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小知县 > 第86节

第86节

作品:小知县 作者:桃花白茶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他们升官也是要看学生“升学率”,放古代就是能不能考上童生,秀才,举人,进士。

    扶江县没这个底蕴。

    刘夫子自然也明白这些,可他听过纪炀的志愿,又见了此地百姓学习的热情,那片拳拳之心促使他留下。

    这才有了现在的扶江县官学,学生已经超过一百,肉眼可见,等到发非编户们安稳,学生人数能直升两百。

    学生的条件满足,纪炀自然要撺掇夫子的事。

    只要给灌江府韩家下的聘书成了,刘夫子也会正式成为刘教瑜,从此正式走上教职官员体系。

    如果他这边做出的成绩好,考出不少的秀才,举人,甚至进士,那就是平步青云之路。

    有一天去汴京礼部为官也有可能。

    而且这一路教下来,人脉不可估量。

    纪炀给他请的官,也便是为官的第一步。

    刘夫子听说此事时,一时有些说不出话,他年初过来,也没想过今年就有机会当上教瑜。

    可他们知县大人的手腕,这似乎又不是什么难题。

    刘夫子激动拱手作揖道:“谢谢知县大人了。”

    说罢,忍不住补了句:“来扶江县,还真来对了。”

    留在潞州等着候补当夫子,再等着被提拔,还不如到扶江县做事更好。

    虽说扶江县的学生确实没有底子,但这里的学习风气却极好。

    这也有知县大人耐心引导的缘故。

    现在他们扶江县不论男女老幼,都热爱习字。

    最直观的原因便是,只要习字,那在县城三个作坊做事,工钱都翻倍。

    在读书人眼里,这个原因俗了些,但也最有效。

    所以灌江府韩家对这种情况一时心情复杂。

    他们家世代耕读,自然对爱读书的地方心有好感,他们刚来扶江县的时候,见几乎家家都在习字,没有纸张的,便取些沙子练习。

    听当地人说,这还是知县教的法子。

    不过渐渐发现,他们不仅对习字感兴趣,对算术更是性质浓厚。

    惹得韩家专精算术的子弟韩松康很是高兴,可他转了一圈回来,只说:“他们只对最普通的加减感兴趣,说是算账方便。”

    之后发觉,不仅是算账方便,习字也只是对常用字有兴趣,别说四书五经了,诗词歌赋更是不想学。

    就连官学也有专门教导常用字跟算术的,跟他们这种正统文人世家一点关系也没有。

    原本很丧的韩家更是沮丧。

    心里说不出的感觉。

    但还是准备留在扶江县,反正灌江府那边回不去了,回去就被撺掇造反。

    现在的承平国也不错,百姓大体安居乐意,搞什么事。

    留在这几天时间,韩家却又想离开。

    因为年轻有为家主韩潇发现,此地不能久待,那凉西州一群人正在密谋兼并土地,以后的扶江县也不太平。

    这事说给家中族老听,族老沉吟片刻,又观察几天,发现当地知县并没有什么动作,叹口气:“走吧,任由这些人胡作非为,此处知县也太不小心了。”

    “看来他管民生不错,但是这些弯弯绕绕不太行。”

    扶江县好不好?

    自然是好的,各处欣欣向荣,当地百姓对外来人不排斥,甚至主动帮忙。

    还出过义勇之人,谁家有事他们都会帮忙。

    假以时日,必然越来越好。

    但凉西州那群人在,这里必然会被破坏。

    也不怪当小知县,他年岁轻,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很好了。

    韩家却经不起折腾,也不想管这件事。

    顶多在离开时跟纪知县多说几句,让他有个防备。

    韩家家主韩潇甚至道:“要不然咱们家找个荒山住下算了,哪哪都是事。”

    这家特性也有点意思,纪炀在知州信件里看过了。

    他家好像有种独特的丧气质,什么都抱着最坏的想法。

    前朝要亡之前,家主便带着家眷辞官回灌江府,任凭怎么劝说都不出世。

    承平国起来,他家还是怕被追究,不让子弟去科考,到近几年有了打算,又遇到兵祸,还有人撺掇他们一起造反。

    韩家哪会做这事,赶紧收拾细软离开,就算兵祸平了也要走。

    他家是真的怕事,不过家风很好,平时乐善好施,喜欢帮穷人,所以名声不错。

    估计也因为好名声,才被起兵祸的人盯上。

    现在能说出干脆躲山里这种话,好像也没问题。

    就在他家继续收拾细软要走的时候,纪炀带着手下官员,再带着郑重的聘书前来。

    纪炀当没看到他们在收拾东西,笑着道:“灌江府韩家学识渊博,书香门第,本官特来拜访。”

    现在的韩家被安置在简易房屋里,纪炀来的这间,便是韩家族老,韩家家主,还有几个家中顶梁所住之地。

    家主韩潇听此,下意识上前:“纪知县谬赞,不知您来,有失远迎。”

    韩家不由得奇怪,之前凉西州那边怎么求见,纪知县都不去,这会怎么主动过来。

    还赶在他们要走的时候过来。

    等周围人清退开,纪炀把来意说了明白,又给韩家家主韩潇看了写的聘书。

    谁料看一眼,韩潇差点忍不住。

    这叫聘书?

    重点倒是清晰,可一点文采都没有,看着干巴巴的,当知县的应该是科举出身吧?

    这文笔,能考中做官?

    承平国的文化到这种地步了?

    纪炀轻咳,倒也没解释,如果他说自己是买官来的,只怕韩家拔腿就跑。

    韩潇此人的来历纪炀也清楚,他今年不过二十四,当上家主的原因,也是他族长父亲前几年去世。

    家中多数人要么潜心研究诗词歌赋,要么爱画,要么天天算数。

    只有他能担起重任。

    不过他确实很有些厉害,这次举家搬离灌江府,是他的想法。

    当然,很有韩家的特性,丧而且躲麻烦。

    不过纪炀这个聘书,看得韩潇心里痒痒,恨不得动手帮他改。

    但韩潇也知道,这并不合时宜,还是算了吧。

    纪炀看着他偷瞄聘书,又提起请韩家人教学的事。

    韩潇这才正色:“承蒙纪知县看得起,只是我家不日便要离开,这次来扶江县只是稍稍歇脚。”

    总不能直接说你们扶江县有难,我们不想有难同当?

    换做灌江府还成,这里算了吧。

    “可是因为扶江县将要被蛀虫腐蚀,很快民不聊生吗。”

    等会,他把心里话说出来了?

    韩潇震惊看向纪炀,旁边一直没说话的韩家族老也看向他。

    族老缓缓开口:“知县大人这是何意?”

    纪炀懒得绕弯子,轻笑道:“三天时间,还请韩家再留三天。三天后的扶江县,才是真的扶江县。”

    纪炀透漏的并不多,可他直接说出扶江县的问题,更点出韩家为什么要走。

    更给了自己期限。

    看着像自说自话,但每一句都说在韩潇跟韩家族老心坎上。

    “你真能解决?”

    “不对,你早知道有问题?”

    “是什么计谋?”

    韩潇连着发问,只见比他年纪小的纪炀还是气定神闲,甚至仔细琢磨了下他们端上来的茶。

    “茶叶一般,回头我让人送来一些好的。听说韩家族老最喜欢虎丘白云茶,韩家主独爱宜兴茶,我那恰好都有。”

    虎丘白云茶,是一位禅师在虎丘山所种,其茶色如玉,味如兰。

    可惜一年只能得一两壶。

    纵然韩家族老也没尝过几次,纪知县这有?

    那宜兴茶虽不如白云茶贵重,却也是世间珍品。

    最重要的是,纪知县对他们了如指掌。

    如此看来,他们担心的事,好像不会发生?

    “既如此,那我们便再留三天。”韩潇缓缓道,“茶就不必了。”

    纪炀笑:“好茶也要懂的人吃。”

    “如果三天后那些祸患都没了,不知韩家可否愿意入扶江县官学,那里一百二十多个孩子,只有一位夫子。”

    “我们刘夫子好歹也是举人,万不能累倒在官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