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小妻宝 > 分卷阅读179

分卷阅读179

作品:小妻宝 作者:拆字不闻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轻时,出身花楼,幼时受苦,可偏生运道极好,刚出楼清白身时就跟了昌平侯,之后进到侯府,李氏跟人玩儿的素来都是耍心眼儿的心计斗争,若是要她与分辩那些争宠的经验跟道理,她尚且能讲上个三天三夜不会停,可要是问她这一家两口的生计与家事摆布,她偏却也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说白了就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嫩贵妾一朝跌落尘埃,不得不过起凡人家的日子。

    李氏心有怨怼,却到底是为了白恪忍下。

    她为了叫白恪放心在屋里读书,甚至摆着笑脸跟借住的那家农户里的妇人学起了做菜,白恪偶然出屋倒水喝,看到李氏用兜布捂着脸,在狭小的厨房中拿着捡漏的菜勺翻炒着铁锅里的青菜,忍着不时从铁锅里溅出的油点,心中自是百味陈杂。

    李氏不是什么温柔良善之人,好事没做过几件,坏事却在后院中没少插手,白恪熟读圣贤书,自是明白李氏的错处,但李氏作为他的生母,她却从未对他有过任何不好的地方。

    白恪静静站在不远处看着李氏,看着对方在灶台间忙碌,表情神色间有着从未在伯府里见过的鲜活,忽觉逃离伯府,其实也并不是什么坏事。

    他们娘俩在将郊外扎根了几月,何氏如何想都没能想到李氏竟真舍得放低姿态,做了个把月的农家妇,只叫自己手底下信得过人在京城里暗自翻了个底朝天。

    可想而知,何氏自然是没能找到李氏跟白恪二人。而随着彼时天气越来越热,何氏本就沉浸在丧子之痛中无法走出,府里没了李氏给她泄愤,后院那些个没名没分的姬妾更是早被她趁机贬做了奴仆,便只剩下一个赵姬没法收拾。

    至于为何没法收拾,何氏一想其中原因就更加气愤不已。

    那赵姬也不知是施了什么法子竟是与卫西洲结为了义兄妹,而卫家如今手握半数兵权,坐镇京中,便是那些底蕴深厚的一流世家也不敢与之对立。何氏不过区区一伯府主母,甚至与卫家素有龃龉,对不起前任卫氏侯夫人在先,于是一时间,她便是再想将赵姬如何作践,也无可奈何背后有着卫家撑腰的对方。

    拿捏不了赵姬,府中如今唯一能让何氏泄愤的,放眼望去,则只剩了昌平伯一人。

    昌平伯能动能言时,何氏自然是动不了他,可如今昌平伯中风卧床,身不能动口不能言,往日风光的一家之主,却早已成了一块可怜巴巴,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这叫何氏如何不心动?

    叫退昌平伯屋里伺候的下人,何氏身边的大丫鬟低垂着眼,瑟瑟发抖的端着一盆水走进来站稳。丫鬟身边的桌上放着一沓薄薄的宣纸,仔细看上面的字迹,淫词浪语,都是昌平伯不知何时遗留在花楼的“墨宝”。

    “眼熟吗?”何氏坐在昌平伯床边,撩起一张宣纸,表情似是有些愉悦。

    夏日炎炎,大抵是因为下仆疏于照顾,昌平伯的身上散发着一股清晰可闻的酸臭味,他的眼底闪烁着惊恐的怒意,仔细看被褥底下殷满了黄渍渍的颜色,便是不用看,也能猜到他的身下恐怕已经长满了褥疮。

    而何氏此时仿佛像个失去味觉之人,只定定看着那宣纸上的狂浪诗句,轻轻笑着将之念出后,又将宣纸放在手边的铜盆里,浸了水,最后缓缓贴在了昌平伯满是惊恐的脸上。

    何氏:“伯爷不是说过最爱这松烟入的墨吗?”

    “如此,妾身让您今日闻个够可好?”

    第108章

    沾了水的宣纸一层层铺盖在昌平伯青灰中带着惊恐的脸上,他甚至来不及从喉咙里发出求救的呜咽,铺面而来的窒息感便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肺中的空气越来越稀薄,昌平伯眼珠渐渐涣散外翻,何氏静静看着这个宛如垂死老狗的男人,心中却是半分仁慈波动也无。

    屋内,站在何氏身后的丫鬟头垂地越来越低。丫鬟肩膀微微抖动着,眼睛的余光却丝毫不敢有任何往前方注视的迹象,她以为夫人是铁了心的想要伯爷去死的,可就在她内心泛着无限恐惧,生怕自己即将因为知道的太多,而也要被夫人秘密处置掉的同时,便听到夫人一如既往那熟悉而又平寂的声音——

    “没眼见儿的东西,没看到屋里这些宣纸遭了水染,墨迹都看不真切了?若是这等劣物污了伯爷的眼,可是要治你这下贱丫鬟的大罪,还不快快处理干净了去?”

    丫鬟闻言,浑身一个激灵,只见何氏皮笑肉不笑地看了自己一眼,她便身体快过脑子地上前将那紧贴着昌平伯面皮的宣纸尽数撕了下来,死死攥在手里。

    “夫人,伯爷他……”丫鬟看着即使掀了浸水的宣纸后,却依旧躺在床上毫无反应的昌平伯,压,声音里带着惊恐与颤,“好像,好像没气了?”

    “嗯?”何氏皱皱眉,指尖在昌平伯鼻尖一试,立即横了丫鬟一眼,“没用的东西,伯爷只是昏了过去,你且去叫个太医来,只说伯爷病危……”

    她语气一顿,又加了句话:“顺便叫人去白氏那些叔伯家里都告知一声。”

    丫鬟听着何氏的吩咐,低垂着头出了屋,正巧与何氏的贴身大丫鬟玉枝碰上,两人互相对视一眼,丫鬟便忍着方才的震惊与惊吓小跑着出了院子。

    “夫人。”玉枝进了屋给何氏躬身行礼,目不斜视,不曾将分毫目光落在榻上生死不知的昌平伯身上。

    何氏见她回来,淡淡问道:“人可是找着了?”

    玉枝上前给何氏捏了捏肩,低声道:“回夫人的话,如今京城里凡是府上能搜查的地方,无一例外都被搜过了,仍不曾见白恪少爷与李氏的身影,除非白恪少爷攀上了哪家权贵人物,否则……依奴婢猜测着,怕是白恪少爷与李氏如今已不在京地。”

    “不在京地,白恪与李氏那个贱人又能在哪?”何氏却冷笑着不信,“眼下秋闱在即,白恪好歹也是苦读几载的读书人,我可不信他就这般甘心错过今次,况且这母子两身无长物,若是出了这京都,又要如何生活?”

    玉枝沉默不答。

    何氏揉着额角:“罢了,继续派人搜,若是还搜不到,就叫人在秋闱那日的考场外守着,不信抓不到那母子二人。”

    玉枝点点头。

    何氏见着玉枝沉默,推开她捏在自己肩上的手,忽然问道:“玉枝,你伺候我几年了?”

    玉枝道:“自打夫人嫁入伯府时,玉枝便伺候在您身边了。”

    何氏复又道:“一眨眼都过了这么久……玉枝,你可曾怪过我不曾放你出去,许个好人家?”

    玉枝慌忙跪在地上道:“玉枝不敢,能守在夫人身旁伺候,是玉枝这辈子的福分。”

    何氏嘴角微微勾着笑,弯腰去扶玉枝的胳膊,似是笑着说道:“我总是知你心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