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七零年代青云路 > 第227节

第227节

作品:七零年代青云路 作者:鹿子草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她这也算是出师未捷吧?不知是只有新闻1班如此,还是新闻系整体水平比较高。

    真是卧虎藏龙,能人辈出了。

    在当官这方面,她几乎不占什么优势呀!

    她在心里数着自己的特长,默默叹口气。

    想起这几天的校园广播里除了音乐,没有播过别的,项小羽暗忖,实在不行的话,就只能在大学里干起她的老本行了。

    第140章

    项小羽正躺在床上琢磨她的当官大计, 倏地感觉自己的脚丫子被什么东西顶了顶。

    她支起上半身向床尾望过去,正巧瞧见两只光溜溜的小脚丫穿过围栏落到她的床单上,几根脚指头还来回一翘一翘的。

    项小羽也探出脚指头在对方的脚心上搔了一下, 惹得那两只过界的小脚丫快速缩了回去。

    宿舍里同时响起小孩子咯咯咯的笑声。

    坐在书桌前看书的穆蓉回过神时,她儿子已经跟项小羽有来有往玩起来了。

    “奇奇, 不许打扰阿姨睡觉,把脚缩回去!”穆蓉刻意板起脸。

    不过她是典型的江南姑娘,粗着嗓子也没有什么威慑力。

    项小羽挥手说:“没事, 是我先找他玩的!”

    她这几天不住宿舍,穆蓉跟她还不太熟, 语带歉意道:“这孩子平时很乖的, 但他要是有打扰到你的地方,你别不好意思, 直接跟我说就行, 我管教他。”

    “不至于, 才两岁的孩子,你管教什么呀!”项小羽善意地笑笑,“你家奇奇挺乖的, 我小儿子两岁的时候就是小捣蛋。”

    穆蓉走到床边, 将被子给两个孩子盖好, 又摸了摸儿子的脑袋。

    她儿子在老家的时候没这么乖, 不过来了学校以后,她反复强调,如果哭闹就不能跟妈妈在一起了, 勉强唬住了这孩子。

    项小羽看看他们母子三人, 犹豫片刻问:“过几天就该正式上课了, 这两个孩子你打算怎么安排啊?”

    “我跟楼下的宿管阿姨说好了, 上课的时候,把他们放在楼下值班室,每月给她五块钱。”

    “这么贵?那你还不如把孩子送去托儿所呢,我儿子每月的托管费才一块钱。”

    舍长吴桐在上铺接话说:“我帮她去最近的街道托儿所打听过,每月托儿费四块钱。两个孩子就得八块了。”

    每月的那点补贴要养三张嘴,能省则省吧。

    廖习兰也加入讨论:“你没去省大的教职工托儿所问问?学校自己的托儿所接送孩子方便,价钱也能相对便宜一些。”

    “对啊,可以找班主任说明自己的情况,学校要是能格外关照一下,兴许可以让你以教职工子女的标准交托管费。”项小羽接着出主意。

    这边床铺挨着的四个女同志都是生育过孩子的妈妈大学生,而对面四人要么是应届生,要么是只下乡一两年的知青,都是未婚小姑娘,根本插不进这种育儿话题中。

    听这边四人聊了一会儿,对面的甄珍没话找话似的问:“项小羽,你家孩子上的是机关托儿所吧?机关单位为了照顾自己职工,才象征性收费的。”

    项小羽“嗯”了一声,就没下文了。

    她可不想乱抖户口本。

    话题一下子从两个孩子上学的问题,转移到项小羽身上。

    魏芳好奇地问:“小羽姐,你家是省城的吗?”

    报到这些天一直不见她回来住,那肯定是在外面有住处的。

    项小羽摇头:“不是,我娘家是农村的,在海浦的一个渔业大队。这边是我婆家。”

    出身农村没什么可隐瞒的,他们瑶水村刚因为高考成绩登上过报纸,她还挺骄傲的呢!

    闻言,对面的四个小姑娘都惊讶地瞪大了眼睛,看项小羽的气质打扮可不像是农村姑娘。

    她来报到那天穿的呢子大衣是梅花牌的,甄珍一眼就认出来了,那可是上海货。

    “你看上去可不像农村人。”魏芳将大家的心里话脱口而出,说完以后又觉得这话不太好听,便又强行将话题引回穆蓉身上,“你怎么不把孩子交给父母带呀?自己一个人带孩子也太辛苦了。”

    而且她带小姑娘一起住也就算了,带个小男孩,虽然才两岁,却也让几个未婚姑娘感觉非常不方便。

    她这几天换衣裳,都要等到熄灯以后,或者赶在奇奇不在宿舍的时候。

    前两天,穆蓉对面下铺的姑娘已经围上床幔了,可惜宿管阿姨来检查宿舍时,又让她将床幔拆了下来。

    穆蓉的嘴唇动了动,隔了几秒也只是挤出“父母不太方便”这几个字。

    廖习兰给还想继续问话的魏芳使个眼色,让她别再问了。

    要是有安置孩子的办法,谁会刚开学就把两个孩子带进宿舍讨人嫌啊。

    穆蓉一看就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这两天她跟两个孩子白天几乎从不在宿舍出现,只有晚上回来睡一觉。奇奇还是两岁的小孩,难免有控制不住音量的时候,偶尔打扰到别人,她还要一直跟大家道歉。

    廖习兰在农村生活了十年,又当过妇女主任,见过很多世间冷暖,也看过很多人的不得已。

    根据她以往的经验,像穆蓉这种情况,要么是跟父母闹翻了,要么就是父母那边也有什么难言之隐。

    问多了只会让彼此尴尬。

    项小羽当了妈妈以后就见不得太懂事的孩子。

    相比于两岁的奇奇,五岁的灵灵显然更省心更安静。但是小孩子的天性就是哭、笑和好奇,连这些都被压抑住的话,项小羽就有些于心不忍了。

    幸好他们家还有小宋哥支撑着。

    只要将吉安和延安带入到灵灵姐弟身上,想象他们不敢哭也不敢笑,整天看人脸色过日子的样子,项小羽就难受得想要掉眼泪。

    *

    宿舍里的几个女同学还都挺热心的,各种帮忙打听省大附近托儿所的情况。

    主要是找那种托管费便宜的。

    廖习兰去几个街道托儿所打听了费用。

    项小羽也去教职工托儿所帮忙问过了,本校教职工子女每月收一块钱,但是并不收校外的孩子。

    这个就是所有托儿所里最便宜的。

    最后几人一合计,先让楼下宿管帮忙带一个月孩子,开学以后让穆蓉跟任课的各位老师套套近乎,看能否用某位老师的名额,将灵灵姐弟送去教职工托儿所。

    因为有了一起帮孩子找托儿所的交情,宿舍里的四个已婚女同学迅速建立起了革命友谊。

    在新闻1班的第一次班会上,项小羽放弃了竞争班长和支书的机会,全力支持廖习兰竞选班长。

    她们提前在女生宿舍这边将班里的十四个女同学组织起来,进行了一次内投。

    廖习兰九票,李云四票,甄珍一票。

    而男生那边除了刚入学就很活跃的沈太行,还有当过小学校长的陈岩,以及当过百货商店总务科长的杨一。

    由于男生那边实力过于强劲,十四个女生商量一番后最终决定,不在女生内部分票,将十四票全部投给廖习兰,让她以极大的票数优势,成功坐上了新闻1班班长的位置。

    而男生那边由于票数过于分散,三败俱伤,由已经是党员的小学校长陈岩担任了支书。

    宋恂听媳妇绘声绘色地描述她是如何纵横捭阖,为廖大姐拉票的,在电话里笑了好半晌。

    他清了清嗓子问:“项小毛同学,你这样费心费力地为他人做嫁衣,确实很令人感动,那你自己竞争到什么职务了?”

    听筒中安静了一阵,才传来项小羽若无其事的声音:“我可不是为他人做嫁衣!廖大姐人挺好的,又有责任心,反正我也争不过那些男生,与其让男生将班长和支书包圆了,不如推举一个女同学上位!我们班的那几个男生的履历确实漂亮,就是缺少一点小手段,嘿嘿~”

    宋恂也不得不感慨,什么时候也不能小瞧了女同志。

    那三个男同学未必没想过用这种方式拉票,估计还是拉不下脸来付诸行动。

    “他们没能当上班长,主要是缺了一个能替他们纵横捭阖的项小毛。”宋恂笑了一声,又明知故问,“你不是想当官嘛,到底当上什么官了?”

    “我没去参加竞选!”项小羽哼了一声。

    实际上是参加了的,可惜没选上……

    对手都太厉害了,她自己看好的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被那两个没能当上支书的男生瓜分了。

    最后只剩体育委员和劳动委员没人选,项小羽即便是个官迷,也是要挑拣一下的。

    宋恂又是一阵闷笑。

    “新闻1班才三十个人,当这种芝麻绿豆大的官有什么意思!”项小羽提高声音说,“你等着吧,我马上就要一鸣惊人了!”

    然后啪叽一声,挂了电话。

    听着话筒里的忙音,宋恂坐在办公室里嗬嗬笑了好半晌。

    韩雪松推门进来时,发现他自己一个人在办公室偷笑,便也笑着问:“老宋,遇到什么好事了?笑成这样。”

    他对宋恂的称呼也是一变再变的。

    刚开始是宋局,熟悉一点以后叫他宋恂,更熟悉一些后便喊起了老宋。

    其实宋恂比他小了将近十岁,应该叫他小宋才是,不过他俩在单位是平级,叫人家小宋不免有些不尊重,于是只好按照机关惯例,喊起了老宋。

    宋恂起身帮他倒茶,笑道:“我爱人给我打电话报平安来着,他们这届的大学生活还挺丰富多彩的。你不是刚从省城回来嘛,找我有事?”

    韩雪松从省城调过来,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跑海关批文,可惜一年过去了,砚北港那边还没动静呢。

    只要这个海关一天没批下来,他这个副局的位置就一天坐不稳当。

    “我怎么听说岑局今年不能去广交会了?”韩雪松问,“你听说了没有?”

    “听说了,他好像有个什么培训要参加。我今年也没时间去,岑局要是不去,这事就得落到你肩上了。”宋恂笑着说。

    韩雪松其实还挺想带队去广交会的,但这会儿还是要客气地问问宋恂怎么不去呢。

    宋恂将那套海产品公司太忙的话提溜出来。

    又说了石斑鱼收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刚让海产品公司的会计查过账,现在的收货模式损耗太大,几个养殖基地之间的距离太远了,等水产供销公司的渔船在几个基地之间走过一圈再回来,第一个基地收上来的那批鱼已经死掉了将近20%。我这段时间正打算跟三个县委商量一下,在那几个养殖基地之间建立外贸收购发运站,在那里将全区生产收购的活石斑鱼经过暂养后出口。”

    韩雪松不怎么插手海产品公司的事,确定宋恂真的不想去广州,他就放心了。

    又在宋恂的办公室里闲聊了一会儿,正要起身回去时,却听宋恂又问:“老韩,你还有重新回省城任职的打算吗?”

    韩雪松一愣,摇头说:“出来容易回去难,咱们外贸口虽然不是什么热灶吧,但也不可能让职位空着。我刚从商检局离开,就有人顶上了。现在再想调动回省城可不好回,我都已经把我闺女的学籍转来海浦了,这学期开学正好转学过来。”

    主要是他在海浦这边是个副局长,但是回了省城以后,可没有副局的位子让他坐,能有个科长当当就不错了。

    宋恂理解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