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七零年代青云路 > 第130节

第130节

作品:七零年代青云路 作者:鹿子草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

    宋恂解释:“这是我妈之前在省城人民银行给我开的存单,准备给咱们结婚用的。不过我一时半会儿没空去省城,只能先放着了。”

    “那些彩礼钱是用你自己的钱出的啊?”

    “嗯,我出六百,我大姨给了四百。”宋恂想了想,补充,“零一。”

    项小羽又赶紧去看活期存折里的金额,然后她的小心脏就“咚咚”急跳了两下。

    一千八。

    “这真是咱们的钱?别是孟团长留给小恒和小悦的钱吧?”

    “……”宋恂无语,“你也知道船厂工程师的工资高了。我在船厂干了将近四年,能攒下这些钱不是正常的么……”

    项小羽摸着存折感慨:“我现在好有钱哦!不会是在做梦吧?”

    宋恂伸手在她脸上掐了一把,不是。

    “小宋哥,要不咱想想办法,把你调回船厂吧。还是在船厂好啊!”

    “也行。到时候我先回城工作,然后每年回生产队来看你两次。”

    项小羽瞬间从钱眼儿里挣扎出来,搂上他的脖子便哼笑道:“你想得美!你现在已经落户在我们生产队了,想回城哪有那么容易!还是安心跟我过日子吧。”

    “嗯,这不是把家当都上交了嘛。”

    项小羽暗自思量了一会儿问:“我昨天晚上也拿出喜簿算账了,你怎么不在昨天上交小金库?”

    “昨天没有今天高兴。”宋恂在她脸蛋上碰了碰便要出去收拾院子,“你要是不想起,就在屋里算账吧。我先把昨天的东西清理一下。”

    临出门前,他又想起什么,回头交代道:“先把你娘家那边随礼的人员名单和账目列出来。”

    “干嘛?”

    “那些人都是冲着你爹娘的面子随礼的,不少人是来还他们之前随出去的礼钱。你把这部分钱数出来,回头给爹娘送过去。”

    项小羽跳下床,光脚跑到他跟前,跳到他身上就在脸蛋上啵啵啵了好几口,“小宋哥你可真是太好啦!”

    家里嫁她这个闺女,属于赔本赚吆喝。

    一分钱的彩礼都没留,还往里搭了不少钱。

    把份子钱送回去,多多少少算是一点进项。

    “本就应该还回去的,爹娘不提,咱们不能装傻。”宋恂托着她的屁股,将人抱进浴室里,“把脚洗了再上床。”

    项小羽进去冲了脚就跑出来,干劲儿十足地说:“我不躺了,跟你一起收拾院子。”

    *

    两人没忙多久,项家人就上门了。

    考虑到新婚小夫妻的特殊情况,项家人一上午都没来打扰。只是将小孙子放在村口拉呱的老太太堆里,让他盯着点小姑家的动静。

    所以,中午刚吃过饭,听到小孙子跑回来汇报说小姑家的院门打开了,项家人便匆匆赶了过来。

    二十桌的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项英雄又从队里喊来几个小伙子,帮忙运送桌椅板凳。十几个人一起上手,用了一个来小时才将院子清理干净。

    苗玉兰跟着闺女进房间说悄悄话,关上房门便轻斥道:“你俩现在是新婚,没人说什么,但是以后可不能睡到中午才起床了!”

    闺女不跟公婆住在一起,上面没有个正经长辈管着,真是让人不放心。

    “我才没睡到大中午呢,我早就醒了!”项小羽完全没领会老娘的意思,直接将锅甩给宋恂,“是小宋哥非拉着我再睡一会儿的。”

    “……”觑着闺女那副不知愁的样子,苗玉兰提醒,“以后要是醒了就早点起床打开院门。你们这个院子在村口,大家经过时总要多看两眼的。这院子里只有你们小夫妻住,连个长辈都没有,又整天大门紧闭的,到时候村里那些碎嘴的肯定要说嘴。”

    项小羽这会儿才反应过来她娘是什么意思,胀红了脸说:“我们早就起床了,就是忘记开院门了!再说我跟小宋哥都是有工作的,明天起就得按时上下班了,你放心吧。”

    苗玉兰也觉得管到闺女房里的事,有点尴尬,说了两句便住了嘴。

    心里打定主意,让老头子去跟女婿提个醒。

    她跟闺女都张不开这个嘴,项英雄跟女婿就更张不开嘴了。

    哪有老丈人去说这种事的?

    思来想去,项英雄把自家大黄送去了女婿的院子。

    “你俩白天都上班,家里没个人在,实在是不安全。”他在院子里转悠着想给大黄安放个狗窝,“让大黄过来帮你们看个家吧。”

    宋恂虽然挺喜欢这狗子的,但是现在并不想要它。

    有这么一只狗子在院子里,想干点什么太不方便了。

    每次他跟项小羽有什么亲密举动,只要被大黄瞧见了,保准得汪两声,实在是没眼色。

    宋恂婉拒:“我们白天出门的时候,会将院门锁上的。要是把大黄独自放在家里,没人能照顾它的吃喝。”

    “那你就不用锁门了,白天我过来帮你们喂它。”

    宋恂:“……”

    何苦折腾这么一遭。

    *

    大黄当然是不能留的,但老丈人的意思他也领会了。

    所以,当天晚上他只折腾了一回,就抱着媳妇老老实实睡觉了。

    宋恂刚娶了媳妇,人逢喜事精神爽。

    第二天销假上班后,到了办公室就提着喜糖袋子给同事们发了一圈喜糖,又收回了一箩筐的吉利话。

    上午,织袜厂的冯培芸来工业办找宋恂时,赧然道:“宋组长,真是抱歉啊,我这段时间闷头忙厂里的事,消息实在是闭塞,连你结婚这么大的喜事都错过了!”

    宋恂抓了两把喜糖给她,无所谓地笑道:“我们早就领证了,周末只是补办个婚礼,也没特意对外宣扬。现在知道也不晚,喜糖管够!”

    拨了一颗苹果味的硬糖含进嘴里,冯培芸声音含混道:“其实这事还真不能怪我!前几天我一直在市里帮织袜厂跑供销,这才错过了你的婚礼。不过,我这边有个消息可以送给你,就当是新婚贺礼了!”

    “呵呵,说说吧,什么消息?”宋恂玩笑道,“我先估个价,回头记到我们的喜簿上。”

    “市服装公司想要建分厂!”

    “真的?”宋恂不禁坐直身体问。

    “怎么样,这个消息值多少钱?”冯培芸语带得意。

    消息值不值钱,得看能不能用得上,要是这个消息真能给团结公社引来一个市服装公司的分厂,那它就是价值千金的。

    “你从哪听来的消息?消息可靠吗?”宋恂对她的消息渠道还有疑虑。

    “在市第二百货商店。”冯培芸说着话就卖起了关子,假咳两声,装模作样道,“我还真有点渴了。”

    “……”宋恂给一旁竖着耳朵听情报的于元军递个眼色,“小于,赶紧给咱们冯厂长倒杯水来。”

    于元军提着暖瓶往水杯里倒水,又服务周到地往里面蓄了半杯凉白开,双手递给冯培芸,恭敬道:“冯厂长,请喝水。”

    冯培芸满意地呵呵笑,灌了两口水便给办公室里的众人讲起了自己这几天的经历。

    “我们织袜厂每天能生产六七千双袜子,每个月将近二十万双。只靠给县百货商店供货,肯定是行不通的,现在仓库里积压了好多库存呢。所以我们厂决定往市里和省城的百货商店供货。最近一段时间,我就一直在市里的各大百货商店和供销社之间跑供销。”

    几人耐心地听着,没人打断。

    “目前已经给市第二百货,第三百货商店,以及郊区的两个供销社稳定供货了。”冯培芸趁机表了功,便话锋一转道,“不过,市百货商店和供销社的走货量也是有限的,洋袜子不便宜,谁家也不舍得整天穿新袜子。所以,我们的库存还是积压了很多,销不出去。”

    冯培芸神神秘秘地问:“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你们猜怎么着?”

    宋恂猜测:“第二百货商店里有人给你出主意了,让你找市服装公司合作,他们是不是有其他的销售渠道?”

    冯培芸:“……”

    给宋恂竖起一个大拇指。

    “宋组长就是厉害。”冯培芸奉承道,“就是这样!我最近跟第二百货商店供销科的赵副科长混熟了,她给我出了一个主意。让我去找市服装公司合作,他们有出口渠道。”

    众人:“……”

    织袜厂那样一个家庭手工作坊式的小工厂,居然还敢肖想出口业务?

    冯培芸却自信道:“别看我们织袜厂是个新建厂,但我们有正式职工一百人呢!放眼全公社,我们这个规模也算得上是中等规模的工厂了吧?”

    见大家脸上尽是不信,她转向宋恂说:“宋组长,你应该是能理解我的吧?听说让瑶水村的海味品加工厂走出口的路子,还是你当初给他们规划的,也是你帮忙找的门路?”

    宋恂就知道她不可能无缘无故,给自己送什么大消息,原来是在这等着呢。

    恐怕是想让工业办出面帮织袜厂联系市服装公司。

    “走出口挺好的,你们织袜厂要是能争取搭上市服装公司的顺风车,真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不过,”宋恂与她提前说好,“我当初能帮加工厂联系到出口业务,很大程度上是靠运气。海浦市这边我认识的人本就不多,纺织业的人就更少了。”

    冯培芸想说的话,还没说出口就被他堵了回来,坐在椅子上直运气。

    “那个分厂是怎么回事?”宋恂问。

    “还能怎么回事,就是人家业务量大了,想建个分厂呗,正在选址呢。”冯培芸这次倒是挺痛快,竹筒倒豆子似的一口气全说了,“赵副科长说,市服装公司的出口业务非常火爆,订单根本忙不过来,今年往市里各大商店供货的量都减少了。所以他们打算在市里的某个县,开办一间分厂。具体规模还不清楚,这都是我听别人说的。公社要是有兴趣,还得再去打听打听细节。”

    于元军眼珠一转,贼兮兮地问:“冯厂长,你今天突然跑来跟我们说建分厂的消息,不会是想走市服装公司的出口门路不成,就想曲线救国吧?”

    “……”冯培芸真是烦死这些聪明人了,没好气道,“我还没去找他们谈过呢!目前只是一个设想。”

    她上个礼拜刚得到消息,就跑了一趟市服装公司,结果她连大门都没进去,就被打发了回来。

    无论怎么样,人家给工业办带来了一个消息,宋恂跟冯培芸道了谢,又劝道:“你们厂的产量确实很高,袜子的质量也不错,但是在花色方面还是欠缺一些的。我去年在广交会上见过不少针织厂和服装厂的产品,他们出口的袜子大多是丝袜和棉袜,尼龙袜子也有,但花色很丰富,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花色。咱们厂要是想走出口的路子,还得从花样上多下工夫。否则万一机会来了,却因为产品问题错失良机,岂不是更可惜?现在积压的库存已经够多了,实在不行就先减产,不要让工人加班了……”

    冯培芸来了一趟工业办,平白赠送一个消息,就两手空空地回去了。

    不过,她带来的这个消息,还是让宋恂很动心的。

    团结公社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渔业方面,但从事渔业活动的大部分劳动力都是男性。

    妇女们只能侍弄地里的庄稼,补鱼网,晾晒海货,有些富队还会让她们搞养殖。

    但是仍然还有很多闲散劳动力没有被利用起来。

    纺织业是公认的女性从业者最多的行业,要是真能把这个服装厂争取过来。

    对团结公社而言,是个安置剩余劳动力的大好机会。

    宋恂往市里给方典打了一个电话,让他帮忙核实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方典的人脉主要集中在食品行业,纺织业方面他也没什么谱,隔了两天才给宋恂回了话。

    确有其事。

    建分厂的事还只是一个意向,在他们公司内部讨论,具体方案没有对外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