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七零年代青云路 > 第79节

第79节

作品:七零年代青云路 作者:鹿子草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虎文蛤的死亡率很高的,你们怎么保证产品到港以后还是新鲜的?”山本摇头说,“我们之前买过另一个省份的虎文蛤,活蛤到港死了近三分之一。”

    “我们有一套自己的文蛤暂养办法,可以保证海上运输期间,一个礼拜之内,文蛤死亡率不超过百分之十。”

    宋恂还拖过他们的宣传册,给他展示了瑶水村的生产环境和暂养虎文蛤的海上牧场。

    山本曾经在虎文蛤上吃过亏,不肯轻易下单。

    在这个展台上将样品挨个品尝一遍,又跟宋恂干杯喝了一顿小酒,就想拍拍屁股走人了。

    只说再考虑考虑。

    宋恂不以为意地笑笑,只说让他考虑好以后再做决定。

    临走时还给他带上了一份干海蜇皮的样品。

    “听说贵国人民很喜欢食用海蜇皮。您可以尝尝我们瑶水的海蜇皮,我们的海蜇皮爽脆无沙,没有其他产区口感发酥的缺点。”宋恂客气道,“您是广交会的老朋友了,挑选海货的眼力极佳,这个海蜇皮在所有省份的同类产品中是绝对的优质品,您回去按照贵国的口味烹调一下尝尝吧。”

    山本客气地接连鞠躬,礼貌地与宋恂道了谢,便带着东西离开了。

    “啧啧,他这是连吃带喝,临走了还得拿点啊。”没能签下来订单,何旭失望地说,“咱们这是赔本买卖呀!”

    李英英在他背上拍了一下,“快闭嘴吧。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现在亏的以后都能赚回来!”

    虽然没能签单,但是瑶水小分队的几人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突然就积极活跃了起来。

    项小羽又重新做了几份菜品,端着出去找人试吃。

    在临近闭馆的时候,又带回来一位说国语的商人。

    人家老先生本来已经想要离开了,愣是被项小羽用一份辣炒小银鱼,勾着说了半天的话,最后还被带回了瑶水的展位。

    “你看今天时间已经挺晚了。”老先生看看手表说,“要不明天再说吧!”

    项小羽有点急,这明显就是托词嘛。

    “听您口音像是港岛人?”宋恂问。

    老先生点头,“这些年,每年的广交会,我都会跟着商会一起来看看。”

    “听说港岛那边喜欢喝早茶,”宋恂笑着邀请,“我明早请您喝早茶怎么样?”

    第45章

    翌日清晨, 瑶水小分队的四个人分头行动。

    项小羽和李英英照常去陈列馆守着展台,而宋恂则带着技术员何旭前往华侨宾馆与那位老先生汇合。

    昨天跟对方约好喝早茶的时间后,宋恂特意拿着人家的名片, 去大会外宾联络处查询了对方登记的基本信息。

    这位名叫林振业的老先生, 是港岛某商会的副会长,名下的商行在港岛工商界十分出名。

    第一届广交会开幕时, 他就组织过贸易团来广州收购滞销的农副土特产, 帮助内地产品打开国际销路。

    当时甚至被某位领导人称为“患难之交”。

    没想到, 项小羽用一道辣炒小银鱼吸引来的路人, 竟还是大有来头的!

    宋恂比约定好的时间提前十分钟抵达华侨宾馆, 不过,林老先生此时已经带着秘书坐在一楼的茶餐厅里了。

    “你们没迟到, 请坐!”林振业招呼他们入座, 颇感兴趣地说, “参加了这么多次广交会, 你们还是第一个请我喝早茶的参展单位。”

    以前倒是吃过广交会官方组织的宴请, 但是以公司名义单独请他喝早茶的,宋恂还是第一个。

    在他的印象里, 内地企业不兴搞交际应酬那一套,订单都是在展会里谈成的。

    “不是单位邀请,算我个人请客吧。”宋恂笑道,“我是第一次来广州,不会说粤语,所以一直没机会尝尝广东早茶。能跟您这样地道的广东人一起喝早茶,也算让我得偿所愿了。”

    “那行, 今天我负责点单。”林振业笑着招来服务员, 熟练地点了六七样茶点, 而后说,“其实,陈列馆附近有几家茶楼的早市很不错,你们可以就近去那边尝尝。”

    林振业与他们讲了许多广州的风物,吃喝玩乐被他说得头头是道,像个货真价实的本地人。

    “春鳊,秋鲤,夏三泥。现在正是吃鲤鱼的时令,陈列馆对面有间国营饭店的姜葱煀鲤鱼做得很好……”说到这里,他停下来问,“昨天做辣炒银鱼的那个小姑娘怎么没一起来?”

    “她是我们展位的骨干,我把她留在会场继续寻找客户了。”宋恂感慨道,“我以为广东人的口味都比较清淡,没想到您会喜欢吃辣。”

    “我母亲是湘南人,我的口味也随了她。那小姑娘做的银鱼,虽然卖相不怎么样,但口味十分不错。”

    宋恂顺势说:“其实我们厂的鱼罐头里也有一种辣味银鱼,与她现炒的那份口味很相似。”

    听他谈起生意上的事,林振业并没给出什么反应,只慢吞吞地咀嚼着肠粉。

    反而是一直像个隐形人的秘书,替他发声:“宋主任,内地生产鱼罐头的工厂数不胜数,口味和品质都差不多,我们一般不会在展会前半段下单。”

    前半段谈不下来价格,反而是后半段,各省的外贸公司为了抓住最后的机会清库存,会在价格或交付方式上做一定的让步。

    “看来林老先生以前与内地的罐头厂打过交道?”

    秘书点头:“我们有几个长期合作的工厂。”

    何旭接收到宋恂递过来的眼色,便从随身背着的背包中往外掏东西。

    一口气掏出了十几罐鱼罐头摆在桌面上。

    林振业看到其中几罐的外包装有些眼熟,抬头问:“这不是你们厂的产品吧?”

    “不是,”宋恂笑着摇头,“刨除同类产品,这些是展会中所有以海鱼为原料的鱼罐头,生产厂家多达八家。”

    “那你们搜集得还挺全面的。”

    宋恂指着那些鱼罐头说:“这些鱼罐头,我们厂都能生产,您要是跟我们合作,可以一次性购齐您需要的所有产品,报关清关一次即可。我们厂距离我省最大的港口砚北港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运输极其方便。”

    “你们厂的规模有这么大?这些鱼罐头你们都能加工?”林振业是广交会的常客,内地有哪些大厂,他心里是有数的,这个瑶水村海味品加工厂,他从来没听过。

    宋恂替他介绍了何旭,避重就轻道:“这是我们的食品技术员,我特意带他来广交会,就是为了根据不同地区客商的需求调整产品口味的。只要您提出来要求了,我们都能做。”

    林振业人老成精,听他花里胡哨地说了一通优势后,了然地问:“你们厂没什么库存吧?”

    “确实没什么库存。但是,我们并没有保留库存的必要。”宋恂向他解释,“我们的加工厂背靠东海省海洋渔业公司,与瑶水支公司是同一套班子,就建在海边。原材料出海不超过两刻钟就能被送进加工厂,所以我们罐头的原料都是最新鲜的。您要是从我们这里订货,可以保证产品的生产日期在两个月以内。”

    秘书先生从罐头堆里挑出几罐说:“这几个品牌的罐头,在我们那边算是比较知名的牌子,很多港岛人常年只吃固定的牌子。你们的‘瑶水村’牌,没什么名气,价格还没有优势,未必好卖。”

    “您尝尝我们厂鱼罐头的口感。”宋恂打开一罐茄汁鲐鱼罐头,请他们品尝,“这是半个月前刚下生产线的。那些品牌的名声大,有你们商行宣传推销的功劳,凭借我们瑶水村牌的品质,只要您能拿出之前的半成力气做宣传,不出半年,瑶水村牌也能变成知名品牌。”

    林振业细细品味一番后,问:“你们这个怎么报价?”

    “茄汁鲐鱼的,十八块钱一箱,每箱二十四罐。”

    同类产品统一价格,大家都是这么定的。

    林振业含笑摇头:“你这个报价不实在。这次展会的主办方有个让利条件,几乎人人皆知。”

    “您是说给中间商五个点佣金的事吧?”

    “嗯。”

    “我们可以给您让利五个点,但是给您发的货就不是这种包装的了。”

    宋恂从包里掏出另一罐鲐鱼罐头,贴标一模一样,但是包装盒不同。

    “这款可以给您让利五个点,每箱便宜九毛。”

    林振业接过那盒罐头细看,与他们进口的其他鱼罐头没什么区别,“这款的包装与之前吃过的有什么不同?”

    宋恂拿起桌上的其他罐头展示给他看,“咱们内地生产的金属盒罐头,普遍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开罐欠方便,有时甚至需要砍刀菜刀齐上阵才能打开。而我们厂这款新包装的罐头,则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款包装与欧美地区使用的罐头包装盒相同,在罐身上有一个预切口,方便开启。”

    对面二人仔细回忆,他刚才还真没用开罐器或其他器具,很轻松地就把罐头打开了。

    林振业当然知道外国人的罐头盒是什么样的,但是国内普遍使用全密封的金属罐,像这种向国际看齐的新型包装罐十分少见,最起码广交会上仅此一家。

    “我们这种包装罐的成本比老式罐子贵了将近一毛钱,所以这五个点的佣金是让不了的。”

    林振业放下筷子,拿起那个罐头盒端看。

    这种预切口其实很容易生锈,不过他们商行走货快,不等生锈就卖空了。

    他又针对产品包装,口味,交货时间,运输时间等等一系列十分琐碎的事情进行了提问。

    宋恂一一耐心回复。

    挑货才是买货人,他心知这一单八成是稳了。

    果然,在服务员第三次来换茶的时候,林振业终于松了口,“可以先把你们清单上的这些鱼罐头,每种订购五十箱,听听客户反馈再说。”

    宋恂与何旭对视一眼,脸上都难掩喜色。

    清单上列了八种鱼罐头!

    这位林老先生直接定了四百箱,总金额在七千块以上了!

    *

    林老先生的秘书作为代表,出面与宋恂二人去了交易团的接待处,由专门的业务人员为他们制定合同。

    宋恂将领队签字盖章过的合同递给这位秘书先生,语气振奋道:“一会儿我们就往厂里打电话,优先生产这批货。”

    “你们尽快安排吧,要是可以赶在广交会结束前清关,或许我们还有二次合作的可能。”

    宋恂其实非常心动,要是能在广交会结束前再签下一单,肯定会是大单。但是他没敢大包大揽地答应下来。

    加工厂目前的生产效率还比较低,稳妥起见还是按照合同走吧。

    送走了秘书先生,宋恂将一式三份的合同交给大会统计处一份。

    听着大会广播里通报的东海食品交易团的新增交易额,宋恂和何旭忍不住相互击掌庆祝了一下!

    “真没想到,一顿早茶就能签下来这么大一单!”何旭兴奋道,“走走走!快点回去跟李厂长她们通报这个好消息!”

    他们回到二楼的食品展区时,项小羽和李英英也正在忙。

    二人对面坐着一个膀大腰圆的外国人,看长相像是苏联人,项小羽正连比划带猜地跟人家用俄语交流。

    她把产品讲解词背得滚瓜烂熟,所以在介绍产品特点时,俄语非常流利。

    但是一旦进行对话交流,就磕磕绊绊的。

    宋恂等在不远处,没有贸然过去打扰。

    不过,李英英眼尖地瞧见他以后,便起身跑了过来。

    “宋主任,你总算回来了。那边来了一位苏联老大哥,我不会说俄语,而大会配给咱们交易团的俄语翻译又忙得脱不开身。没办法,我就让项小羽先去试试了。”李英英拉着他说,“他俩都谈了将近一个钟头了,这老大哥吃了四个蟹酱三明治,还没给个准话呢!”

    “先别急,小羽最近俄语练习得还不错。”那边虽然交流不顺畅,但气氛还算相谈甚欢,宋恂摇头道,“我贸然加入洽谈未必是好事,先让她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