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七零年代青云路 > 第216节

第216节

作品:七零年代青云路 作者:鹿子草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你要是再不带着项目来,我就要退休了!”裴文奎翻看着项目计划书说。

    再有几个月他就该退休了,好多工作已经放手给了其他同志去做,心里唯一惦记的还是在外海布置渔船的事。

    “这个计划书跟上次让小齐给您送来的差不多,我们又在后面完善了一下分成比例。”

    裴文奎将文件合上说:“你们这个组建海产品联营公司的计划,我们县委已经上会讨论过了。赞成与反对的一半一半,赞成的那些我就不说了,我跟你谈一谈大家为什么反对吧。”

    宋恂翻出笔记本,做了一个请讲的手势。

    “首先就是咱们南湾,在出口活石斑鱼这方面吃过亏,当时的损失特别惨重,那几个钓石斑鱼的渔业大队可以说是血本无归,活鱼的死亡率太高了。”裴文奎点了点他的计划书说,“地区外贸局这次选中的陈瑚岛,以及陈湾列岛外缘的几个小岛,之前都是在这方面吃过亏的,想要当地社员重新暂养活石斑鱼,没有完全的准备肯定是说服不了他们的。”

    “裴主任,搞外贸说白了也是做生意,做生意就没有稳赚的。咱们可以算一笔账,我们在今年春交会上,跟港岛签了一笔活石斑鱼的订单,定价是每吨13400美元,而石斑鱼干的定价是每吨588美元,活鱼的价格是鱼干的二十多倍。我觉得咱们只要把活鱼的价格跟渔民们说清楚,没人能真的拒绝养殖石斑鱼。”宋恂笑道,“再说,我们已经有一次成功经验了。春交会上的这笔订单,已经成功交付了,活鱼的存活率是83%,即便如此,咱们也是有得赚的。”

    “你们从哪里弄来那么多活石斑鱼?”裴文奎不信。

    南湾是水产大户,这批石斑鱼不是从他们这里出货的。

    “从临万县那边收购来的,水产研究所在临万县找了几个渔业大队试养石斑鱼,已经有两个大队试养成功了,我们就是用试养的这批鱼交付的。”

    裴文奎想了想,仍是觉得这事不可信,“砚北港没有海关,运鱼的船需要绕道去省城出口,一套手续办下来,需要十来天,再加上运输的时间,那些鱼在船上呆半个月,怎么可能还有八成以上的成活率?”

    “这就是我今天特意过来要跟您说的了,我们之所以要搞联营,将省食品出口公司也拉进来,就是想让出口公司跟咱们一起争取做这个活鱼出口的试点。”宋恂从包里拿出另一份文件递给他,“咱们省的活鱼出口业务一直都很少,省外贸局早就想发展活鱼出口,毕竟活鱼是所有海产品中创汇价值最高的,但是因为活鱼存活率的问题,活鱼的出口业务十来年都没什么发展。”

    宋恂详细地跟裴副主任讲了活鱼出口的手续流程。

    “以前的船舶出口检疫是要对船舶的卫生状况,比如饮用水,食品,压舱水进行采样检查的,还要检查货舱,宿舱,食品储存供应的卫生状况,鼠患虫患情况,以及船长船员的健康申报书,预防接种书等等,有一大堆繁琐的流程。”

    “难道现在不需要检查这些了?”裴文奎心里知道不可能,仍是忍不住问。

    “还是要检查的,经过一次性联合检查合格,签发出口检疫证书。但是以前都是满载联检,也就是说要先把活鱼装船,再由工作人员上船进行检查,这对活鱼出口是很不利的。”宋恂笑了笑说,“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提高海浦鱼货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咱们地区外贸局向上级申请,将海浦地区的活鱼出口作为一个试点。”

    裴文奎不禁双手握拳,倾身问:“怎么个试法?”

    “我们申请让海关简化联检手续,在海浦地区实行空载联检,就是在省城对空船和人员进行常规的检验检疫,联检合格后,开着空船来咱们海浦的渔场装货,直接运往国际市场。”

    裴文奎心里一阵激动,倏地站起身问:“上面同意了吗?”

    “上次临万县的那一批活石斑鱼就是用这种方法送出去的。”宋恂笑。

    裴文奎拍着大腿连说了三声“好”!

    “这可真是太好了!你们外贸局怎么不早说呀!要是早说了,咱们其他品种的活鱼出口也可以这么办!”裴文奎又忍不住说,“太好了!简化联检步骤以后,至少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时间就是金钱,这话可真是没错!”

    宋恂叹道:“既然是试点,那就是只在特定的小范围内试用。上面要求我们必须找一个专业的进出口公司,有一个固定的出口通道才行。所以,我们才会争取跟省食品出口公司合作组建联营公司,上次的订单就是走的他们的出口通道,合作还算愉快。”

    省食品出口公司装活鱼的船可以空载联检,但其他单位的船仍然需要满载联检。

    裴文奎背着手在办公室里走了两步,拉着宋恂说:“走,咱们到冯主任那里说说这件事去,我这个老头子快退休了,拍不了板,这事还得由老冯说得算。”

    两人去了县委一把手的办公室,宋恂又将刚说过的话重复了一遍。

    冯主任听后并没有裴文奎那样激动,而是问:“据我所知,省食品出口公司几乎从来没有做过活鱼出口业务,他们在砚北港有两个冷库,向来是做冰鲜鱼和冷冻鱼的,他们的船没有活鱼运输能力吧?”

    “咱们只要他们的出口渠道,活鱼运输船就是另一码事了。”宋恂给他举个例子,“上次我们帮临万县出口石斑鱼的时候,从港岛租了一艘海天号活鱼运输船,人家是专门从事活鱼运输的,各种设备非常齐全。”

    冯主任翻看着他带来的计划书,蹙眉说:“他们只是提供了一个出口渠道,就要在水产品公司里占三成股份,这是不是多了点?”

    其实他更想说的是,地区外贸局只在这里面起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居然也要占三成股份,是不是也不太合适?

    “冯主任,食品出口公司不但要提供渠道,还要提供一部分石斑鱼养殖基地的建设资金,他们还觉得自己分的少呢,我们岑局长昨天已经到省城亲自去谈了,就是为了给渔民们争取更多的利益。”

    宋恂不用人家问,又主动说:“至于我们外贸局也分三成股份,那是因为我们不但要在后续建设中投资,而且试养石斑鱼的前期资金也是由我们提供的,外贸订单也要由外贸局去争取。冯主任,三三四的分成比例,你们不吃亏。”

    下面的几个县,只提供人员、场地和少量资金,就能分到四成!

    要不是为了多给渔民争取些好处,任何会算账的人,都不可能答应这种分成方式。

    他们外贸局内部也来回讨论了好几次,才同意了这个分成比例。

    收支勉强能保持平衡,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完成外贸指标。

    宋恂今天哪也没去,就耗在南湾县委,等着他们县委内部开完会,又跟几个可能会建设石斑鱼养殖基地的公社领导开电话会。

    从大清早磨蹭到下班,他才从冯主任口中得到一个准信,南湾县计委可以加入这个三级联营的海产品公司,但他们要在公司财务部门安排一个本县的财务人员。

    *

    宋恂得了准信,就不在跟他们扯皮了,想安排谁进公司,那是公司成立以后的事。

    他带着齐麟返城以后,没有去托儿所接孩子,跳上公共汽车就直接回家了。

    吴科学家的院子门口,双胞胎正支着桌子在那里啪啪地拍着象棋。

    小哥俩一伙,对战老鸟方典。

    宋恂背着手在旁边观战了一会儿,看到方典用火炮把小哥俩的象消灭了,来了一个瓮中捉鳖,他摇摇头进门去找了吴科学。

    “钟卉大着肚子,别在你这边忙活了,到我那边吃去吧。”他找到正在厨房里忙活的吴科学提议。

    方典早就想找时间小聚一下,今天宋恂正好在南湾那边忙,干脆就打电话让方典帮忙去托儿所接孩子,顺便一起吃晚饭了。

    “行啊,我把菜和肉提到你那边去。”吴科学倒是不担心媳妇自己在家,他丈母娘搬过来了,家里整天汤汤水水不断。

    宋恂再次出门的时候,双胞胎正因为输了棋,噘着嘴不高兴。

    “宋吉安,宋延安!”

    “干嘛?”小哥俩有气无力地问。

    宋恂将两块钱和塑料酒桶递给他们,“帮爸爸去街口的冷食店打一桶啤酒。”

    “剩下的钱归我们吗?”延安立马来了精神。

    “嗯,”宋恂估摸这一桶打满能剩下两三毛,便大方道,“剩下的你俩一人一半。两个人一起把酒桶搬回来。”

    吉安接过酒桶就拉着弟弟往街口跑。

    方典不放心地问:“他俩那么小,能提得动嘛?”

    吴科学嘿嘿一笑,“你等着看就行了。”

    说着就去隔壁帮宋恂支起了烧烤炉子,天气太热,几个大男人都不愿意进厨房做饭,干脆就在院子里搭炉子烤肉吃。

    青菜从菜园子里现摘一些,鸡肉猪肉海鲜都是吴科学提供的。

    他在糕点厂的冰柜里存了不少私货,留着给他媳妇补身体。不过钟卉最近有点补过头了,他刚被丈母娘劈头盖脸地批评了一通,这些东西转个弯就被送来了宋恂家。

    几个大男人一顿就可以消灭干净。

    宋恂和老吴负责准备菜品,方典负责生炉子。

    他一边用旧报纸呼呼地扇着炉子,一边冲着对面说:“你俩最近也提高警惕吧,地区的清查工作已经全面铺开了,最近已经查到我们轻工局了。”

    吴科学正在欻欻地给鱼刮鳞,闻言无所谓地笑道:“我是六五年参加工作的,而且本来就是行政编的,现在又只是社办集体企业的副厂长,不在清查范围内,嘿嘿……”

    宋恂扭头问方典:“已经查到你头上了么?你不是跟老吴同一年参加工作的吗?”

    “哎,我还要再晚两年,当年高考落榜,我不太甘心,就打算复读一年,结果这一年算是耽误事了。高考取消,第二年我根本就没能参加高考!那一年的毕业分配也没赶上,正经工作的时候已经六八年了,正好在这次的清查范围内。”方典提起这件陈年旧事就是一肚子怨气。

    “他们都查什么?”宋恂年初被从南湾县调到外贸局,精确躲过了县里的清查,还真不知道会查些什么。

    “就是你的那点过往呗,除了跟你本人谈话,还会从侧面跟领导同事了解工作情况。”方典终于将炉子点起来了,压了两块碳说,“我现在都不想去上班了,一上班就是那点事,让人心里毛毛躁躁的。”

    “你一直在轻工局老实上班,又没做过什么出格的事,你怕什么?”吴科学嗤笑一声。

    “没做亏心事,也怕鬼叫门呀!”方典嘀咕道,“我听同事说,现在这样清查太耗时耗力了,有人提议干脆一刀切。”

    “这怎么一刀切?”宋恂举起一颗被菜青虫吃过的油菜,掰下带虫孔的两片叶子问,“难道为了这两片被蛀过的叶子,整颗菜都不要了?”

    方典耸耸肩,用听天由命的语气道:“那谁知道,这也不是由咱们说得算的。”

    宋恂还想再问些什么,他家的两个儿子突然推开门,大摇大摆地进了院子。

    小哥俩一人抱着一瓶汽水,吉安捧着菠萝味的,延安捧着荔枝味的。

    两人边走还边商量,一会儿要换着喝。

    方典正要问这两个小子是不是把酒桶忘在冷食店了,却见从门口又转进来一个人。

    怀里抱着他们的酒桶。

    “同志,这两个孩子是你们家的吧?”那人穿着一身公安制服。

    宋恂这个亲爹还没吱声,方典先点头了,“诶诶,是我们家的,这俩孩子不会是走丢了吧?”

    “哈哈,没有没有。”公安同志说,“我看他们太小了,提着桶有点费劲,就顺路帮他们送了回来。”

    延安还美滋滋地强调:“我们没坐警察叔叔的三轮车,走回来的!”

    妈妈不让他们坐陌生人的车。

    宋恂在他脑袋上摸了一把,走过去将酒桶接过来,与公安同志握手说:“同志,多谢了,您怎么称呼?我们正准备吃饭呢,您进来一起吃点吧。”

    “不了,我姓崔,是这一片的片警。”公安同志将孩子送回来就往外走,“还得赶紧回去值班呢。”

    宋恂将崔公安送出门,目送他骑着挎斗摩托车突突突地跑远,反身回来在两个儿子的脑门上一人赏了一巴掌。

    “你俩倒是会找帮手。剩下的钱呢?”

    小哥俩急慌慌地让干爹帮他们将汽水盖子起开,咬着吸管说:“买汽水了,已经开盖了,退不了!”

    两个小子交换着喝汽水去了,围在烤炉旁边等着大人投喂。

    对虾和烤茄子出炉时,吴科学还进屋将收音机提出来,调出渔业电台,听电台在休息时段播放的音乐。

    于是,当项小羽带着她二哥进门时,看到的就是这副场景。

    三个大男人和两个小不点,在她家的院子里,支着烤架,喝着小酒,听着小曲,侃着大山。

    项小羽的心里,瞬间就失衡了!

    她在农村苦守寒窑,每天挑灯苦读备战高考,而这爷仨却在他们家小洋楼的院子里,啤酒、汽水、小烧烤!

    凭什么呀?

    第134章

    见到站在门口的媳妇时, 宋恂还不确定地跟身旁的吴科学问了一句,今天是礼拜几?

    礼拜五。

    宋恂先在心里松了口气,看来不是他忘乎所以, 记错了项小毛同志归家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