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七零年代青云路 > 第72节

第72节

作品:七零年代青云路 作者:鹿子草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李英英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上辈子她家食品小作坊的产品只能在小学校门口打转, 难登大雅之堂, 所以也从没关心过广交会的事。等到有了摸得着广交会门槛的公司时, 她早就回归家庭了。

    “宋主任, 咱们也加入出口公司的交易团怎么样?”李英英觉得他们加工厂的蟹酱好好包装一下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宋恂领着他们上楼,随口问:“你觉得咱们有什么产品是能参加广交会的?”

    “就蟹酱啊!”

    “以蟹酱目前的产量, 只给出口公司的普通外贸订单供货就够了。”宋恂提醒, “广交会的举办时间在十一月左右, 到那时基本已经过了蟹汛了, 原材料供应不上,蟹酱的产量也会下降。”

    何旭插言道:“没有了蟹, 咱们可以做鱼罐头, 国产鱼罐头的出口行情还是很不错的。虽然欧美人习惯吃他们自己生产的金枪鱼、鲱鱼、马鲛鱼罐头。但是,东南亚地区跟咱们的口味差不多,出口的沙丁鱼, 墨鱼罐头一直供不应求。”

    宋恂对他的建议还是很重视的。

    何旭原是省渔联合加工厂的食品技术员, 专门负责鱼类罐头食品的研发, 算是这方面的专家。

    “咱们现在只有一条三个灌装头的生产线,如果按照目前的生产计划来看,工人的工作时长还是太短了。”何旭摇头道,“城里的加工厂,哪个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三班倒地赶进度?咱们厂现在的工作安排过于松散。如果真的接到了鱼罐头的订单,就得考虑倒班的问题。”

    宋恂点头表示自己会考虑,而后敲响了水产组办公室的门。

    办公室里,肖组长身边围着四五个干部模样的人,见到门口的宋恂后,他趁机与几人抱歉道:“我约的客人来了,你们的事我已经知道了,回去等通知吧。”

    说着就挤出包围圈,将宋恂三人让进了隔壁的小单间。

    宋恂笑问:“那些人也是要参加广交会的?”

    “呦,连你们那穷乡僻壤小地方的都听说广交会了?”肖组长常与宋恂电话联络,双方已然混熟了,这会儿不见外地调侃道,“没想到你消息还挺灵通的。”

    “在田间地头想要听到这种消息确实不容易。”宋恂端着茶杯笑,“是楼下的韩大爷说的。”

    “哈哈,那还差不多。”肖组长言归正传问,“你们的产品带来了没有?量产以后口味怎么样?”

    宋恂从大背包里掏了好几盒罐头递过去。

    “试生产了两种。一个定价一块五的,一个两块的。看你们想要哪个吧。”

    肖组长打开一罐两块钱的蟹酱,回道:“只要品质跟得上,再贵也有订单,国际友人不差钱!你们把产品质量把控住就行。”

    他舀了一勺蟹酱,咂摸一番说:“咱们从国外进口的蟹肉罐头,七块钱一斤!你们要是能把蟹酱卖出十块一斤的高价,就等着被点名表扬吧。”

    李英英紧张地问:“肖组长,您觉得这个蟹酱口味怎么样?”

    “我吃着还行。”肖组长把一块五的那堆蟹酱退还给他们,“两块的留下吧,回头我让组里的其他人也尝尝,样品由我们这边送检。”

    宋恂比较关心订单问题,“如果检验检疫通过的话,出口公司能给我们多大的订单?”

    “蟹酱的产量不高吧?你们有多少我们要多少,赶紧回去加班加点地生产吧!”

    李英英心下高兴,但总觉得不把稳。

    这种蟹酱跟进口蟹罐头不同,蟹酱是地地道道的中式口味。

    老外未必吃得惯。

    若是真的按照他说的,几班倒地生产蟹酱,真能接到那么大的订单?

    听了她的顾虑,肖组长好笑道:“除了外国友人,海外华侨也是咱们的客户,侨居在外的同胞们也想吃些‘祖国货’嘛。你们生产的这点蟹酱,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

    肖组长还有别的事要忙,收走了蟹酱,就让他们回去等通知。

    从门内出来,宋恂让另两人先去楼下等着,自己则拎着大背包来到军管会盛主任的办公室。

    通讯员小赵昨天就接到了他要来拜访的电话,此时见了他并不惊讶,“领导还在会客,宋主任,你喝点水等会儿吧。”

    宋恂将背包放到办公桌上,“今天不找盛主任!我们的蟹酱已经交给水产组了,没什么事,就是顺路过来看看你。”

    说着就将背包打开,从里面拎出一网兜的铁皮罐头盒。

    “你这是?”

    “放心,不是送礼的。”宋恂将网兜放在桌上,在他对面坐下,“这些是刚被肖组长淘汰下来的样品。”

    生怕他不识货,宋恂难得俗气了一把,给人送礼还要报价。

    “别看这些蟹酱是被退回来的,不过价格着实不便宜,一块五一罐!”

    刚想将网兜藏到桌底的小赵,臂弯一转又把东西放回了桌面上。

    这里面少说得有二十罐,这些东西顶得上他一个月工资了!

    他是盛主任的通讯员,其实平时并不亏嘴,底下供应厂家送上来的样品,他没少跟着沾光。

    可是像宋恂这样,一口气送这么多的,真是不多见。

    “这也太破费了吧?”小赵迟疑着不敢收。

    “你安心收着吧。”宋恂摆手说,“这是试生产的产品,以后大概也不会再生产了。我大老远拎回去没什么用,你留着吃吧,平时配着馒头面条就能吃顿饭了。”

    既然如此,小赵放心地将网兜收进了柜子里。

    他给宋恂泡了杯茶问:“你们这个蟹酱送检的事有着落了嘛?要不我帮你们跑跑?”

    拿人的手短呀。

    “不用,肖组长已经代劳了。不过,”宋恂状似不经意地说,“他最近忙着广交会的事,我们这个事可能有得等了。”

    小赵这么年轻就能给出口公司的一把手当通讯员,自然也是个精明人。

    闻言便笑问:“宋主任,你们也想参加广交会?”

    “广交会谁不想参加?但是我们还没有像样的产品。”宋恂摇头道,“这样贸贸然地只带着一个蟹酱去参展,实在是寒碜,还浪费了一个宝贵的名额。”

    “大家要是都能像你这样通情达理就好了。”小赵一言难尽地指了指里面的办公室,“都是来走关系参加广交会的。不过,宋主任,你们只有一个蟹酱确实太单一了,得赶快开发其他产品呐!”

    宋恂赞同道:“我原本是打算让技术员再研发几个新产品的。不过,既然是卖给外商的,就得根据人家的喜好来嘛。比如即将举办的广交会上,往年的各国客商都喜欢买什么东西?口味有什么偏好?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给出口公司供货。”

    “你说的也有道理。”

    宋恂呷了口茶,笑眯眯问:“小赵干事,你这边有没有往年广交会水产品方面的相关记录,给我们作个参考?”

    小赵:“……”

    就说嘛,突然给他送这么重的礼,怎么可能什么都不求呢?

    只不过,别人都是求到领导面前的,这位宋主任却另辟蹊径寻到了自己这里。

    资料他当然有,但是事情得提前说明白。

    “宋主任,就算你们研究出了新产品,也赶不上今年的广交会了。报名时间马上截止,再过三天我们就得将最终的参展名单递给外贸局。”

    “没关系,随缘吧。”宋恂答得云淡风轻,“今年不行就备战明年,再接再厉嘛!”

    *

    拿着一沓资料快步走出办公楼,宋恂带着人在出口公司附近找了一间招待所办理了入住。

    关上房间门,他便打算赶紧研究研究那一沓资料。

    不过,刚看了没两页,李英英就来敲门了。

    “宋恂哥,咱们在这里干等着送检结果,暂时没什么事。”私下只有两人相处时,李英英又恢复了原来的称呼,“既然已经到了省城,我总该去看看孟阿姨。这么多年不见了,我还挺想她的。”

    宋恂看一眼手表:“你想现在去?这个时间,她还在上班。”

    “当然不是现在了,”李英英走进房间,顺手将他放在床上的背包挂到衣架上,“我是想问问孟阿姨近些年的喜好,一会儿我要去百货商店转转。”

    “不用破费了。”

    李英英嗔道:“这么多年不见,总不好让我空着手上门吧?”

    她在宋恂身上一直找不到突破口,两人聊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而且地点仅限于办公室。

    想去家里找他吧,还总有个记仇又讨人厌的项前进在其中瞎搅和。

    这次两人一起来省城,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一直与这个不解风情的工作狂说不通,她就想曲线救国从工作狂的亲妈那里入手。

    这会儿宋家还没下放呢,孟阿姨肯定也着急宋恂的婚姻大事,毕竟他年纪也不小了嘛。

    自己的家庭条件差强人意,虽然比不上宋家,但比下有余,总比娶个乡下村姑强吧?

    何况他们如今在一起工作,她又当上了副厂长,再加上两家从前的那点交情,她算是目前最适合宋恂的妻子人选了。

    孟阿姨自然也能看明白这一点。

    “她最近挺忙,未必有时间招待咱们。”怕对方误会,宋恂又补充,“这次回省城,我根本就没打算回家。”

    他父母还在闹离婚,家里那个乱糟糟的情况并不适合让客人登门。

    见她还想继续游说自己,宋恂打断道:“我这边的工作还挺多的,你要是没什么事,就别去逛百货商店了。还是先帮我干活吧!”

    李英英:“……”

    这个工作狂!

    “你去把何旭也叫过来,咱们开个小会。”

    ……

    人都到齐后,宋恂将从小赵那里借来的资料分发给二人。

    “广交会的参展报名马上截止,咱们只有三天时间。这是近三年,广交会上各种水产品的成交记录和客商的详细资料。咱们一人一本,从中找出几样产品……”

    “宋主任,找什么产品啊?”何旭还昏头昏脑的。

    宋恂给他们划定范围——

    第一,瑶水附近几个大渔场盛产的;

    第二,只需要简单粗加工的;

    第三,成交价格高,成交量低的。

    听闻宋恂也想参加广交会,李英英顿时觉得两人心有灵犀想到一块儿去了。

    她语气兴奋地说:“只要咱们的产品被摆上广交会的展台,那身价立马就不一样了!即便没有电影摄制组的宣传,咱们‘瑶水村’牌的产品,也能在国内畅销!”

    她把拜访孟阿姨的事暂时放下,将自己在出口公司打听到的消息告知宋恂。

    “我去房沿儿下排队的人群里问了,那些工厂的规模都比咱们的大,但是基本都是生产单一品种产品的。比如挂面厂的,他们常年只生产同一种挂面,这种工厂就不被外贸单位看好。据说被选入交易团名单的,至少得拿得出四样产品,否则就是浪费名额。”

    宋恂点头表示了解,便打开自己那一沓资料专心研究了起来。

    看到其中一页时,他反复翻看了好几遍,才迟疑地问:“瑶水那边有虎文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