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七零年代青云路 > 第115节

第115节

作品:七零年代青云路 作者:鹿子草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我现在做的工作是以前从没接触过的领域,某些事情应该怎么处理,有时我也拿不定主意,还是需要填补一些知识空白的。就比如荣盛糕点厂的问题,重新以前店后坊的模式经营,是否符合时下的政策,有没有被人说成‘业务挂帅’的可能,这些都是要提前考虑好的。”

    最主要的是,他得确保这样做不存在政治上的风险。

    毕竟,他家老头子已经那样了,他这边真是经不起什么波折了。

    项小羽翻着书页感慨:“你都已经是大学生了,居然还要学习新知识。真是活到死学到死啊!”

    宋恂:“……”

    “我也得多看书啦!”项小羽颇觉紧迫地说,“市广电的所有播音员都是自己写播音稿的,人家郁台长不但能赏析现代文学,连古典文学也很精通。我要是想成为她那样的播音员,还差得远呢!”

    宋恂单手揽着人,在她头发上轻抚了抚,赞同道:“考试通过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播音工作对你来说也是全新的领域,多读书是对的。回头我陪你去书店买些你能用得上的书,正好我也需要补充一些政治经济类的书籍。”

    *

    确定项小羽被电台正式录取后,宋恂也放下了一件心事。

    这几天他不但忙着接待县里的安全生产调查组,还要时不时招待一下往工业办跑得越来越勤的洪厂长。

    这天,洪启明再次摸着他的大脑袋来到了生产组的办公室。

    “宋组长,我们厂里开会商讨了好几遍,暂时确定了去市里开分厂的计划。但是我们这边人手不足啊。老何去市粮食局帮忙还没回来,除了我,厂里只剩一个分管安全保卫工作的老陈。但是去市里开分厂是大事,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分厂最起码得有一个负责在家管生产的,一个在外跑供销的。公社这边能不能从厂里再提拔两个人上来?”

    宋恂笑道:“需要提拔干部是正常的,不过,这事你得去找人事组的王组长。我这里只管生产,不管人事。”

    他跟王永禄关系再好,也不能插手管人家的那摊子事。

    “嗐,我就是不太确定从厂里提拔的人,能不能顶起分厂的业务。毕竟咱们是土包子进城,哈哈。”

    “要不你跟王组长商量一下,从全公社甚至全县聘任一两名副厂长。”宋恂建议道,“去市里开分厂,前期要跑的手续非常繁琐,最好找个在这方面有些经验的,能给你省去不少麻烦。”

    洪启明的行动力非常强,又去找王组长商量后,当天就在糕点厂门口和公社大院的公告栏,贴出了在全县范围内聘任一名副厂长的通知。

    宋恂特意去公告栏看了通知内容。

    通篇看下来,他只有一个感觉——糕点厂在挖墙脚。

    按照这上面的要求,放眼全公社,只有其他社办工厂的正副厂长,有资格去糕点厂当这个分厂的副厂长。

    不过,有人却比他想象得活络许多。

    通知贴出去的第二天,就有好几个厂长跑来工业办询问糕点厂聘任新厂长的问题。

    这其中还包括瑶水村海味品加工厂的副厂长李英英。

    李英英还是头一回来公社的工业办,打扮得非常正式,见到宋恂时的态度,也前所未有的客气礼貌。

    “宋组长,听说荣盛糕点厂要在全公社范围内聘任副厂长?我虽然正在渔业公司的加工厂当副厂长,但我首先是一名知青,户口是在咱们公社生产队的,应该也符合这次的聘任要求吧?”

    第67章

    李英英早就想换工作了。

    与陈猛长时间共事以后, 她终于参透了一个道理——宁可给乖人背包袱,不可给笨人出主意。

    两辈子加起来,除了在家庭小作坊的初创阶段, 她从没这么心累过!

    过年前, 加工厂收到了港岛林老先生发来的电报,从广交会上采购的那批鱼罐头卖得不错,瑶水村牌已经在港岛渐渐打开销路了。

    林老先生想要再与他们签一个七百箱的订货合同。

    这是多让人振奋的消息啊, 原本瑶水这边直接与省出口公司报备一声,就可以准备生产事宜了。

    可惜,陈猛不同意。

    他为人谨慎惯了, 将这个突如其来的港岛出口订单, 从公社汇报到县里,又从县里报到总公司,层层上报后, 再由总公司联系到省食品出口公司, 最后将任务下达到瑶水支公司。

    汇报的中途又恰好赶上过年,所以他们隔了半个月才正式给港岛回了电报。

    人家差点以为他们不想做这个生意了!

    有了这份七百箱鱼罐头的订单,李英英觉得是时候增加一条生产线了。

    然而陈猛又以外贸订单风险大,订货不稳定为由,提出了反对意见。

    两人最近因为购置生产线的问题, 沟通多次却毫无结果,连给他们当和事佬的贾红梅都嫌烦了。

    所以, 昨天突然听闻了糕点厂在全公社聘任厂长的消息后,她当机立断地决定抓住这个机会跳槽。

    她没有时下那种捧上一个铁饭碗就要捧一辈子的觉悟,没必要与一份不称心的工作绑定终身。

    宋恂没问她怎么突然想要从海味品加工厂跳出来, 只听项小羽偶尔透露的只言片语, 也能猜到她与陈猛不合拍。

    平心而论, 李英英的工作能力是十分突出的,当初加工厂刚刚成立时,对方的加入给他节省了不少精力。

    糕点厂去市里建分厂的设想说起来简单,但是真正实施的过程却需要步步为营。尤其是这里面还涉及到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问题。

    既然要制作酥皮糕点,就势必要将厂里的糕点师傅带去城市一部分,可是工人中又有很多人是生产队的社员。如何拿到市里各单位的批文,协调这其中的关系,还是很考验厂长的手腕的。

    从公社里挑一个政治过硬,会说普通话,熟悉建厂流程,不打怵与市级单位打交道,又有领导经验的人并不容易。否则完全可以从糕点厂内部提拔一个副厂长。

    李英英确实有些能力,不过,她的情况又比较复杂。

    知青上山下乡时提出的口号就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支持农村建设,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

    海味品加工厂被建在瑶水村的地界上,所以她去加工厂当厂长还勉强算得上建设新农村。

    但是糕点厂招聘的这个副厂长是要去市里工作的,若是录用了她,那和让她直接回城有什么区别?

    这些事宋恂只在心里想想,并没与她多谈,“糕点厂副厂长的人选问题,由人事组的王永禄组长负责。你去人事组问问关于知青的政策吧。”

    他扭头对一旁的朱巧珍说:“小朱,这是渔业公司海味品加工厂的李厂长,你帮忙把她送到王组长那里去。”

    随后李英英就被带去了人事组。

    人家王永禄就比宋恂直接多了,听了她的来意,干脆地摇头拒绝。

    “李厂长,你是知青,户口已经落到生产队了,在生产队里干啥我们管不着。但是这次公社要聘任的这名副厂长是要到市里筹备建厂事宜的,你要是长期在市里工作,这不就是回城了嘛?”

    招聘通知上没写去市里建厂的内容,只说糕点厂要招聘副厂长,李英英还是刚知道可以去市里工作的事。

    那她肯定得争取呀!

    宋恂铁了心地给人当上门女婿,她现在死守在瑶水村毫无意义。

    “王组长,我是首都人,要想回城也是回首都。去海浦市工作算什么回城?”李英英的话里带着点骄傲。

    “甭管回哪里,只要进了城市,就算知青回城了。”王永禄摆手拒绝。

    李英英据理力争:“我的户口还在生产队,只是去城市工作,领的还是咱们公社的工资和口粮,怎么能算回城呢?这顶多是长期出差吧?”

    王永禄蹙着眉头没作声。

    “何况在去年的全县三干会上,县领导还特别强调过,要给予插队三年以上的女知青政策倾斜,在社队集体企业中为女知青预留工作岗位。我插队已经将近五年了,难道还不能被公社一视同仁?”

    王永禄仍是沉吟着没说话。

    县里的冯主任确实提过照顾女知青的要求。但前提是,女知青需要插队三年以上,且已经在生产队结婚扎根儿了。

    这位李副厂长可是未婚的。

    而且这个政策倾斜也是倾斜给那些没有工作的女知青,你都已经当上副厂长了,就别碰瓷政策了吧。

    不过,想到人家女同志已经来农村插队五年了,王永禄没忍心驳斥。

    他收下了李英英带来的那份精心制作的简历,暂时没给准话,“李副厂长,你的事我们已经了解了,公社领导会认真考虑副厂长人选问题的,你先回去等通知吧。”

    *

    工业办这边前脚刚送走了一位知青李厂长,后脚又迎来了一位知青冯厂长。

    公社从县制衣厂运回了三百多台织袜机以后,刚过完年就将织袜厂操办了起来。

    正厂长是一位有创办手工社经验的老同志,副厂长就是这位王庄生产队的知青冯培芸。

    她之前想要带着生产队里的几个女知青开旅馆,多次来公社跑批文无果后,借着县里关注女知青权益的这股东风,争取到了织袜厂的副厂长一职。

    最近正在公社里招兵买马,忙得风生水起。

    “宋组长,忙着呐!”

    宋恂一见到她就头疼,心里时常后悔当初推荐她当这个厂长。

    这冯厂长实在是太能说了,只要没达到目的,就能一直在办公室里干耗着。

    “冯厂长,有事你就直说吧,看你把我们组长吓的。”朱巧珍知道她有长篇大论的习惯,还好心地给她倒了杯水。

    郑孝娘已经躲出去了。

    “呵呵,工业办就是我们这些厂长的娘家,有问题就找工业办,尤其是找宋组长,肯定是能帮我们解决问题的!”冯培芸笑眯眯地给宋恂戴高帽。

    “冯厂长,这次的事不简单吧?”宋恂问。

    恭维话含量超标。

    “还行还行,就是想给我们厂的知青同志申请几间单身宿舍!”冯培芸语气随意得好像在要两颗大白菜。

    “公社哪有单身宿舍给你们?”

    “没有单身的,集体宿舍也行。”冯培芸解释道,“我们厂已经正式开工了,女同志们几乎每天都要早出晚归。徐大姐给我们接回了为县百货商店供货的订单,这几天大家的干劲儿特别足,经常加班到很晚。宋组长,你看我们厂都是女工,每天走夜路实在太不安全了!何况整天走路往返于公社和生产队,也实在是耽误时间。”

    知青们有自己的顾虑,刚开始上班时兴许是安全的,但是时间长了,就容易让人摸清她们上下班的规律。

    每个生产队都有几颗老鼠屎,女知青们必须谨慎考虑自己上下班的安全问题。

    宋恂无奈道:“冯厂长,你可能有所不知,连我本人也是整天往返于公社和生产队之间的,每天来回十公里。公社没有现成的宿舍提供给咱们。”

    要是有房子,他早就申请房子了。

    反正项小羽马上就要来公社上班,以后如果能住在公社,他们上下班也方便。

    秦川插话说:“公社里多少年都没盖过新宿舍了,老宿舍里又没人搬出来。你要是想给女工提供住宿,只能厂里自己盖房。”

    “我们现在要是有能力建房,谁还往工业办跑啊!”

    袜子还没织出几双,连买织袜机的钱还欠着公社呢,哪里有钱盖宿舍。

    “你们厂一共有多少需要每天往返生产队的女知青?”宋恂问。

    “四十多人吧,剩下的女工都是本地社员。”

    “这些女知青来自多少个生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