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七零年代青云路 > 第303节

第303节

作品:七零年代青云路 作者:鹿子草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延安想到铁面无私的亲爹,再想想他昨晚被演讲稿支配的恐惧,还是妥协了。

    不过,他也是要面子的,不想让哥哥觉得自己怕了爸爸,便蹲在原地伸手,非要让吉安拉他起来。

    可怜吉安只是比弟弟早出生了十几分钟,就小小年纪挑起了长兄如父的重担。

    无奈地叹了一声,他连拖带抱地将胖弟弟拽了起来。

    以防他掉进池塘,沾染一身大虾粑粑,吉安还要跟他手拉手,追上大部队。

    “咱们这一片都是潮差式养殖,按照潮汐涨落,排灌池子里的水。”

    虽然不确定渔业公司投资养殖基地的真实性,但黄主任还是极认真仔细地给宋恂一行进行讲解。

    “池子大小不同,是有什么讲究嘛?”

    “我们这个对虾养殖场七四年就建起来了,当时只有八百亩,那会儿是粗养,池子大,平均亩产只有三四十斤。后来我们派了人去专门学了技术,在粗养的池子旁边修了精养的池子。你看到的这些小池子都是精养池,现在亩产都在三四百斤,有的能达到八百多斤。”

    孙翊好奇地问:“黄主任,精养和粗养有什么区别?”

    “哈哈,那区别可大了去了。”黄主任笑道,“投入就不一样呀,粗养的时候,我们都不怎么喂饲料,都是赶在大潮汛换水的时候,直接用海里的天然饲料,而精养必须用人工饲料。人工饲料投入高,但收获也大。现在天气冷户外的池子里没养虾,都转移去冬棚养殖了。要是提早三个月过来看,这边池子里的虾都是密密麻麻,活蹦乱跳的。”

    吉安闻言便递给弟弟一个眼神,听见了吧,现在池子里没有大虾。

    既然户外的池子里没有虾苗,宋恂也就没再往远处走,停下脚步问:“黄主任,精养对虾需要的人工饲料量很高吧?”

    “嗯,年产十万斤对虾,就需要天然饲料200万-250万斤,人工饲料50万斤。”

    宋恂思忖着说:“我看资料上说,天然饲料一般用活蛤,这些贝类虽然不值钱,但是咱们这边应该不盛产活蛤吧?”

    “对,要是活蛤的产量不够,我们就用小鱼小虾喂养。不过,最近两年要保护幼苗,小鱼小虾也不让喂了。我们就改用人工饲料喂,比如花生饼,豆饼,虾糠之类的。”黄主任犹豫片刻,没再多说什么,只道,“再不够就会使用更便宜的青鲇鱼喂。”

    “咱们现在都是精养对虾嘛?”

    “对,都是原来的粗养池子也都改成精养了。”黄主任看了眼手表说,“宋经理,这会儿到饭点了,孩子也该饿了,要不咱们先去食堂吃点?”

    宋恂笑道:“那就麻烦黄主任了。”

    一行人被带去养殖基地的小食堂。

    趁着黄主任去张罗饭食的工夫,孙翊问:“经理,咱们要不要找养殖户打听一下,他们去年减产的原因?”

    “刚才黄主任其实已经讲了减产原因了。”宋恂沉吟片刻说,“再找其他人问问也行。”

    “……”孙翊刚才是全程跟在领导身边的,虽然还得分神盯着两个孩子,但他也确信,没有听漏任何信息,“黄主任什么时候说了?”

    见儿子们也好奇地看过来,宋恂便耐心地给他们讲解。

    “他没有明说,但是通过他透露的信息,就可以猜出一二了。”

    延安忙问:“爸爸,你猜到什么啦?”

    宋恂帮他把毛衣袖子向上折了两寸,解释道:“这个养殖场最开始只有八百亩,前年扩张到两千亩,但是今年的数据资料上却显示,这里的总面积已经高达四千亩了。你们觉得这说明了什么?”

    吉安想了想说:“黄伯伯他们在去年和今年又增加了两千亩。”

    宋恂颔首,又问:“74年到79年,五年内只扩建了一千多亩。而最近两年却突然快速扩张了两千亩,你们觉得这是为什么?”

    “因为要养多多的大虾呗,”延安抠着破餐桌的桌沿说,“多养点大虾,我们就可以多吃点啦!”

    “一方面是为了让你们这样的小朋友都能吃上大虾。”宋恂肯定了他的说法,“另一方面是因为近两年的对虾出口创汇率高,大家都看到了对虾的创汇价值,才争相扩大规模,养殖对虾的。”

    宋恂有简单地给他们讲了讲什么叫出口,什么叫创汇。

    两个小孩听得半懂不懂的,但是大致意思已经明白了,就是要把大虾卖给外国人,赚外国人的钱。

    “可是突然扩大养殖规模,会带来一个最直接的问题,那就是对虾的口粮问题。养殖场的饭,不够这么多虾来吃。”宋恂尽量说得浅显直白,“你们吃的粮油、猪肉都是需要凭票限量供应的,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大虾的食物也是如此,也得凭票供应。”

    双胞胎对此是能理解的,他们跟妈妈去商店买东西的时候,都得先交票。

    “喂给大虾的人工饲料,比如豆饼,花生饼这些都是国家统销物资。养殖基地没有条件自己生产,而水产单位的饲料用量又没有被列入国家计划,所以就无法给大虾提供充足的食物。”

    这个问题不是临万养殖基地一家的问题。

    全地区的虾塘都在盲目扩大生产,饲料供应不上,自然就会影响虾苗的生长。

    吉安皱着小眉头琢磨了半晌,突然对宋恂说:“爸爸,我觉得你说得不对!大虾以前是能吃饱的呀,如果还是用原来的那些饲料,最起码可以得到跟以前一样多的大虾呀!”

    延安也附和地点头:“就是就是。怎么能少了那么多大虾呢?”

    孙翊帮忙解释道:“原来是让一只虾吃一碗饭,现在是一只虾只能吃半碗饭了,有些身体不好的大虾,就会被饿死。”

    “那也不会饿死一大半吧?”吉安不信。

    这大虾咋这么脆弱呢,少吃点就饿死那么多!

    宋恂肯定了他的想法,“确实不至于饿死那么多,刚才黄主任还提到了一种饲料。他们在天然饲料和人工饲料都供应不上的时候,会使用青鲇鱼喂虾,青鲇鱼是油脂含量比较高的一种鱼,长期使用青鲇鱼喂虾会污染虾塘的水质,让对虾更容易生病。”

    见儿子们感兴趣,宋恂怂恿道:“这些只是爸爸的猜测,一会儿黄伯伯回来了,你们可以问问黄伯伯,虾塘到底为什么会减产。”

    双胞胎现在正是化身人型十万个为什么的年纪,经常把家长问得抓狂。

    所以当黄主任碰到了这小哥俩的提问,也有点招架不住。

    他原本不想跟宋恂说这些的,毕竟还想让人家来他们这里投资呢。

    但是被孩子们三问两问,实在抹不开面子,他便全说了。

    “一方面是因为虾塘被污染了,引发虾苗大面积患病,提高了死亡率。另一方面是去年九月间,咱们这里下了一场大暴雨,造成虾塘缺氧,这才导致对虾大量死亡的。”

    宋恂在心里认可了黄主任的说法,这跟他们之前搜集到的资料是吻合的。

    既然已经将话说开了,黄主任也不在掖着藏着了。

    极力劝说宋恂租赁他们的虾塘。

    “我们是地区的第一个对虾养殖场,当初是由省里和地区的专家反复考察以后,才选中这里建塘的。我们这里位置极好,不但背风向阳风浪小,而且海水干净没有污染,虾苗对海水污染是十分敏感的。”

    宋恂点头,一边听他介绍,一边让两个小子少听热闹,赶紧吃饭。

    为了招待他们,人家单位特意做了一盘油焖大虾。

    这虾是刚从冬棚里捞的,都是用于出口的特等品。

    市面上很少见。

    宋恂整天守着偌大的渔业公司,也没吃过几次这么大的对虾。

    黄主任继续游说:“我们这里就是对虾产卵场,有天然虾苗。现在好多地方都在新建虾塘,但有些虾塘距离产卵场太远,还得长途运输虾苗。不但成本高,成活率也低。像我们的虾塘,年产十万斤对虾的话,至少需要一千万尾虾苗。这运输量可就太大了!”

    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短,宋恂也不好意思白吃人家一顿大餐,却连个准话也不给。

    他又在黄主任的陪同下,去冬棚养殖场看了看,延安如愿看到了从游泳池里冒头的大虾。

    离开之前,宋恂对黄主任说:“咱们这里的优势是很明显的,但我今天过来只是打前站的。过完年以后,最晚正月初七,我们公司会派一组养殖专家过来,进行更详细的考察。如果考察的各项数据没有问题,咱们再谈其他。”

    黄主任对自己管理的这个养殖场还是很有信心的,去年虽然减产了,但更多的是因为遇上了天灾。

    闻言他便痛快地与宋恂握了手,表示会静候佳音。

    *

    他们在临万县这里消磨了一下午,离开的时候已经四点多了。

    今天显然不再适合去往下一站,宋恂便开车在公社找了一个招待所,带着三个秘书办理了入住。

    孙翊安顿好以后,出门给下一个虾塘打电话。

    而两个小宋秘书随着大人在外面折腾了一下午,进了房间就瘫倒在床上。

    俩人一整天都没喊过累,这会儿却“哎呦哎呦”地叫唤了起来。

    “爸爸,我俩今天表现的好不?”延安躺在床上,懒洋洋地问。

    “嗯,很不错,没喊累也没乱跑。”宋恂不吝夸赞。

    “那你下次出差,还能带我们不?”

    “你们不嫌累啊?”

    小哥俩瘫在床上,齐齐答道:“不累!”

    他们真喜欢出差啊!

    有趣,还能吃好吃的!

    宋恂翻出他们做记录的笔记本,也躺到床上说:“你们要是能一直这么乖,我就可以经常带你们出来转转。”

    然后他就翻开了儿子们的本子,欣赏起两个小孩的大作。

    要不是拼音上面画着注音符号,他还以为儿子们写的是英语作文……

    “你们有这么多字不会写吗?”宋恂仔细辨认一番,手上这本应该是延安的。

    延安有点不好意思让爸爸检查他的笔记本,从他手里抢回来说:“你想知道什么可以问我,我告诉你!”

    宋恂:“……”

    算了,今天孩子们表现不错,还是想点开心的事吧。

    吉安想起下午听到的,挨过去问:“爸爸,黄伯伯他们没有喂虾的饲料,那咱们有吗?”

    “咱们现在也没有。”

    “那你要是租了他们的池塘,大虾还是没有饲料吃呀!”

    宋恂将他们的笔记本放到一边,一手搂着一个臭小子说:“但是爸爸的单位有一个很大的冷库,我们可以在春天饲料最便宜供应最充足的时候,开着大船到各地收购饲料,然后将饲料收进冷库里冷藏保存。这样的话,从春天到秋天,大半年的时间里,都可以保证对虾的饲料供应。”

    延安不依不饶地问:“要是你保存的饲料也不够用怎么办?”

    宋恂早已经习惯了他们的十万个为什么和十万个怎么办。

    还能不慌不忙地应对儿子的提问。

    “那就引进设备,开办一家专门生产对虾饲料的复合饲料厂。从而克服天然饲料价格高,又供应不足的情况。”

    吉安支起上半身,让爸爸看自己佩服的小眼神。

    心里感慨,爸爸的单位可真有钱呐,说办厂就能办厂!

    他要是这么有钱的话,连小卖部都不用开了,可以直接开一间汽水厂,汽水随便喝!

    父子俩的脑电波并不在一个频道上。

    宋恂被儿子崇拜的眼神瞧得心里熨帖,更能耐下性子回答十万个为什么了。

    三人正聊着养殖场的话题,房门却在这时被人敲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