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长安第一美人 > 第101节

第101节

作品:长安第一美人 作者:发达的泪腺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啧。

    难不成,陆大人看上人家了?

    孙旭抬手饮了一口酒,故意道:“与平康坊的小堂垂帘,茵褥帷幌相比,在这饮酒,着实是无趣了些,陆大人觉得呢?”

    一提平康坊,陆宴眸色一凛。

    孟惟诧异地看了一眼在自己心中如谪仙一般的陆大人。

    孙旭眼里涌进了半分痞气,缓缓道:“小孟大人还不知道吧,陆大人的红颜知己,可是平康坊南曲里最有才情的姑娘,美人才子,风月佳话。”这显然是看热闹不怕事大的语气。

    话音甫落,沈甄的小耳朵一动,陆宴将手中的杯盏“噹”地一声砸在了案上。

    一旁酒不醉人人自醉的鲁参军,垂眸喃喃道:“陆大人这份风流肆意,谁不羡慕?”

    说罢,鲁参军仰头又喝了一杯,拍了拍胸口道:“便是连云枝姑娘那样才貌双全的女子都对大人服服帖帖,陆大人在风月里的手腕,着实令我佩服!”

    陆宴喉结微动,沉声道:“他喝多了,劳烦孙大人给他送回去。”

    孙旭笑容灿灿,起身将鲁参军架起来往外头走,随后对着孟惟道:“过来搭把手。”

    “欸,来了。”

    陆宴走在这三人后头,从沈甄身边经过时,将方才包好的青团放到了她的桌角。

    沈甄埋头吃鱼。

    临出门前,他又回头看了她一眼。

    果然,只能瞧见她后脑勺上的白玉簪子……

    陆宴出来后,不禁揉了下眉心。

    向来心细如发的孟惟好心提醒道:“陆大人那包青团好似落在里面了。”

    孙旭看着陆大人蹙起的眉头,也不知怎的,忽然想起了他先前说的那句——晾着便是。

    他的耳朵一向好使,若是没听错,他方才分明是付了两份酒钱。

    ——

    灯光隐隐,夜里月明。

    李棣身着玄色长裾,坐在六皇子对面。

    六皇子摇了摇手中的扇子,皱眉道:“前方消息来报,豫东那边的灾情又严重了,眼下工部尚书之位悬着,你作为工部侍郎,总不能无所作为吧。”

    李棣双手握拳,“殿下息怒,并未是臣不想作为,而是臣上次的提议被吏部的人给否了,说是工程太大,国库里一时抽不出那么多银子。”

    六皇子咬牙切齿道:“你可知道太子近来日日在往哪儿跑?”

    “还望殿下明示。”

    “是大理寺狱!”六皇子深吸了一口气,“大理寺狱中有谁,你心里应该有数。你的本事,能同他沈文祁比吗!此番太子若是给他弄出来,别怪本王没提醒你,你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李棣低头道:“可沈文祁的罪是出自陛下金口玉言……翻案谈何容易!”

    六皇子起身怒斥道:“根本就不需要翻案!沈文祁若是能平息民愤,造福我大晋百姓,圣人可还揪着城西渠的事不放?一句戴罪立功!就能将此事揭过!他若重回朝堂,工部哪儿还有你的位置!”

    “李棣,明日早朝,你亲自向圣人请命去治理水患,半分都拖不得!”

    第92章

    人静时,李棣离开了魏王府。

    六皇子闭目静坐,忽然有个小厮敲了敲门,“进。”

    小厮低声道:“奴才刚才去了一趟许家,许大公子,情况不妙。”

    “如何不妙?”

    小厮欲言又止。

    “快说!”六皇子怒道。

    “许大公子的命根子也被砸了……”小厮紧着鼻子道,“日后,怕是难有子嗣了。”

    “岂有此理!”六皇子腾地一下起了身子,“备车,我要入宫。”

    安华殿中青烟袅袅,许后坐在桃漆木的四方椅上,一边揉太阳穴,一边道:“来了?”

    六皇子道:“母后,许威的事怎么样了?父皇如何说?”

    “能怎么样?”许皇后缓缓睁开眼:“你舅舅昨日去见了陛下,陛下却将这案子交给了刑部,瞧着吧,这事到最后,只能是送个替死鬼来。”

    六皇子怒道:“许威膝下无子,日后也不必想了……此事若是没个说法,许家以后如何在京中立足?”

    “那你可知许威遭袭之前去见了谁?”

    “儿子听闻,是沈家三姑娘。”

    许皇后眉梢一立,“你听得不全,他不止见到了沈三,还见到了长公主。”

    六皇子愕然。

    通过靖安长公主再去想陆宴的态度,六皇子不禁疑惑道:“母亲的意思是……此事并非长平侯,而是陆家所为?可没道理啊,儿子在京安插了这么多眼线,从没听过沈家和陆家有甚交情!即便中间有个随钰,可姑姑不该出面啊。”

    “这也是我想不明白的地方。不过往坏了想,此事若真是陆家做的,你舅舅那儿就只能打掉了牙往肚子里咽下了,算了,这事等威儿醒了再说吧。”许皇后揉了揉左肩,道:“东宫那边近来不安分,明日的事,你可跟李棣交代清楚了?”

    “母后放心,明日早朝,他便会自请去豫东。”六皇子咬牙道:“丢了一个刑部,这工部绝不可能再丢了。”

    六皇子咳嗽了两声。

    许皇后道:“行了,你刚从洛阳回来不久,早些回去歇了吧。”

    水患愈演愈烈,圣人要选一人担任河防使一职。许家这边召集幕僚挑灯长谈,太子那边也没闲着,显然,都在为明日早朝做准备。

    今夜长安的夜色如海上明月初升,拖拽着波涛万顷。

    西市的喧闹,随着暮鼓的镗镗之声,戛然而止。

    陆宴弯腰进了马车,杨宗正准备问要不要去小夫人那儿,只听陆宴道:“去周府。”

    今夜的陆大人,在未来老丈人和未来夫人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未来老丈人。

    ——

    元庆十七年,七月二十八日,卯时一刻。

    皎洁明星高,苍茫远天曙。槐雾暗不开,城鸦鸣稍去。

    夕雾未收,宫墙垂柳。从五品以上官员步行于宣政殿外,站成两排,成元帝身着常服从寝殿里走来,內侍高呼一声起朝。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若御炉香。左右史官夹香案分立殿下,百官开始奏事。

    洪御史手执快报开始宣读灾情近况,每念一句,官员的心就跟着揪一下,暗道一声毁了。

    这次黄河发生的大决口,不止让豫东、冀南遭了难,现如今连鲁西北都有大片的土地被淹没,再这么下去,别说国家财政扛不住了,便是明年的收成也不用指望了。

    洪御史阖上了折子。

    不及半晌,中书令及左仆射文樟便带头指责工部的不作为。

    左相许柏林携同僚反唇相讥,大意便是——别光骂工部,你有啥能耐,你来。

    你来啊!

    一群老狐狸眼中燃起了熊熊烈火。

    很快,太子门下的御史大夫洪承,兵部尚书郑永与六皇子一脉就开始了你来我往的挖苦和讽刺。

    表面言笑晏晏,实则句句都往心窝子里扎。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今日早朝,又成了太子与魏王之间的博弈。

    不相干人等皆缩起了脖子,低头看地,默默算着下朝的时辰。

    成元帝脸色铁青,掂着手里的奏折“啪”地一声拍到了桌案之上。“我晋朝百姓在外受苦受难,朕忧心忡忡,数夜未眠,你们这些肱股之臣、国之栋梁,除了说这些昏昧之言,还能作甚!”

    皇帝一怒,寒冬腊月,众人打了个寒颤,殿内雅雀无声。

    就在这时,李棣上前一步道,“臣,愿前往豫东治水。”

    成元帝眉毛一挑,“哦?李侍郎有何计策?”

    “臣以为,治水还应以修建堤防为要务。”

    一听又是修堤防,成元帝的脸色不免平淡了些。

    人人都跟他说修建堤防,吏部拨给堤防的银子还少了?成效呢?修了塌,塌了再修,与无底洞无异。

    成元帝不置可否,冷眼看着群臣。

    太子殿下上前一步道:“儿臣有一物想交与陛下。”

    成元帝淡淡道:“何物?”

    太子道:“儿臣前两日曾去过一趟大理寺狱,见到了罪臣沈文祁。沈文祁深知自己罪孽深重,无颜面圣,便托儿臣将这两本书呈给陛下,一本为河防全览、一本为两河管见。”

    洪御史搭腔,“河防全览……两河管见……这两本书,臣倒是未曾听过。”

    太子答道:“这两本书皆是罪臣沈文祁在狱中编撰,本宫也不曾读过。”

    罪臣二字,太子咬的极重。

    话音甫落,六皇子和左相许柏林目光不由一紧。

    成元帝接过,低头翻阅。

    看看殿内这些只知道说些狂悖之言的废物,再看看手里的两本书,若说心里毫不动容,那定然是假的。

    这上面的字字句句,说是毕生心血也不为过。

    赤诚之心跃然纸上,惹得皇帝拇指轻颤。

    陆宴抬眼便知,太子此举,是送到皇帝心里头去了。

    若说豫东的民愤是一把火,那沈文祁这两本书和他找来的那位“天师”,就是将火烧的更旺的干柴。

    眼下时机刚好,陆宴向右走了一步,沉声道:“臣记得,元庆十四年,黄河白茅堤也出过一次决口,沈文祁以挽流之策治水效果甚好,此番黄河流域接连受难,唯这白茅堤相安无事。眼下民愤难抑,人心惶惶,臣提议,不如让沈文祁暂任河防使一职前去治理水患。”

    掷地有声,心中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