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长安第一美人 > 第42节

第42节

作品:长安第一美人 作者:发达的泪腺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杨宗连忙点头道:“都备好了。”

    陆宴思忖片刻,才道:“再去备马,也许,水路、官路,我们都不能走了。”他的那些梦境,早就不单单是梦了。

    杨宗疑惑道:“主子,可是咱们露出端倪了?”出了扬州城,不走水路,不走官路,怕是要绕一个大弯。

    陆宴摇头道:“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罢了,对了,咱们送去的人,大寺里那边审的如何了?”

    “聂远什么都招了,只是他不得赵刺史重用,说的大多都是些无关紧要的话。至于庞术,起初是怎么都不肯说,无奈之下,还是周大人给他用了药,他才说出账册的位置。”杨宗顿了顿,低声道:“据他所言,账册就在县衙里。”

    县衙。

    不在刺史府,那便只能分头行动了。

    半晌之后,陆宴道:“派付七付八守着县衙,上元节一同行动。”

    “是。”

    ——

    掌灯时分,陆宴从书房走出去,他望着春熙堂的大门,许久都没有走进去。

    反观沈甄,则是规规矩矩地等他到亥时,见他未回,便默认了他在忙,独自回了榻上。

    紧接着,陆宴便看到支摘窗里的灯灭了。

    光影消失,他忽然想到了他的母亲,靖安长公主那样贪眠的一个人,不论多晚,都会等他的父亲回家,十年如一日。

    如此稀松平常的一幕,到他这,倒是强求了。

    陆宴自嘲一笑,很多东西,是他想多了,是他想错了。

    第38章 火光(捉虫)

    莹白的月光,将男人的身影拽的很长。

    春熙堂的内室的烛火虽然暗了,但悬廊上灯火却依旧亮了,他缓缓走进去,里边儿一片静谧,床头银钩落下,帷幔已经垂地,她呼吸平稳,显然是睡着了。

    陆宴用眼睛丈量着沈甄的背影,不禁扪心自问:就这么大个人,十六岁的姑娘,就真值得自己上辈子,这辈子,都栽她身上?

    想到这,他莫名感到牙根痒痒,连喝两杯凉水,都压不下去心头的火。

    冷静下来后,他便一一回想起自个儿近来的举动,不论是用扶曼身上的香试探她,还是今日用言语试探她,其实都不像是他会做的事。

    也不该是他做的事。

    男人的眉头凝起,脸色比外面的夜色,要沉重的多。

    话说陆宴这脾气,其实也赖不得他。他自小养尊处优惯了,过的一直是要天上的月亮,别人都不敢给他摘星星的日子。若不是走科举入仕这一条路让他吃了些苦头,还不知他会是怎样的秉性。

    说起来,沈家这位三姑娘,大概是头一个让他无法招架的。

    别说无法招架,陆宴甚至觉得自己惹不起她。

    其实一个小姑娘,他能有甚弄不明白的?京兆府狱里那些穷凶极恶之徒见了他都不敢起歪心思,他若真想收拾沈甄,也不是做不到。

    威逼利诱他样样都会,只要狠下心,他亦能叫沈甄乖顺地如同笼中的鸟儿。

    然而他做不到。

    况且真给她弄哭,到头来遭罪的还是他自己。反观她呢?擦擦眼泪,她还是早睡早起身体健壮的那个。

    枉他还一直认为自己有运筹帷幄的本事,对沈甄的这份特殊,也不过是因为他这心疾罢了。结果呢?上辈子他没这病,他的结果也没好到哪去……

    二十七岁离世,她另嫁他人,真真是极好。

    陆宴行至床边,解开腰封,退下华服,略重起躺在她身边,连翻两次身。

    沈甄自打成了他的外室,便练就了闻弦知雅意的本事,他稍一皱眉,她便知道,这人的古怪脾气又上来了。

    她心下一动,转过身子,忙将自己的被褥挪到了他的身上,柔声道:“大人,夜里凉。”

    这五个字,也不知道是有一股什么魔力。好似天边仙泉里的一股暖流,直接灌入了他的心口,滋润了他的心肺。

    他面色不改,低低地“嗯”了一声。

    也许是因为方才吹了风,陆宴喉咙微痒,便不由自主地咳嗽了两声。

    沈甄闻声而起,趿鞋下地,忙到了一杯水给他端来,“大人可是累病了?”

    在沈甄眼里,陆宴的脾气虽然不忍直视,但他的“业务能力”,她还是认可的。他忙起来的时候,时常觉来不及睡,饭来不及吃,她一度认为他的身子也许是铁打的。

    陆宴坐起身子,接过来,喝了两口,沉声道:“倒是给你吵醒了。”

    听听这冷肃的语气,谁能想到,里边儿还装着别扭呢?

    沈甄确实也没听出来。对于睡觉这个事,她还真是一脸的无所谓。毕竟她大多时候都是在春熙堂内不出门,闲来无事,下午还能补眠。

    想到这,沈甄不由真心实意道:“我无妨的,还是大人的身体比较重要。”

    陆宴低头看她的眼睛,亮晶晶的,里面好像有星光映在湖水上。然而越是清澈,越是让他有一种在唱独角戏的滋味。好似喜跟怒,都是他一个人的事。

    他有气无力的地捏了一下她的脸,叹气道:“睡吧。”

    二人一同躺下,齐齐入睡,他将手习惯性地放在了她的腰上。

    ——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很快,便到了上元节。

    扬州过上元节的气势虽不能媲美长安,但至少万家灯火的盛景还是瞧的见的,自南门起,到万岁桥终,会挂满祈福的燃灯。

    二十四桥的装扮则更为华丽,桥与桥之间用粗麻绳连接好,上面挂起了各色的旗帜和彩带,有胭脂色、绛紫色,黛蓝色、翠绿色、秋香色,每个彩带旁边,还会配个同色的灯笼。

    一同亮起,无比震撼,好似真的来到了九重天上。

    今日赵冲在家中设宴,特意请了陆宴和扶曼前去。

    他们上了两辆马车,刘嬷嬷四处张望,低声问扶曼:“娘子,今儿怎么不见杨管家呢?”杨管家,说的便是杨宗。

    扶曼撇嘴道:“嬷嬷还不知道老爷吗?想必他是放心不下秦姨娘吧。”

    见此,刘嬷嬷笑一声,安慰扶曼道:“娘子也别生闷气,我瞧着,老爷现在心里是有你的,不然除夕时也不会赏那么些东西给你。”

    真是话音一落,扶曼就红了眼,“嬷嬷不提除夕还好,一提除夕,我便又想到爷带着秦姨娘偷偷出门的事了。”

    刘嬷嬷连着“哎呀”了两声,忙道:“除夕陪那位,这上元节不是来陪娘子了吗?老奴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扶曼轻拭了眼角,“嬷嬷是我最亲的人了,尽管说便是。”

    刘嬷嬷连忙道:“这男人啊,向来都喜欢有分寸的女子,平是小醋一下,是情趣,娘子若是日日都和春熙堂那位对着干,保不齐哪日便招了厌,像卫公子这样的男人,挑花面,出手又阔绰,院子里的人注定会越来越多,娘子今日气得过来,明日还气得过来吗?”

    扶曼点了点头,半晌后才道:“谢嬷嬷点拨。”语气里,说不出的辛酸。

    连刘嬷嬷听了都直摇头。

    不得不说,扶曼的演技最近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比如去春熙堂那边截人,比如当着刘嬷嬷的面找陆宴哭诉,比如抢管家权,好似所有能令宅子里乌烟瘴气的事,她都做了。

    所以在刘嬷嬷心中,小娘子是相当上进的。不然她也不会苦口婆心说这么多。

    马车停在刺史府门前,陆宴带着扶曼进了刺史邸。

    ——

    春熙堂。

    杨宗对着沈甄道:“主子让我带沈姑娘即刻就走,不用等他,说到戸城在一同汇合。”

    沈甄有些紧张。

    若是说他怕自己拖他后腿要送她走也就罢了,怕就怕,是因为有危险,才让她先走的。

    思及此,沈甄便道:“今日的事,可是会有危险?”

    说没有危险,那便是假的。赵冲此人多疑,自打聂远和庞术入了京城,他便对身边的一切格外敏感,就连府兵都比往日多了一倍。

    称兄道弟倒是没变,就是不知道这兵是在防着谁。

    眼下皇权正盛,圣人虽然不许刺史过度招兵买马,但赵冲手上驻扎在扬州的兵也不容小觑,更何况,据他们所了解的,赵冲手上还有不少私兵,和优良的军械。

    硬碰硬,自然是不行的。

    “圣人派的援军眼下就在戸城外,咱们过去了,便安全了。”杨宗说话也是够能避重就轻的,明明沈甄问的是今日可会有危险,他却偏偏加了个条件。

    戸城,那离扬州还远着呢,还不得翻个山越个岭才能到吗?

    沈甄知道现在自己不拖他后腿比什么都强,便连忙带着棠月随杨宗离开了鹭园。

    杨宗带着沈甄一路向西行,他们脚下走的路,并不是来时的路。

    一出扬州城,沈甄便看到了大量的流民,还是拖家带口的流民,他们大多都是些妇孺儿童,骨瘦如柴,好似再多走一步就要晕过去了一般。

    看见此情此景,沈甄才意识到朝廷为何要治理这些贪官污吏,倡导廉政,劳役、赋税,这就是像是压在百姓身上的担子,过重的话,百姓要么再也直不起腰,要么就只能揭竿而起。

    奔走了一天一夜,他们终于走到了望山的尽头,沈甄站在山顶朝扬州城的方向望,“杨侍卫,大人他走的是水路还是官路?”

    话音甫落,突然听到“轰轰”几声,不远处的扬州运河上,两条船升起了大片的火光……

    第39章 受伤(捉虫)

    天边霞光消散,雾霭漫漫,此时已过傍晚。

    四周连绵不绝的山峦渐渐湮没在沉重的暮色里。

    沈甄看着眼前蔓延开来的火光,心里不禁一沉再沉。

    杨宗见她面露惊慌,连忙安慰道:“沈姑娘放心,大人并未走水路。”原先备好的船,已经成了他们拖延时间的障眼法。

    不得不说,看着这一幕,杨宗都不免有些后怕。

    倘若世子爷没做好万全的准备,哪怕他们有命活下来,苦苦收集的证据也一定会在这样一场大火中被焚烧殆尽。

    时间紧迫,杨宗来不及和沈甄多解释,只道:“沈姑娘,咱们得尽快上路。”

    沈甄点了点头,为了不拖后腿,脚崴了也没吱声。

    一路翻山越岭,他们总算和先行的暗桩们汇合了。

    可就在这样的深山老林里,沈甄居然看到了一辆花轿,她揉了下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