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旧恩(穿越) > 分卷(431)

分卷(431)

作品:旧恩(穿越) 作者:藕香食肆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简稻耐性没那么好,在二堂的院子里来来去去转了好几圈,跑来跟伏传说:伏师兄,我去看看顾大人到哪儿了。

    伏传已经知道城里昨夜死了不少人,不想让简稻出去惹事:坐会儿吧,外面冷。

    简稻倒也听话,又乖乖地蹲在院子里,玩自己的小辫子。

    杏城令对夫纲妇德的看法与谢青鹤有八分相似,伏传觉得跟他聊天不算讨厌。杏城令则觉得伏传年纪轻轻见识甚广,天南海北什么话题都能接得上。

    说到后来,顾苹襄始终不来,两人也实在没什么话题可聊。

    杏城令自觉年纪大周身不适,开始说天气,说时症,客客气气地找伏传咨询了一点养生长寿的知识。伏传倒也不客气,把他早泄便秘的毛病一起看了

    混到中午,杏城令请伏传和简稻吃了一顿便饭,吃到一半时,顾苹襄终于来了。

    伏小师兄也在。

    顾苹襄披着大氅进来,额上不知哪儿沾着的碎雪化了,湿答答地沾在头上。

    他一边擦脸,一边脱了手套凑近火盆取暖:我昨天便接了线报出去追个人贩子,回来才听报说县尊大人找我不赶巧,柳护法不在家。

    他冲伏传笑了笑,说:被谢真人差遣回寒山去了,说是去送信。

    杏城令啊呀一声:我这里好几桩命案。

    有小厮过来送热茶,顾苹襄又冷又饿,连忙接过来喝了一口:伏小师兄就能招魂啊。县尊大人请伏小师兄吃了这顿饭,想必这事不难。

    杏城令恍然拍了拍额头:瞧我这脑袋,全给忘了。说着起身给伏传敬酒,这事就偏劳伏先生了?

    伏传点头:举手之劳,不必客气。

    我抓的这个人贩子就先押在县上,想必一时半会儿也顾不上审她。顾苹襄挤到桌上要找吃的,小厮过来给他添上碗筷,他一筷子叉起炖得烂糊的黄豆猪蹄,唏哩呼噜先吃了半个,这些年只怕卖了不少人,到时候把县上走失的妇孺名单对一对,说不得还能把人找回来。

    伏传听他说人贩子,心念一动,问道:顾督军抓回来的人贩子是男是女,如何拐带妇孺?

    顾苹襄听伏传问话才放下猪蹄,拿帕子擦了擦嘴,说道:是个开茶肆的寡妇,打着扶危济困的招牌,专门拐带生活困苦的妇孺。长得好的就卖去青楼做娼妓,一般就卖给过路行商被她卖掉的妇孺多半都是从家里逃出来的,也不敢逃跑或是告官,尽吃哑巴亏了。

    简稻听闻眼睛都睁大了:那寡妇莫不是姓金?

    顾苹襄很意外:简女侠也知道此事?正是金寡妇。

    简稻耷拉下肩膀,放下筷子,饭也吃不下了。

    顾苹襄不明所以:这是为何?简女侠认识金寡妇么?难道有相识的朋友叫金寡妇卖了?这也无妨,待会儿我带你去见见她,只要人还在河西郡,顾某人保管给你把人追回来。

    身为龙鳞卫河西郡衙督军,顾苹襄有底气打这个包票。

    伏传则开解简稻:金寡妇是人贩子,冯淑娘未必知情。你先不要丧气。

    顾苹襄完全听不懂他俩在说什么,只好拿眼睛去看杏城令。杏城令把刁二虎去冯淑娘家抢夺老婆桑氏,以至于冯淑娘和桑氏双双殒命的案子,简单说了一遍。

    简稻看着香喷喷的饭菜,怄得想吐血:这世上岂有这样可恶的妇人!人家走投无路才去投靠她,她却要把人卖了!这样的昧心钱也敢赚!我却要看看,这黑心烂肝的坏人到底长什么样子!

    顾苹襄就跟杏城令商量:县尊,要不,就把金寡妇和那刁二虎的案子一并审了?

    考虑到伏传也是为了冯淑娘才来县衙,杏城令便点头答应了下来:下午便提堂。

    顾苹襄把剩下的猪蹄啃干净,突然好奇:刁二虎去冯淑娘家抢他的老婆桑氏,冯淑娘和桑氏都死了,他跑来县衙喊冤枉,是想告谁?难道打死冯淑娘和桑氏的另有其人?

    杏城令摇头,大概是见惯了各种奇葩,他说这番话的时候情绪很稳定:刁二虎说,他昨夜收到消息去冯淑娘家接他妻子桑氏,人贩子冯淑娘不肯放人,他去抢夺妻子的时候,冯淑娘自己摔倒在地,却拉住了他妻子桑氏的脚。故而冯淑娘是自己摔死的,他妻子桑氏却是冯淑娘绊在地上摔得一尸两命,一条命重于两条命,何况冯淑娘是人贩子,桑氏是良民,合起来就是冯淑娘欠他两条命。他来告官是要冯淑娘赔钱,请求本县把冯淑娘遗留的田产赔给他。

    顾苹襄也见惯了各种奇葩,听完情绪也很稳定:这等刁民,合该赏他八十大板!

    杏城令毕竟专业审案、整治各类刁民,他的思路很清晰,先确定冯淑娘究竟是不是人贩子,再来研究冯淑娘到底是怎么死的和后世论迹不论心的裁决不同,人治的时代,动机和立场更重要。

    如果立场和动机都站在了道德制高点,无论干了多么丧心病狂的事情,都可以免于一死。

    反之亦然。

    午饭结束之后,杏城令便先提了金寡妇过堂。

    顾苹襄有线报就有证人,还有被金寡妇拐卖的妇人指证,根本无从抵赖。

    杏城令并没有正面问冯淑娘与金寡妇的关系,就拉着金寡妇逼她一件一件数,何时何地卖了哪些人石头怪得了王姑娘堕魔之力才开始兴风作浪,仙姑石也正是这几年才开始有求必应,杏城里妇人大张旗鼓拜仙姑也就是这两年才时兴的事情,金寡妇的茶肆也是近三四年间才有生意。

    既然时间不长,也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有妇孺出逃,一年就有那么二十多个,不至于记不清楚。

    金寡妇也只以为官府是要去解救被卖掉的妇孺,被杏城令揪住打了板子,又受刑夹了手指,哭得鬼哭狼嚎的,哪里敢耍滑头,老老实实地交代自己卖了多少人,卖哪里去了

    杏城令再问她卖了多少钱,钱财花用到何处。

    金寡妇是穷怕了,把钱记得特别清楚,这个卖了二两,那个值钱,卖了二十两林林总总都被她凑了个八九不离十。至于钱花到了何处,金寡妇哭得特别伤心:都封在陶罐里埋在了茶肆后院的杏花树下那是我的养老银子啊都没有花

    现在也没机会花了。

    金寡妇特别委屈,特别遗憾。

    这要是趁着事发前把银子都花了,也不至于这么冤枉!事也犯了,罪也坐了,钱没花着!

    杏城令立刻发签叫衙役去茶肆后院挖银子。

    都知道衙差贱役手脚未必干净,这种掏私货的时候,说不得就有衙差偷偷摸摸各偷几个。平时也不会有人盯得太紧。然而,今天这事关系到冯淑娘是否清白,顾苹襄便差遣了两个龙鳞卫跟去盯着。

    若金寡妇埋在后院的银子与她供述的获利相符,冯淑娘就能洗脱人贩子的嫌疑。

    金寡妇不给冯淑娘分银子,那算哪门子的同谋?

    金寡妇的茶肆就在城中,差役们很快就在杏花树下挖到了陶罐,把银子点一点,抱回来交差。

    和金寡妇说的八九不离十,甚至还多出了二十几两。

    金寡妇盯着大大小小的银锭碎角,不禁悲从中来:那是我死鬼老公留给我的养老钱

    杏城令这才询问她与冯淑娘的关系,以及刁二虎的妻子桑氏、妻妹小桑氏。

    淑娘金寡妇难得露出了几分忐忑之色,淑娘是很热心仗义的姐妹,最初我那茶肆没什么生意,她就常常带着人来坐一坐,还叫我帮她裁衣裳后来我才知道,她那女红做得极好,就是找借口接济我几个,让我有口饭吃。

    犯人在堂上东拉西扯词不达意都是常有的事,杏城令没有敲惊堂木,就没人拦着金寡妇继续说。

    照金寡妇的说法,冯淑娘一直都在竭力帮着她救人。金寡妇提供住宿场所,冯淑娘则因为手里有钱,常常买吃买喝,周济衣物等。但,这种救济并不是长久之计。金寡妇自信满满说要帮逃出来的姐妹重新觅个归宿,长得好看性情温和的女子,她也确实想法子带出去嫁了。

    可不是所有人妇人都能寻找到合适的归宿。来投奔金寡妇的小姐妹却越来越多。

    金寡妇一开始也想着要把可怜的姐妹们找个好人家嫁了,实在找不到好人家,她就随便找个嫁出去,反正也不能一直待在她的茶肆里。到后来给钱就嫁,碰到颜色好的姐妹,她明知道对方是青楼的鸨儿,也假装不知道,收了大笔银钱把人嫁出去。

    淑娘一直不知道我收钱卖人的事。她真以为,我把人都嫁出去了。金寡妇哭道。

    杏城令表情变得很复杂。

    冯淑娘确实不是人贩子,但是,她的目的,是把别人的妻子收留在家,再另外嫁给他人。不管她有没有从中收钱获利,她所做的一切就是拉皮条。

    以公序良俗而论,冯淑娘如此坏人婚姻,败坏纲常,她比人贩子更加可恶。

    杏城令审结了金寡妇贩人一案,判罚杖刑八十,□□三年,因金寡妇要配合解救被拐卖的妇孺,暂时还押,延迟杖刑。签字画押之后,衙役把金寡妇带了下去。

    紧接着就要审刁二虎状告冯淑娘殴杀妻子案,趁着衙役提堂的间歇,杏城令回了二堂。

    以此看来,冯淑娘确实与金寡妇贩人一案无涉。然则,她这样的作为,不好录入文书。杏城令大概能摸得出伏传对此事的态度,可是,杏城令也很清楚,朝廷对此事的态度。

    寒江剑派的高人全都不娶妻纳妾,他们当然可以慷慨大方地认为你对妻子不好,妻子就可以跑。

    但,这个世俗所遵循的礼法,它不是这么运行的。

    金寡妇供词里与冯淑娘相关的一切都可以划掉,因为冯淑娘和金寡妇贩人一案没什么关系。

    审刁二虎的案子就完全不一样了。刁二虎一直认定冯淑娘是人贩子,想要证明冯淑娘不是人贩子,就要得到金寡妇的证词。金寡妇的证词却让冯淑娘的立场更加恶劣公序良俗可以容忍人贩子。因为有人买才有人卖,人贩子为了钱财拐卖妇孺,这是人性。

    冯淑娘把别人的妻子嫁给外姓,却不图钱。那么,她图的是什么?

    她图的是破坏公序良俗,她要害的是纲常闺范,她比图钱的人贩子更加该死。

    这案子一旦被上官调卷审阅,冯淑娘就算死了都会被挖出来鞭尸。

    杏城令唯一能做的就是遮掩此事,不让刁二虎的状告记录在案,把这件事撤案处置。但是,现在他想要恐吓刁二虎撤案,还得来说服伏传,顺便让恰好在场的顾苹襄也闭嘴假装不知道这件事。

    伏传和顾苹襄都是聪明人,杏城令才说了一句,他们就都明白了杏城令的想法。

    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

    恐吓刁二虎一番,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伏传反问道:县尊大人是认定了刁二虎说的都是真话吗?他说冯氏自己摔死了,冯氏就是自己摔死的?若冯氏不是自己摔死的,就因为她保护了一个被打得受不了逃出门的孕妇,她就活该被人找上门打死?

    杏城令叹了口气,说:我纵然能判刁二虎死罪,死刑犯的名单先送郡府,再到龙城,层层关卡,步步审阅,到最后刁二虎护妻杀贼有错无罪,冯淑娘破坏纲常必被开棺戮尸伏真人,我邓某人七品小官,对抗不得朝廷衮衮诸公。

    伏传冷笑道:这可巧了,我伏某人最喜欢对付的,就是身处庙堂之高的衮衮诸公!

    顾苹襄摸了摸鼻子,觉得身为四品督军的自己,确实有点太过于渺小卑微。

    简稻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听他们说了个间歇,马上就跳出来:伏师兄!那刁二虎就是在撒谎!我去冯淑娘家看过了,她脑袋都被砸成了渣渣,哪有人自己摔跤把脑袋摔成豆腐花的!力气稍小些的妇人都做不出那样惨状!必是被刁二虎打死的!

    顾苹襄看了看情况,说:那我去准备请魂用的纸笔,伏小师兄,您就受累在神龛香案前演一场?我倒是知道您修为深厚,不必搞那么多花头。门口那么多看戏的老百姓,不给他们演一场,只怕他们以为咱们在自说自话

    伏传点点头,再看杏城令:县尊大人,还请秉公断案。道理归道理,世故归世故。若人人都老于世故不讲道理,这世上哪还有明镜高悬?哪还有昭昭青天?

    杏城令长叹一声,摇头道:罢了,罢了。

    第319章

    谢青鹤在住处喝了两泡茶,原本想安安生生待着,等小师弟回来。

    奈何寄居富商的家中规矩不严,总有小丫鬟牵着手偷偷跑来看他,最开始是隔着院门远远地看,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往前探一探。谢青鹤只好把烤好的地瓜装盘子里,回屋里坐下慢慢剥。

    哪晓得热衷美男的小丫鬟们胆大包天,见不着廊下喝茶的谢青鹤了,居然还敢悄悄戳窗纸。

    这架势说不得就要进门来帮着剥地瓜皮了。

    倒不是谢青鹤自矜身份不肯与丫鬟交往,实在是以他堂堂寒江剑派掌门真人的身份,绝不能落下勾引家婢的污名。光看这几个小丫鬟嘻嘻哈哈闯男客宿院的模样,就知道这家里没什么规矩。真要出点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谁都说不清楚。

    何况,这里还是剑湖庄弟子的家中,稍微有点传言,那就更不得了了。

    谢青鹤实在无奈,只得换了一身不起眼的衣裳,撑起一把屋角竖着的油纸伞,出门去逛大街。

    昨天夜里下了一场小雪,没停住,落在地上都成了薄薄的冰。街上还是和往日一样热闹,男人们穿着棉袍戴着棉帽手套,或是体力活干得热火朝天,或是缩着脖子在街边摊档烤火喝汤,风中飘散着一股飘着酱香与姜味的食物味道。

    谢青鹤在小摊上买了两个肉饼。

    在炉前煎饼卖饼的是个穿着围裙的年轻妇人,谢青鹤在炉前略站了站,发现这妇人打扮得一丝不苟,许是家中不甚宽裕,没戴着什么首饰,只用布帕缠着发髻,也很得体整洁。

    唯独她拿着短柄木铲翻捡肉饼的时候,手上大片的乌青,使人触目惊心。

    煎饼很快就热好了。

    此时寒冬腊月,没有阔叶可用,小妇人用油纸包了煎饼递来:承惠十二个钱。

    谢青鹤身上没有带散钱,本想给她一角碎银,目光落在背身靠着炉子烤火发呆的懒汉身上,便在怀里摸了摸,从随身空间里找了些铜子,数了十二枚会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