无后顾之忧。

    上官时宜知道大徒弟在秀恩爱,分明心里很高兴,面上还得一碗水端平:扶持重在相互二字,他是小的,侍上恭敬勤恳,你也要多教导栽培他才是。又摸摸伏传的脑袋,光看这一笔字,你兄长是有指点你吧?倒是兄友弟恭。

    话都让上官时宜说完了,伏传还能说什么?只好乖乖地赔笑附和:是,大兄很关照我。

    两人从正殿辞出,谢青鹤拉住伏传的手,问道:可是委屈了?不等伏传说话,他就把伏传搂在怀里,一手贴着伏传的脸颊,乖。

    没有。伏传否认了谢青鹤的猜测,我在想,我以前是不是太懒散了些。

    嗯?谢青鹤低头去看他的脸,小师弟的想法怎么总是很曲折?

    伏传对谢青鹤总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憧憬与仰慕。

    谢青鹤坐在屋里剥颗花生吃,他都会联想到大师兄是不是在花生里发现了一个新世界。

    以至于平日里谢青鹤平时抄经注疏时,伏传根本就不敢多说话,他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掺和大师兄的丰功伟业。

    谢青鹤也不会省着小师弟不用,每到他给伏传安排差事时,伏传都会用尽十二分的力气去做到尽善尽美,惟恐让大师兄失望、看不上,怀疑他的能力和修养。偏偏谢青鹤也不知道伏传心内的忐忑,随口给的夸奖也不是很真心,口吻更像是亲昵地哄小情人开心。

    今天伏传不过是照着平素处事的原则,给大师兄干活,必然要细致周到,不出任何偏差。

    恰好撞见上官时宜在场,谢青鹤有心向师父炫耀,这才让伏传发现原来大师兄很满意我的文牍工作,满意到甚至想要美滋滋地向师父夸耀。

    上官时宜摸着伏传的脑袋,叮嘱他要悉心帮扶襄助大师兄的时候,伏传都很是汗颜。

    阿父拉着我的手叮嘱时,我就想,这些年除了给大兄端茶倒水、收拾收拾衣裳,我还真没怎么在正事上帮扶襄助过大兄。伏传考虑的压根儿就不是师父偏心大师兄的问题。

    谢青鹤贴着他脸颊的手指摩挲片刻,面对这么乖的小师弟,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伏传已经仰头问他:今天才知道大兄很喜欢我服侍文牍事。以后我陪着大兄多做一些我知道大兄的功课高深严谨,若是我哪里不懂,或是做得不够周到,还请大兄教一教我,我尽力学好。只待教会我了,大兄也可以多一个帮手,好不好?

    二人定情多年,伏传在日常相处时已经松快了许多,然而,提及谢青鹤的功课时,他还是小心翼翼地祈求着谢青鹤,请大师兄准许自己去帮忙。

    谢青鹤在他心目中高山仰止的地位,可见一斑。

    好。这是谢青鹤唯一能给的答案,你这样虔诚勤恳,总能帮得上忙的。

    在谢青鹤的功课上,夸奖天资聪慧都没有用,惟有耐性与勤恳才能真正帮得上忙。

    谢青鹤从不觉得小师弟缺乏这两样特质,伏传总有很多时间陪伴他,可是,论武艺、修行、文牍,他的种种功课都没有丢下,甚至常有让谢青鹤觉得进步飞快的惊讶,这绝不可能是每天吊儿郎当玩儿出来的成绩。

    说话间,二人已经回到了偏殿。

    早先被闹得一片狼藉的客厅已经收拾了出来,使女来送了饮食暖炉,复又退下。

    伏传盘膝坐在榻上,忍不住问:阿父说,照从前的规矩来,到底是什么规矩?

    谢青鹤闻言竟然忍俊不禁,解释说:先斩后奏、假传圣旨的规矩。

    简单来说,就是事情我去做,黑锅他老人家背。

    那时候我年纪小,说话不管用,行走江湖扯虎皮做大旗罢了。反正不管我在外边说了什么混账话,人家问到他老人家面上,他都认对,我徒弟说是我说的,那就是我说的,真是我说的。

    人家问,隔着三千二百里呢,怎么说得上?

    他老人家说,不知道我家有飞鸢吗?半夜飞了一个来回,特请的不行?

    谢青鹤说着往事,自己都忍不住乐。

    上官时宜以白道魁首的身份主宰江湖百余年,熟知他行事作风的人都知道,他一直恪守着不出世的宗门规矩。谢青鹤初出江湖年轻气盛,且修的是人间道,行事做派和上官时宜截然不同,不仅不肯吃亏,有仇必报,一旦被人求上门来,他还喜欢主持公道。

    两套规矩发生冲撞摩擦时,就有武林世家、江湖豪门在谢青鹤手里吃了亏。

    打又打不过,气也咽不下。以前都能干的事儿,现在怎么就不能干了?以前你们寒江剑派不管的事儿,怎么就突然跑来伸手伸脚了?年轻人,不讲武德啊!

    那怎么办呢?

    上寒山,找旧主上官时宜,哭诉告状。

    遗憾的是,这波人都没能踏进山门,就被上官时宜几句话怼了回去。

    伏传听得惊奇又好笑,他印象中的师父就如同龛上的偶像,八风不动,十足体面,实在不能想象师父跟着大师兄一起撒赖的往事,忍不住磨着谢青鹤说更多:大兄和我说详细么?

    谢青鹤回首从前,遗憾地摇了摇头:岁月支离,记不大清楚了。

    他在入魔世界度过了太漫长的岁月,那些记忆都沉淀在极深处,若是没有支点提醒,单凭他自己去回忆就只剩下一片茫然。

    伏传也不坚持追问,左手按着棋盘,右手按着谢青鹤装文稿的书匣:哪一个?

    农书里拆出来的书页还未装订,劳烦隽弟翻检整理一遍,取厚纸订好。谢青鹤在石砚里加水研墨,铺平裁开的纸张,我现给常朝和杨奚各写一份冶炼农具的诸事提点,写好了再下棋。

    好啊。伏传打开书匣,整理书页的时候,时不时抬头看谢青鹤一眼。

    谢青鹤低头写字不曾抬头,问道:东张西望什么?

    没有东张西望,看的都是一个方向。伏传只是整理书页,不动笔墨,也不必全神贯注,与大兄共用一张书案的感觉很好。

    回去给你加一把椅子。谢青鹤说。

    伏传才意识到,他说的是在观星台的书房加椅子,想了想,又说:靠山崖那边的窗榻上放个棋案,在那边吹风看云下棋多好。

    谢青鹤喜欢坐在那边抄经,伏传要把他的老窝都抄了,放上棋案,谢青鹤居然也没有抗议。

    好哇。谢青鹤答道。

    伏传又说:大兄就挪到书房抄经。

    谢青鹤哪会不懂得他这搁明面上的小心思,一张书桌两把椅子,小师弟申请加入。

    谢青鹤低头含笑:好。

    第271章 大争(83)

    白芝凤等人在路上遇见大雪,被迫迁延两日,没能照着预计的时间抵达青州。

    正在筹办农部诸事的常朝、杨奚都挺惴惴不安。

    谢青鹤催着先把架子拉起来,常朝就怕才把匠人从各处作坊里抽调出来,闹得人仰马翻,最后被陈起一声令下,连人带作坊都给收缴了,他不心疼钱和物,真的挺心疼匠人熟手不好找。

    杨奚则是激动得晚上都睡不着,激情澎湃地畅想着自己光明的前途,又担心家主和小郎君起了龃龉矛盾,祸从天降。

    沈俣城府极深,外人看不出他什么想法,但是,他除了帮着在青州府附近找了个院子当办事衙门给杨奚栖身,这一两天他都在青州府忙着给军户发粮的事,顾不上这个刚搭建的新衙门。

    谢青鹤左等右等,白芝凤都不来,没办法,只好把上官时宜祭出来稳定军心。

    挑了个晴天的傍晚,盘算着沈俣在青州府的活儿都干完了,陈箭专门走了一趟,把沈俣请到了紫央宫正殿。上官时宜预备了一席酒宴,招待沈俣吃了一顿晚饭,觥筹交错中,君臣恳谈,相谈甚欢。

    谢青鹤和伏传都没去凑热闹,以免影响师父发挥。

    二人在偏殿玩搏戏。所谓搏戏,其实就是游戏版的手招切磋。他俩讲好规矩,不动修为真元,纯以指尖做戏。且不计绝杀,只计触点。以三十个来回为一局,局末点数多者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