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七零年代青云路 > 第318节

第318节

作品:七零年代青云路 作者:鹿子草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因为年夜饭上的两只大龙虾, 老项家一家人登上了大年初一的《晚间新闻》。

    尽管他们家的画面只有短短五秒钟,但也足够让有心人看清了。

    原本那些因为落选而不服气的人家,在看到两只大龙虾以后也哑了火。

    南湾这边不是大龙虾的主要产区, 这两只虾绝对价格不菲。

    即便社员们有钱了,也不舍得这么造呀!

    众人对项队长家摘得头筹心服口服, 去队长家恭喜的时候, 还顺便参观了上过电视的两只龙虾头。

    宋恂认为丈母娘将吃剩的龙虾头摆在桌子上,又是一个他看不懂的迷惑行为。

    但是项家其他人都适应良好,连双胞胎都要把村里的小伙伴喊到家里来,参观他们家上过电视的两只龙虾头……

    上过一次电视, 让苗玉兰在亲戚朋友和左邻右里间出尽了风头。

    项家院子里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她渐进式的“啊哈哈”笑声。

    整个人都跟打了鸡血似的, 比赚到人生的第一个一千块时还高兴!

    “小毛,你帮我问问你们电视台的领导,咱家那个吃年夜饭的新闻还能重播不?”

    苗玉兰正在家里招待娘家的两个弟妹,见到项小羽进门, 便赶紧高声招呼, 生怕人家不知道她闺女在电视台工作。

    “你大舅妈和二舅妈还没看过大年初一的那个新闻呢!”

    项小羽暗道, 即便看过了, 也未必能看得清。

    农村有些人家图便宜,选择的都是九寸黑白电视机,她姥姥家那边就是如此。

    那么小的一块荧幕, 想要看清上面的细节真的有些难度。

    不过, 项小羽仍然再次配合着炫耀欲爆棚的亲娘说:“周末的《一周要闻综编》可能会重播,不过还得看台里的具体安排。”

    “哦哦哦,知道了知道了, 你快去忙吧。别耽误了你的正事。”苗玉兰又当着弟妹的面推小闺女进屋, 而后拉来还在读大学的大闺女继续显摆。

    项小羽:“……”

    正在休假, 并没什么要忙的。

    但是为了维持住老娘给她打造的人设,还是乖乖地进了屋。

    依着她娘现在的状态,她还是别把纪录片采访的事告诉她了。

    以防她飘上天。

    项小羽回屋找到正在跟吉安下象棋的项队长,将台里的要求告诉了他。

    差点被外孙将军的项英雄顺势离开棋盘说:“你们那个纪录片不是要拍承包责任制嘛,咱家这些钱大半是你娘赚来的,跟承包责任制没啥关系。你还是找别人拍吧……”

    “也不算没关系吧?虽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推行的是承包土地,但是咱们渔业生产搞包干到组也是差不多的,咱家这几年的收入突然增加,就是包干到组的功劳啊。”

    项英雄仍是摇头,“咱们队里一半的社员包船,一半的社员包地,大家的收入确实都有增加,但是全生产队能买大龙虾的也就咱家一家,连贾支书家都不行。同样是搞承包,凭啥我这个队长家能吃大龙虾,别的社员就不行?这事要是按照承包责任制来拍,拍出来以后经不起推敲呀!”

    跟他一条船的三户人家都不是只靠打渔赚钱的,除了他家卖烤鱼片,还有卖生腌和蟹酱的。

    “我已经跟领导说明情况了,他觉得从侧面少量地介绍一下个体户经营也可以。”

    现在个体户仍不是什么光鲜职业,像省电视台这种党和人民的喉舌,很少专门报道个体户。

    能让她从侧面采访一下,已经算是突破了。

    只不过,这个度很难把握,项小羽其实宁可去耕地多的农村采访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效果,也不想搞这种情况复杂的。

    项英雄也想上电视,他将利弊跟闺女讲清楚便说:“你爱采访就采访吧,反正咱家这点事,你基本都清楚,想拍啥就拍吧。呵呵,你娘要是知道能再上一回电视,估计得去村里拿着大喇叭宣传了。”

    *

    害怕亲娘膨胀过头,项小羽暂且没跟她透露采访的消息。

    这个纪录片的拍摄任务不算太紧急,她还得回记者站跟欧阳抗美商量一下拍摄计划。

    欧阳抗美对此表示无所谓。

    “我在台里的时候,已经拍过好几次关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片子了。拍摄对象大多是农村承包了田地和果园的农民,像你们那边承包渔船的还没有报道过,这应该也算是一个全新的角度了。”

    而且那个年夜饭特辑播出以后,反响还挺大的,听说不少观众往台里打电话询问那户吃大龙虾的人家。

    别说观众好奇,连她这个做新闻的人也好奇,啥样的家庭条件吃得起大龙虾。

    这户农村人家又是如何发家致富的?

    “甭管是通过承包责任制富起来的,还是通过个体户经营富起来的,咱们用新闻纪录片原原本本地还原出来,”欧阳抗美笑道,“观众自有他们的选择。”

    “也只能这样了,主任都把电话打到我们生产队里去了。回头我写个稿子,咱俩一起去一趟我家那边吧,到时候让我娘请你吃饭。”

    欧阳抗美笑着答应,将手边的一份电话记录递给项小羽。

    “地区教育局的通讯员昨天跟我联系了,想让咱们正面报道一下这两年海浦中小学校教学环境的改善。”欧阳抗美轻嘲道,“我不给他们播负面新闻就不错了,居然还好意思让我搞正面报道。”

    项小羽愣了一下问:“怎么了?”

    “我大姐就是南阳小学的老师,教了十年书了,学校还没给分房子呢。一家四口跟我父母和大哥一家挤在中心医院的老宿舍里,整天吵吵嚷嚷的,这种环境哪还有心思给学生备课?教师的住房环境都改善不了,还谈什么改善教学环境。”

    电视台没给她们安排住处,她回到海浦以后,就暂时住回了父母那里,十来口人在两室的老楼里挤着,让她感觉空气都是稀薄的。

    项小羽建议道:“咱们台里不是给了住房补贴么,你出来租房子住呀。”

    提到住房补贴,项小羽又暗自高兴一把。

    他们这些驻站记者没有单位的福利分房,所以每月有二十块的住房补贴,让他们自己解决住宿问题。

    她自己有房子住,这二十块就可以攒下来啦!

    美滋滋!

    “我本来想再等一等的,开了年我爱人那边就可以分房了,”欧阳抗美叹道,“看来是等不了了,家里这种环境,我都不敢让孩子转学回来。”

    提及转学,项小羽忙问:“你家闺女上几年级?定了去哪所学校嘛?”

    “三年级。如果把户口挂在我娘家,可以去中心医院的子弟校,条件还不错。但是跟着我爱人的话,就得按照划好的片区去安阳小学。听我姐说,那个学校的教学条件不太行,全校也没有一个高级职称的老师。”

    涉及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即便是欧阳抗美这样能干的女同志,也忧愁起来。

    项小羽觉得自己儿子的转学宜早不宜迟,得赶紧选定学校。

    她下午去打听了先锋路的划片情况,然而,听到结果以后她也想爆粗口了。

    住在先锋路上的学龄儿童,原本应该就近上先锋路小学,但是今年重新划片的时候,将这个片区一分为二了。

    胜利街道以东被划到先锋路小学,胜利街道以西被划到安阳小学。

    她家双胞胎儿子要是转学回来的话,就得上安阳小学,正是欧阳抗美刚提到的那所教学条件不怎么样的学校。

    “小学而已,去哪里不是上学?”宋恂对儿子们的小学不怎么挑剔,反正都是基础教育。

    “那怎么能一样呢!”

    项小羽原本也是这种想法,但是双胞胎在军区小学的班主任真的非常好,孩子们才被她管教了一个学期,就改正了许多小毛病。

    以前延安坐椅子的时候总喜欢扭来扭去,像有多动症似的,她纠正很多次都不管用。

    上学以后被李老师管束了一段时间,延安也开始坐有坐样了。

    “你如果不想让他们上安阳小学,也可以去我们渔业公司的子弟校。子弟校的教学环境也还行,去年来了两个省城师范学院的毕业生,正在当一年级的班主任。丫丫就在他们的班里,我听大嫂说,老师们教得挺好,师范学院的毕业生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宋恂给媳妇十分详细地介绍了渔业公司子弟校的情况,连老师的住宿环境都提到了。

    项小羽狐疑地问:“你跟我讲这些做什么?”

    夫妻俩早就商量好了,以后要住在城里。

    她上班方便,宋恂开车上下班也不算太远。

    既然如此,孩子当然也要就近在城里上学了。

    “我的意思是说,海浦教育局的那个新闻,你们其实也可以考虑一下。”宋恂循循善诱道,“凡事都有两面性,有不好的,当然就有好的了。你们可以把两方面都报道一下,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嘛。”

    项小羽似笑非笑地问:“好的是哪个啊?难不成是你们渔业公司的子弟小学?”

    “正是。毫不夸张地说,全地区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能够给出如此丰厚的条件。我们可以彻底解决老师的后顾之忧!电视台要是想做这方面的新闻纪录片,可以去我们学校采访一下。”

    “你不是渔业公司的书记么,不管生产上的事,怎么管起小学校来了?”

    “正因为是书记了,我才要管这些。”

    宋恂并不避讳跟媳妇谈论自己工作上的事。

    项小毛已经是个能够独当一面的新闻记者,早就不是原来那个什么也不懂的乡下丫头了。

    所以,相比于十年前,夫妻俩如今更有共同语言,彼此的工作内容经常会相互分享。

    “现在企业里都在搞承包制,打破以前党组织包揽一切的局面,将党政分开。”宋恂轻声道,“邬君阳已经到任了,人家从前是副县长,能力方面没有问题,那我就不能一直死抓着权利不放。该由经理拍板的事情,还是要放手让人家去做的,就像老郭辅佐我一样。我现在不是经理了,生产的事情不需要我操心。如何做好党的工作,做好人事工作,才是我现在需要关心的。”

    他跟新任经理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将话说得很清楚。

    行政上的事由经理拍板,他从党的工作上配合对方。

    特别是干部的任用问题,可以由经理提名,党委进行考察。

    项小羽笑眯眯地挽上他的臂弯,化身马屁精说:“宋书记第一次当一把手,就这么有模有样啦!我家宋书记就是当一把手的料呀!看看这角色转换得多快,多能团结同志!”

    宋恂笑纳了媳妇的马屁,又谦虚道:“我的工作也还在摸索阶段,思想政治工作难做,如何把党建工作跟生产发展结合起来,是个不小的挑战。而改善子弟小学的教学环境,其实是一个突破口……”

    “知道啦,”项小羽接话说,“这算是你们公司党委积极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给职工们办了一件大实事!对吧?”

    “对,”宋恂笑了,“所以,还得请项记者多多支持我们渔业公司的工作才是,聚焦全地区中小学生的教育问题,其实是个很不错的新闻。”

    *

    为了得到省台大记者的支持,宋恂还忍辱负重出卖了一回色相。

    享受了宋同志年轻的体魄以后,项小羽终于松口去渔业公司子弟小学进行采访了。

    记者站虽然接受了地区教育局的邀请,但是她们俩对新闻有自己的看法,也会自己寻找新闻切入点。

    海浦地区教育工作的成果,显然还没有好到可以登上省台晚间新闻的程度。

    相比于优点,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似乎更能引起老百姓的共鸣。

    所以为了保证她们辛苦做出来的新闻片可以被台里采纳,两个女记者决定剑走偏锋,揭露挖掘一下教育工作中的缺点。

    欧阳抗美提醒:“咱们这个片子是需要地委过审的,如果全是批评的内容,地委宣传部恐怕不会让咱们播出。”

    “那好办呀,找两所做得好的学校,给其他学校打个样就行了!咱们也不是一味地批评,好的榜样也要加强宣传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