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小知县 > 第336节

第336节

作品:小知县 作者:桃花白茶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可又担心惹祸上身,所以两者将此事直接瞒下,没人发现韩家暗地里是纪炀的老师。

    所以这事也好隐瞒。

    只是要给韩家急匆匆到汴京找个好借口。

    否则肯定会发现端倪。

    纪炀给的借口便是。

    我假装把你引荐给太子!

    当个借口好不好!

    韩潇看他。

    这是假装吗?

    你没引荐吗?

    只是纪炀为何不澄清?

    他不相信纪炀不懂,这事肯定越早越好。

    他非但不赶早,甚至要找个借口隐瞒?

    纪炀见他疑惑,笑道:“如果我现在澄清了,一举击垮世家,让他们垂头丧气,如同败家之犬。”

    “那刚修建一个月的水利化肥,刚开始减免的田租地租,还作数吗?”

    韩潇猛然皱眉。

    纪炀打的是这个主意?!

    世家本就是带着拉下纪炀的想法,所以才会让利。

    他们让利,是为了更好地持续性牟利。

    一旦纪炀逼他们溃败。

    一旦他们想明白,就算让利,以后也不能谋利。

    那现在所做的一切,肯定会立刻收回,立刻减少损失蛰伏起来。

    纪炀是在用自己的名声,自己积累多年的官声,来换下面百姓的利益?!

    纪炀之前总会周旋许多筹码,可他这次的筹码是自己。

    或者说,自己多年的努力。

    消耗他的官声,换来下面百姓的一时松快。

    韩潇面前的茶迟迟未动,反而纪炀吃出几分滋味,好茶就是不一样。

    纪炀轻笑看他,开口道:“怎么?不值得?”

    韩潇并未说话,他心里也觉得值得。

    但换作他,他虽然会这么做,却想不到这么做。

    牺牲自己这种事,总会排在所有想法之后。

    更别说明哲保身的韩家。

    “别这么看我,等我这官声也支持不住的时候,还是需要你来澄清的。”

    “只是澄清之前,不能让他们知道文章的事,你就要有个合理的借口留下。”

    见纪炀还是一如往常挖坑,韩潇无奈:“这个借口不是已经有了?”

    “我被你引荐给太子,准备留在汴京任职。”

    以韩家的情况来看,不用科举也有官做,靠的就是名声。

    这倒是许多世家为官的路数。

    这种路数会比纪炀那样的名正言顺。

    同样走后门做官,也是有差距的。

    纪炀早早清楚,他这买官的事情,迟早是个大坑。

    如今既然坑都在了,不如往里面浇点水,从大坑变成蓄水池,算是废物利用?

    纪炀乐观得很,这汴京府尹跟太子近臣做得开心,旁人的担心也不放在心上。

    韩潇的到来,让世家那边确实又不高兴了些。

    韩家他们都知道,避世,龟缩,好听的难听话的话都有。

    但不能否认他们的才华。

    更不能否认人家的学问。

    至少韩家到了朝堂上,纪炀那边多了个十分有学问的人。

    他也是算下过功夫了,如今朝堂名声不好,便请来韩家好拉拢圣心,拉拢太子。

    但这有什么用?

    只要他还在提议改革国子监跟官学。

    他们就还有抨击的角度。

    买官这个天然缺陷,是纪炀如何都不能避免的。

    也不知纪炀哪来的精力,现在还在主张改革国子监跟官学,更推举不少真贫家出身的子弟,说什么,他们最了解乡里,最了解民生。

    还说什么,要给他们更多机会。

    机会就那么多,给他们了?那出身高贵的世家子弟呢?

    可这种说法,显然让很多穷人赞同。

    特别是纪炀待过的潞州跟灌江府,中间的凉西州也一样。

    全都在鼓励穷人的孩子读书。

    纪炀甚至还在工部商议,怎么降低印刷成本,怎么降低纸张的价格。

    如今够便宜的了,还要再降低?是想让最穷的人也能学会高贵的诗文吗?

    这一番折腾下来,还真让工部做出更便捷更便宜的印刷工具,估计只要纪炀争取完那两项改革,便会立刻顺势推下去。

    到时候还真是书贱如稻草了。

    文字也好,知识也好,本就是统治阶级的特权。

    下面百姓越蠢越好,哪能让他们真的学东西。

    皇上欲言又止,纪炀帮他打压世家的时候,顺势夹带了自己的“私货”。

    可他又深知纪炀的想法,也知道让百姓开民智不是坏事。

    但这种做法,显然更让掌握教育资源的国子监震怒。

    当教育不再是特权,那又会把他们置于何地?

    特别是灌江府那边。

    那边百姓动不动喊着平等,喊着地主家有的,我家凭什么不能有。

    更别说他们因为识文断字,多少轻易蒙蔽多少侵占土地的方法都不管用。

    纵然有些豪强多买了土地,请佃户的时候都要客客气气。

    因为纪炀留下的根基太过猖狂,那些佃户竟然会联合起来抵抗。

    真是气死个人。

    如果整个承平国有样学样,那还了得?

    虽然现在捏着鼻子给自己治下自己土地的百姓让利,但也不代表他们真的愿意给出去。

    从六月到七月,如今八月份,他们放出去的血实在太多了。

    全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好在银子花出去有效果。

    现在下面百姓提起好官,也不止纪炀一个。

    更有不少官员,全都是以“扶百姓”“分土地”扬名。

    特别是文家几个官员,对百姓谦逊有礼,那照拂的力度,可比纪炀强多了。

    再想仗着官声跟他们大声说话,那是做梦!

    在异常诡异的情况下,两方竟然比着刷战绩。

    不管内里如何想,百姓们纷纷称赞朝廷,称赞朝臣。

    硬生生把朝中局面如此扭转,纪炀所做的一切,都让人侧目,即使世家里有些人,心里都在暗暗钦佩。

    时间进入八月,算起来宗室凉了小半年,那些科举出来的宗室总算松口气,可以想办法开始寻外放了。

    其中徐铭就是他们主要交流对象。

    当初被梁王派去灌江府跟纪炀竞争的徐铭,在灌江府是很丢人,派到其他地方,竟然十分不错。

    算是少有给宗室争脸的,也让皇上脸色好看许多,允准科举出来的宗室子弟们出去外放,但想要的特权是没了,只能凭借自己一点点挣。

    而世家跟纪炀因为国子监改革的事,进入白热化,双方都不让步。

    不过让世家惊讶的是,不管他们怎么抹黑纪炀,他的名声似乎都没到低谷,纪炀本身也不甚在意。

    废话。

    想想纪炀没出汴京时候的名声。

    再低谷,能比那时候还低吗?

    还有,如今汴京许多流行货物都出自纪炀的手,那灌江羊,如今价格还居高不下,谁不服气。

    更多的,还是汴京润物细无声地改变。

    比如各个行会的标准,汴京码头的整修,来往百姓的安置,以及照顾各个里坊的老弱妇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