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节

作品:全家都是穿来的,就我土著 作者:香酥栗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还没说完,就听到门口有声音,许老三:“等会儿说。”

    他出了门,还没走到篱笆门口就笑了:“贺大爷?”

    贺大爷:“我想跟你换点鸡蛋。”

    许老三:“您进来啊。”

    他倒是也不见外,说:“您要多少个?自个儿挑。”

    贺大爷:“我想要二百个,有的吗?”

    许老三:“……您这是全包了啊!”

    虽然许老三知道贺大爷不是自己吃,还是提醒他:“等天热了吃不完可就放不住了。”

    贺大爷:“这我晓得的,我要分给我亲家那边。那边除了自己吃,赶人情什么的都是极好的。城里人物资也缺啊。”

    许老三:“那随您。”

    许老三还真是没想到,他们村这鸡蛋,还没出村,就已经消耗的七七八八了。

    不过,这倒是省事儿了。

    等贺大爷走了,父子俩感慨起来。

    雪林:“这城里人缺物资,农村人缺钱,但是却不能直接交流,还要通过一个收购站搞个差价。如果有一天可以直接交易,就没这事儿了。”

    许老三:“那可不是,不过谁知道要多久呢。”

    还要多久吗?

    雪林是知道的,但是他不能说。

    他说:“也许以后就行了。”

    他说:“稍后你带走两块表。”

    他们家之前结算了木头和木工钱,还在黑市儿买了一块布包裹字画。虽然这布是早些年地主家的条绒窗帘,但是也并不便宜。再加上,他姐姐和妹妹正好也开学了。学费啊,书本啊,纸笔啊,这些费用加起来。他们的存款都花光了。雪林晓得,他们家真是没什么钱了。也亏得,这次鸡蛋的钱还是回来再给,不然估摸着都得欠外债了。

    雪林知道,许老三也知道。

    也就两个小姐妹不知道罢了。

    许老三:“这我晓得,你放心。”

    “出门在外,多留心总是好的,别大意。”

    许老三点头。

    第一天一大早,许老三就踏上了去县城的路。

    别看不用带鸡蛋去卖,但是他仍旧是大包小卷的,光是这虫子就四袋子,还有一袋子七七八八的咸菜鸡蛋什么的。在除此之外,还有一辆自行车。

    关于他们家有自行车这件事儿,别人其实都不咋知道,雪林修好了,也没让许老三骑车出去嘚瑟。免得招惹是非。

    正是因此,许五伯看到自行车还惊讶了一下。

    许老三倒是淡定的很,说:“这是雪林帮人城里人修的,正好有驴车,顺便捎过去。”

    许五伯感慨:“这城里人日子就是好啊,自行车这种金贵的东西都有。”

    许老三:“可不。”

    小毛驴儿滴滴答答的,俩人就这么奔着县城去了,许老三兜里揣着在大队预支的五十块钱,还有贺大爷买鸡蛋的七块钱,对省城充满了向往。

    上一次啊,他可是捡漏成功了啊。

    他们省虽然不是啥古都,也没啥王朝都城在此。但是现在全国都在打倒地主,地主家,哪儿能没有东西呢。

    许老三觉得,考验他眼力的时候又来了!

    第50章 再忽悠

    你别看出门有带钱有带蛋, 但是要要说这出门在外苦不苦?

    那肯定还是毋庸置疑的——苦,特别的苦。

    特别是,这东西还不是给他自己赚的, 那就更苦了,跟泡在黄连里一样。

    所以,出门一趟,能不能捡漏, 能不能有外快,这就成了许老三的首要目的。如果不能赚钱, 那他在家睡觉不好吗?为啥要千辛万苦遭罪?

    就算现在古玩不能换钱, 许老三也觉得干这事儿有动力。

    这一次来省城,跟上次还是不一样。上一次到底有车,虽然一路颠簸, 但是方便很多。可是这次就不同了。不说旁的, 就说上车下车, 就遭了罪了。

    许老三累的怂怂的, 好在,他还有个自行车, 能够驮着东西走。

    按理说,他原定是打算在县城就把自行车出手的, 但是谁曾想, 这东西可没想的那么容易出手。毕竟是个大件儿, 价钱也不低。一般人还真是不太敢入手了。

    就这么地,他索性把自行车带上了火车,反正,他东西多啊,下车还得扛着, 这有个运输工具,还方便不少。说真的,虽然上车下车好像确实因为自行车遭了罪,但是下车之后,那可真是得了这自行车的力了。他这一路上连走带打听,真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来到收购站,省城的收购站并不止一家,但是许老三还是主动来了上一次那家。毕竟,能不以貌取人的领导,已经很难得了。

    而且,他们上次还算是很顺利。

    虽然已经隔了好几个月,但是这个领导还真是认出了许老三,毕竟出货量这么大,又是外地人,总是让人印象深刻的。

    “你是上次那个……”名字根本不记得。

    不过许老三倒是个热情的,立刻接话儿:“对,我就是从临市过来的小许啊!没想到主任您还记得我。不愧是当领导的,就是记性好。”

    “副的副的。”

    许老三:“那副的也是主任啊。”

    他没改口,笑着说:“主任,你看这次我们又来了,不知道您这边还收不收?”

    “收,那咋不收呢,我还以为你小子不来了呢。”他记忆最深刻,还是他家做的卤豆腐干,那吃起来跟肉似的,真是一绝啊!味道真是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特别是一看到这小子,馋虫就被勾上来了。

    “就算不记得你,我也记得你家的卤豆腐干。”他点拨了一下。

    许老三懊恼:“唉我去,要是知道您喜欢,我就再带点过来了。我这次是坐火车过来,怕路上不好带。就没带。不过主任您可得尝尝我家自己腌的鸡蛋。我们那边儿特色养鸡,鸡蛋个顶个儿的大,这城里的农副食品商店,可供应不出来我们这种。我就想着,您上次那么照顾我,我这连点表示都没有。一顿饭都不请,实在也是铁公鸡。但是咱这不好意思啊!谁让咱们没有省城的省城的粮票呢。不过我这次出来,我们领导可再三的跟我说,得给您带点礼物。”

    眼看主任就要推辞,他赶紧的:“我们也不是拉拢您,咱们都是好同志,可做不来那个。就是一点我们农民合作社的土产。我自认为和您也是朋友,朋友之间送点土产,这可不算啥。”

    “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

    农民同志的土特产,可没什么的。

    许老三笑了:“那是。”

    许老三这次出门,别看邋遢,该准备的还是准备了。就像是咸鸡蛋,别看是放在麻袋里,但是他其实也有准备的。像是进门之前,他就已经放在了灰纸袋子里。

    这灰纸袋子是他们造纸厂出来的成品,相比于白纸,这个工序更少,也特别的粗糙。不过,正是因为工序少,这个袋子厚实一点,糊一糊,沾上马连叶儿拧成的细绳儿,就能做手提袋用。

    要说,这个和布袋子没法儿比,它压根装不了重的东西。毕竟是纸袋子嘛!

    但是,放一件衣服,或者是放一点糕点,那是一点都不防事儿的。许老三他们试验了一下,这个纸袋子,放二十个鸡蛋,那没问题。正是因此,这次出门,雪林就给他准备了几个袋子。

    他将两个灰纸袋子从编织袋里拿出来,四四方方的灰纸袋子,看起来竟然颇有几分高档之感。

    许老三:“这咸鸡蛋是熟的,咱们路上不好带,您可得见谅……”

    这要是搁在几十年后,送四十个鸡蛋那能被人嘲笑死。但是这个缺衣少粮的时代,竟然让这位王主任十分看重。而且啊,他低头一看,这一看,就惊到了,也立刻就信了这位许建云同志的话。

    他们的鸡蛋啊,果然不是吹的,这鸡蛋,个顶个儿比农副食品站大很多啊。不是那种感觉上的大,而是肉眼可见,就是农副食品站鸡蛋的爸爸,圆润大鸡蛋。

    “你们村这鸡蛋,可真是不错。”

    许老三矜持的笑,说:“可不呢?我这人最实在,从不吹牛。我说咱们这蛋好,就是好。您看着鸡蛋大,其实味道那是更好的。您回去吃就知道了。那都是蚯蚓啊虫子啊喂出来的。母鸡吃得好,下蛋就大。要是光喂一些野菜,不说大小,就说这蛋的味道都不一样。那吃草的鸡和吃肉的鸡,下蛋能是一样的吗?如果都一样,那么谁还专门去挖虫?您说对吧?”

    要说吹牛逼,许老三最会了。

    他们在都城长大的纨绔子弟,不会吹牛还叫纨绔子弟吗?

    虽然他们家是书香门第,跟人家大富大贵功勋之家没有法子比。但是到底不愁吃喝,可比农家子好过多了。所以日子轻松,心思自然就浮。

    吹牛?

    那就很会了。

    别小看吹牛啊,吹牛也是一门儿学问,有些人吹牛,一下子就能被拆穿,真正的牛皮大王,就得真真假假,往复杂了说。这可信度就高了。

    所以主任也确实信了,他是城里人,不懂那些农事上的事儿。但是这话他听着,道理很对。别说是鸡,那人吃的好不好,精神面貌还不一样呢。

    那孕妇吃得好,生的孩子都比较好。

    要说他们农副食品站,还是太糊弄他们城里人了。

    想一想,心里还怪不是事儿的,不过倒是没在许老三面前表现,难道还能说我们城里吃的确实不如你们农村?那哪儿像话啊!

    他想着转移话题,这眼珠子一扫,就看到这袋子了,一下子又被袋子吸引了注意力:“你这袋子,是纸的啊。”

    许老三笑:“对啊。可不是纸的吗?不过您放心,放二十个蛋,还是能抗住的。这是咱们村造纸厂自己制造的,我们县城供销社都用的。虽然不能装重物,但是轻来轻去的东西还是没有问题的。有些条件好的,还会买了这个袋子装衣服。再说了,现在布料更难买,不仅需要钱,还需要布票。这纸袋子,仔细用也能用很久了。毕竟大家都知道是纸的,不抗用。也不会在大雨天拿着出去溜达吧。咱们农村人用东西仔细,这一个能用小一年呢。再一个,我说句实在的,很多人买这个,就是为了看起来体面。男女谈对象,送一件上衣,送一瓶化妆品,有个袋子装着,看着就好。虽说这个东西容易坏掉,但是如果为了体面好看,也不那么重要不是?”

    忽悠,接着忽悠。

    “对,你这话倒是不假。不过,你们村还有造纸厂?”

    许老三:“有的,我就是造纸厂的总顾问。”

    他说:“咱们是村集体的小厂,村委会也就我们几个,可不就得身兼数职。”

    收购站王主任恍然大悟:“怪不得我说你这么能说会道。”

    他低头摸了摸袋子,又提起来拎了拎,心中越发的觉得,心中感慨果然一个地儿有一个地儿的习惯。别看人家不是省城,但是都用上这方便的纸袋子了。

    他自己这颠一颠,还真觉得,其实总的来说有点实用。

    他若有所思,许老三看他这个表情,琢磨他是相中了这个袋子。虽说他是吹牛逼了。但是吹牛也是为了村里造纸厂的生意。又不是他的。

    他这人啊,真是太好了。

    就有着一颗,大度的心。

    “小许,你这个袋子,倒是不错,如果咱们这边想进一些,你们最低能拿多少钱?”

    许老三:“您这边……”

    他作势想了想,说:“肯定是越多,我们越便宜,但是你们如果真想进,我建议你们还是少来一点,先试一试。我们小地方觉得这个体面又方便,但是你们省城不一定喜欢。如果这要的少,我们价格上肯定就不太下的来了……”

    “那咱们商量商量。”

    许老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