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飞不起 > 第35节

第35节

作品:飞不起 作者:林子律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因为他知道杨远意会等他结束了才睡,就像每个杨远意把自己关在剪辑室的夜晚。他一进门就是好几个消失,偶尔甚至整夜都不出来,但方斐会在卧室等他,睡一觉,看看书或电影,直到杨远意重新出现。

    有时满脸疲惫,有时带着难以言喻的兴奋,拥抱他。

    角色互换,这依然是他们心照不宣的约定。

    也正因如此方斐被安抚,一颗总在游离与忐忑的心逐渐回归正轨,沉入久违的爱情。

    第三六章 如火

    凌晨四点收工,方斐唯一的房卡给了杨远意,回酒店时试探着给他发了个微信问有没有睡。杨远意没回,但他出电梯时看见对方站在无人的走廊上。

    他已经洗漱完毕,穿了件方斐的t恤衫运动裤当睡衣。可能临时起意前来探班,杨远意什么都没带,这身装束和他平日偏正式的西装革履差得太远,大约是灯光黯淡,头发也剪短了,方斐一恍惚,竟以为看见了十年前的他。

    “我这个年龄的你,当时在做什么?”于是这么问。

    杨远意先诧异,随后笑:“刚出国,就是个愣头青,扔了工商管理的录取证书跑到纽约学电影。家里断了生活费,睡过一段时间的地下室,吃不饱也是常态。”

    方斐愣了愣,直觉这不太合理。

    他出身演艺世家,父亲现在还活跃在剧场,母亲也是制片人,投资过一大批优秀的电影,怎么会杨远意想学导演还要沦落到露宿街头呢?

    似乎看出方斐疑惑,杨远意绕着他的一缕头发:“我母亲一直不赞同我干这个。”

    而且旁人尚可以用做出成绩当成筹码与保守的家人互相角力,杨远意一开始就办不到。

    同样是拍电影,比起邢湘的公司每年投资、立项、上映的项目赚的钞票与口碑,杨远意所谓的“成果”根本不值一哂。

    或许这也是邢湘反对的原因么?

    杨远意难得打开关于家庭的话匣子,方斐还要多问他却不给机会了,俯身吻住方斐,轻车熟路挑开衣领,顺着胸口一路往下。

    察觉意图,方斐小小地挣扎:“我累了,今天拍一天戏……”

    杨远意咬一口他喉结。

    于是挣扎变得微弱,几乎可忽略不计。

    “本来想等你睡醒……”舌尖划过敏感骨骼,他的声音也像从胸腔引起的共振,“阿斐太好看了……我忍不住,让我做……好不好?”

    贪恋他的体温已经放弃抵抗,这话入耳,更是控制不住主动拥住他。方斐发出一声黏糊糊的鼻音,默许杨远意继续,半闭着眼去亲杨远意的头发。

    洗发水的白檀味淹没在接连不断的吻的海洋,床头灯未关,正面姿势迫使方斐整个打开自己,用胳膊遮住脸,又被拉开。杨远意喜欢看他这些时候的表情变化,夸他性感。也录过像,后来大约觉得不妥,杨远意主动删了。

    长久不见,连做这件事都变得凶狠,仿佛要把缺掉的肌肤之亲都补全。

    闭眼昏睡前最后印象,是窗缝里蒙蒙亮起的天空。

    拍完大夜一般都会放假让大家休整,临近中午,方斐是被饿醒了的,食欲不振,肠胃有点难受,皱着眉爬起来,发现身边已经空了。

    床头,酒店提供的便签纸和笔摆在一起,隐有杨远意的字迹。

    方斐拿过纸条看。

    “和刘导约了喝茶,睡醒后叫我,给你带午饭。ps:穿了一件你的衣服。”

    杨远意的字颇为狂放,和他看似斯文的外表极不相符。纸条写得匆忙,方斐脑袋昏昏沉沉的,好一会儿看明白,想:“为什么不发微信呢?”

    可能这就是80后某方面的执着吧。

    按杨远意所言给他发过消息,又赖了会儿床,方斐这才迟钝地起身洗漱。

    剧组给的都是标间,因为住的时间长,两张床一边睡人一边堆东西。小艾自己住在其他酒店,她觉得洗衣房不好用,最初要帮方斐洗衣服。但带的服装都以舒适平价的基础款为主,用不着太精细的护理,方斐觉得太麻烦,她就变成定期整理一次。

    小艾昨天才来过,方斐走进洗浴间时,杨远意换的衣服放在显眼的地方。他单手拎起牛仔裤,有点觉出不对了。

    杨远意几乎不穿牛仔裤,嫌硬。

    怎么好像还是新买了?

    暗自发笑,方斐后知后觉:大约和自己在一起了吗?杨远意最近打扮越发年轻。

    看来偶尔也要在意年长恋人的心情啊。

    因为这个小细节,方斐心情出奇的好。他哼着歌洗漱完毕,看向牛仔裤的某两处泥印子——剧组人多,东西也杂所以难免蹭到。

    要不帮他洗了算了,如果杨远意着急回去,也可以先穿他的裤子走。

    这么想着,方斐干脆把牛仔裤先往脏衣篓里扔。抽出皮带时摸到口袋里好似有东西,方斐思索片刻,还是伸手进去拿了。

    摸出一张硬质卡片,三折,像某种展览的宣传页。

    方斐没多想,翻到正面。

    乐器与几何图案天马行空地结合在一起,白色底,绿色符号,最中间是黑色的中文“秋之约”,右下角用双语写着:维也纳星辰交响乐团巡回演出海城站。

    旁有三个不怎么容易发现的小字,烫金:邀请函。

    邀请函?

    杨远意就这么随便地揣在裤兜里吗?

    听上去也太不靠谱了。

    折页首张是针对交响乐团的介绍,方斐粗略读了一遍,大致明白了:乐团在欧洲相当有名,尤其受到上流社会的追捧。此次来华演出,主要为了给非洲贫困儿童进行募捐,所有收入会尽数捐给基金会用于慈善事业。

    第二页附有曲单与乐团成员的花名册,自小生长环境所致,方斐对交响乐兴趣不大,对着那一大串德文的曲目名和冗长的外国名字也发懵。

    但有个简短的名字吸引了他的注意。

    “noah yu”。

    分部是大提琴。

    拼写看着像华人,似乎也是乐团里唯一的一个。

    最后一页的演出日期写在一天后,方斐发现这一点时愣了愣,他突然不知怎么解释杨远意的出现,探班和看演出,总有一个是顺便吧?

    贸然问这件事开不了口,他最后将这张邀请函放在了显眼的位置。

    当天午后,杨远意打包了清淡的过桥米线和烤鸭回酒店,方斐端到旁边吃,果然不多时就听见杨远意问:“裤子你洗了吗?”

    “洗了。”方斐说,顺理成章,“里面有张请帖,我放床头了。”

    杨远意短促地:“啊。”

    他走出了洗手间,拿起来,又翻了翻确认没有损坏。

    不是初次在杨远意面前演戏了,但这回只有方斐单方面知情。他明白杨远意眼光毒辣,看人奇准——比如偶遇第一面就能敏锐地得知他那时刚刚失恋——方斐为这场试探提前做了心理准备。

    他完全可以不闻不问,等杨远意自己说。

    前天黄昏的忐忑又卷土重来,仿佛在暗示方斐,不要等,主动去问他。

    方斐语气平淡:“那是什么啊,杨老师?”

    “别人送的邀请函,明天晚上,有个什么音乐会。”杨远意摆弄着那张折页,看不出是否在认真翻阅,“刚好最近打算来海城看你么,时间对得上,就带着一起来了。”

    “喔,这样。”

    方斐顿了顿,还是问:“你要去吗?”

    不好形容这时的心情,似乎应该安定,但方斐却更加紧张。他像被卷入了漩涡,或者无意中打开了什么禁忌黑匣子,从此一发不可收。

    很久以后方斐回忆这个午后,自问为什么要多此一句。

    他明明可以装傻的。

    可转念又暗自道,如果装傻,他就不是方斐了。

    “或许吧,也不一定。”杨远意放下那张纸,手指十分自然地从纸面划过,“可以带一个男伴。你如果想去,那我们就一起去?”

    “明天晚上我要拍戏。”方斐说,有点失落。

    杨远意“嗯”了声,没做任何表示。

    方斐:“你喜欢听音乐会吗?”

    杨远意反问:“怎么?”

    “就……听上去机会难得,如果喜欢的话,还是去一下?”

    杨远意没答应,也没直接拒绝,只说:“看情况。”

    听不出他话语中的犹疑,方斐只当杨远意又选择恐惧了,鉴于自己也不好帮他做决定选择了沉默。对他而言杨远意给出的信息都诚实,他就没再心存芥蒂。

    仔细想想,其实杨远意每次不知怎么选都会问方斐的看法,那次却什么也没说。

    被杨远意的深情宠爱太久,已经忘记他也会说谎。

    假期持续半天,北方的滨海城市夏天晴朗,方斐有心带杨远意去四处走走,但对方是平京人,常来海城,也没什么新鲜东西可逛。干脆腻在酒店房间看电影,杨远意带了个投影仪给他打发时间,这时派上用场。

    拉紧窗帘,用白墙当幕布,播放一部94年的爱情电影。

    效果一般般,方斐中途想起《岁月忽已晚》,问他剪得如何了。

    “这个月应该能好。”杨远意侧躺,头靠着方斐大腿,语气更懒散了,“题材有特殊元素所以剧本开拍前就审查过,问题不大。剪辑完送审,拿龙标……顺利的话年底前就可以定档……你希望定在什么时候?”

    “啊,我?”方斐呆住。

    “你。”杨远意半侧身,改为仰躺,目光自下而上地看方斐,抬手摸他下巴处那颗美人痣,“春节,情人节,还是跨年?”

    方斐笑:“我说了算数吗?”

    杨远意却抿着嘴唇,郑重道:“算啊。”

    像突然被赋予未曾想过的重任,他小小地慌张:“为什么?”

    “你不是主演吗?”杨远意的手指不放下,声音更低,几乎被电影情节里大段的钢琴伴奏遮盖,“我已经这么累了,阿斐,所以什么时候上映我想听你的。”

    方斐的笑容逐渐消失,沉思片刻:“真听我的吗?”

    “真的。”

    “那1月3日?”

    1月3日是杨远意的生日,但他身份证上往后改了一个月。知道的人很少,就连方斐也只是因为杨远意偶然间提过一次才得知的。

    他自己都快忘了这日子,被方斐说起,本就柔软的心融化成一池春水,涟漪顿起。

    “我的生日?”他问。

    方斐理所当然地说:“因为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