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小知县 > 第140节

第140节

作品:小知县 作者:桃花白茶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听说还是得罪皇上,这才送到这。

    但现在跟新知县一照面,刘县丞本能觉得不好。

    眼看为县衙主院的事要争起来,韩潇适时开口:“裴县令,你觉得主院该谁住?”

    在场的人心知肚明。

    看似在争主院,其实在争衙门的位置。

    那不单单是个主院,更是太新县权利顶层的代表。

    作为裴县令之前的夫子,韩潇开口,裴县令已然有些慌张,他本就是被强推上来,在这一个多月,刘县丞并不让他打理任何事情。

    本就不安,又被刘县丞想办法挤兑,成了有名无实的县令,这会遇到先前的夫子,自然半句话说不出。

    玉县丞见此,笑着道:“既然裴县令同意,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知县大人也累了,有事明日再商议。”

    说着,玉县丞带着其他人齐齐行礼,明显对裴县令很尊敬,但谈笑间,已经成了裴县令同意搬出主院。

    来这太新县不到半个时辰。

    新知县的事已经传到太新县三家耳朵里。

    其中裴家的监工被捆了扔到他们家门口,又被问太新县是不是裴家做主。

    然后衙门的刘县丞被新知县反问一句衙门是不是他做主。

    鲍家的并未出头,跟之前一样神隐。

    三家里面落了两家面子,只有鲍家并未有任何动静。

    这个消息让不少人暗地嘲笑,可又带了一丝惊慌。

    新知县看起来底气十足。

    他是不是有什么后招?

    难道说,就是单纯的初生牛不怕虎?

    不知道这里的凶险?

    他不知道,韩家不知道吗?

    韩潇那个胆小怕事的,竟然还帮着他说话?

    他们哪来的底气?

    纪炀一边让人收拾东西,一边道:“虚张声势自然有用,我最大的依仗,便是汴京皇上直接派来。”

    这就是他,还有隔壁今安县知县跟之前知县不同的原因。

    之前还是吏部任命,常规派遣。

    但他跟今安县的新知县。

    一个算是林家一派,过来□□的。

    另一个则由梁王送过来,想要实行梁王的想法。

    两边各自有靠山不说,各自又是皇上召见,皇上点拨。

    有这两层身份,便跟之前知县不同。

    有这样的依仗,他没道理不用。

    太新县承了原来裴县的旧县城,这院子其实崭新得很,可见以前也没什么人住。

    这里面裴县令的东西也极少,不到半个时辰,已经塞满纪炀等人的物件。

    纪炀看看这院子,随手又写了五斗院三个字,算是当做小院的名字。

    当初扶江县的主院便是这个名字,如今牌子一挂,跟着纪炀的众人都有些熟悉感。

    不过这个院比扶江县那边大上不少,共有八个房间,算是两进小院。

    纪炀跟林婉芸自不用说,占了一间,隔壁两个小房间,有素竹带着江乖乖,平安跟卫蓝做近卫。

    剩下玉县丞,凌县尉一间,韩潇单独住一间,他的两个仆从,一个负责起居,一个懂医术,这两位一间。

    就这还能腾出两个房屋用来做书房。

    书房先被整理出来,林婉芸便道:“你们先忙,外面我们来收拾。”

    虽说刚到太新县没多久,但大家都没休息的心思,还有许多事要做。

    林婉芸带着人收拾小院,准备饭食。

    书房里则有纪炀等人谈事。

    眼看五姑娘哄年纪小的乖乖睡觉,又去收拾东西,纪炀才收回目光。

    此时书房里,纪炀,韩潇,玉县丞,凌县尉,卫蓝,平安。

    除了韩潇之外,都是老搭档了。

    现在分析的,就是太新县的情况。

    韩潇道:“以前的三个县,从未有过什么县令。基本都是当地几家把持衙门,知县说话不管用,来了便直接架空。”

    “这次能想到扶个县令上来打擂台,不像是。”

    “不像是裴家手笔?”纪炀道。

    韩潇点头:“裴家想不出这样的法子。”

    方才纪炀也听了,裴家选了半天,才选了一个旁支的裴家人出来当县令,那话怎么说的?

    裴家唯一一个能坐下安心读书的人。

    可能知道县令跟知县能并存的人,不说饱读诗书,但至少对衙门的事必须十分熟悉,这才能有这种主意。

    裴家自不可能。

    “是刘县丞,刘家。”纪炀道,“应该是他家的主意,而且可以推裴家出来,做挡箭牌。”

    而他作为县令的副手,把控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县令,再简单不过。

    新知县一来,首当其冲的更是这位县令。

    而刘家则可以躲在后面,当个幕后之人。

    只能说这里面全是算计。

    梳理下来。

    其实事情已经清晰明了。

    如同朝廷那边猜得一模一样,三县合一,那三个地方就不会如之前那般铁桶一块。

    这刚和起来,他们内里就已经有了争斗。

    之前的三个县衙全都撤了,不复存在,成立了新衙门。

    三家都往新衙门塞人。

    裴家作为武力担当,看着最为厉害,所以他们的人当了新衙门的县令。

    刘家最为阴损,做了新衙门二把手当县丞。

    鲍家最低调,可当了主簿,掌管太新县的户口钱粮。

    其实裴家未必不知道刘家要推他们出去当个领头的。

    但他家必须站出来。

    谁让新衙门设在他家地盘,他家要是不当这个县令,反而丢人。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局面。

    阴损刘家,不知从哪扒拉出来的条例,急忙忙设了个跟知县平级的县令,推了裴家来做。

    其他两家各自瓜分其他职位。

    想必下面的小吏捕快等人,也是三家人混杂。

    确保在新知县来之前,他们这三家已经占据新衙门,把太新县跟之前的三个县一样,成为三家囊中之物。

    等朝廷派人过来,最好他们已经磨合结束,又跟一样成为铁桶,让新来的人没办法插手任何事情。

    可惜纪炀早早就说过,要赶在年前来,不能拖到年后。

    朝廷之前好不容易撤了三个县,让他们合为一个,其实就是拆分重组。

    在重组的过程之踢掉混乱因子。

    如果让他们三家在重组过程中,三家自己商议好如何分配利益,等他们商议好之后,朝廷的人再来,那就迟了。

    朝廷的人便无法插手。

    现在的情况是,三家虽然勉强霸占了衙门。

    可新衙门跟太新县的利益划分还没结束,更没稳定。

    刘家野心勃勃,想当衙门的真正一把手。

    鲍家虽低调,但又想牢牢把持户口钱粮。

    裴家不用讲,这是他们的地盘,新衙门就设在他们裴县老衙门上面。

    等纪炀说完之后,笑道:“所以,这是好事。”

    “刘县丞不是扶持县令吗,我们也扶一把。”

    ???

    我们也扶?

    这人跟您平级!

    纪炀笑着道:“平级怎么了,他从未处理过政务,眼看那位刘县丞也不会教他,鲍主簿也不像能帮忙的。这人我们自然要争取过来。”

    不过纪炀好奇问道:“韩家主,以前裴县没有处理政务的人吗?为何选了个他?”

    韩潇哭笑不得:“他家全是兵将,账册一塌糊涂,甚至还找过我家来看。”

    “靠着武力维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