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七零年代青云路 > 第313节

第313节

作品:七零年代青云路 作者:鹿子草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小宋哥的工资每月都按时交到她这里,她自己也有大学生的补贴,他们不缺钱。

    苗老板确实有钱,但那都是辛苦钱,她可不舍得用。

    *

    既然是在望江宾馆请客,项小羽征求了朋友们的意见后,顺便也邀请了新闻系的几个任课老师。

    席间几位老师讲了许多年轻时做新闻的经历,也跟他们介绍了一些课堂上没有讲过的行业八卦和内幕。

    几个朋友都夸项小羽这次的东道做得有水平,大家如果都能留在省城工作,以后这样的聚餐可以经常组织,大家轮流做东。

    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1月14号,省大在大礼堂举行了77级毕业典礼,15号下午,便开会公布了分配方案。

    项小羽如愿以偿,被分配去了刚刚从省广电独立出来的省电视台。

    杨一没能去他心心念念的北京上海工作,而是被分去了省委宣传部新闻处。

    廖习兰去了省日报社。她爱人也被分来了这边,但工作单位是在下面的一个地级市。两口子虽在同省工作了,却还得两地分居。

    曾经当过小学校长的陈岩留校任教了,大家戏言,以后回校吃食堂的话,终于有了借口和长期饭票。

    办报小组的另几人没能留在省城,有的被分去了下面地级市的报社杂志社,有的去了企业编辑部。

    老宋家的两个77级大学生,一个进入电视台工作了,另一个留在学校继续攻读研究生。

    孟玉裁本想给儿媳妇和闺女摆酒庆祝一下的,但两人都婉拒了孟团长的好意。

    这段时间聚餐吃席太频繁,她们都不想折腾了。

    按理说,遇上媳妇和妹妹大学毕业这样的人生大事,宋恂无论如何都应该回省城帮她们庆祝一下。

    但是年底年初正是单位最忙的时候,今年甚至比往年还要忙碌,宋恂分身乏术,一时无法脱身。

    截止今年一月份,海浦海洋渔业公司已经全面完成了领导体制、人事劳动制度,以及分配制度的配套改革,增强了公司在经济市场的竞争力。

    公司和宋恂个人都得到了省里和地区的嘉奖。

    宋恂总结了配套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和注意事项,写了一篇长达三千字的文章发表在《企业管理》和省日报的二版头条。

    稿件发出去以后,他就没怎么注意了,不过前段时间他突然被通知,这篇文章被选入了内参,紧接着就有好几拨调研和考察团队,来到他们公司实地考察配套改革的效果。

    郭志勇和宋恂最近没干别的,一直在招待客人。

    公司得到了上级的重视,渔业公司的一众领导当然高兴,这是对大家工作的认可。

    但是,这么多人整天拿着放大镜来审视他们的工作成果,也让大家的心一直悬在半空中。

    好不容易赶上周末,宋恂正想赶回省城看看家人,结果又接到了袁书记老伴的电话。

    孙阿姨邀请他去家里吃饭。

    孩子们在家的时候,宋恂经常带着孩子过去蹭饭,但是只有他自己时,就很少去袁书记家了。

    他虽然跟老袁关系不错,但毕竟角色已经不同了,一个领导,一个下属,他总往领导家里跑,实在不像样子。

    所以,他这两年有事就打电话或者去办公室排队,极少到袁家做客。

    袁书记对此也没说什么,双方算是达成了默契。

    宋恂心想,孙阿姨突然让他去家里吃饭,估计是袁书记有什么事要跟他说。

    他进门的时候,袁家的客厅里有点乱。

    地上摆了两排的纸壳箱子和编织袋。

    孙君华正带着小保姆往里面装东西。

    “孙阿姨,你们这是要大扫除啊?”

    宋恂更想问得是,他们是不是要搬家了……

    孙君华直起上身,捶着腰说:“哎,不是大扫除,老袁马上就要退居二线了,过段时间就去省城,我提前归拢一下东西。”

    宋恂闻言一惊,忙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就是这两天,你们袁书记刚从省城开会回来,就交代我收拾东西了。”孙君华揉着腰说,“退居二线也好,他在海浦已经当了五年书记了,整天操心工作的事,吃不好睡不香的。这回也能歇一歇了。”

    宋恂不由点头。

    袁书记以前是个没有下巴的圆脸老头,这几年操劳过度,头发全白了不说,下巴也露出来了。

    虽然精气神一直很好,但脸上的风霜还是很明显的。

    “去省城也不错,不但袁梅能经常回家看看,苗苗也能读更好的小学。”

    “可不是嘛,”提起闺女,孙君华又来了些精神,“袁梅在党校工作一年多了,现在事业稳定,也该把结婚的事提上日程了,等我们到了省城就跟小常的父母见见面。”

    宋恂笑着说:“等袁梅跟常云海结婚的时候,您跟我说一声,我是要当娘家亲戚坐席的。”

    孙君华笑眯眯地应着。

    “外面乱糟糟的,你别在那边站着了,”袁正清听到声音从书房里出来,对宋恂招手说,“你进来,我找你有事。”

    宋恂将随身带来的一个小猴子玩偶塞进苗苗的怀里,便跟着袁书记进了书房。

    “袁书记,听说您要去省里了?定了去哪个单位吗?”

    “定了人大。”袁正清没怎么多谈自己的去向,指了对面的椅子让他坐,“你发表的那篇关于配套改革的文章,我也看过了,今天把你叫过来,就是说说这个配套改革的方案。”

    宋恂颔首,正色坐好。

    “你们那个配套改革的效果挺好,很有市场经济的特色,效率高,见效快。但是有些问题你也要注意,三个方面的改革同时进行,并不适用于所有企业。一个单位要如何改革,一定要调查研究,考虑到有利和不利的方面,再定方案。我们现在比较提倡的是成功一条推广一条,不求毕其功于一役。”

    渔业公司是新成立的企业,宋恂和郭志勇又对企业有一定的掌控力,所以三个改革同时推进,才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如今大多数企业,都是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老国营,上面有众多“婆婆”干预,企业内部又有多中心的矛盾,很多厂里现在推行集体领导,厂长和经理根本就放不开手脚。

    别说三个改革同时进行了,能顺利改成一个就不错了。

    “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人,不说大话办不成大事,很多好经也能让歪嘴和尚念臭了。”袁正清隐晦提醒道,“你这个高效的配套改革方案,很可能会被一些歪嘴和尚拿来进行尝试。这个经到底能不能念好,也是因人因事而异的。你既然善于通过媒体表达自己的主张,那也要善于用媒体来堵住某些漏洞。”

    这段时间来了那么多参观考察的人,宋恂也隐隐察觉了袁书记所说的问题。

    这些人的水平确实有高有低,参差不齐。

    “你现在还年轻,做事有冲劲有闯劲,但是有时也要听一听老同志的意见。”

    宋恂笑道:“我们做这些都是郭书记同意的呀!”

    袁正清摇头失笑。

    当初地委给渔业公司配了一老一少的组合,就是想让郭志勇在宋恂太能冲的时候,给他降降温。

    没想到不但降温不成,老郭竟然还被年轻人激起了雄心,跟着宋恂一起大刀阔斧地改革。

    “但凡改革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中央给咱们留下了三年至五年的时间逐步完成,而不是一步完成,立即完成。其他单位的干部就没有人想到你这种改革办法吗?为什么其他人没有一哄而上?”

    宋恂没吱声,多数人的顾虑都比较多吧。

    “你要知道,现在不是在公社当小干部的时候了。你如今掌管着两三千人的生计问题,干部群众基本不会给你试错的机会。一旦改革失败,无论对工人们的士气,还是对你的领导威望,都是很沉重的打击。”

    宋恂理解袁书记的好意,但他还是得给他自己和渔业公司辩解一二。

    “其实我们这个配套改革,并不是突然就开始改革的。早在两年前,两个公司刚合并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在冷冻厂进行试点改革了。直到去年五月,三个方面的改革才逐步完成。冷冻厂的成功案例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所以后来用了半年的时间,将这套改革方案,在所有下属单位实行了,虽然推进过程中也有不同的声音,但是成功案例摆在那里,这次改革进行得非常顺利。”

    听到老伴喊吃饭的声音,袁正清起身说:“这次就这样吧,以后再有类似情况,还是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要急躁。”

    宋恂笑着答应。

    行至门口时,袁正清脚步顿了顿,突然说:“内部改革完成以后,你还是得把精力放在扩大船队规模和企业规模这方面,保持你们高速发展的优势。渔业公司这两年发展得不错,最近地区可能会对你们的人事安排做一些调整,你有个心理准备。”

    *

    回家的一路上,宋恂一直在琢磨袁书记的话。

    如果是要调整自己,袁书记就不会语重心长地跟他说那么多在渔业公司工作的注意事项了。

    如果只是几个副经理的调整,那也没必要让他做好心理准备。

    最大的可能就是,郭志勇可能要被调整了。

    上面要给自己换一个新搭档!

    说实话,宋恂还挺不希望老郭离开的。

    两人共事了这么长时间,作为一把手的老郭给了他这个经理很高的自由度。

    要是没有老郭的全力支持,很多工作不会推进得如此顺利。

    不过,渔业公司现在干出了成绩,如果上面要调整老郭,多半是要让他高升的。

    宋恂内心也是为老搭档高兴的!

    毕竟对方年纪不小了,若是能因为渔业公司的工作得到上级的肯定,也不枉他们这两年的辛苦。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宋恂只希望新来的领导能是个好相处能合作的。

    ……

    然而,还没等来人事调整的确切消息,宋恂倒是把自家两个小胖子等回来了。

    项小羽收到分配通知以后,办了粮油关系,拿了派遣费,就立马跑去省电视台报到入职了。

    事业女性项小毛终于有了一份正式工作,刚报到就一头便扎进了工作里。

    省城的三个大人都没时间管两个放寒假的小屁孩,又不想让他们整天在大院里乱窜。

    便在项远洋出差经过省城的时候,让对方将两个小崽打包带了回来。

    小学生们对于重返瑶水村期待已久,因为上次姥姥就承诺过了,要让他们上包装袋!

    他们这次回来就是为了上包装袋的!

    “什么叫上包装袋?”宋恂听迷糊了。

    “就像大白兔奶糖上的大白兔一样!”延安给无知的老父亲举个例子,“以后大白兔奶糖上面的图画就变成我俩啦!”

    宋恂:“……”

    吉安将弟弟推到一边,重新解释道:“姥姥说可以把我们的相片印在烤鱼片的袋子上!”

    “你俩想把自己的相片印在食品包装的袋子上吗?”

    宋恂对此不是很理解,一般海鲜制品都是用鱼虾图案当包装的,他丈母娘弄两个小胖子印上去,能起到什么作用啊?

    再说,她那边卖的一直都是散装烤鱼片,只给大集和菜市场批发部供货,什么时候还生产带包装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