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节

作品:贵妃号温僖(清穿) 作者:紫色背光键盘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只是前提是这些阿哥们之间还有话可说,几个小的也就罢了,太子和直郡王到今天这个地步,成王败寇,就算是有什么话想说,恐怕也是要等胜负分出来的那一日。

    校场的侍卫早被人提前清了出去,偌大的地盘上,太子,直郡王二人身边各环绕了几个阿哥,五阿哥和七阿哥,十阿哥三个站的远远的,俨然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样。

    太子走到直郡王面前,笑着拍了拍他肩膀,道:“汗阿玛要咱们兄弟几个比试比试,不过时日不巧,我今儿乏得很,估计是比不了了,大哥请自便吧。”

    直郡王的骑射是诸阿哥里头最好的,跟他对打,自己少不了要受伤,受伤倒是在其次,最关键是丢面儿,过后兴许还得挨老爷子一顿训斥,责骂他骑射退步,太子自是不愿吃这个亏,不过他也不是示弱的主儿,向着四阿哥笑道:“不如老四来跟大哥比试比试?”

    胤禛早知有这么一遭,他被皇上派去苏州查案,得罪的是太子那边的人,还给自己身边的僚臣得了些好处,估计也是抢了老大手里的东西,他面色如常,正要应下,忽而听胤誐扬声道:“四哥才从苏州回来不久,舟车劳顿。还没休息好呢,大哥和太子也忒心急了些,还是我来跟大哥比试吧?”

    胤誐自五阿哥身后走过来,对着直郡王拱手笑道:“正好也请大哥指点指点我,如何?”

    直郡王似是好笑,微叹一声道:“这怎么好?这要说出去了,汗阿玛准以为我是欺负弟弟年幼体弱,不妥不妥,我看啊,今儿这比试干脆就算了。”

    直郡王这番话干脆利落,说罢就转身要走,太子也只冷眼看着,没什么反应。

    胤禛心里叹了一声,朝着太子提议道:“既然大哥和太子无意,倒不如叫老八老九他们上来比试,咱们这些当兄长的,在底下看着就是了,汗阿玛体谅咱们事务繁忙,兄弟之间久不得见,才叫咱们出来透透气,总不好就这么回去吧?”

    他觉得老十还是莽撞了些,没听着方才皇上是怎么说的,叫他们兄弟痛痛快快打一场,太子有皇上宠着,可以不听这话,那就只剩下他和大哥了,草草打上一场,不过受点伤,也算有个交代。但要是今儿要是什么都不做就这么回去,回头传到了皇上耳朵里,老十还得受一回过。

    无非就是皇上心情不好,得有人来受气,舍不得动太子,也就只能瞧着他们几个吃瘪了。

    康熙留在永寿宫等校场的消息,元栖也听了一耳朵,听到太子和直郡王一个推一个,到最后是几个年幼的阿哥们来了场“表演赛”。

    她知道康熙心里对这些儿子还有些期盼,明明自己对夺嫡的事态再清楚不过,却还是希望这些儿子们没有到你死我活的那一步,还盼着能有一点点残留的兄弟之情,夺嫡归夺嫡,将来不管是哪个败落了,好歹给留一条活路。

    今日若是太子和大阿哥打上一场,出出心里头那口恶气,康熙心里兴许还能好受些,可惜太子和大阿哥没有动手,也就说明他们俩之间的隔阂,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

    不动手则已,一动手,那就只能是不死不休。

    康熙的脸色就不大好看了,他斜着睨了元栖一眼,“哼,你生的好儿子,平白无故的,倒对着兄长们说三道四了。依我看,你不能再这么惯着他,是时候放出去历练历练了。”

    这就是在迁怒小十了。

    元栖知道他不过是说说,但却见不得他这副偏心到了极点的模样,面无表情道:“皇上舍不得说太子和直郡王的不是,倒是舍得嘀咕小十了,可惜我心眼小,断断见不得我的儿子平白无故蒙冤。您愿意宠着太子和直郡王,也别拿我儿子做筏子啊。您不心疼,我心疼。”

    康熙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仰在背后的软枕上,似乎很是惆怅道:“也罢,惯子如杀子,你一深宫妇人又如何懂得呢?”

    元栖忍了一忍,缓缓道:“自古以来都是严父慈母,有您这么一位阿玛在,我就是再怎么惯着他,他也长不歪的。”

    “你这话的意思就是,我对太子和直郡王太宠溺了些?”

    这话元栖不敢接,径自从宫女手里接过浸得暖烘烘的帕子,俯身细细擦着他面上冒出来的汗珠,额上至下巴,均是湿漉漉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冒出来的。

    帕子移到眉毛跟前时,康熙直直地看了她一眼,旋即有些不太甘心地合上了眼皮,他的声音轻微到几不可闻:“你说得对,是朕把他惯得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第一百零八章

    晚上,院里那颗老树被吹得东倒西歪,黑漆漆的影子映在昏黄的窗户纸上,颇有些张牙舞爪的样子,寒风呜咽,卷起空中四散的雪花。

    元栖感觉到康熙翻了几次身,间或幽幽叹气,索性披衣坐了起来,温声道:“若是没有睡意,咱们去门口赏雪吧,听外头这声音,一时半会估计也停不下来了。”

    顿了顿又道:“今年的雪格外的大,都说瑞雪兆丰年,你是没见,那样的景象,好看着呢。”

    于是宫人重新燃起烛火,把炕上的矮几搬了下来,地上置好了软垫,正殿门打开的瞬间,即刻就有寒风气势汹汹扑面而来,裹挟着雪花灌入衣襟,遍体寒凉,不过这刺骨的冷意顷刻间便被殿内的热气所驱赶。

    元栖拢了拢脖间的厚绒,仰头望了一眼,只见天幕漆黑如点墨,朱墙映着白雪,纷纷扬扬落了一地。

    永寿宫正殿并不高,一抬眼就能看得到上头的彩绘雕刻藻井,极尽繁美艳丽,却也显得逼仄压抑,平日里元栖是不大在屋里抬头看的,然而配着那一方深邃静谧的天空,和外头仿佛永远没有尽头的鹅毛大雪,到有一种别样的美感。

    大约是不知不觉间把话给说了出来,正捧着白瓷小盅小口小口饮酒的康熙停了片刻,道:乾清宫的殿门大约有九个永寿宫那么高,我总觉得看那上头的藻井时,自己渺小如微尘一般,那一根根的柱子撑着大殿,直挺挺立在跟前,总担心什么时候倒了,恐怕到那个时候,我是一动也动不了了。

    元栖也顺势想了想,到底是永寿宫屋顶掉下来的速度快,还是乾清宫的屋顶掉下来的速度快,只是她那点儿可怜的物理知识早已经忘在脑后了,良久才道:我小时候也想过,哪天屋顶掉下来,我可往哪儿跑去,后来一想,要是真有那个时候,可就不是人力所能干涉的了。

    她穿越以来,康熙年间足足发生过六次地震,或大或小,入宫前的那一年最吓人,家里的房屋倒塌了不知多少,那是她离死亡最近的一天。

    康熙似有所感,睁目望了她一眼,才感慨了一声道:“是啊,真要等到天塌下来的时候,就不是人力所能及的了。”

    元栖心里一跳,面上却笑了起来,“您这是心情好了在说笑呢?这天哪儿可能塌的下来啊?”

    四十年正月,康熙再度南巡,这回带了太子,直郡王和胤禛几个年长的阿哥,五阿哥和自小十以下的阿哥们留在京城。

    内务府早早送来了皇子大婚所用的吉服,金黄色的蟒服,下缘饰以五色祥云,小十已经高出了元栖一头,身姿带着少年人独有的挺拔朝气,穿着这样一身衣裳,倒也英姿勃发。

    元栖仔细端详了一阵,满意点点头,叹道:“不知不觉,你也到了成婚的年纪,等你汗阿玛回了京,想必就要封爵出宫居住了,想想竟还有些舍不得。”

    小十却好似有些迫不及待,道:“就是出了宫住,我也能时时回来给额娘请安,再不济,将来我叫福晋和四嫂一块,天天带着您孙子孙女儿来给您请安。”

    元栖双手捧着茶杯,听罢想也不想道:“你这话说得,儿子能和儿媳妇一样吗?”

    小十挑眉一笑,“额娘可前些时候还告诫我呢,说夫妻本一体,叫我日后行事务必要顾及福晋体面,怎么这会儿又是儿子和儿媳不一样了?”

    “小兔崽子。”元栖皱皱眉,嘀咕了一声,心里也觉得自己最近是有些唠叨了,细细回想起来,这话似乎已经对小十说了不下七八回。

    她径自摇摇头,喝了口手里渐渐变温的茶水,喃喃道:皇上给你选的这成婚日子也真是,偏偏在他们出巡后头,虽说你成婚是在宫外头,我和你汗阿玛都见不着,可他这一走,总觉着见不着的人就剩下我一个了。

    小十面色有些凝重了,他低声道:“其实也不错了,要真等到汗阿玛他们回来,这天要变,估计又是一大摊子事儿,儿子没成婚,只好瞧着干瞪眼,提前成了婚,还能历练一二,将来也好帮上四哥的忙。”

    “八哥前些日子递回来的消息,汗阿玛在杭州见了高士奇,还给他赐了一副字联,这个高士奇没发迹前被人荐给了索相,却被索相呼来换去,如奴仆一样使唤,后来得了汗阿玛提拔,索相却态度一如往常,这不,听说高士奇这一回在汗阿玛跟前还说了索相坏话呢。”

    元栖起了点儿兴趣,问:“说了索相什么坏话?”

    “还能有什么,无非就是和太子那点事儿呗。我们兄弟几个都觉得,皇上这两年来对太子,好像没有以前那么耐心宠着了?高士奇呀,估计也是感觉到了这一点,才敢说这个。”

    小十说罢,神神秘秘地凑了过来,眨眨眼睛,问:“额娘,您和汗阿玛朝夕相处,难道没觉得?你要是还知道点儿什么,就给儿子透个口风,省得我整日里提心吊胆的,都不安生。”

    元栖斜眼瞥他,嘴上只道:“我能知道些什么?以前还好,现在这情况,谁敢在你汗阿玛跟前议论太子,议论朝政?我只有一句话说给你听,真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候,给人留一条后路,争储归争储,哪个当阿玛的喜欢看自己的儿子自相残杀?”

    小十倒也没有失望,他摆摆手,满不在乎道:“这个额娘不说,儿子也知道。”

    元栖眸色微深,低首看着他年轻的面容,道:“也不要做那牵头儿的,凡事三思而后行,有些事就如天塌地陷一样,大势所趋,非人力可改,切记不要冲动行事。”

    小十似懂非懂,点了点头。

    四月初,康熙带着诸皇子回京的路上,太子因病暂留半途,康熙特意下旨命以年老乞求退休的索额图前去侍疾,一月之后返京。也就是在这一月之内,数次有人告发索额图与太子密谋篡位,其言辞详细之极,仿若亲眼所见。

    京中的官员查案速度如雷霆闪电,索额图归京前一日,从各府搜罗出来的证据文书如雪花一般摆满了案头。

    康熙这一次似乎是大动了肝火,在朝堂上斥责索额图议论国事,结党营私,这些年来清算过的,没清算过的罪名被林林总总列了出来,索额图入京第一日,就被押至宗人府囚禁,其子弟党羽,也被追罪罢官甚至处死。

    前朝如此,后宫亦不能免俗,太子妃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不便行动,但瓜尔佳氏的内眷还是明里暗里来请安,满人之间姻亲复杂,元栖就算极力筛选,也免不了失误了几回,更别提还有人求到了太后那儿。

    第一百零九章

    太子外家失势,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件小事,连一向不关心朝政的太后,都坐不住了。

    慈宁宫门口,元栖刚下了辇驾,便和惠妃,宜妃二人撞了个正着,互相见了礼,才往正门去。

    惠妃头一个开了口,声音有些急促:“皇贵妃娘娘,太后这么匆匆召了咱们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子外家的事儿,不过我觉着,这朝堂之事自有皇上决断,怎么轮得上咱们说话呢?宜妃妹妹,你说是吧?”

    言下之意,不外乎是自己不愿替太后,替赫舍里氏说话。倒也是,如今储君之位摇摇欲坠,若以立长立嫡论,太子一倒,下一个就轮上直郡王了,惠妃自然巴不得太子和赫舍里家元气大伤,再没有和直郡王相争之力。

    如今的惠妃,倒有些开始拿捏自个儿的身份了。

    元栖面色如常,没注意到惠妃态度开始转变一般,道:“太后和太子祖孙情深,如今骤然听闻出了事儿,不免担忧几分罢了,叫咱们来估计也是想寻几分安慰,再怎么也谈不上是议论朝政,惠妃你多虑了。”

    一行人进了慈宁宫,太后却迟迟不到,晾了她们好一会儿。

    元栖心里正纳闷儿,只见老太太一夜之间似乎憔悴了不少,被宫人扶着进来坐下,腰后靠了个大软枕,面色恹恹的,浑浊的眼珠子掠过惠妃和她,到了宜妃身上才有了几分精神。

    老太太只凝神看着宜妃,出声问道:“我听说皇帝罚了太子的外家,又令太子在毓庆宫闭门读书,你可知道皇帝这是什么意思?”

    惠妃大约是受了冷落,心里不大舒服,抢在了宜妃跟前回话,道:“前朝之事,皇上从不在后宫提及,妾等如何知晓呢?不过太后您也别太忧心,太子是一国的储君,皇上不会把太子怎么样的?”

    直到太后不耐地瞥了惠妃一眼,那目光冷得厉害,惠妃方才讪讪住了嘴,“妾身多嘴了,太后勿要怪罪。”

    不过瞧那模样,显然是有些不服气的。

    这时候本来应该元栖出言打个圆场,然而老太太紧跟着就看了元栖一眼,目光里带着些敌意和不喜。

    元栖愣了一下,倒是想明白了,太后维护太子,不过是出于孝庄太后的意愿,以及坚定不移觉得嫡出尊贵的想法,皇上的几个阿哥虽争得厉害,可这么些年也没有一点儿动摇了储君之位的,这回太子外家居然倒了,阿哥们必然要趁虚而入,在老太太眼里,这可不就是不安分,不稳定因素吗?

    于是生了直郡王的惠妃,还有近来出了点儿风头的胤禛是元栖的儿子,在太后这儿理所当然就不受待见了。

    太后一贯不管后宫事,一是因为先前被孝庄太后庇护惯了,不擅俗物,二就是她虽是康熙嫡母,却无所出,也没抚养过康熙,情分有是有,不多,故而也不愿意多生事端引人生厌。

    所以后宫嫔妃待她也多是出于孝道,真的到了太后要用人的时候,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宜妃草草宽慰了她几句,她大约也知道五阿哥是闲人一个,帮不上忙,所以就算没问出什么话,也就放了三人离去。

    惠妃走后,元栖和宜妃慢悠悠走在宫道上,宜妃忽而道:“其实太后也未必是想问出些什么来,只是这事儿太突然,她又素来两耳不闻窗外事,所以匆忙间叫了咱们过来,安一安心。”

    元栖也不会对老太太生什么气,只轻轻道:“说句犯忌讳的话,将来不管哪个阿哥登了大位,她都是铁板钉钉上的太皇太后,何必非要掺和到这里头来呢?”

    宜妃似乎也有些赞同这话,道:“虽说比起旁的阿哥,她是和太子亲近些,但到底不多的,估计是老人家习惯了安稳,一朝有了变动,有些适应不来吧,别说太后,我先前知道的时候也吓了一跳,真是不敢想象。”

    顿了顿,宜妃压低了声音又道:“昨儿皇上来我这里,瞧着也不大高兴,冲我抱怨呢,说索额图一被囚禁,立刻就有人以太子为借口给索额图求情,连太子自己也和皇上求了好久的情,最后父子俩都生了闷气。”

    “皇上到了我这儿,就说,瞧这些人的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太子是因为他索额图才做了太子,没了索额图,太子就什么都不是了?”

    宜妃道,“这话说得挺戳人心窝子的,也难怪皇上窝火。不过,也不知道是怎么,连我都觉得索额图一倒,太子......”

    她似乎在思索着合适的词语,最终没说出来,只道:“太子就跟没了主心骨似的。”

    元栖跟着点头,一国的储君,将来是要做皇帝的,这么依赖一个臣子,没了他就不行,就没能力坐稳储君位置,也难怪康熙铁了心要惩治索额图。

    以前索额图撺掇着太子做这些那些的,康熙还能忍,大约是觉得太子还是需要一个有力的外家做靠山,如今眼看着再忍下去,自己的龙椅都要换人做了,外人撺掇着自己的儿子造自己的反,这谁能忍得了?

    这应该就是康熙给太子的最后一个机会了吧,若是太子风波过后能洗心革面,重整旗鼓,让康熙知道他就算没了索额图,也能坐稳太子的位置,这父子俩,才能彻底修好。

    只是,难啊!

    直郡王不会眼睁睁看着太子重新得势,胤禛不会,娶了安亲王外孙女郭络罗氏的八贝勒不会,但凡对那个位置有肖想的皇阿哥,曾经被索额图和太子得罪过的皇室宗亲,前朝大臣们,都不会坐视太子再次坐稳储君之位。

    不过太子若是有这个能力,先前也不会这般依赖索额图。

    墙倒众人推,怪只怪,太子先前实在是太不知收敛了。

    很快,元栖便知道太子对此事作何反应了。

    太子的侧福晋李佳氏挺着着圆润的小腹艰难下拜,面色微微发苦,“太子爷说,他想纳科尔坤之女,伊尔根觉罗氏为侧福晋,请皇贵妃允准。”

    话音刚落,一侧的惠妃骤然起身,震怒道:“太子爷可真是好大的威风!这满宫人人都知道,伊尔根觉罗氏出了一个直郡王福晋,怎么她嫡亲的妹子到了你们毓庆宫,就只配为人侧室了!?”

    李佳氏脸色发白,她是皇长孙弘晳的额娘,弘晳早慧,素来得皇上喜欢,连带着她在宫里也有几分体面,从前惠妃是断然不敢这么跟她说话的,然而今日她只能默默忍了下来。

    天底下没有这样的事情,同样嫁入皇室,做姐姐的成了嫡妻,妹妹却成了侧室,将来无论是宫里妯娌相聚,还是回家姐妹叙话,都是极为尴尬的,就算皇家侧室比一般人家的正室都体面,但嫡庶之别是无论如何都消弭不了的。

    虽则大福晋已经没了,先前直郡王府有意迎小伊尔根觉罗氏入府为继福晋一事,也早就没人再提,但这事儿宫里长辈们都知道,太子爷此举,其实就是为了给直郡王脸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