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古代旁观日常 > 分卷阅读17

分卷阅读17

作品:古代旁观日常 作者:怀忧公子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她也不好受,都是看着她长大的人。

    刘芳对这件事的兴致很高,经常把亲侄堂侄当苦力,在旁人眼里是瞎掺和,但反而让他们折腾出了好几个水源,而此时张麻子带领下的村人也只挖到两处泉眼。

    后来就成了他们找泉眼,村里人挖,集全村之力,五天内,多了十三口井,虽然挖起来困难,但是人多、心齐,主意多,在张麻子这个半专业人士指导下,井打得不错。

    见好就收,这是刘芳的信条,什么事都过犹不及,因她只是在关键时候点拨,他们这个找泉眼小分队,她存在感不强,十几岁的男孩,正是想彰显自己的存在的时候,所以刘芳并没有多出头,这正合她意。

    九月,即使田地里没有多少收成,但还是要交税,县里的粮官和捕快还是下乡了。有粮食的交粮食,没粮食的交钱,村里时常传来凄厉的哭喊。

    收税,还要收税,他们这里受灾了不说来赈灾,还要他们交税,不同意又能如何,根本反抗不了,只得眼睁睁地看着人把粮食拉走。

    在古代,所有的自然灾害中,旱灾是最难熬的,它是缓慢的,一点一点以人类肉眼可见的速度,把人的意志蚕食殆尽,让人一点一点的、一次比一次更绝望痛苦,人的无力与挣扎展露无遗。

    一年半了,好些人家存粮吃完了,即使一天一顿,也吃完了。村里大都是沾亲带故的,不帮扶是不行的,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吧!

    “娘,爹,咱家的干蝗虫不是还有二十几麻袋吗?可以多给点嘛!”刘芳看见李春华和刘光远眉头紧皱,便想了这么一个法子。

    李春华看了看女儿,无奈地笑笑,到底是年岁小,女儿还是太天真了。

    “咱家虽有粮食,但是不能给人知道,以后怎样还说不定呢,咱家自己还要吃用!蝗虫虽不好吃,但也是粮食,要是给多了,别人会认为咱家粮食多着呢!”

    刘芳愣了,她还是有点现代的思维,在她看来,蝗虫不是人的粮食,是鸡的粮食,毕竟是虫,谁吃呀?

    人要是饿得慌了,别说是虫,就是土那也是要吃的,突然觉得自己这想法要不得,以前还觉得刘杏花不融入,原来自己也没好到多少。

    好在还不晚,灾荒还没到令人恐慌的地步,她不能在用以前的眼光看人了,要有所防备,以前觉得人吃人,仅限于和流传的故事,现在吗,说不定了,有可能随时发生在她身边了。

    见女儿明白了,李春华继续说道:“我已经叮嘱过你哥嫂他们了,胆敢有一点透露咱家有粮食,都得给我滚回娘家去。”

    “娘,那要是嫂子他们把自己屋里的粮食给娘家呢?”刘芳一语中的,直指核心。

    李春华轻轻一笑,“我已经给你哥哥侄子他们说了,让他们盯紧了他们媳妇、娘,只要他们未经我允许,从我刘家拿走任何一点粮食,哪怕是自己屋里的,那全家都滚出去吧!他们不会不听话的,这个时候,离开咱家,是没有活路的。”

    “你跟乖女说这些干啥,这就不是她能听的。乖女,别烦心,一切有爹呢!”

    刘光远这个做父亲的,总希望女儿能活的单纯点,就这样,多好,大家都宠着,凡是不操心。

    刘芳不答话,只嘿嘿地笑,有爹有娘,真好!

    李春华也知道刘光远的心思,也不跟他吵,她难道不希望女儿能万事不操心,到底是个男人家,哪知道女人的苦啊,在家的时候不多学点,等以后去了别人家再学,那学到的可都是吃了亏的呀!

    她现在是能教一点是一点,以后怎样还不好说呢,女人势弱,再不狠点,这世道可怎么活啊!

    作者有话要说: 要是忙的话,可能不会每天都更,但是我尽量保证天更哈!谢谢各位小天使的支持,么么哒!

    ☆、暗涛

    甭管家里怎么藏粮食,该来借粮食的人还是来了,刘家的亲家里也就何小妹的娘家人上门了,担心不给借,还提出拿银子买。

    他们家的田地多数拿来总棉花蓖麻了,地里产的粮食少,买的粮食又吃完了,寻思着去城里买吧,又觉得粮价涨得太高了,一石米已经要到二两三钱银子了,几番犹豫下,城里的粮铺已经关门了,无法,只得来亲家家碰碰运气。

    李春华怎么可能卖粮食,那不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吗,但还是看在四房的面子上,给借了十斤玉米面和三十斤干蝗虫。

    玉米面是四房出的,干蝗虫倒是公中的,这可不是又去无回,都说好了,等来年好过了,蝗虫是要还三十斤玉米面的。

    还真不是李春华小气,实在是形势所迫,听说江南去年发大水,收成不好,县里的粮铺买不到粮食,都关门了。粮铺关门了,县里又没粮食,朝廷也不赈灾,村里人家即便是借到钱了,也买不到粮食。

    这个时候自家要是露出一点还有余力的意思,那还不得成为人家眼中钉啊!所以啊,哪怕是干蝗虫,那也是粮食,是命。

    干旱越发严峻了,以往的春天,多少还有点绿色,现在村里只要冒出一点野菜,那都是上赶着的。虽然村民们面黄肌瘦,但还没到山穷水尽之时。

    村民们都搭伙去山里找吃的了,乌鸦山外围草木枯黄,好多小树刺藤都干死了,再往里走点,树叶都打着卷,族里有老人说,乌鸦山脉里是有湖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大柳树村的情况其实还好,因着去年多挖了十三口井,每家多少都省了水种了几分地,大都是种的土豆,收成还是不错。但是土豆这东西不能一直连着吃,吃多了烧心。

    家家户户都不好过,土豆再烧心,种的少,一家子也吃不了多久。有点力气的,都跟着去山里找吃的了,没力气的,就上家底殷实的人家去求,哪怕知道借不来,可万一要是有呢?

    刘家就三房四房和五房的男丁跟着去了山里,大房的男丁是要留家里守家的,刘家有粮食,要是男人都跟着去了,家里肯定得让人端了。

    这事他们村没发生,但是小王村的那个大地主可是让人给抢了,不是其他人,就是他们本村的人,好多都是没出五服的亲戚,所以不得不防。

    滩头村和小王村没有山,只挨着一条河,如今干的厉害,河里的小泉眼早就干了,他们村好些人家存粮又不够,把外面的树皮草根都挖了,还是吃不饱,也不知道谁出的主意,说地主家肯定有粮食,也不管其他的,仗着法不责众,平日里和善的亲戚、邻里都成了暴民,把人家抢了。

    这种事情有一就有二,尝到了甜头的人,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其他村多少都有被抢的。

    刘芳估计大柳树村也快了,虽然大家能进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