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小知县 > 第351节

第351节

作品:小知县 作者:桃花白茶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纪炀这一句话,让早朝众人瞬间回忆起他舌战群臣的画面。

    上次他在朝堂上反击对手的时候,那国子监主簿已经辞官了。

    算了。

    招惹纪炀,还是算了吧。

    纪炀看看大家,摊手道:“还有话要说吗?”

    “谁还想贸然开关市?”

    众人齐齐止声。

    等纪炀看向徐九祥的时候,少年皇上一脸崇拜,他怎么想不到这种损人的法子啊。

    不过皇上脸上还透着疑惑。

    关市的事,他也觉得要紧,却不知晓为什么不能开。

    见此,纪炀心里叹气,看来下朝之后不能去看他的苗苗们了。

    应该去勤政殿,给皇上恶补一下内里知识才行。

    他这段时间除早朝外并不进宫,但不代表不知道内里情况。

    金家确实不错,毕竟是皇上千挑万选出来的世家。

    同时,他们还有世家通有的,阶级分明的毛病。

    在他们眼中,皇权至高无上,下面是亲戚,然后是臣子,再接着庶民,商人等等。

    这里不说他们或对或错,从出生以来便接受这样的想法,只能说时代局限了他们。

    这也证明,他们会忠于皇上,忠于徐家江山。

    同时恪守亲戚,臣子的本分,不会轻易指出皇上的错处,甚至会去维护错处。

    更不敢以下犯上分析内里缘故,毕竟稍有不慎,就是指责先皇对政务处置有问题。

    所以有些话,就该他这个“大逆不道”的人来说。

    算了算了。

    看来这事还是躲不过去。

    下了早朝后的纪炀,被林大学士拍拍肩膀送到勤政殿。

    再回家的时候,已经可以去接他娘子下班一起回去了。

    几个边关齐齐请求开关市的事,被纪炀直接按下,更跟皇上长谈一番,连金家都不能入内。

    这次之后,纪炀依旧天天去皇庄种庄稼,可再试图小看的人再也没了声音。

    人家是不往皇上身边凑。

    但不代表人家不得圣宠啊!

    有些人就算不去巴结,照样是皇上的肱股之臣!你们还没看明白吗。

    外面人还在分析纪炀的地位,纪炀则看着新一茬的育苗两眼放光。

    这是,成了吗?

    他们终于找出合适的良种了?

    第137章

    从一粒种子, 长出根部,发出嫩芽, 需要多久的时间。

    很难想象, 所有的生命都是依靠这样的嫩芽生存,即使千百年后也不例外。

    粮食种出来,人吃的, 牲畜吃的,靠着它们维持人的生活跟生命。

    所以人们会为这样的嫩芽兴奋,更会为植物的生长着迷。

    观察一片叶子, 是再无趣也最有趣的事情。

    不怪人们都爱养花种草,不怪人们爱种菜种田。

    满朝文武在这样的一片嫩芽面前, 呼吸都慢了许多。

    总感觉多呼吸两口, 就会损伤眼前细嫩的叶子。

    这可是大宝贝, 让百姓吃饱的好东西。

    但凡有点想法的, 都不会慢待眼前的嫩芽

    等皇庄的人介绍之后, 众人看看旁边收获的谷子,那沉甸甸的穗子实在不可思议。

    即使不懂农务的人, 也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这次培育的种子抗病害能力很强, 只要小心照料, 绝对能丰收。”皇庄的农人道, “今年夏收秋收的时候,厉害的地方稻子均产在三百二十斤。”

    如果换了这次的种子,能在三百八十斤左右, 不仅如此,一年的时候, 绝对可以两熟。

    也就是说, 这次的一年两熟的种子已经十分成熟。

    纪炀想要的一年两熟, 两年五熟快要达成。

    从纪炀回京稳定之后,带着当初的太子,如今的皇上一起召集农人,到现在也就是一两年的时间。

    集合天下农人之力,终于有了些成果。

    皇上也算看着皇庄一步步开始研究稻子,对他们的研究结果自然十分满意。

    试想,以前一年熟一次的庄稼,现在变成熟两次,直接翻倍。

    那天下百姓还愁吃喝吗。

    皇上也没想到,自己登基头一年,就有这样好的消息。

    他这一年算是战战兢兢,总害怕自己做错事情,更怕什么东西说的不对惹来笑话。

    可良种的成功培育,让他再也不担心自己之前做过什么。

    说句不好听的,有这个东西,那就足够了!

    徐九祥看向纪炀。

    自从他登基之后,无数人围着他转,说什么话的都有。

    只有纪炀不是这样,他还跟父皇没去世之前一样,继续做自己的差事,不邀功,也不献好。

    但等他这边有问题的事,又会站出来帮忙。

    徐九祥从心底感激这样的纪炀。

    他现在隐隐发现,自己当初的惧怕纪炀,更多像是敬畏,不是对上位者的敬畏。

    而是像夫子一般的感觉。

    这话如今肯定不能说,他已经是天子,说这种话,朝堂肯定大乱。

    他之前说了句育苗不错,全天下都开始育苗,若夸了纪炀,谁知道又会让纪炀处于什么位置。

    所以徐九祥努力让自己没有太多表情,不让别人猜出他的心思。

    不过提到育苗,也不是没有好处。

    他这个皇帝还是有点用的。

    有了他那句话后,这件事的速度果然提高很多。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纪炀。

    纪炀想的,一直都是最实际的事。

    一直都是让天下安稳的事情。

    徐九祥面上有些兴奋,开口问道:“这次的种子不够多吧。”

    作为试验品自然是够了的。

    但想要下面百姓真正种下了去,这点肯定不够。

    被点名的农人连忙道:“是,这些稻子将会在年后种下,等再种出的稻子合格,便能作为良种发下去。”

    这次种植,就不是在皇庄种了,皇庄容下不那么大面积的种植。

    徐九祥点头:“从官田拨地,不得苛待佃户。”

    农人立刻叩首称谢。

    其他农人跟着兴奋,太好了!

    有了这个先例,以后他们也会有如此待遇。

    皇上亲自过问,还亲自拨地,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用的。

    今后他们要更加努力,培育出更好的种子!

    纪炀还沉迷在饱满的种子里。

    但凡中华儿女,谁会不喜欢粒粒饱满的种子呢。

    这种刻在基因的喜爱谁都阻拦不了。

    等身边人小声提醒,纪炀才看向皇上,拱手道:“多谢皇上。”

    徐九祥自然不在意,又道:“明年播种,夏天收获,年中就能送到江南一带种子第二季。”

    也就是说。

    等明年七八月份,这些稻子就能发芽了。

    一年两熟,第一次成熟时全做种子,第二次拿这些种子送到气候更好的江南一带种第二季。

    而这第二季,就是百姓收获的粮食了。

    如此高产的粮食,明年江南一带定然会大丰收。

    当时的场面,单是想想便激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