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小知县 > 第91节

第91节

作品:小知县 作者:桃花白茶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他没看错吧?

    虽说没给银子,但银票也不差的!

    玉县丞激动地拿起来,原来真有横财!

    不怪他们忙了这样久!折腾这样久!

    纪炀轻咳:“这个月,给大家发奖金,最近一段时间着实辛苦。”

    “不过接下来,扶江县会安定下来,潞州附近都已经平定,也不会再有流民进入。”

    “好好发展咱们的扶江县就行!”

    外部危机终于解决,连他们知州都要从凉西州回来,可见那边事情基本已经了结。

    最近一段时间,不会有大批流民,扶江县自然安全。

    不过说起来。

    经过这段时间的流民非编户进入扶江县。

    他们扶江县的人口已经大大增加,只要等大家都有了固定的田地,固定的房屋,就能正式落户。

    赶在年前盖好自家房屋,再有片开耕过的土地,便可以正式入户籍。

    大多数人家都会在冬日来临前建好房屋,估计等到十月左右,他们扶江县人户至少增加一百多。

    到时候就不是下县中的下县了!

    至少算个下县间的中等?

    纪炀自己听了都好笑,不过一步步慢慢来就好,他不着急。

    处理完这些杂七杂八的事,香粉铺子那边终于传来好消息。

    这次制出来的七千斤茉莉香粉,已经全部研磨打包好,可以送往汴京售卖了!

    玉娘子看着她们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成果,难免会潸然泪下。

    反而是水淑敏还能稳得住,下意识拉住身边的人。

    从荒地开耕,到花粉制成,从二月到六月底,功夫不负有心人!

    她们这群人,总觉得在这不止收获银钱,还收获了更多的地方。

    其实她们有些说不出来,但家里哪个不尊重她们,哪个不敬佩她们。

    等纪炀过来的时候,还带了鞭炮,目的当然是庆祝她们第一批香粉制成。

    这挂鞭炮由玉娘子跟水淑敏来点,更添这里的喜意,空气里更有着茉莉香味,让所有人都觉得高兴。

    不过香粉制成,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来了,怎么售卖。

    众人自然看向知县大人。

    似乎只有他能给这个答案。

    纪炀笑:“放心,茉莉香粉本就好卖,如今的汴京城,更是对茉莉趋之如骛。”

    算着时间,朗朗上口的民歌应该流行开了吧?

    “来,装车,明日送到常华县去往汴京的官船上,然后等着好消息过来!”

    七千斤的茉莉香粉,三斤香粉一两银子,算上损耗,全部卖出能得二千三百多两银子。

    官船运费又不值一提,扣掉所有东西。

    落到账面上也能有两千两。

    玉县丞算发现了,最近扶江县一直要发财啊?

    上面刚拨款,扶江县自己又赚钱。

    好事接连不断!

    但不少人心里还是隐隐有些担心。

    茉莉香粉,真的能卖完?

    真的像知县大人说的那样畅销?

    就算再信任一个人,这会心里还是忍不住打鼓。

    不过香粉作坊的十六位娘子,并没有因为担心而不做事。

    今年的茉莉是卖完了,但开耕土地,伺候其他花朵,还要继续,甚至附近的桂花树,栀子花树都要打理。

    她们没时间想别的!

    不少人被她们乐观的精神感染,也有更多女子加入其中。

    开耕官田!种花!

    她们可以的!

    七千斤的茉莉香粉,被玉娘子她们一层层包裹,外面再用厚厚麻袋封住捆绑结实,保证在船上怎么颠簸都没事。

    在纪炀看来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运河还没修好,这次还要借用常华县的运河,送上那边的官船到汴京。

    纪炀人没去,但给隔壁魏大人写信,这事肯定能行。

    第二日运送茉莉花粉的凌县尉带着兵士出发。

    因为有官道的原因,当天去,当天就能回来。

    凌县尉从常华县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来找纪炀。

    纪炀看他欲言又止,认真问道:“怎么?是香粉运送有问题?”

    “这个倒不是。”凌县尉解释,“下官按照您的要求把香粉运到,然后去找当地的魏大人。”

    “他对我好像格外热情。”

    “不是,他对扶江县去的人都很热情。”

    纪炀还当是什么事,一语道破:“他知道我在汴京的家世了?”

    “对,那边好多官员都知道了,咱们去的兵士们也全都知晓清楚。”

    纪炀沉默,又有点好笑。

    不过这些兵士从潞州调过来,原本便知道的影影绰绰,那边再一传,知道并不困难。

    但常华县那边都知道了,距离这么近的扶江县,估计也是早晚的事。

    纪炀心里早有准备,开口道:“算了,知道就知道吧。”

    凌县尉确定没事,这才离开。

    但心里却知道,等扶江县百姓知道,他们知县其实是伯爵嫡子,恐怕要跌破眼睛。

    他们这些人,见过最大的官也就是潞州官员。

    伯爵家嫡子?

    戏文里面的人物吧?

    纪炀让平安收拾收拾箱子里的茶叶,再给韩家人送去。

    眼看平安要走,纪炀又喊住:“把那套崔公窑的茶盏也给送去。”

    平安守财性子又出来了,下意识道:“少爷?那套茶盏您都不舍得用,要送人?”

    纪炀啧啧道:“送吧。”

    “说起来,是什么伯爵嫡子这层身份,我倒不怕暴露。”

    “但韩家那边,现在还不知道是我买官来的,这才是大事。”

    若韩家知道,估计在来扶江县第一天便要离开。

    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提前送送礼,总是没错的。

    不过找个机会,还是自己说出来最好。

    纪炀还在发愁怎么把买官的事说给韩家人听。

    另一边汴京皇宫勤政殿。

    皇帝忍不住道:“好好个孩子,怎么还买官。”

    “求个荫封也行啊。”

    虽然都是走后门,但荫封好听些,也好提拔。

    可买官出身,就让人不好下手。

    皇帝看过纪炀买官记录,再看看手边的东西,自然是被层层送来的农人丰收葫芦灯罩。

    这灯罩设计得巧妙,又不会奢华,一刀一刻尽显功底。

    特别是这农人丰收的场景,正是他日思夜想的画面。

    他得了这东西,还给皇后,皇子看过。

    谁都要说一句巧妙。

    这纪炀不仅能干实事,还能讨人欢心。

    棘手的凉西州一案都有他的帮忙,扶江县发生的事,经由潞州通判跟宪司的手,让他知道得一清二楚。

    当地官学办得也不错,还把天天要哭不哭的韩家人都收揽当了夫子。

    不怪皇帝对他印象深刻。

    如此干吏,满承平国也难找。

    不过他远在潞州下的小县,竟然还在教汴京小唱们唱曲。

    还真有他的。

    那小调清新可爱,确实有几分意思。

    连带着汴京茉莉制品卖得都好了些,他都在京都食货志上看到了。

    皇帝好笑地放下手里卷宗,不由想到纪炀的祖父武侯,也是自己的老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