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我的一个朋友 > 分卷阅读1

分卷阅读1

作品:我的一个朋友 作者:孔恰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作者:孔恰

    文案

    “自古以来,江湖中的人都看不起官儿,官儿也看不起江湖中的人,但这个世界上却有一个人,既做了武林中的盟主,又做了朝廷中的大官儿。这个人是谁呢?”

    “是你的一个朋友。”

    “是的。他就是我的一个朋友。”

    内容标签:怅然若失

    搜索关键字:主角:蒙面┃配角:丁贫,天心弃┃其它:蒙面

    序

    河南商阳城外山峦如抱,夏风长凉,又有唐人成句题于山道之上,颇为二人所喜。一夜白露早浓,星斗熙微,房中气味沉闷。天心弃胡乱洗了手脸,又读了几行坛经,只觉心烦意乱,遂抛了书来寻丁贫。恰逢丁贫也气躁难平,便商议道:“不如外出寻一处清凉胜地,再搬携竹床去睡罢了。”主意打定,便一前一后出了借宿的农家,踏月行去。不过片刻功夫,已在山脚旁寻着一棵大樟,同可百仞,枝叶团团若有风,草匝短浅,蚊蝇不生。二人大喜,忙忙地去搬了竹床蒲扇之属,立时躺倒树下,再也不想起来了。天心弃仰面朝天,眼前是雾浓枝缠,夜风吹微;耳中是断续蝉鸣,又间有丁贫吐息之声。一时想:“人世如此清净,何必向佛地忘机?”正将歇未歇之际,忽然一阵嘈杂,一群孩童簇着一名须发如银的老人前来,吵嚷道:“马小蛇,马小蛇,给我们讲故事!”

    老人道:“好好,讲故事,讲故事。”一群人挤挤攘攘地过来,一下就把两张竹床都占满了。温黄的竹物上,横七竖八摆了许多嫩藕似的腿脚。二人各自搂了几个,鼻中只闻见淡淡皂角清香。大家屏声静气,等那老人开口讲故事。

    老人说:“今日既有客人,我便讲个特别的故事。”

    “自古以来,江湖中的人都看不起官儿,官儿也看不起江湖中的人,但这个世界上却有一个人,既做了武林中的盟主,又做了朝廷中的大官儿。这个人是谁呢?”

    孩子们齐声道:“是你的一个朋友。”

    老人笑道:“是的。他就是我的一个朋友。”

    第1章 鱼事

    我这位朋友祖籍河南,家里是有名的丝绸大户。他家里有五座绸庄,每一座都跟咱们村子一样大。

    但这样的绸庄,我这位朋友一点也没看在眼里。他推说富贵浮云,不如求仙,把绸庄让给了他五个姑侄兄弟。他自己仗剑江湖,清风明月,不时同名妓歌姬闹些香艳趣闻,好不惬意。我与他相识时,他正在冀州第一楼顶上与城里最美的姑娘喝酒。他才跟人打了一架,白袍上染了一大块血迹,说话也没力气了。可他还是笑着说:“马小蛇,我听说你最爱喝酒。我请你喝酒,你喝不喝?”

    有酒喝,我当然不会推辞。我说:“当然喝!”跳下去一看,两坛酒倒是满满当当,可旁边空空如也,甚么下酒菜也没有,我皱着眉头问:“没菜怎么下酒?”

    结果他指着人家大姑娘说:“这位美人姿容绝媚,冠于全城。她桃花一般的面容,值不值得下酒?”我哈哈大笑,果真与他看着那姑娘的脸蛋儿,干了两大坛酒。

    我一生之中,从未见过这样痛快的人。我与他意气相投,脾性相合,从此并肩闯荡天涯,亲如兄弟。此后山南海北,餐风宿露,那是再也不寂寞的了。一转眼,就过了十年。

    我二人都无娶妻之念,虽常年浪迹江湖,难免同女人有些纠葛,但从来一沾即走,并无铭心刻骨之处。两个人无牵无挂,日夜与山川河流、名花美酒为伍,日子过得好不快活。我原以为这一世便可如此,谁知就在第十个年头上,他遇到了此生最大的冤孽。从此我跟他的命运,就完全变了模样。

    那是大中……多少年来着?我也记不清了。那一年我三十三,他小我一岁,三十二。两个老大不小的人,听说绥江下游江陵镇上打翻了一船贡酒,居然童心大发,想去尝尝那喝了贡酒的白背鱼儿。唉!怪不得人人都说祸从口出。要是一早告诉我后来的事情,我宁可剁掉舌头,也不去贪这么一嘴。

    那一天秋光甚好,我们进了一家临江的酒楼,便招呼老板将白背做来,可巧后面一位客人也要了白背。只是无巧不巧,这楼里只剩一条了。那客人是个少年,只十一二岁年纪,见被我们抢先,极不乐意,一叠声只是要白背。店老板作揖打恭,说尽好话,他就是不肯改口。

    片刻,我们的鱼上来了。那少年见了,一双眼骨碌碌地打了个转,忽然道:“这条鱼让给我罢。”他虽然说了个让字,口气却甚是颐指气使。一语未毕,就动手去拿盛鱼的碟子。

    我们一见之下,暗暗皱眉。若他再晚一步发话,这一条鱼送给他倒也无妨。但他强行索要,目中无人,这就叫人不痛快了。当下我与我朋友交换了一下眼色,口中道:“区区一条鱼儿,甚么稀罕东西了?小相公拿去不妨。”暗地里却动起了手脚,把他兴冲冲端走的碟子换回了自己桌上。

    那少年转眼见到老母鸡变鸭,神气煞是好看。只是小孩子脾气倔强,虽然受挫,也并不离去,只道:“这鱼儿原来珍贵,二位不肯相让也不稀奇。这样罢,我以十倍价钱跟你们买了。”说着,便翻出一锭细丝大银来,足足有七八两光景,买这条鱼儿,漫说十倍,就连二十倍也有多。

    只是银子虽美,在我这位自小金丸掷鱼、明珠戴马的朋友眼中全同泥尘无异。当下他便向我笑道:“小蛇儿,这楼里闷得很。我出一百两,叫楼下那乞儿唱个曲子,行不行?”我故作沉吟,道:“好是好,不过那哑巴乞儿从不开口,不知他肯不肯。”我朋友笑道:“哑巴怎么的?有银子,怕他不开口麽?”两人一唱一和,把那少年凉凉讥笑一通。小孩儿的脸色,已经非常好看……

    (丁贫笑道:“你们两个大人,却同小孩子较劲。难道这少年,就是那冤孽不成?”)

    唉,那怎么是?小孩儿连身形也没长成。他夺鱼不成,跺足去了。我们一人挑了一筷鱼眼珠,大笑吃下,颇为畅快。就在这时,楼梯中走上一个人来。

    那是个穿白衣的男人,二十七八岁光景,眉目生得甚是合式。那少年一见他,立刻靠了上去,扁着嘴叫道:“爹!”

    这一声喊出来,倒在我们意料之外。倒不是因为那男人年纪太轻,只是观他神情气质,并不似个做父亲的人。那少年握着他衣袖,向我们这方指了一指,似在告状。那男人看了我们一眼,问了儿子几句,轻轻一笑,拍了拍那少年背上布囊,道:“柳儿,你毛毛躁躁的,必是忘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