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节

作品:全家都是穿来的,就我土著 作者:香酥栗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许桃桃进了屋,就听到茂林叫唤:“许桃桃,你个坏蛋,你们赚钱不带我玩儿。”

    许桃桃一看,其他人也都在呢。

    她笑嘻嘻:“我们从首都回来,怎么带你?都不是一条路,你就不能想一想,这边有什么是省城没有的;而省城有什么是这边没有的?”

    贺嘉招手:“桃子来。”

    许桃桃左右看看,问:“你对象呢?”

    茂林说:“她哪儿能来啊!我们虽然处对象,但是在村里来往不多的。越是过了明路,也是得注意分寸啊。不然传出去不好听。”

    许桃桃:“哦。”

    感情的事情,她是真的不太懂啦。

    许桃桃:“你们在学校怎么样?”

    要是说起这个,大家都笑盈盈的,茂林:“如鱼得水。”

    海风海浪也点头,他们家一路把他们兄弟两个人供下来,其实日子过得挺苦,虽然现在还没看见回报,但是他们自己心里都是知道,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海风:“我们哥俩儿在学校申请了勤工俭学,现在在食堂帮忙,还挺好的。不过假期就只能休息了。”

    许桃桃:“你们可以摆摊啊?”

    两个人愣住,随即陷入了沉思。

    不得不说,你跟他们说话,就是会更轻松一点。

    见识多了,脑子也会转的快一点。

    “那你们这次回去,打算倒腾什么吗?”

    许桃桃:“我这边暂时还没想好呢,不过我妈应该会准备一些烤鸡吧?”

    首都的一些特色,往他们这边拿好卖,可是他们这边的东西,往首都那边倒腾却未必行。大城市与小城市的差距啊!

    “三舅妈手艺好,卖东西肯定没问题。”

    许桃桃:“那是当然呀。”

    这倒是一点也没有错,常喜来的时候赚到了甜头,回去的路上确实是打算继续做这个生意的,不仅如此,她还打算回去之后搞一个小店面。

    新年这几日在老家走亲访友,可是常喜倒是一点也没有耽误琢磨这些事儿,还没回去,已经想了个七七八八。许老三也是赞同的,想到他闺女还说要靠一家“皇家御膳房”,也忍俊不禁的提了出来。

    常喜失笑,她问:“你真的觉得我行?”

    许老三睨她:“你如果不行,就没有人行了,你可是正经的御膳房大厨儿后人,虽然你爹也不像样,但是你学到真本事了啊!那个全聚德,人家都能卖烤鸭,咱们为啥不能卖烤鸡?”

    他补充:“咱们还能卖烧鹅,也能卖卤味儿。”

    常喜点头:“对,对对对!”

    许老三:“咱们不用开古代那种什么都卖的酒楼,若是那种,你身为厨子也太累了。倒是不如做些简单的。一些细致的菜色,满足咱们自家口腹之欲就行啊!见天儿做,多累啊。冬天冷夏天热的,多遭罪。”

    常喜若有所思,好半天,点头说:“你说的一点也不差。”

    不得不说,许家的人,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人还是那种恨不能赚大钱出人头地的类型,他们是喜欢钱没错,但是却也不会为了赚钱付出百分百的精力。

    以前是日子过的太苦,没有办法。

    既然现在日子没有那么苦,他们自然就不会付出所有的精力。

    夫妻二人又敲了敲关于开店的事情,别看这小一年没有大收入,但是他们这来回一趟也不少赚的,差不多还是可以订的一年的工资了,而且,他们先头儿也有存款的,动用的不是很多。

    若是真的开店,倒是很是可以的。

    他们夫妻商量好了,也没太耽搁,一回首都,就马不停蹄的忙碌起来。

    当然,常喜还记得他们临出门,人家隔壁邻居打招呼帮助看门的事儿,不管用不用的上,人家很好心,他们可不是把好心当做驴肝肺的人。

    常喜做了一只烤鸡,来到隔壁,王大娘这个过年,都感受着老头子的情绪低落。这乍一听到敲门,还懵了一下,不过倒是很快的迎了出来。

    其实他们家是有保姆的,但是老两口都不爱用,所以就给人退了回去。

    虽然有些不方便,但是还是觉得自家没有外人更好。

    “谁啊?”

    常喜含笑:“大娘,我是隔壁的,您还记得吧?”

    王大娘点头:“记得记得,进来坐。”

    常喜:“我就不进去了,这刚回来两天,家里还有活儿呢?这过年还劳烦您帮我家盯着,真是太麻烦您了。我家烤了只烤鸡,也就是点心意,您尝尝。”

    王大娘:“!!!”

    王大爷立刻窜出来:“!!!”

    嘴角抿的紧紧的。

    常喜:“?”

    不过很快的,她还是说:“那我就先走了。”

    王大娘:“我们不能白要你的东西,我给你钱。”

    一把夺过烧鸡,另一手掏钱。

    常喜失笑摇头,拒绝说:“您要这样,我可不敢给您送东西了,这真的不能要。”

    二人撕把了一下,常喜到底是年轻,很快的离开。

    她回到家,默默的呢喃:“他家,好像很想要啊。”

    常喜哪里想得到,这烧鸡,已经诱惑人家很久很久为了啊。

    而此时,王家老两口已经啃上了鸡腿……

    第94章 开店了

    常喜的铺子很快的开了起来。

    铺子的位置距离家里并不是很远, 一百五十多平的临街商品房,原来是属于粮食局的点心铺子,不过因为价格不低又脏乱, 完全没有客人。

    前一段时间整顿,这个铺子就被取缔了,随即房子空出来了招租,其实这个位置算不得顶顶繁华, 真的繁华可不是这么个地儿,房租又不低, 所以倒是没人相中。不过许老三和常喜夫妻倒是挺相中这个地方的。

    这里距离家里不远, 而且临街,不像是一些工厂门口人流密集,但是开店倒是也可行。

    许老三出面, 与粮食局签订了合同, 每个月的房租是三十块钱, 房租一季度一付, 合约三年。其实按理说是可以一年一签约的,但是这边房子实在太脏乱差了, 许老三也怕自己收拾过后,一年就被人弄走, 倒是让人捡了便宜。所以他开始就定了三年, 随即重新将整个房间装修了一下。

    许老三不懂什么装修, 不过他倒是也没用旁人出马。自己按照印象里的古代的铺子简单的刷了白墙,做了一些古朴的设置。前面是柜台和不大的厅子,柜台挂着一串木牌子;侧面则是一排玻璃罐子,里面全是泡菜,最难得是, 泡菜颜色竟是极美,红黄绿的各有不同。前厅则是摆放了几张木桌,并不曾刷油漆,但是却倒是也配合这店铺。整个灶台,采取的是半遮掩的方式,也就透过玻璃,一眼能看到后厨儿,但是却又不会让人接触到,干净的很。

    再往后,有个白色的小帘子,后面则是杀鸡拔毛的地方,这又与烤鸡之处隔离开了。而这边从外面是看不见的。这样不大的地方却能做出这样的布局,看起来相当不错。

    虽然有玻璃这样的现代物件儿,但是整体看来又是颇具古代特色。不说别的,这特么的生生还让人看出几分逼格来了。虽然常喜才是这个店面的老板兼大厨儿,但是这些都是由许老三布置。

    就连牌匾都是许老三找人做的木质牌匾,上面是清清爽爽的繁体“蒲记”二字。

    要说为啥叫“蒲记”倒是有点往事要说道了,虽然常喜她娘家是好几代的御厨儿,但是的常家最早发家,可不是自己拼搏的。常家老太爷,也就是常喜的曾曾曾祖父,当年不过就是个寻常的农家子,他是倒插门到郡县最大的酒楼蒲记做上门女婿,娶了蒲家的独生女。那真正有手艺且手艺牛逼的人是蒲家,蒲家也恐怕这个上门女婿得了手艺就翻脸不认人,也曾命他发誓,世世代代,但凡后世想以蒲家手艺发家赚金,都必须延用蒲记,为蒲记发扬光大。若是改名换姓,另起门户,就家破人亡,断子绝孙。

    蒲家老爷当时就是担心女婿靠不住,没想到女婿还真是靠不住,人一没,就把儿子改回了常。

    但是他们犹自记得这个毒誓,要是现在,谁会管发誓,但是古代人就是相信。

    可是,就算是相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他甚至用整个蒲记铺路,专心给儿子培养了起来。蒲记虽然是郡县大酒楼,但其实若是往更高层次上来说是不够的。而常家倒是个有野心的,他不在乎一时的钱财,用整个蒲记铺路,终于在御膳房谋了个职。

    蒲家想的不过是富贵安宁,将自家厨艺发扬光大。

    而常家想的是光宗耀祖,后来常家利用蒲家的手艺在御膳房站稳了脚跟,几代的嫡系都是御膳房的大师傅,那是叫的上名号的。而常家自认为,不开酒楼赚金,就等于违背诺言。

    但是吧,人都已经是御膳房的大师傅了,这也相当于半个官儿了,但凡跟宫里有关,哪儿能少了银钱?可以说,这家子表面看起来不爱钱只要名声只要脸,然而实际通过各个方面也没少捞钱。

    有关蒲记的事情,已经好几代了,外人肯定是不晓得的。但是作为常家的长房长女,常喜知道啊!毕竟,常家还是很在意这个断子绝孙的,家庭的内部,没一茬儿都要告诫一下的。

    大概也是因为他们家老老太爷就是靠着媳妇儿娘家发家,所以这一代代的,对闺女倒是十分小心。生怕闺女也将自家厨艺带走。看的十分的严苛。

    据说早些年,常喜那些姑奶奶、姑姑什么的是连厨房的边儿都别想靠的,到了她这茬儿,已经好几代了,这才放松下来。也让常喜学到了真本事。

    常喜不怕断子绝孙,不信邪。而是,她压根就不算是常家的人,常家从来没把她当自己人,闺女啊,那是别人家的!而且,说实话,她都“死”过一次了。

    现在自然不是一回事儿了。

    但是她还是觉得,既然这厨艺是从蒲家传承下来的,他们就得记得人家的好。这不,虽然只是这么个小店,常喜还是挂上了“蒲记”。

    做人,得要脸。

    常喜要脸,许老三不要。

    他碎碎念:“你看你,一辈子不管两辈子的事儿,你都走到今天了,咋还管上辈子的是是非非。就死脑筋。反正是你自己的店,咋不叫常记呢……”这一说完,又觉得果然还是不能叫常记。

    这听起来,真是不太好听。

    他很快的改口:“那还是叫蒲记吧。”

    常记……这不看字儿,读起来尴尬啊!

    就这样,在许老三和常喜的操持下,蒲记很快的开张了,别说外人,就连三个孩子都十分纳闷,这一个姓许,一个姓常,咋就叫蒲记呢。

    不过,常喜倒是解释的挺清楚:“这是人家的手艺传承下来的,怎么能当成自己的东西。”

    许雪林许柔柔许桃桃:“……哦。”

    开业的前一天,许老三去惯常去的市场收了鸡,并且约定好了赶明儿把鸡专门供给他,这算是两全其美。毕竟就算是首都,舍得整天买鸡的也是少数。

    而且,许老三他们家好吃,跟黑市儿,哦不,是市场,上很多的小贩子都熟悉的很,因此他开店的事儿,大家是晓得的。许老三进货方便了。小贩子出货也方便了。

    许老三夫妻专门选择了一个周末开业,掐指一算就知道是好日子。

    一大早,许老三带着雪林和桃子收拾了一下前面,常喜则是带着许柔柔专心忙碌后厨儿的事儿,倒不是,他们家就苛待柔柔,让她干这些活儿。

    事实上,被安排到前头那三个,都是完全不行的。

    许雪林和许桃桃这两兄妹完全遗传了许老三,嘴馋还手笨。他们倒是有心在后厨儿帮忙,然而,太废物,又碍事儿,这才被撵走。前头儿没啥太多可收拾的,很快就没啥活儿。

    许老三拿着鞭炮来到门口点燃,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很快的吸引了好些人。

    就算是没有这个鞭炮声,这边的声音也是不小的,毕竟,香味儿都出来了啊!

    早上的时候还好,但是从半上午开始,这浓郁的香气就慢慢的散出来了,许老三这个鸡贼的可不管现在是春天,还不算暖,就已经将前后门都打开,一时间,香味儿更是香飘十里,浓郁的让人走不动道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