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别云后 > 第74节

第74节

作品:别云后 作者:观乎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这是他们府上性子比较活泼的一个小厮,调侃起他来什么都不顾。季别云被逗得笑了笑,一边往里走一边问道:“世子今日来过吗?”

    旁边却突然沉默下来,支支吾吾开口答道:“来了,而且还没走呢,从晌午一直等到现在……您要去见见吗?”

    “见一面吧,”虽然他心里还是打鼓,但既然人没走也正好见上一面。

    于是他穿过回廊,来到了堂上。

    里面烛火通明,客位上坐着一位男子,坐姿端庄,腰背挺得笔直,后面还站着两位小厮。隔得有些远,他看不清对方面貌,只觉得是个文雅之人。不愧姓明,虽然只是侯爷家的孩子,但也沾了一些天家仪态。

    他跨进门之后,对方察觉到动静,放下手中的茶杯,不疾不徐地站了起来。

    “季将军。”世子对他点了点头,语带笑意。

    他也略微点头,“见过世子。之前在悬清山参禅,之后又忙着军营里的事,故而怠慢了世子这许多日,还望多多包涵。”

    双方都知道他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明明是躲得实在不能再躲了才现身。

    但世子也只是笑着答道:“将军军务繁忙,我明白,如今终于见上将军一面,之前几日的等待也不枉费了。”

    这人长得温润俊俏,言行间并无贵胄骄矜,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

    不过这落在季别云眼中,就变成了不好说话的预兆。若世子一上来就对他破口大骂,斥责他不知礼数,那季别云还觉得这场谈判有希望一些。可对方表现得滴水不漏,竟然一丝怒意也没有,全藏在了那幅笑脸下面,如此一来他便摸不清这人城府有多深了。

    季别云心里有了数,在主位上坐下,“世子通情达理,季某也就开门见山了。”

    他停顿片刻才接着道:“世子此番前来,可是为了圣上之意?”

    “皇叔一向心软,从没有强迫我做过什么事,”世子道,“登门拜访季宅,也是想知道将军意下如何。”

    “我的意愿?”他轻笑一声,“我的意愿便是觉得此事荒唐。大梁二十余年没有过这种先例,世子难道真想住到我这宅子里?就算换做令妹,季某也觉得这桩姻缘大可不必。”

    青年道:“为何?季将军跻身官场不久,应当是急着巩固地位的时候吧?难道将军觉得侯府不够,还想要寻觅更高的门楣?”

    季别云没了笑意,“世子何必装作听不懂,我从来都不想高攀公侯之家,也并无瞧不起德敬侯的意思,我只是不喜欢因缘不由自己做主的感觉。世子生在锦绣高门之中,应该比我更懂这种身不由己的滋味。你们兄妹俩无论任何一个答应圣上这份赐婚,以后生死安危就不是你们家自己说了算,还得顾及着我季家。”

    眼瞧世子不说话,他又补充几句,只是语气越来越差:“更何况我以前根本没见过你,怎么可能想和你住在一起?而且需要告诉世子的是,我已有意中人了。”

    世子忽地抬眼看向他,目光中带着一丝惊讶和玩味,“意中人?我能知道是谁吗?”

    “不能。”季别云想也没想便拒绝了。

    若是他真的把观尘的名号说出来,不得将对方吓死。

    “原本以为季将军习武之人不懂风月,不料早已芳心暗许。”世子笑道,“只是将军刚才所提醒的各种弊端我早已清楚,人一生下来本就身不由己,也不差这一件。还望季将军多忍耐一些时日。”

    他皱起眉头,“你什么意思?”

    世子起身走上前来,“如同将军一样,我亦早已属意他人。不过我父亲不能违抗圣命,而家父之命,为人子女的也不好违背。所以还请季将军多包容几日,我每日还是得来季府做客,待圣上收回此意我们便都能清静了。”

    听见世子自己也不想和他纠缠,季别云终于放了一半的心,但他从这话里还听出了一些言外之意。

    如果他不主动去,就只能等元徽帝反悔或忘了这件事,世子看起来并不介意天天往他这里跑,着急而苦恼的只有他自己。

    “那你的意思是要让我去驳回圣意,你坐享其成?”

    青年翩然地弯腰行了个礼,“多谢季将军成全。”

    被旁人拿捏住的感觉并不好受,季别云气得牙痒痒,朗声道:“来人,送客!”

    说罢连礼数也不管了,客人还没动身他就先行往外走去。在外候着的小厮替他进去送客,而站在更旁边的徐阳见他出来了,赶紧跟上,一路朝北边院子疾步而去。

    “怎么今天突然回来了,我还以为你要在军营再躲几日。”徐阳又在看他笑话。

    季别云带着怒气道:“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况且我得回来取东西。”

    “东西?什么东西?”

    “夜行衣。”

    季别云突然被拉住,徐阳使了力气将他拽回身,质问道:“你要爬哪家的墙去?”

    他想答却不敢答,怕徐阳听了反对。能去哪儿,自然是去皇宫了,观尘那和尚天天往宫里跑,他倒要看看里面有什么。

    “你最好别知道,待会儿就装作没看见我出去。”

    徐阳疑惑了一瞬,突然想到了什么,脱口问道:“不会是要……你疯了吧!”

    “……怎么一个两个的天天都骂我疯了,我这不是清醒得很吗?”季别云走到了自己房间门口,回身将徐阳拦在门外,“徐兄你放心好了,若我不想被人发现,别人也抓不到我。去去就回,记得给我备一碗夜宵啊。”

    他转身从柜子里翻出了那套夜行衣,迅速换上,并且用黑布蒙住了下半张脸。

    徐阳在屋外骂:“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你去那儿做什么?”

    “不做什么,我就看看。”他走出房间与徐阳擦肩而过,“我保证绝不动手,走了。”

    他腾空而起,飞上房顶,转眼之间就将季宅抛在了身后。

    季别云进入皇城的次数屈指可数,每一次都是正大光明去的,还没有偷偷摸摸过,不过那几次也足够让他摸清皇城守卫的规律了。

    即使皇城再固若金汤也总有薄弱之处,他耐心地等了一会儿,便从角落里抓住换防的空档潜入了进去。

    总的来说皇城有三宫,从南到北依次是承明宫、宣明宫和颂明宫。

    最前面的承明宫是敦化殿所在之地,平日里主要用来上朝,一般到夜里便安静得悄无声息。而季别云曾去过两次的文英殿是在中间的宣明宫,今夜也灯火寥寥,看来皇帝并不常挑灯刻苦处理政务。

    最北边的颂明宫占地最广,皇帝寝殿和一大片后宫以及御花园全塞在了这里。

    季别云一路小心翼翼,差点迷路,最后还是循着光线来到了一处名为宁熙殿的地方。里面灯火大盛,聚集了许多人,里里外外都有人守卫着,还有几十个宫人候在殿外。

    他攀上一棵高耸的树,挑了个树枝稳稳当当地坐着朝下看去。

    隔着窗户只能看见殿内人影绰绰,至于是谁便看不太清了。季别云锲而不舍地盯着那里,却觉得有什么熟悉的声音若有若无地飘到他耳边,闭眼凝神听了一会儿,他猛地睁开眼。

    是木鱼声。

    莫非是观尘正在诵经?

    元徽帝又不信佛,大半夜的把人家叫来这儿敲木鱼念经是怎么一回事?闲得慌?

    他正腹诽着,下一刻便看见有人从殿内出来。是位老者带着一个年轻人,身上都背了一个方方正正的箱子,片刻后他才认出来那应该是药箱。

    那两人是太医吗?

    第85章 天家讳

    宁熙殿是皇后寝宫,往日一派肃穆,今夜却热闹得如同街头集市。

    榻上躺着一个七八岁大的孩子,痛苦地闭着双眼,脸色已经呈灰败之态。珠翠满头的皇后正伏在床边,看样子已经哭过了,心如死灰般目光呆滞。纱帘外是焦急踱步的元徽帝,以及一大群屏息凝神的宫人。

    观尘坐在房间东边的角落里,闭着眼睛一边敲木鱼,一边诵经。

    殿内的一切都显得有些平静而荒唐。

    “够了,别再念你那劳什子经文了。”元徽帝实在受不了木鱼声在他耳边永无止境地响下去,也不顾祖宗规矩,忍不住训斥悬清寺住持。

    观尘就像没有脾气似的放下了犍锤,停止了诵经,睁眼看过去。

    此时的元徽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还要焦虑,也不知是在对谁说话:“整个太医院的人都没有辙,找佛祖又有什么用,他能把朕的皇儿给救回来吗……父皇当初真不该信什么佛,就是成日沉迷佛经,毁了天家气运,今日朕膝下子嗣才会这么凋零。

    “报应,这都是祖辈传下来的报应……”

    观尘透过纱帘朝里面望去,皇帝膝下唯一一位皇子已经半只脚迈进了鬼门关,而皇帝本人此时担心的却不是孩子的病痛,而是皇位后继无人。

    三皇子已经病了数日,且病情来势汹汹,一日比一日严重。就连太医院内的圣手也对此无能为力,甚至连病因都各有说法。

    此事来得蹊跷,故而就连元徽帝都不得不暂时求神拜佛,克制着嫌弃将观尘请进宫内时时诵经祈福。

    然而三皇子的病也不是那么突兀。

    圣上如今三十四岁,正是春秋鼎盛的年纪,还是皇子时便已纳了许多妾室,即位以后更是大肆充盈后宫。

    虽然妻妾成群,但元徽帝本人仿佛天生就与自己的孩子无缘。潜邸内前前后后一共降生过六位孩子,后来纷纷夭折,到如今也就剩下一儿一女。

    被他视为珍宝的三皇子也即将离他而去,元徽帝实在顾不上帝王风度,暴躁得如同心智未开的野兽。

    正在焦头烂额之时,太后来了。

    听到内侍唱喝,元徽帝仿佛看见了希望,赶紧迎了出去。

    还没走到跟前就大声问道:“母后!您带了什么法子过来?”

    太后这一生历经大风大浪,跟着先帝起于微时,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坐到了太后宝座上。

    故而她并不如自己儿子那般急躁,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走到殿内瞧了瞧皇孙,之后紧绷着神情将所有宫人都屏退。瞥了一眼观尘,犹豫片刻还是没有让他出去。

    “母后,您说话啊!”元徽帝在自己亲生母亲面前仿佛又变成了一个手足无措的孩子。

    太后终于沉声开口:“让人把明望叫进宫里来。”

    “把他叫来做什么?”皇帝疑惑不解,“母后嫌这里还不够乱吗?”

    太后没有理会,而是转头对观尘双手合十,俯身道:“大师,多谢悬清寺护佑明家,还请大师继续诵经。”

    观尘回了一礼。

    *

    贤亲王来得很快,不出两柱香的时间,就匆匆赶到了宁熙殿。

    “何事如此匆忙?”贤亲王的声音在他看见榻上躺着的小孩之后,戛然而止。

    太后端坐在椅子里,朝他招了招手,“哀家和皇帝有事要同你商量。”

    明望走了过去,不动声色地瞥了一眼角落里的僧人。

    而观尘察觉到余光里那双视线,只微微摇了摇头。

    看来今夜他是要被迫听一场皇家秘辛了。

    果然,待贤亲王走到太后面前,她老人家终于松口,且语出惊人:“孩子,眼下情形你也看见了,咱们明家眼看就要后继无人,母后叫你来是想和你商量……王妃如今身怀六甲,太医又诊出是双生子,这是子孙兴旺的好事。故而母后想,不如将陶儿接进宫里教养,你觉得如何?”

    陶儿便是明陶,贤亲王的长子。

    观尘顿时了然,太后原来是想替元徽帝抢一个儿子来。

    此话一出,屋内几乎所有人都怔愣住。半晌,贤亲王才不可置信般开口道:“母后,您是想让儿臣把陶儿过继给皇兄?”

    就连元徽帝也傻了,愣愣地看向自己的母亲。

    太后波澜不惊道:“只是暂时,等你皇兄再有了自己的儿子,陶儿还是回王府,还是你的孩子。你与皇帝本就是亲兄弟,陶儿又称皇帝一声伯父,既是伯父,他今后喊一声父亲也不为过。”

    明望听到最后两句话时,控制不住冷笑一声,“母后说出这样的话倒让儿臣觉得,您不像是儿臣的亲生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