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宋玉+漁夫屈原)

    沅有芷兮醴有蘭,思公兮未敢言。真正有內涵的人,會將己的芬芳與處藏在內裡,豈是會跟一般的爛貨一樣到處說嘴張揚的?

    官吏們一個一個用言巧語來結王,難道就是真正對王忠誠嗎?

    真愛,往往是藏在心底兀珍重,難以用言辭說明的。

    屈原強壓許久見,心裡諸想告訴懷王的話,是單刀切正題,就是因為擔心懷王、希望懷王過得、願懷王走錯路,只要懷王開心,是麼都;懷王卻這麼誤解、責罵。

    屈原想問:靈修,你以為我曉得你,你難道又曉得我嗎?在我離開你的期間,你曾有一點點明白,我有思念你?我明明愛著你、從未放棄過你,為何,為何,最後卻是你放棄了我?

    懷王則是心道:君為臣綱,靈均,寡人對你的期望何其,你真應該像靳尚一樣,就像妻服侍丈夫一般溫柔體貼、事事順服,為何你作那個支持、陪伴寡人的人,卻要事事責難朕?你的心裡究竟在想麼?你對寡人還有一點愛與尊敬嗎?

    §

    屈原被貶謫了。目的是江南區,離開郢都以後,卻遲遲沒有去就任。

    人在郢都的年歲間,學宋玉嘗次拜訪,有時會帶著嬋娟一起,時候都是孤身前來,且一留就是數月,說是要向屈原請教。

    宋玉寫來的辭,確實也秘、華,備一切成為辭所需要的條件,也許會比屈原的辭來得更為正格。屈原也曉得,將來宋玉的文章定然會受到貴族的歡迎。

    只是,宋玉的文章比起己的,字句裡本沒有感缺像是屈原那般,充斥在辭采當的一顆奔放心,那是一直一直都愛著楚懷王的火熱心!

    宋玉的成就已經斐然,屈原認沒麼教導的,就要回故鄉陪嬋娟,要再放獨一人孤苦寂寞了。

    學已經娶妻,卻是己仍孤身一人,也因此在郢都受到許嘲。屈原何嘗想讓己過得一點?這麼糟糕的君王,私事上傷害了、國事上則是一點都聽的勸告。為麼這顆心,卻還是忍住一直苦戀著這個人?

    就因為楚懷王,屈原的心長期都安躁動著,儘看似風平浪靜、看似麼都割捨、看似無。實際上呢?原來是那個聲聲說己依戀的楚懷王比較無吧,嘴上說著掛念,卻是曾幾何時真正把放在心上?

    知身在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這份,怕是幾個月、幾年、幾十年,都抹滅去的。

    屈原我嘲道,真是太蠢了!明明早就知道,再也奢望了結局,卻是找回理智,還要繼續卡在這個關節過去嗎?

    是的,還要繼續去只因為,這就是吧,這是一個感總是得滿來,只用來澆文章與香草的人。明明是個種,被逼成為漂泊浪,也必再

    情麼了。

    就算找機會回到故鄉,他也不敢去見族人--他失敗了,失敗了。說了王不愛聽的話、成了王最討厭的人,就被從京城裡遠遠逐了來,從此成為最不受歡迎的人。

    吾不變心以從俗兮,故將愁苦終窮。

    還記得在年輕的時候,即將發到郢都前,己曾寫過一篇〈橘頌〉來表述未來遠的志向,亦表明了己的堅貞,發誓將會堅守本。

    卻沒想到,前途一片光明的他,最後成了一個落魄的人。原來堅守本、不隨波逐,以這麼輕易,卻得犧牲一切才達成。這種鬱悶、不被人瞭解的心情,纏繞他的一。人想要活得在、活得正直,一點都不想向別人妥協,真的好困難、好困難!

    就在他沉思往事際,一首嘹喨悠遠的山歌,越過幾座山頭,裊裊傳來。

    一位江上順的漁夫,正撐著篙,慢慢划過來。他站在船頭唱道:

    「夕何夕兮?搴舟;日何日兮?與王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頑不絕兮,得知王。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說君兮君不知。」

    屈原一聽這個歌聲,立刻打起來,好像這首《越人歌》有力似的。

    何時,名漁夫已經上岸,脫他的草帽與簑衣。原來罩在裝束的,是一張光采照人的臉容,隱隱約約透靈的光彩,這人渾上都有仙氣。

    名漁夫衣服裡摸一顆柑橘來,正是屈原故鄉裡盛產的種,又又的橘。

    屈原特別喜歡橘,因為橘在冬天才長得,就像一個人耐得住諸般考驗,即活未來是,事實並非此!這時讓屈原看到橘,真使他尤其感慨。

    屈原才抬頭,名年輕漁夫已經消失,只見他早已披好草帽與簑衣,回到他放著魚簍的小舟上,撐一枝竹篙,隱沒至江的另一端,悠然長絕。

    河伯賞識屈原,給屈原橘吃。是屈原一點都沒有發現是河伯。

    屈原雖然人在江湖,心仍在廟堂上。只惜距離太遠,對於國事,他心急焚,卻毫不知情。

    他平時在湖一帶走動頻繁,樂於服務人們,處替人解決困難。既然現在只是方小官,屈原就盡己所做的,關心鄉民來服務國家。

    有當村人告訴屈原,每次他現的時候,都有一條人魚跟在他後面,貌似在守護他。

    他認識湘君、認識山鬼,不知道麼人魚。屈原一置,還心存好玩問道:「老丈,這人魚的面貌何?」

    老伯是答道:「老朽看過祂好次了,人魚尾,鱗赤青,人的模樣嘛好似弱冠的青年,臉得很好看,光采照人,一定是哪裡來的仙吧!」

    屈原一聽,馬上就聯想到個曾經給己一顆橘的年輕漁夫。他當時沒有吃掉橘,是把橘帶來一起赴任。他喜歡植的恬靜與命力,把橘埋起來

    ,都已經長成一棵小樹,足見己早已被貶謫了久。

    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兮徒離憂。

    寫了再的文章、遊歷過再江湖,心頭始終牽掛著那位唯一。

    為何?不論過得充實、忙碌,不論花費時間,都忘不掉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