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

作品:帝后六十年代生存手札 作者:山楂丸子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那这一分钱就不会落在别的地方。

    傅冉想的是,她跟颜冬青来自同一个地方,并且有共同目的,那她很有必要把这个秘密说给颜冬青听。

    “皇上,臣妾在里面存了几个马铃薯呢。”

    颜冬青懂她的意思:“你想把种子带回去?”

    傅冉不迭点头:“臣妾想试试看,万一能带回去,也算造福我大魏子民了。”

    颜冬青眼里蕴着笑意,突然伸胳膊了把她搂进怀里,抬手覆到她脑袋上,声音有着不合年纪的成熟:“冉儿,跟朕出来,辛苦你了。”

    傅冉眼睛泛酸,怎么不辛苦,在大魏,她是全天下最尊贵的女人,只有她使唤别人的份,哪像现在,吃不饱穿不暖就算了,还三天两头挨揍...

    不过一想到颜冬青身为皇帝,照样挨打,也不比她好到哪儿去,心里又平衡了点。

    趴了一会儿,傅冉灵机一动,生出一个胆大的想法。

    “皇上,要不臣妾把您带进凤鸾宫看看吧?”

    既然她能把马铃薯、把一分钱、把粮票都送进去,大活人一定也可以!

    正如傅冉猜测的那样,当她集中意念不停想颜冬青时,颜冬青就如同空气一样,在矿地上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凤鸾宫的后花园里,眼前正是傅冉才开垦出来的一块地,挨旁边摆着一排被剁成块的马铃薯,已经长出嫩绿的芽。

    “皇上,我没骗您吧?”傅冉也把自己送了进来,蹲在一排马铃薯旁,新奇道:“这是我昨天才剁开的马铃薯,这么快就发芽了,我听娘说至少要七八天才能长芽呢!”

    因为太激动,傅冉开心到忘形,话出口才意识到自己没有说敬称。

    “皇上,臣妾...”

    颜冬青抬抬手,或许是心情好的缘故,没搁在心上,他也蹲下来,拿起一块发芽的马铃薯,扭头看傅冉:“现在能种了?”

    傅冉点头:“您歇着,臣妾来种。”

    “一起。”颜冬青左右看看,拾起铁铲刨坑,丝毫没有眼高手低的样子。

    “还要浇水,臣妾去打水。”

    傅冉记得前院有口井,她刚想去,颜冬青起身道:“你待着,朕去打。”

    两人很快把马铃薯种上,之后,颜冬青又把整个凤鸾宫前前后后走一遍,心里有了打算,招手示意傅冉过来。

    “朕有事和你说。”

    作者有话要说: 看到有妹纸说学技术就是学种地...毛爷爷年代虽然穷,但很牛逼啊,很多科技都是那个年代研发的,譬如两弹一星,譬如核武器,那年代人很聪明的,黄桑大老远来一趟,就学种地太亏了~\(≧▽≦)/~

    第6章 上山下乡

    听见颜冬青喊,傅冉忙扔了手里的水瓢,蹬蹬跑过来:“皇上,有什么要叮嘱臣妾的?”

    颜冬青咳一声,视线落在她被晒红的脸蛋上:“以后别再喊皇上,被人听见了不是什么好事。”

    这个傅冉深有感触,自打三年前那场莫名其妙的抢烧打砸开始,大家说话行事都小心了很多,生怕被挂上大zi报游街。

    而“破四旧”恰恰又首当其冲,她和颜冬青可是他们最该打倒的统治阶级呢。

    “臣...那喊您什么才好?”称呼是大事,傅冉觉得有必要征求本尊意见。

    “就喊朕三哥吧。”颜冬青似乎早就想好了。

    傅冉明白了,皇上无论是在大魏还是现在,都是排行三,就算当着颜家人的面喊,也不会有人觉得奇怪。

    颜冬青两手背后,要求道:“先喊一声听听。”

    傅冉抬眼看他,以为他是故意的,哪知人家脸上一本正经,没有半点调戏的意思。

    倒是她多想了...

    “三哥。”傅冉声音小小的喊了一声,怪不好意思的。

    颜冬青似乎挺满意,嗯一声,转说:“我们来这不短时间了,你都学了些什么?”

    突然被问及这些,傅冉局促的低下脑袋,揪着褂襟子道:“臣妾...我我我...”

    我了半天,也没我出下文,余光瞥见颜冬青脸上浮现无奈神色,傅冉突然想到什么,变得有底气起来:“我能带您来这里。”

    果然,这个技术别无仅有,令颜冬青无话可说。

    他示意傅冉坐下,食指敲敲石台阶:“既然我们能来这里,就不能白浪费这个地方。”

    傅冉明白点头:“您放心,以后但凡我们大魏没有的,我都会想办法弄点存到这里。”

    颜冬青笑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马铃薯能种到地里,那电呢?煤炭呢?”

    傅冉顿感压力大,为难道:“皇上,发电开矿,这些臣妾都做不来...”

    “放心,有朕在。”颜冬青把手递给她:“带朕出去吧。”

    “等下。”傅冉突然想起厨房那堆食材,脸上露出笑:“皇上...”

    对上颜冬青目光,她忙改口:“三哥,想不想吃肉?我带你去吃点好的补一补。”

    说话间,傅冉引他去厨房,像献宝一样指给他看:“三哥你看,好多大米,面粉,还有鸡蛋鱼肉!”

    在南州城这个地方,吃大米的机会并不多,粮站偶尔供应一回大米,还不是精米,全是糙米粒,白刷刷的掉粉,就那样了,还不一定能抢到。

    至于面粉,有三个等级,上等的是精粉,除非国庆春节,粮站基本不供应,中等的是富强粉,赶上收成好的年头,一个月能供应个两三回,最差的是普通黑粉,加工粗糙,小麦麸皮还杂在里面,讲究点的人家和面时会拿细箩筛筛一遍,条件差点的就直接掺麸皮和面上蒸笼了。

    无论是糙米还是普通黑面粉,总归都不是能经常在饭桌上出现的粮食,最常见的还是玉米面、地瓜干面,还有更次点的高粱面。

    对于颜冬青和傅冉这样吃惯山珍海味的“统治阶级”来说,日子确实很难熬。

    傅冉动手淘了米,把腊肉切成薄片,一起倒进大铁锅里,又翻出笼屉搭在灶台上,剁半只腊鹅,大火蒸上。

    腊肉拌饭,就着蒸大鹅,颜冬青不歇气的吃了两大碗。

    傅冉也吃了一碗半,满足的摸摸肚子,喟叹道:“皇...三哥,我们这一顿可是吃了两个月的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