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七零年代青云路 > 第166节

第166节

作品:七零年代青云路 作者:鹿子草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不过,这会儿还是向他本人详细询问了家庭和工作情况,甚至还提及了他那对在农场劳动的父母。

    高部长吹着搪瓷缸子里的茶叶沫子,沉吟片刻道:“你在团结公社工业办工作的两年,成绩还是很突出的,尤其是今年,省市一级的报纸都报道过团结公社在工业上的突破。组织部门原本是想让你发挥优势,继续在工业部门发展的,不过……”

    宋恂心知正题开始了,等着高部长接下来的话。

    “有同志发现了你在外事工作方面的才能,向组织部推荐了你。”

    宋恂:“……”

    我自己都不知道,竟然还有这方面的才能……

    “咱们南湾县突然被定为了对外开放地区,在外事接待方面其实没什么经验,之前一直是由县委办公室的同志负责兼管这部分的事务。不过,在上次接待新闻代表团的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的。省外办的领导不太满意……”

    高部长的用词算是比较含蓄了。事实上,那些记者在市里和县里参观的过程中发生了几个意外事故,虽不至于闹成大新闻,但县市领导还是被省外办主任在总结会上点名批评了。

    去开会的冯主任被批评得很没面子,回到县里就要求全县干部必须重视起外宾接待工作,成立专门的外事管理单位,全面指导监管各接待外宾单位的工作。

    组织部原本是想让县委办的某个副主任监管外办工作的,不过冯主任不同意。

    上次的接待工作就是由他们负责的,结果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就在高部长为负责人选头疼的时候,有人向他推荐了宋恂。

    大学生,会说英语和俄语,曾带队在广交会上取得过不错的成绩,有过与外宾打交道的经验。担任过部门一把手,有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而且在上次的接待任务中,团结公社方面的准备是比较充分的,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变非常及时。

    除了过于年轻这一点,在所有人选中,宋恂的综合条件确实是最好的。

    ……

    从组织部告辞离开时已经是中午了,宋恂并没有急着返回公社。走出县委大院后,穿过两个路口,去了距离不远的县委家属院。

    苗利民中午下班回家,看到坐在客厅沙发上的宋恂,便直白地问:“组织找你谈话了?”

    宋恂笑着点头。

    “什么结果啊?”

    “县委、县革委办公室副主任,兼任县外事办公室主任。”

    苗利民坐到他旁边的沙发上,叹口气说:“将你推荐给老高的是革委会的郭副主任,其实老高找我了解你的情况时,我是反对让你来当这个外办主任的。”

    正在摆饭的顾芬芳闻言不客气地问:“人家小宋来县里工作是提拔了,你怎么还给拖后腿呢?”

    “县里的情况比公社复杂很多,他在公社一心发展工业,有了实在的成绩后,早晚能被组织提拔。现在着什么急?”苗利民语重心长道,“萧廷芝是个干实事的,跟着她踏踏实实搞工作,不比来县里强?”

    “县委的冯主任就不是干实事的了?”顾芬芳反问。

    “冯主任也是干实事的,但是,哎,”苗利民又叹了一口气,“有时候他也是身不由己。这么说吧,你可能觉得公社里的政治学习安排比较多。但是,来了县里以后,这种安排只多不少。”

    政治学习的时间多了,正经工作的时间自然就少了。

    宋恂看着对方只来县里工作不到一年,就新增了许多的白发,倒是信了他的话。

    “既然已经服从组织安排了,就只能先干着了。”宋恂宽慰道,“来了县里也不是全无好处的,小毛一直惦记着来县里住呢,能跟她香香姐说说话。自从您搬来了县里,她经常在家念叨。”

    提起这个外甥女,苗利民终于露出些笑意,忙问:“她跟孩子怎么样?”

    “挺好的,俩孩子养了几个月长胖了不少。不过,她产假结束,今天已经去电台上班了。”

    “孩子这么小,让你俩长期分居也不现实。”苗利民琢磨了一会儿说,“县委办后勤组就是负责分房的,你上班以后别的事先不要管,先找后勤那边要一套房子,安了家再谈工作。”

    宋恂笑着答应。

    “组织上虽然给你挂了一个县委办副主任的头衔,但只是为了方便两个部门合署办公。”苗利民低声道,“县委办的主任姚红波是军转干部,为人比较正直,但另两个副主任一直不太对盘。你去了以后,先不要急着接触县委办的工作,尽量少掺和他们的事。把外事接待工作做好,才是你的首要任务。县委办的工作谁都能干,但外事接待工作一般人干不好,否则也不会把你从下面提上来。等你把外事办的摊子支起来,也就在县里彻底站住脚了。”

    宋恂本也没打算管县委办的工作,他这个副主任就是个添头,工作重心还是得放在外事接待方面。

    顾芬芳招呼二人上桌吃饭,又对宋恂说:“工作上的事我帮不上忙,但生活上我倒是能帮你们搭把手。小毛要是没时间照看两个孩子,等你们搬过来以后,可以把孩子送到我这里来,我替你们看着!”

    宋恂忙摆手说:“舅母,那两个小子现在越来越不好带了,你还得上班呢,忙不过来。”

    “没事,我刚办了退休,正在家闲得无聊呢。有这么两个孩子在,我还能解解闷。”

    宋恂仍是摇头。

    让他丈母娘帮忙带孩子,还勉强说得过去,毕竟是亲外孙。

    但是让小毛的三舅母照看孩子,就有点离谱了,到底还是隔着一层的。

    宋恂谢过了三舅母的好意,只说到时候把孩子送到机关托儿所去,岔开了这个话题。

    *

    调令下发到团结公社以后,县里给了宋恂十天的时间交接工作。

    萧廷芝早就接到过组织部询问宋恂情况的电话,所以看到他的调令时并不意外。

    感叹着恭喜一番后,询问了宋恂关于工业办继任者的想法。

    宋恂将工业办每个组长的优缺点都跟萧廷芝详细地讲了,但是并没有推荐什么人。

    领导在人事安排上都有自己的考量,他多说无益。

    “如今咱们公社的工业企业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工作,一是以机械厂为中心的支农企业,二是以服装厂为中心的纺织业,三是以糕点厂为中心的食品加工业。只要继续按照这个思路向下深挖,无论是让工业办里的哪位同志接任我的工作,都能让咱们公社的工业企业继续高速发展下去。”

    新的工业办主任没有着落,宋恂只能按照工作内容,将工作分成几块跟各组组长进行了交接。

    随后他跑了一趟新城大队。

    认真说起来,宋恂对新城大队的社员们是有些抱歉的。

    他虽然是新城大队的包队干部,但是这一年里并没给社员的生活带来特别大的改善。

    总觉得还有时间,可以慢慢规划,慢慢改变,然而世事难料,他好不容易将工业办的工作引入正轨了,刚想空出时间来帮新城大队做点什么,却要匆匆离开团结公社了。

    宋恂找到常存善常队长,跟他聊了聊自己发展队办企业的想法。

    “咱们大队基本没有什么渔业资源,全靠农业和林业支撑。”

    常队长抽着烟点点头,

    “之前动植物研究所的徐研究员来咱们这里考察过中华猕猴桃,他觉得这种野生猕猴桃是可以人工培育的。他们研究所很有可能会将咱们生产队作为一个培育基地,我把他的联系方式留给你,你时不常地跟对方联系联系,尽量将这个培育基地争取到咱们生产队来。到时候买苗,育苗这些事全不用生产队操心,研究所会出钱来办的。”

    常队长问:“宋主任,培育这个猕猴桃有什么用啊?这玩意野生的都没人吃。”

    “公社里的汽水厂已经开始考虑转产了,今年就会上马一条罐头果酱生产线。咱们这边的水果不多,基本就是苹果橘子梨,猕猴桃算是新鲜品种,做成罐头和果酱还是很受欢迎的,如果运作得当,甚至可以走出口的路子。要是咱们种植了猕猴桃,最起码不愁销路。”

    常队长心里不太把稳,抽着烟无言。

    宋恂只是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对方,至于是否会被采纳,那是大队干部的事。

    “另外,汽水厂的那条汽水生产线是常年只在旺季满负荷生产汽水的,每年十月至来年三月,这小半年时间基本只开半天车。其实咱们队办酒厂酿的白酒和黄酒的品质都还不错,只在附近生产队卖散装酒,效益还是太低了。不如跟汽水厂合作一下,在他们生产汽水的淡季,用那条生产线灌装一些瓶装白酒。”

    常队长一抚掌,笑道:“这个主意好!走,咱们找酒厂的老张商量商量这件事去!”

    酒厂那边其实早就想扩大规模卖些瓶装酒了,要是能用汽水厂的生产线试生产一批瓶装酒,先看看销售行情,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

    宋恂花了几天时间将团结公社的工作进行了收尾,但是相比于工作交接的顺利,家事的安排就让他有些挠头了。

    他去了县里,项小羽却还得在公社工作,即便将两个孩子也带去县城,孩子吃奶的问题还是无法解决。

    在生产队有项大嫂能帮忙,但是去了县里能让谁帮忙喂孩子?

    小夫妻俩合计着,要不还是回公社住吧。虽然宋恂上下班不方便,但是能让两个孩子随时吃饱饭。

    然而,不等宋恂去公社里重新找房子,他丈母娘苗玉兰女士就跑了过来。

    “县里既然能给你分房子,你们还在公社花钱租房干嘛?”苗玉兰扇着扇子说,“就带着孩子去县城住!你看项前进那小子,去了县城就不想回生产队了!这就说明县城的条件肯定比公社和生产队好多了!”

    项小羽无奈道:“娘,我们也知道县城好,但这不是还有孩子吃奶的问题嘛。”

    “孩子吃奶的事,我能解决!”苗玉兰转向宋恂,交代道,“别的事你就不用管了,先去单位申请一套大点的房子。到时候我跟着你们住到县城去,帮你们带孩子!等到孩子不用吃母乳,可以送托儿所了,我再回来。”

    让丈母娘带着孩子,宋恂当然是放心的,但是这俩小子还有好几个月才能断奶呢。

    “娘,你跟着我们去了县城,我爹自己在家能行吗?”

    “他又不是吃奶的娃子,还得我看着啊!”苗玉兰挥着扇子说,“我还没在县城住过呢,这次正好去见识见识!你赶紧去要房子吧,要个大点的!”

    于是,有了丈母娘的帮衬,宋恂第二天就去县里报到,申请住房了。

    第100章

    宋恂去新单位报到这天, 正是学生们新学年开学的日子。

    从公社乘车前往县里的一路上,车厢里到处充斥着中小学生叽叽喳喳的笑闹声。

    被这群“八九点钟的太阳”感染,宋恂第一天上班的心情难得轻松。

    县委大院的办公楼是一栋三层的青砖小楼, 从楼顶向下蜿蜒着一片片渐变成红色的枫藤。

    宋恂去组织部报到后,直接来到三楼的县委办,找到了自己的顶头上司,县委办主任姚红波。

    据说是军转干部的姚主任,目测四十来岁,鼻直口阔国字脸, 一头短发干净而利索, 说话的语速极快。

    “听老高说,给了你十天的时间交接工作,我以为你得下个礼拜才能来报到。”

    姚红波有力的大掌与宋恂握了握后,客气地请他入座。

    “安排妥当原单位的工作我就赶紧过来了,还得抓紧时间在县里安家。”宋恂坐下后, 笑着解释,“家里孩子还太小了, 我爱人一个人忙不过来,所以得让家人跟着我一起搬来县城生活。”

    “从下面往县里搬家可不容易,尤其是小娃娃的东西,又多又杂, 我当初也是从生产队出来的, 前前后后花了半个月时间才收拾妥当。”

    姚洪波翻了一下桌面上的台历,干脆道:“县委的干部是有住房分配的, 你先去后勤那边申请一套房子, 两天之内将家里安顿好, 尽快来单位上班。”

    宋恂点头, 与对方道了谢。

    “时间确实紧了一点,你尽量克服吧。”姚红波将办公桌最上面的一份文件交给他,“这份通知是昨天下午刚下发到县里的,省里要求所有地方外事管理单位统一协调规划外事接待工作。咱们县的外事办既然已经成立了,就得赶紧运转起来。上次的接待工作并不理想,冯主任去省里开会的时候被领导点名了,所以现在特别关注外办的工作。昨天吃午饭的时候还过问了外办的筹备情况。”

    这已经是宋恂第二次听人说起上次的接待工作不理想了。

    他在公社时,上级并没有对团结公社的接待工作过多批评,所以他们想当然地以为其他单位也是如此。

    看来得尽快找人了解一下情况才行。

    宋恂又听姚主任简单介绍了县委办内部的情况和后续的工作安排,便按照对方所说去了后勤组申请住房。

    “宋主任,按照统一规定,各部门主要领导是应该分一套两居室的。”后勤组长刘贺面露难色。

    住房紧张是常态,宋恂原也没想轻轻松松就能分到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