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节

作品:穿越后我嫁给了女主她哥 作者:漫步长安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沉蒙多年的冤屈,终会有得见天日的一天。

    他如是想着,混入滚滚人群之中。

    ……

    两天后,以王七爷为首的四位王家三房庶子一齐敲响了京畿衙门的登闻鼓。

    很快,阖京上下便传开了。王家三房这些年死的姨娘们,居然大多数都是枉死。有被毒死的,有被勒死的,还有被活活饿死的。积善园的坟茔一个个挖开,随着一具具骨骸被验,骇人听闻的死因不断传开。

    尸骨不会说话,但证据确凿。

    这么多位姨娘死于非命是不争的事实,人死之时她们还是王家的姨娘,且对外的死因大多相同,不是难产而亡,便是久病不治。

    紧接着王七爷等又上状纸,状告王家三房老夫人是谋害众姨娘的真凶。哪怕有些人已死去几十年,追查起来并不容易。但亦有前两年刚死的妾室,一应人证物证尚未抹去。

    此案震惊了整个永昌城,最后交由刑司审理。刑司那边一出手,王家三房的嫡出几房立马溃不成军。最后王三老爷大义灭亲,将朱氏推了出来。朱氏很快被下了大牢,刑讯之后对自己的罪行招认不讳。

    朱氏定罪之后没多久,三房被大房二房分了出去。而王七爷几人则自请被家族除名,从此脱离王氏一脉。

    几家人在城东各自安顿好,住的地方离得都不远。

    在世人看来,他们姨娘的死是朱氏所为,朱氏已经获罪,他们身为王家子孙岂能因一时之气而同家族划清关系。王家那样的门第,旁人挤破头都挤不进去,他们倒好,说断亲就断亲。他们是逞了强,可却也害苦了儿孙。日后没有家族可依,想出人头地何地艰难。

    说的人多了,那三家难免生了些许悔意。告状之事他们不悔,他们悔的是意气用事和王家断了关系。

    他们是在王七爷的劝说下一起敲的鼓,又跟着他一起脱离了王家,俨然已经将他当成了主心骨。几家人一齐来找他,刚巧在门外遇个正着。

    一看他们的脸色,王七爷便知他们在想什么。

    “该说的我都说了,你们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三房都从王家分了出去,已经算是王家的旁支。若是此时再回三房,只怕是处境更不如从前。”

    话是如此,但几房人心中难免忐忑。三房再是不济,那也还是他们的本家。大房二房再是看不上三房,真要出了事肯定不会不管。

    “我们现在飘在外面,若有什么事…”

    “从前我们有事,有人管过吗?”

    王七爷的话,让他们一时没有声音。

    从前他们在王家何等不受重视,哪怕只是出了一点小事,换来的只有长辈们的痛斥与责罚。所以说离不离开其实并没多大的区别,区别的是心里的底气。

    “话是如此,可我们现在无依无靠,别人会不会落井下石?”

    “若真有人落井下石,那也不会是外人。”

    王七爷的话,再次让他们没了言语。

    王七爷的儿子王宇道:“几位叔伯若是心中没底,不如让堂兄弟同我一起进学?”

    科举虽难,但好歹是一条最为公正的路。

    世家子弟,靠功名出头者不多。王家是书香世家为假,然而这些年来读书科举那是大房二房的事。他们三房管的是府里的生意,读书之人寥寥无几。何况读书科举并非易事,大房二房近些年来也没几个出彩的人。饶是族里还有玉清书院作为倚仗,也改变不了王家子孙渐不如从前的颓势。

    “十年寒窗苦,要想靠这条路出人头地谈何容易。”

    “是啊,宇哥儿读书好,我家的两个都不成,根本不是那块料。”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越发觉得脱离家族不是明智之举。以往虽说不受重视,但三房管着王家的生意,油水还是很足的。嫡出的几房吃肉,他们庶出的也能分到几杯羹汤。如今万事靠自己,他们心里实在是没底。

    突然王七爷变了脸色,朝不知何时停在他家附近的一辆马车走去。那马车宽大厚重,瞧着纹饰极不起眼。

    众人齐齐望去,皆是不以为意。

    “郡王爷。”

    一声郡王爷让众人大惊。

    那马车的帘子掀起一角,他们只看见隐在车帘后面那完美的下颌。

    所有人不敢靠近,胆战心惊地行着礼。

    没有温度的声音是响起,如冰玉相击。“你们的生母姨娘,与本郡王岳母的生母姨娘遭遇相同。如今你们脱族而出,实乃勇气可嘉,本郡王对你等行事十分佩服。”

    众人连道不敢,心里既喜又惊。喜的郡王爷对他们的认可,惊的是他们这样的人物,居然能得到郡王爷的夸赞。

    王七爷眼睛不敢乱看,连声道谢。

    温御又道:“听说你有一子,才学不凡。日后好好栽培,定能大有作为。”

    王七爷大喜,携子跪谢。

    直到马车走远,他们父子二人依然未起。

    几房人围上来,一个个脸上难掩震惊欢喜之色。你一言我一语地发问,险些将王七爷扯成了两半。

    “七弟,郡王爷说佩服我们,是真的吗?如此说来,我们此举是做对了。”

    “郡王爷亲口说的,还能有假。定然是赞许我们的行事,所以说我们这么做一定是对的。”

    “七哥,郡王爷后面那句话什么意思,是以后要重用宇哥儿吗?”

    “宇哥儿若能出人头地,七哥你可别忘了我们。”

    “七哥…”

    王七爷被他们围着,一个个地应诺。

    他心中激动无以言表,他的儿子王宇亦是如此。他们知道那位温郡王绝对不是一个信口开河之人,更不可能是随便说说而已。

    所以只要王宇认真读书考取功名,将来必定前途无量。他们这一房,乃至于这几房人,或许有朝一日会取代原来的王氏一族。

    “父亲,儿子日后一定更加刻苦读书,绝不辜负郡王爷和您的期望。”

    “好,好儿子。”

    王七爷拍着儿子的背,一改往日吃喝玩乐无所事事的模样,变得极其认真,眼神也充满了希望。

    他望着马车远去的方向,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原来人生路漫漫,真的会因为一件小事而改变。那时只道是一时鬼迷心窍,事后也曾后悔过,却没想到会成为此生的转机。

    那个孩子方才应该也在马车上。

    他想起那日的情形,突然笑了。

    也只有那样的姑娘,才能配得上郡王爷。

    此时的叶娉,也在回忆那天的事。

    “我那时就觉得王七爷是个有意思的人,现在证明我看人还是挺准的。”

    一个成天吃喝玩乐不干正事的庶子,谁能知道是一直以来的伪装。她敢肯定,王七爷脱离王家之后一定会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马车一直未停,从城东到城北,然后从王家的门前经过。王家的大门紧闭,那一对对联仿佛被锈蚀了一般,再无光彩可言。

    她掀开帘子的一角,朝外看去。

    一门清贵满乾坤。

    这世家高门内的乾坤还真让人不耻。

    “树大根深,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们以为断了几根枯枝便能安然无事,来年还能枝繁叶茂,简直是可笑至极。这王家人,不是自私自利就是阴狠毒辣,真是愧对这副对联。”

    “断枝易,续枝难,他们会后悔的。”

    温御没有说的是,后来王家大房二房子孙普通,唯三房那位王七爷之子王宇一枝独秀,硬生生以一己之力苦苦支撑着王家。

    若不是那时王家已经翻不起多大的浪,而王宇又颇有几分用处,他压根不会容他们在京中立足。

    重活一世,对所有的一切他原本是放任的。毕竟王宇虽有才,但却称不上栋梁之才,所以他放任腐朽的树木自己腐烂自己灭亡。

    哪成想会有这么一个变数,生生颠覆了他两世的人生。

    既如此,有些东西便不能放任了。

    叶娉放下车帘,她的眼底已是一片冰冷。刚刚那会儿她又想到书中的结局,以及她穿越最初时的艰难。一个烂到根的家族,早已是一条邪路走到黑,黑了心的人哪怕是死也不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后悔。

    “或许他们到死都不会后悔。”

    “会的,我会让他们悔不当初。”

    温御的话,让叶娉眼中的冰冷渐融。

    这男人可是煞神,她怎么能怀疑他说的话。他说会让王家人后悔,王家人就一定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我相信郡王。郡王说会让他们后悔,我就等着看他们痛哭流涕的惨样。”

    她现在是煞神的女人,何惧这些魑魅魍魉。她下意识偷瞄一眼身边的男子,这般峭峻的风姿,这般无双的容颜,当真是世间绝无仅有的极品。

    煞神的女人啊。

    这个称呼她喜欢。

    第90章

    古往今来,风云变化最是无常的当属天子脚下。帝王心思难测,一念新秀崛起,一念世家崩塌。王御史被陛下训斥内宅不修之后,几乎所有位列朝堂的官员都能看出来,王家已然失了帝心。

    底蕴深厚的高门大户一旦失势,或是在一夜之间倾覆,也或者是悄无声息地日渐落败。王家自诩百年清贵,又倚仗陛下对王太妃的感恩之情,这些年可谓是风光至极。几个月前他们恐怕还想着借二皇子的势,如何让家族更进一步,却不想形势会急转而下。哪怕他们将三房分了出去,亦是徒劳无功。

    接连几日,王家大门紧闭。

    一直到常老夫人八十大寿,王家人才出门走动。

    常府迎客的是杜氏和兰氏妯娌俩,兰氏一见叶娉就笑得合不拢嘴,又是夸她有福气,又是向她道喜。

    她虽未宣扬怀孕一事,但这样的事根本瞒不住。因着她现在是郡王妃的身份,还怀了身孕,自是受到最好的招待。

    此次宴席,叶氏也带着叶婷一同前来,这也是叶婷第一次正式亮相。前几日宋叶两家已敲定婚期,是入秋后的第一个黄道吉日。

    温御不知是如何同宋进元交涉的,反正宋进元爽快地将自己的私产全交了出来。他的私产当然比不上温御,但也十分过得去。那些东西左口袋出右口袋进,全充作了叶婷的嫁妆。

    叶婷知道自家大姐心疼自己,当时就哭了。

    叶娉抱着她安慰许久,打趣她说舍不得嫁那就不嫁了,不想她脸上虽然带着泪,却是坚定地摇头。

    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

    宋进元等不急,这婚期自然是拖不到明年。

    婚期定下之后,姐妹俩又单独说了好些话。叶娉说来说去还是不太放心,再三叮嘱她若有不对之处,应立即告诉家人。

    叶婷郑重地应了,表示自己一定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