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帝后六十年代生存手札 > 分卷阅读103

分卷阅读103

作品:帝后六十年代生存手札 作者:山楂丸子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傅冉。”颜冬青回头,咬牙瞪她。

    狗胆包天的人早撒丫子跑远了。

    今年农村收成不错,连带着商品粮户也过了个好年,除夕夜,颜家饭桌上的菜比往年更丰盛,蒜苗炒腊肉,红烧鱼,白菜炖粉条,猪肉大葱水饺,颜立本还开了白酒挨个倒上。

    “小冉,少喝点儿?”

    颜冬青还没来得及说,傅冉已经把碗伸了过去,嘴里哎一声,她早就想尝尝这里的酒了!

    “没咱们大魏的花雕好喝。”

    吃过年夜饭,他们都出去串门了,家里就傅冉跟颜冬青两个。

    南州地方卖的高粱酒,辣嗓子,后劲还大,傅冉小脸红扑扑的,窝在颜冬青怀里,一块靠床头看书,确切说是颜冬青一个人看。

    大概是颜冬青的胸膛太暖和,傅冉身上热乎乎的,又不老实,在被窝里翻来覆去,还变成了话痨,一会儿三哥这样,一会儿三哥那样。

    颜冬青扔了书,顺手拉灭台灯,把人按被窝里亲。

    有吃年夜饭迟的,才放鞭炮,或远或近的噼噼啪啪。

    颜冬青抱着傅冉亲吻,亲的动情,傅冉晕乎乎的,等颜冬青放开她时,就跟脱了水似的鱼,被窝外探出个小脑袋,大口大口的呼吸。

    颜冬青也好不到哪儿,带着好疼的一包出去,许久才回来,身上裹着寒,抱过来的时候,冻得傅冉打哆嗦。

    “您不冷呐。”傅冉嘀咕。

    “不冷。”他很热。

    闭着眼相拥片刻,颜冬青道:“冉儿,朕打算过完年出去找个活做。”

    瞧瞧,结过婚就是不一样,哪怕九五至尊也得养家糊口。

    傅冉把脸贴在他胸膛上:“可是您到这年才十五,哪个工厂敢要您呐。”

    不满十六,就是有城镇户口,工厂也不招人。

    “朕不是说去工厂。”

    傅冉愣了愣:“那您去哪儿呀?”

    颜冬青抚抚她细软的头发:“朕打算去修铁路。”

    时下修建铁路通常以两种模式进行,一种是类似于矿区这样固定的一批工人,哪里需要修铁路,他们就去哪里。

    还有一种,也是比较普遍的模式,由农村生产队承包,作为庄稼汉农闲时的额外收入。

    跟下地挣工分差不多,按工分计算,到年末一块结账。

    颜冬青可以不进工厂,但跟着生产队修铁路,生产队不管多大年纪,只要有力气就行。

    “三哥,那太辛苦了。”傅冉抱紧他,不想他去。

    “冉儿,你知道的,朕为的不仅仅是钱,大魏若想有铁路,朕必须去,纸上得来终觉浅,朕看再多的书,没有实践也无用。”

    第53章 15号二更

    南州城位于交通枢纽上, 沿线铁路经过哪个生产队,就由哪个生产队承包, 刘沟子乡地段被刘二柱承包了下来,过完年就要动工。

    年前颜冬青找刘二柱开介绍信买水泵时, 就已经和他商量过, 工钱好说,只要带他去施工地就行。

    赶着颜家人都在的时候, 颜冬青跟他们提了下。

    “去修铁路?”廖娟迟疑道:“搁哪修?”

    “刘沟子乡,之前我和小冉搭救过二柱他妹子,二柱来过城里, 给我们送粮那次。”颜冬青把情况说给他们听。

    这事廖娟还有印象, 不大放心道:“修铁路太累, 老娘怕你做不来。”

    她话音才落, 颜立本不赞同道:“那有啥?年轻人吃点苦没事儿,爹支持你, 大小伙儿了, 没听说成天窝在家能成器的!”

    当家做主还是颜立本, 何况颜冬青干的是正事, 廖娟心疼归心疼, 到底也不再说啥。

    刘二柱家兄弟三,还有个傻妹子,家里挤挤能腾出点地方,颜冬青只要带上铺盖和粮食就成,吃住都搁他家。

    年初四动工, 他年初三就得赶过去。

    头天晚上,颜冬青坐书桌前收拾可能会用到的书,傅冉磨磨蹭蹭帮他收拾行囊,收着收着,衣裳丟一旁,扑到他背上,低声道:“三哥,我也想跟您去...”

    自打到这里,傅冉还没离开过颜冬青,黏他黏得实在紧。

    颜冬青反手把人捞到身前,让傅冉坐腿上,刮她鼻尖:“都是男人干的活,你不能去,听话,在家等着朕回来。”

    傅冉有些失落:“没人给我暖脚丫子了。”

    颜冬青好气又好笑,猛地起身,把人抱床上,自己也蹬了鞋钻被窝,咕哝道:“那朕再给你捂一晚。”

    只捂一晚哪够啊...

    转天傅冉趴在被窝里,探手摸摸身旁,已经凉了下来,估计颜冬青都快出城了。

    城郊大道上,颜冬青不歇气往刘沟子乡赶,刘二柱估摸他东西不少,赶马车去接,正好在半道迎上他,勒了缰绳吆喝道:“大兄弟,快上车!俺先带你去铁路上转一圈。”

    在修的这条贯通南北的线,再往北就到了邻省,沿线需要用到的水泥、沙石、木材、钢材,都需要从地方申请,施工复杂繁重,几乎是靠着庄稼汉们挖挑抬,一点点铺出来。

    “你说你,商品粮户,不好好搁城里待着,干啥来咱乡下遭罪呐!”刘二柱百思不得其解。

    颜冬青背手站在铁道上,凝视沿线铁路段,没有回应他。

    很快刘二柱看出点苗头了,大家伙儿干活是为了挣工分,每天上工就埋头干,也不管给指派啥活儿,反正能多挣工分就成。

    这大兄弟可好,用生产队其他社员的话来说,就是磨洋工的!

    也不想着多挣工分,兜里揣着纸笔,每天上工先啥也不干,搁纸上一阵画画写写,有好奇的拿过来瞅瞅,全是让人晕头涨脑的数字!

    颜冬青不在的头几天,傅冉觉得自己干啥都提不起劲儿,焉巴巴跟霜打的茄子似的。

    颜冬雪跟她处一块的机会多,先瞧出不对劲,担心道:“小冉,你这几天咋啦?可别是生病了?”

    傅冉呐呐道:“我没事儿,就是太想三哥了,不知道他能不能吃好睡好...”

    虽说时下普遍穷困,但颜家好赖是干部家庭,无论是粮食供应指标还是细粮比例,都比旁人要好点,颜冬青没有遭过太大罪,自打颜冬青去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