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七零年代青云路 > 第255节

第255节

作品:七零年代青云路 作者:鹿子草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将钱收进口袋里,牛雪梅声音都有点抖了,激动地说:“娘,这么一会儿就到手12块啊?这已经是我半个月的工资了!”

    苗玉兰面上镇定,心里也有点打鼓。

    她俩的报价是附近这几个摊位里最高的,旁边卖鸡蛋的小伙子,一个鸡蛋才卖几分钱。

    没想到她们做的这玩意,还真的有人会买……

    提心吊胆地在大集上呆了一个小时,两人带来的二十多斤海鲜零食被人一抢而空。

    正逢过年,大家都想吃点不一样的,他们这个零食做得干净,分量足,又比供销社便宜很多,自然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干海货还有一大筐没能卖出去,但苗玉兰已经不想继续卖了。

    兜里揣了八十来块钱,她见好就收,赶紧收拾东西回家,千万别让人逮住!

    婆媳俩手脚麻利地收了摊子,挑上担子混入了采购年货的人群里。

    然而,还没走多远,身后便传来一阵嘈杂声。

    有人高声喊了一句什么,让原本蹲在地上摆摊的那群人纷纷起身,挑着担子往最近的胡同里跑。

    不过,也有那累赘太多行动太慢的,被几个穿着制服的干部一把就按在了原地。

    人群里立时传出了争执声。

    苗玉兰听到其中一个声音有些耳熟,但是这个距离她看不太清,便让儿媳妇去确认一下,里面是不是有熟人。

    牛雪梅挤进人群看了一眼,又快速跑回来汇报:“好像是田婶!围巾捂得严实,我没看见脸,但全公社也找不出第二个穿半截红半截绿棉袄的了!八成就是她!”

    苗玉兰:“……”

    她没怎么犹豫便将肩上的空箩筐交给儿媳妇,让她看好自家的东西,继而钻进了人群里。

    自己队里的人遇到事了,她们可不能就这么一走了之。

    那几个穿制服的干部收缴了田婶的扁担箩筐,还要拉田婶母女离开。

    甭管田婶在瑶水村时多么厉害,在这几个年轻干部面前也没什么用武之地,人家一左一右拉住她的胳膊,就能把她这小老太太架走。

    苗玉兰摘下头巾,拦住那几个年轻干部问:“这位同志犯什么法了,你们凭什么把人带走?”

    “投机倒把还不算犯法啊?”有个干部指了指田婶筐子里的瓶瓶罐罐和牛皮纸袋子。

    都是蟹酱,虾酱,咸菜和其他海鲜制品。

    苗玉兰探头在筐子里瞅一眼,便把手伸进自己的棉袄里,摸索了半天才抽出来一张人民日报。

    她将报纸递给田婶的小闺女说:“二妮,字太小了,婶子看不清,你帮忙念一念上面划了线的话。”

    二妮哆嗦着手接过报纸,盯着用铅笔标记出来的地方,磕磕巴巴地念道:“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

    苗玉兰严肃着脸点点头,而后问那几个穿制服的:“听见了吧?这可是北京的大领导说的,任何人不得干涉!我是瑶水村生产队的队长媳妇,这两个人是我们队里的社员,她们带来的这些东西都是家庭副业生产的,而且不在国家的统购统销产品范围内。来大集上跟人家交换点别的东西,不犯法吧?”

    “她们那是交换嘛?明明就是来倒买倒卖的!”

    田婶见到苗玉兰以后,有了主心骨,定了定神说:“我们是刚来的,还没摆摊就被你们扣下了!筐子都是满的,根本就没有卖!我就是想来换一些过年吃的青菜的。”

    苗玉兰却义正严词道:“你就算是卖了也不犯法呀!我女婿在省城上大学,他早就给我打电话说过这件事了。我们都是认真学习过这份报纸的,北京的领导已经开会确定了,集市贸易是应该存在的,社员们在大集上卖点东西怎么啦?”

    周围的人附和:“就是,大领导都同意的,你们还管那么多干什么?”

    苗玉兰挑剔道:“我们这些农村社员都天天看报学习,紧跟形势呢,你们是当干部的,不会连这个都不知道吧?”

    哼哼,她来大集上卖东西,也是有所准备的!

    没想到自己没用上,反倒是给同村的田婶用上了……

    那几个干部走了,但大家再不敢在这边摆摊儿,挑着担子便呼啦啦解散。

    苗玉兰推却不过,收下了田婶给的两罐蟹酱,回家就把今天的经历跟老头子学了一遍。

    项英雄敲着烟袋锅子轻哼:“你这就是傻大胆碰上了愣头青,要是来几个年纪大的干部,管它是不是北京的要求,先把你们带回去盘问一番再说!”

    “我在大集上看到好多咱们生产队的人呢!你说要不要想想办法呀?万一其他人也被逮住怎么办?真给按上一个投机倒把的罪名就麻烦了!”

    项英雄往烟袋里装着烟说:“我早就跟公社申请了,以咱们生产队为单位,参加公社的年货大集,到时候把社员们要卖的东西都统一定价,统一售卖。不过,公社还没给回信呢,我明天再去公社问问吧。你那些东西卖得差不多就别参与了,家里的那点东西还得留着走礼呢,今年小毛他们在省城过年,得给他们留一些好东西带回去。”

    *

    夫妻俩还惦记着小闺女,而项小毛本人却在省城四处潇洒呢。

    结婚好几年,项小羽和宋恂终于可以安生地过个春节了。

    两人都有了寒假,不但有大量的时间提前采购年货,还不用像前些年似的惦记春节加班。

    整个人都是闲适放松的状态。

    不过,宋恂现在非常后悔,当初没有送两个儿子去上整托班。

    那样的话,寒暑假也可以把这两个小子放在幼儿园里,也就不用整天在家里烦他了。

    原本一家四口的行动是非常统一的,连续几天都一起出门采购年货。

    然而过了没两天,宋恂就受不了天天逛百货商店了,率先掉了队。

    妈宝一号和妈宝二号又坚持了两天,也败下阵来。

    如今只有项小羽和宋悦每天结伴逛街,宋家的男人们,包括小宝宝二黑,都宅在了家里。

    无所事事的宋恂觉得,他们夫妻难得在休假这件事上同步,过完年以后,应该趁机带孩子们去外地走走看看。

    等孩子们正式上了学,孩子和家长就未必能对得上时间了。

    他翻出来一张地图铺在茶几上,琢磨着冬天去哪里玩比较好。

    吉安和延安凑过来跟着一起看,爸爸说,如果他们表现得好,就可以去外地吃好吃的。

    两个崽表现得非常兴奋。

    他们已经忘了当年在苏州拍电影的细节,但是旅游的时候可以吃许多好吃的,他们倒是记得清楚。

    “爸爸,咱们去哪啊?”吉安兴致勃勃地问。

    “不知道呢,得先跟妈妈商量一下。”宋恂盯着地图观察片刻,便随口问,“你们想去哪里?”

    双胞胎蚊香眼。

    宋恂闲着也是闲着,从盘子里摸过一颗瓜子,塞进上蹿下跳的延安手里说:“去哪里旅游就由你俩决定了,这颗瓜子放在地图的哪个位置,咱们就去哪里玩。”

    小哥俩肩负使命,凑在一起研究了半天,将一个瓜子在地图上挪了好几个位置,才相中一个最顺眼的地方。

    “爸爸,放好啦!”延安大声喊。

    宋恂瞧一眼他们选中的地方就笑了。

    “这是你俩谁选的啊?”

    延安将手举得高高的,等待表扬。

    宋恂颔首,语气肯定地说:“挺好的,选在省城了,就在家里蹲着吧……”

    第159章

    宋延安小朋友已经很久没有哭过了。

    上一次哭还是因为父母都被困在学校, 为了准备期末考试而双双无法归家。

    他扯着嗓子干嚎了一通没能将爹妈嚎回来,最终只能委屈巴巴地牵着哥哥和二黑,进入他们自己的房间睡觉。

    一连睡了一个礼拜后,从此进入与父母分房睡的新阶段……

    这次因为宋恂的一句家里蹲, 宋延安小朋友又哭了。

    被气哭的!

    并且声泪俱下地控诉爸爸欺负他们不识字, 骗了他们!

    他哭着哭着就开始阴谋论了, 抽抽搭搭地说:“你一点不想带我们出去玩!你就是逗我们玩!”

    宋恂哄了半天没哄好, 本来想说,谁让你俩是不识字的文盲来着,不过又怕儿子哭得更凶, 便只好问:“你们刚才把瓜子放在哪里了?”

    吉安帮弟弟在地图上点了一个位置。

    宋恂捻过一颗瓜子放上去,在延安头上拍了拍说:“你就在这守着吧, 等其他人回来以后,问问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

    事实证明,这事真不怪宋恂,他们俩千挑万选的这一处, 真的是省城。

    延安听到妈妈帮忙念出的地名后,哭得更大声了。

    项小羽好笑地将人搂进怀里哄道:“冬天去哪里都不好玩,外面那么冷, 在屋子里多暖和呀!而且咱们过年还得回姥姥家呢!”

    即便延安正哭得伤心,还是被莫名激起了表演欲, 吸溜着鼻涕顺口说:“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

    项小羽:“……”

    延安抽噎着, 揪起妈妈的一撮弹簧卷卷毛问:“那什么时候能出去玩啊?”

    “冬天不能去, 夏天就可以啦!”弟弟哭了, 吉安本来还想哄哄他的, 不过看他又手欠地去拽妈妈的卷卷毛,吉安“啪”地一声打在他手背上。

    眼里含着泪水,一脸无辜的延安:“……”

    嚎得更大声了。

    不过,无论延安再怎么大声哭泣,他都没能让妈妈回心转意。

    项小羽常年在外求学,虽然有老公和孩子在身边,但她也是十分想念父母的。

    平时陪孩子的时间已经够多了,既然有假期,她当然要回瑶水村陪一陪父母了,一点也不想去外地旅游。

    于是,宋恂的旅游计划只好暂时搁置,推迟到了暑假。

    他们一家大年初二返回瑶水村,在村里一直呆到新学期开学,才像进货一样,带着大包小裹重新回了省城。

    *

    新学期开学没多久,宋恂在党校里迎来了一位熟人。

    “没想到我都这把年纪了,居然还能坐进学堂里。”苗利民吃着号称省委机关最高标准的饭菜,心满意足地说,“党校的环境可比我上简易师范那会儿好多了。”

    宋恂笑道:“听说县处轮训班的课程非常紧张,去年跟我们同期的那个县处班,十八天就学完了我们两个月的内容,而且是全封闭管理的,您可得做好心理准备。”

    “不用上班,只闷头学习还有啥不乐意的。”苗利民感慨,“当初我们上学那会儿倒是不用封闭管理,但是家里穷,外面又乱糟糟的,学生们没事都不敢出校门。每顿吃一个黑面馒头,一吃就是两年。现在的环境在那会儿简直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