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锦衣褪尽 > 分卷阅读68

分卷阅读68

作品:锦衣褪尽 作者:云胡子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尘并没有面露厌色,如待生者。

    他二人便可见得白布上除一些粘液外,并没有什么泥沙,且死者腹部平坦,拍击之无“嘭嘭”的水音,基本可断定死者并非是溺死,而应该是被人捂死的。

    李归尘大致看了两具尸体后,包括刘仵作在内的数名仵作又轮番检看了这一十六具尸首,判定这些女子皆是被人捂死后,抛尸于此。

    蒲风低着头不说话,心里到底还是有些乱。她望着空荡荡的湖面一时出神,忽然便见到雾霭中似有一只小船自湖心向他们漂来,空灵寂静。

    湖面的冰还没化尽,怎么会有船?

    蒲风忽然就想到了中的那条小舟,只觉得全身都僵硬在了那里,说不出话来。

    大概这一次,“沈肇兴”他没那么好的运气了。

    “快看啊,船上是不是有人……”

    自极远处忽而起了箫声,悠长而流转,一扫冷雾的阴滞,穿透了在场所有人的心房。

    那船自是近了,岸上之人才看得出船上立着一挺拔少年人,仅仅身着一袭月白的锦衣道袍,身后跟着一撑桨的僮仆。

    段明空顿时躬身行礼道:“拜见皇长孙殿下。”

    一时乌泱泱众人拜倒,惊得不敢抬起头来。

    作者有话要说:

    一晃都中元节了~

    文言真的很难写。

    如是,亦如是。T_T

    第43章 暗情(捉虫) [VIP]

    皇长孙殿下还没上岸, 人群之外的轿子上忽而走出来一人, 头戴乌纱身着一袭藏青色常服, 更衬得颜面如玉。

    此人信步穿过众人拱手恭敬道:“下官大理寺少卿萧琰, 不知皇长孙殿下尊驾至此, 有失远迎。此地不祥,还请殿下随臣移步。”

    朱伯鉴负着手下了船, 摆摆手示意众人起身, 继而笑道:“萧大人实在好眼力, 这等小案何劳你亲自前来。”

    萧琰眉头暗跳, 到底面上还是一副庄重的样子,垂首道:“圣上既亲遣了段千户过来, 大理寺自当妥善胁从。”

    长孙殿下微微环视了四周,一星笑意稍瞬即逝。

    萧琰自是个会说的, 此人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既是表明了此案遵从圣上旨意以北镇抚司审查为主, 撇清了自身的不作为;又暗暗提示皇长孙身份特殊, 最好不要掺和到这圣上关注的案子里。

    朱伯鉴立身在了李归尘面前, 将手里的萧随手递到了他手里, 抬着头轻叹了一句:“无妨,段千户和亲军都尉府的李校尉都是余亲自带来的,萧大人不必多心。”

    这话音儿一落,众人皆有些面面相觑, 这段千户自是人人认得, 太孙殿下若是自宫中到此,带来亲军都尉府的人也无可厚非, 只是这李校尉究竟是何人?莫不是受了殿下萧的那位?

    一时李归尘便成了众矢之的,数十双眼睛齐刷刷落在了他身上。可他面色不改,手中仍托着那只缚了朱红宫绦的萧管,全然不顾及这些。

    然而萧琰那一直以来玉雕般的面容忽然有些扭曲,他略微往后退了一步,颔首黯然道:“殿下身边自是人才济济,方才观李校尉验尸之状,臣还误以为是一位故人。”

    朱伯鉴轻轻拍了拍萧琰的肩膀,笑着淡淡道:“萧大人重情重义,果然,名不虚传。”

    皇长孙笑得萧润如心里起了毛,这才扫了一眼女尸说道:“好了,说正事罢。责难的话自不必余多言,市井里传的那些风言风语,余也有所耳闻。余此来只为一句,无论谁人所谋为何,天子脚下敢以我大明无辜百姓的性命做赌,便是余亲自禀到皇爷爷那里,也绝不会任之姑息。”

    众人跪倒一片,萧琰回禀道:“臣等自当尽心尽力……”

    “大理寺二衍(琰)差事办得如何,皇爷爷、父王心里有数,余心中亦有个两三分。烹尸案、符水案乃至中元案里的个中分毫,谁人假手,尔等亦是各自心知。”

    “殿下言重了……”

    朱伯鉴亲手将萧琰扶起身来,又换了笑颜道:“萧大人端得是为官中正,却不保这里面有谁一时用错了心思。”

    段明空随即拱手道:“殿下心忧百姓,臣等不敢松懈。”众人附和段明空呼之,一时无人再敢心生怠慢。

    李归尘一直一言不发,心中已揣摩出了一些隐情。长孙殿下的一番话恩威并济,自然是知道萧琰私底下的那些猫腻,可在众人前也仅是明褒暗讽地敲打了一番,既没将他视为对立,又在人前给足了面子。

    这案子里,萧琰是景王党而段明空头上的夏冰亦是景王的走狗,此时若是太子或皇长孙再插进了自己的势力进去,最多也就是打个平局。

    然而长孙亲自出面便又是另外一码事儿了。

    只因殿下的角度和众人并不在一个面儿上,他是君,众人只是臣,他骨子里到底是帝王家的魄力。日后要成君父的人,岂可视子民如棋子?单论这一点,太子一脉已立于不败之地了,因为就算输了此局折断了羽翼,换来反而是更深的民心。

    再者,地佛宫一事没放出什么风声来,京城中又如此密集地出了这么些个乱子,偏在这关头儿皇长孙敢在此案中公然露面,只有一种情况可以解释——圣上的身体大概是不太好了,西景王若是此时再不得手,日后更无胜算。

    唯一想不通的便是,这案子怎么看也不像是为了中伤太子,反倒有些说不清的蹊跷。

    朱伯鉴听蒲风说了说此案的现况,星砚已领着人抬了轿撵过来,他将萧留给了李归尘,便乘着轿子走了。

    临起轿,星砚将蒲风领到了轿边,皇长孙一掀轿帘,面色清冷地给她留了一句话:

    “你且记着,南楼客已死。”

    蒲风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看着长孙殿下的仪仗扬长而去,只剩下清寂异常的白石板路。

    原来殿下什么都知道了。

    回过头来时,萧琰已吩咐了张渊依旧去查此前的僧皮案,而他亲自带人处理眼前的水女案,一切卷宗需妥善保管,以便锦衣卫参调。

    而段明空并无多言,已带着北镇抚司的下属并南府两位总旗撤离了这里。

    不出半柱香的工夫儿,水边忽然空荡了下来,李归尘一直扬首伫立在水边,蒲风和张渊打了声招呼儿也没走,正巧还在大杨树后。

    李归尘一回首,不想正对上了萧润和的眸子。十年了,他的样貌依旧没有太多的变化。

    还记得那时萧家上门提亲,如儿哭着不愿盲婚哑嫁,母亲还说萧家的长子论品行论样貌论学问,样样都是挑不出旁人作比的。可如今……他扫了一眼萧琰,只是远远地望着远处朦胧的塔顶,无话可说。

    萧润入终于开口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他说:“一别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