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古代旁观日常 > 分卷阅读11

分卷阅读11

作品:古代旁观日常 作者:怀忧公子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壮已经去喊吴郎中了,估计快要到了。杏花现在不好,你这个做娘的不立起来不说,还哭哭啼啼的,杏花要是有个啥事,我饶不了你。”李春华反戈一击,牛小鱼一时愣住了。

    “让一让,吴郎中来了。”永壮拉着吴郎中来了,院子里的人给让开了一条路,两人就进了西屋。

    “大家伙都回吧!今儿就给大家提个醒,挖野菜要多注意一下,莫被蛇给咬了。”李春华把看热闹的人都给赶走后,也去了西屋。

    刘家众人都跟着去了,屋里站不下,好些都还是站在门外的院子里。

    “存孝他娘,杏花这毒拖得久了,不太好治,我先给开点药,清清毒,要说治好,还是送到城里去看看吧!”说完,就让永壮跟着抓药去了。

    噗通一声,刘存顺和牛小鱼又跪下来了,不停地磕头,“娘,爹,您们可要救救杏花呀!她还这么小,不能这么着啊!杏花虽是一个女娃,好歹也是儿子的骨肉啊”哭得那叫一个伤心,那叫一个无奈。

    “老二老二家的,你们这是怎么的,你们快起来,杏花这病肯定是要治的。”刘光远看儿子哭得这么伤心,也有几分不忍。

    刘芳眼睛微眯,她好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别人不明白,她还能不明白。这个时节,黑尾蛇应该还不是出来的时候,怎么着也得等到收麦子的时候吧,这足足还有一个月呢。

    再说,刘杏花手上可是有灵液的,这么装,是把她当傻子吧,好一出苦肉计,当真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呀!

    “二哥二嫂这是做什么,永壮不是跟着吴郎中去拿药了吗?娘也没说不给治,这么跪着是要干啥呢?当谁不明白似的,哼。”何小妹高扬着下巴,一副我看穿你的样子。

    李春华脸色铁青,神色不明,她要是不明白今儿个是怎么回事,那她可就白活了,就这点伎俩,也想拿住她,老二这是不行了啊!

    “老头子,你跟我来。存强,你去把你大伯、三叔、族长请来。”说完,就率先回了屋。

    “大嫂,你说娘这是要分家么?”何小妹有些雀跃。

    “你赶快给我回屋去,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刘存礼难得吼何小妹一声,一下就把何小妹镇住了,纵使有些不乐意,但她知道刘存礼生气了,也不敢造次,规规矩矩的回房了。

    不一会儿,刘存强就带着人来了,李春华和刘光远也到了堂屋。刘家众人也相继到了堂屋。

    刘光远有些难过,好在没掉链子,“家门不幸啊!今天请你们做个见证,我要把二房给分出去。”

    “一大家子,哪有没个吵嘴的时候,有话好好说,别冲动,老二。”刘光祖率先劝道,刘光宗和刘光贤也都跟着附和。

    “不必了,就分出去吧。村里人都知道,我家的家业是我和老婆子两人辛辛苦苦几十年攒出来的,当年分家可是什么都没有分到。”刘光祖和刘光贤有些不自然,家里的家业全分给了他们,二弟/二哥是净身出户。

    刘光远也不是翻旧账,继而道:“我们都能攒出来这份家业,相信老二你们也能攒出来。我和老婆子的手艺,也都教给你们了,也算是有了本事,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也该算是尽了责吧。”

    “光远,你这意思是……”莫不是要净身出户吧!刘光宗心想。

    刘光远没回话,“老二,我再问你一次,你要分出去吗?”

    刘存顺毕竟还是孝顺的,但是想着杏花说的话,想着儿子刘永宝,还是避过了刘光远的眼神,低着头,没答话。一切尽在不言中。

    李春华一点都不意外,这个儿子以前就没主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不知道被谁给点拨了一下,开了点窍,结果又自私的很,总觉得别人合该是欠了他的。

    刘光远死心了,“老二两口子虽有手艺,但这一时半会儿还是要安家。我就把水田旱地各给一亩吧,在另外给十两安家银子,粮食就给一百斤细粮,三百斤粗粮,吃到夏收那是足够了。家畜就不分了,毕竟还有这么一大家子呢!农具就拿老二用惯了的那一套,老二房里的东西也都可以搬走。”

    刘存顺和牛小鱼有些不可置信,虽然也知道娘说不给家业,但是他们以为娘是说气话。

    牛小鱼刚要打算闹上一闹,话还没出口,就被刘光远给堵上了。

    “老二,你也别觉得给少了,先给你这么些,你先安家,以后等我和你娘都没了,会再分给你的。”

    “老二虽是分出去了,但也是你们兄弟,都帮着搭把手。”刘存孝等人都应了。

    其他几房人虽也想分出去,但是绝不想这么分,要真这样,那还不如不分家。李春华杀鸡儆猴算是到位了,其他几房人多少都老实了些。

    事情如李春华设想的那样解决了,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再不同意也得同意了。

    刘芳觉得这节骨眼分家有些不妥,但分都分了,也只有补救一番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迫不及待的想开灾难副本,

    ☆、后续

    “娘,让二哥他们多住几天再搬吧!”

    李春华以为刘芳是不舍得二房,“早晚都得搬,早搬出去早了事。”

    刘芳见李春华会错意,只能继续:“娘,杏花刚被蛇咬了,二哥他们就搬出去,这样会不会不太好啊!”

    李春华恍然大悟,都是被老二他们给气昏了头,“还是我乖女聪明,是得留他们多住几天,

    不然村里的长舌妇还不知道怎么编排呢!乖女有啥法子,给娘说说。”

    李春华素来知道自家闺女聪明伶俐,这要不是投了他们家,没准世家大妇都做的。

    刘芳也不推辞,毕竟她也长大了,为了更多的话语权,还是要转变自个在娘心中的形象。

    “娘,不如咱明天大张旗鼓的把城南医馆的宋大夫给请来,让他给杏花瞧瞧,等好的差不多了再让他们搬走,也好让村里人看看,您是个多疼孙女的奶奶!”

    “另外二哥家安家的事,咱家多上点心,都出点力,这样村里人也不好说些什么了。再来二哥他们虽然是搬出去了,但心里还是孝顺您和爹的,只要咱费点心,也不会处差了,您说是不是?”

    这法子好,分的东西还是一样,名声还是自家得了,几个子儿的出诊费,她还出得起。

    “行了,这事就这么定了。”

    第二天一早,李春华便让老三刘存志跑一趟县城,把宋大夫给请过来,其他的儿子媳妇都去帮老二刘存顺挖地基起房子。

    刘家人多,劳力也多,也没请什么人,自家就把茅草房搭起来了。

    房子搭在村子北面,离刘家大院约有一公里路,三间正房,中间是堂屋,两边都作睡房,紧挨着是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