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七零年代青云路 > 第163节

第163节

作品:七零年代青云路 作者:鹿子草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项小羽伸手招呼距离他们不远的宋恂,问:“小宋哥,你咋不跟着去卫生院招待外宾呢?”

    “服从组织安排。”宋恂回得简单明了。

    项小羽:行吧。

    宋恂在儿子伸出来挥舞的小手上摸了摸,劝道:“你们还是赶紧回去吧,外面这么乱,还眼瞅着就要下雨了……”

    正要继续劝,旁边有个头发花白的大娘,突然凑上来问:“同志,你是公社的干部吗?”

    宋恂点头。

    “那洋人的事,你管不管?”

    “管。出什么事了?”宋恂赶紧问。

    大娘往卫生院对面的面馆一指,说:“我看到有个黄头发的女的,根本就没进卫生院,而是进了对面的老面馆。”

    “您确定是外国人?”宋恂追问。

    “我这眼睛看近处的东西不行,但看远处的物事可真亮了!保管错不了!”大娘语气肯定。

    宋恂心里一突,跟大娘郑重道过谢,又让项小羽母女赶紧带着孩子回家,就快步往国营面馆跑。

    这间面馆的开店年头很长,并不只是面馆,准确的说,这应该是一家小吃店,包子、馒头、蒸饺、面条都有。但因为海鲜汤底的面条最为出名,所以被当地人唤作老面馆。

    这条街道上的整排建筑都是解放前建造的老房子,房顶呈八角形,筒瓦裹垄,带着点旧社会的历史痕迹。

    之前公社里在商定参观路线时,就因为这一排房子,犹豫是否要将公社卫生院列入对外开放名单。

    这会儿还不到上午十点,老面馆里的顾客熙熙攘攘,仅有的四张桌子已经被坐满了。

    宋恂举步进店,嗅到阵阵香气的同时,也看到了大娘所说的金发女人。

    那女人背对着门口,手里拿着相机,正跟一张餐桌上的顾客,说着什么。

    换来那桌人的四脸茫然。

    交流不顺,金发女人便不再勉强,举起相机就要拍照。

    宋恂及时跨前一步,挡在了镜头前面,不知她是哪国人,只能用简单的英语,缓声说:“女士,对不起,这里不能拍照。”

    女记者闻言停下动作,在餐桌油腻,墙柱多灰的室内扫视一圈,蹙眉用流利的英语回:“这里并没有挂‘禁止拍照’的警示牌。”

    宋恂礼貌地笑笑:“事实上,我国的所有单位都不会挂‘禁止拍照’的警示牌。咱们现在所在的这家餐馆不是对外开放单位,按照我国外事部门与贵方的约定,非对外开放单位,禁止拍照采访。”

    公社早就已经发起过好几轮爱国卫生运动了,但老面馆这样的餐饮单位,每天烟熏火燎的,让它始终保持纤尘不染也不太现实。

    不过,这种画面,宋恂是绝不可能让外国记者拍到的。

    金发女记者面上带笑,收起了相机表示理解,但语气里带着明显的不高兴,“我可以遵照规定不拍照,但这里是餐馆,我能留下吃些东西吧?”

    宋恂心中犹豫。

    外宾的预定行程里没有吃饭住宿这一项,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准备这些。

    这种苍蝇小馆显然是够不上招待外宾的级别的。

    要是吃坏了肚子,他们负不起这个责任。

    宋恂勉强跟她解释:“女士,我们这边的饮食有自己的地方特色,所有食物里几乎都有海鲜。我不确定你是否对海鲜过敏,而且你远道而来,很有可能会水土不服。我建议你,不要随便尝试当地的食物。”

    对方嗅了嗅空气里的香味,不在意地说:“我已经在北京生活一年了,很习惯你们的饮食,对海鲜也不过敏。”

    她招手让服务员给她上一份跟面前几个顾客一样的面条。

    宋恂隐晦地冲服务员摇摇头。

    那服务员还算机灵,先是摆手表示听不懂她说什么,被她纠缠得没办法了,就点了点她腕上的手表,表示他们要关门了。

    宋恂适时插言:“这是一间吃早餐的饭馆,十点钟就歇业了。”

    女记者无法,只好跟着宋恂离开面馆。

    走出店面后,她原还想举着照相机,拍下这条街的建筑,可是看到宋恂礼貌却无时无刻不在跟随的视线,只好作罢。

    被宋恂陪着进入大部队的时候,还低声说了一句俚语。

    宋恂没听懂,但想来应该不是什么好话。

    与她客气地道了别,宋恂在附近寻了一圈也没有见到省外办的同志,只好找上了地区外事统战组的组长,汇报了刚刚发生的一幕。

    外事统战组的组长是由地委办公室冷主任兼任的,闻言便问明对方叫什么。

    “不知道,她被我拦下以后挺生气的,我们并没有相互自我介绍。”宋恂摇头,“金色马尾卷发,三十岁上下,英语流利,会说一两句中文,今天穿着蓝色短袖衬衫。”

    冷组长回忆了一下说:“应该是他们代表团的团长。”

    他翻开自己随身带的名册,上面记录着这些外国记者的详细个人信息。

    宋恂在第一行扫了一眼,团长姓加西亚,今年三十岁。

    冷组长沉声道:“刚才多亏你了。这些记者总是想方设法地溜号,这么多人我们也不可能一对一地看着,总会有一两个漏网之鱼,说不定他们又拍了些什么。行了,你去忙吧,这件事我会跟省外办上报的。”

    宋恂点头,跟他打声招呼就离开了。

    新闻代表团并没有在公社驻地逗留太久,随意看了几处,就坐车去了下面的生产队。

    这些人一走,公社干部们瞬间轻松,纷纷返回办公室各干各的,那些人会从生产队直接离开,去往下一站左家门公社。

    宋恂原以为这个接待工作算是告一段落了。

    不料,下午不到两点的时候,公社突然接到长征公社的电话。

    台风即将登陆,新闻代表团接下来的行程全部取消。

    团结公社是距离他们最近的接待外宾单位,那些记者将要暂时在团结公社留宿。

    以为解放了的团结公社干部们:“……”

    大家领到各自的任务,顶着大雨出门做食宿安排。

    住就只能住在公社唯一的招待所里,吃也只能吃公社食堂大师傅做的了。

    宋恂让郑孝娘和秦川跑一趟糕点厂和汽水厂,拉回了不少面包酥皮糕点和成箱的汽水。

    又去大食堂跟师傅说了一声,给那些老外做一顿午饭。

    食堂大师傅抓瞎了:“宋主任,外国人能吃啥呀?咱们的做饭材料都是当天送过来的,剩下的那些菜只够晚上咱们自己人吃的。”

    “就做海鲜汤底的面条,再准备点清汤面,以防有人海鲜过敏。”宋恂想了想,又交代道,“另外做一份长寿面。”

    公社里还没准备停当,那一车的外国记者就被送回来了。

    招待所还没准备好呢,只能让他们暂时来公社大食堂呆着。

    一群记者冒着雨进来,用各种语言嘀嘀咕咕,说着抱怨的话。

    尤其是那个叫加西亚的团长,脸拉得老长,不知跟身边的中年男人低声嘟哝着什么。

    十几个记者,还有陪同的各级领导和翻译,都聚集在了公社简陋的大食堂里。

    宋恂跟萧书记汇报了一声,又向冷组长和省外办的同志们说明了已经准备好了几种汤底的面条作为大家的午饭。

    既然要在团结公社留宿了,吃饭是避免不了的。条件就这样,只能凑合凑合了。

    宋恂叫了几个同事过来,帮宾客们将面碗端上桌。

    他自己则捧着唯一一碗长寿面,放到了仍是一脸不高兴的加西亚团长面前。

    “加西亚女士,听说今天是你三十岁的生日。我们国家有句话,叫做三十而立,我们团结公社的干部们,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能为你庆祝而立之年的生日。”

    加西亚闻言明显一怔,惊讶地捂住了嘴巴。

    “今天的台风虽然来得突然,但也正是这场台风,成全了我们,让大家有机会欢聚一堂,为加西亚女士庆生!我国有在生日这天吃一碗长寿面的习俗,外办的同志们特意为你提前准备了这碗长寿面!加西亚女士,祝你三十岁生日快乐!”

    第98章

    加西亚今天的心情就像南湾的天气一样, 阴沉沉的。

    其实这次的参观考察之旅是由他们一家三口一起参加的,可是从昨晚开始,儿子麦克却突然有些发烧。

    她是新闻代表团的团长, 为了不耽搁行程,只好将同样是记者的丈夫留在海浦市的接待宾馆照顾麦克,自己则跟随代表团继续下乡参观, 完成今天的工作。

    然而, 工作也并不顺利。南湾这边的对外开放地区不多,许多她感兴趣的场所都是非对外开放的。拍摄的素材不够,又遭遇了台风, 让加西亚的心情糟糕透了。

    早知如此,应该在外办领导向她征求意见时,取消今天的行程才对。

    她心里惦记着麦克, 又对当下的局面无能为力。

    就在她沉着脸诅咒这该死的天气时, 上午那个在面馆里阻止她拍照的青年, 突然捧着一碗香喷喷的面条,站到了她的面前……

    食堂里的一众人都在关注着他们那边的动静, 郑孝娘偷偷凑到随行的翻译身边问:“同志,欧买糕是什么意思啊?那女的怎么一直在说欧买糕。”

    高大魁梧的翻译笑着玩笑道:“看表情也猜得出来啊,就是‘哎呀妈呀’。”

    郑孝娘恍然:“看来她还挺高兴的。”

    加西亚确实很高兴, 更确切地说是很意外,她这几天忙着工作和儿子,忙到忘了自己的生日。

    她全然无法料到, 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仅有一面之缘的人会主动为她庆祝生日。

    加西亚露出惊喜的笑容, 接过面碗熟练地用筷子挑起面条尝了一口, 而后在众人的掌声中, 与宋恂连声道谢。

    她与大家一起鼓掌后,伸手压了压,笑着说:“感谢东海省的朋友们为我庆祝生日,不过,我还是要纠正一点的!”

    大家停下为她鼓掌欢呼的动作。

    加西亚在省外办的几个干部和宋恂的脸上扫视一圈,突然笑着说:“今天确实是我的生日,但是你们可能弄错了,我今年已经三十五岁了,并不是三十岁!”

    众人:“……”

    省外办的同志还回头在登记的本子上复核了一遍,从登记的生日来算,确实是三十岁。

    团结公社的一众人还尚且没弄明白发生了什么,正云里雾里的。而新闻代表团的记者们已经跟团长开起了玩笑。

    “加西亚,你看起来一点也不像三十五岁的女人,说你二十五岁还差不多。”

    “哈哈,谢谢夸奖,但是我的麦克都已经八岁了。”

    宋恂并没有与这些外宾过多交流,对弄错加西亚团长的年龄表达了歉意以后,就将与外宾沟通的工作交给了省外办的专业人士。

    他退去一边跟团结公社的干部们解释了刚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