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小知县 > 第369节

第369节

作品:小知县 作者:桃花白茶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纪炀更是频频过去指点。

    他对热武器的使用很有心得,甚至在这东西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形成章法。

    有武器,跟会使用武器,再跟精通武器的各种操作,那是完全三种境界。

    谁也不能说拿到武器之后,便有相应的实战方法。

    纪炀有。

    纪炀把队伍分成步兵拿枪的,专门负责火炮的,专门负责地雷,专门负责手榴弹的。

    根据这些人的特长来做。

    具体怎么打,几个指挥使肯定打听不出来。

    他们只知道杜家,穆家的人,甚至他们家长辈,对纪炀佩服的都是五体投地。

    他们现在逢人就夸纪炀厉害。

    怎么个厉害法?

    这是绝口不说的。

    他们两家比这要去取代屯青崖指挥使,谁会在这个时候出岔子。

    只能说,纪炀那种,进攻的时候让手榴弹洗地,火炮犁地,以及再扫视子弹的做法,实在太过震撼人心。

    这证明最开始的时候,他们根本不用打。

    后撤也没关系,在后撤的时候埋好地雷,追兵是别想活命的。

    攻城的方法,占领营地的方法。

    都让这两家人倒吸口凉气。

    这样的人才,当什么翰林!就应该当武将!开疆扩土!

    这才是真男儿!

    一听这话,文官们投来注视目光。

    你们醒醒,他是翰林院的文学士,你们忘了吗。

    不要以为指点了你们几次,他就成武将了,不可能的。

    汴京官员能这样轻松,都是因为他们发现年轻的皇帝,已经可以轻易压制那几个指挥使。

    虽说是纪炀创造了所有条件,让皇上可以自如指挥。

    但这种氛围还是让所有人高兴。

    边关稳定了,朝中就能稳定,这谁不知道呢。

    原本指挥使们来的时候,他们还有些担心。

    现在只看着皇上进行最后的收尾。

    虽然没有明说,基本给屯青崖指挥使两个选择,一个是朝中派武将去做监军,慢慢分兵权。

    二是让屯青崖指挥使换防到汴京。

    当然没那么好运气,能拿到实权,也就是给虚名挂职而已。

    这个算是皇上一点好心,他念在指挥使确实镇守边关,会让指挥使一家在汴京安享生活,给足尊贵跟体面。

    一个对皇上不尊敬,甚至挑拨关系的人,能有这个结果,已经很好了。

    回汴京之后,也不用受风霜之苦,顶多不自由,可家人子女的日子却会极好。

    可让屯青崖指挥使放弃那边的基业,实在让他难以割舍。

    但要选了第一个,让朝廷派监军过去,到时候家人的日子,可没那么轻松。

    屯青崖指挥使怎么也想不到,他这趟来汴京,竟然会被如此轻易下了兵权。

    一切好像都变了。

    战争的方法也变了。

    换个皇帝,这个指挥使绝对不会选后者,因为他害怕带着家人回京之后被报复。

    可眼前的小皇帝,甚至背后的纪炀。

    都不是赶尽杀绝之人。

    到底是守住自己在屯青崖的基业,还是放手让家人得富贵,靠着在屯青崖的家产,他们在汴京也是极富之户。

    更别说还有护卫京都的职位等着。

    屯青崖指挥使在各种纷扰下,彻底失眠。

    天子,就是天子。

    纵然一时失势,也能让他们这些臣子惊慌失措,惴惴不安。

    本以为一个小皇帝,没那样厉害。

    可他千算万算,没算到金家的忠心,还有纪炀在背后出谋划策。

    就在屯青崖指挥使还在思考的时候,当天早朝一直闭目养神的林大学士忽然睁眼,简单问了句话。

    立刻让他惊醒。

    自从他们来汴京,这位有着宰相之称的老臣,好像还没插手?

    承平国是没宰相的职位,可却有宰相的美名。

    当初跟着先皇的林敬源!

    自己这边已经露出惧色,人家那边还有大杀器没用。

    见此,纪炀笑了。

    他早说过,屯青崖指挥使,是别想离开汴京。

    好好当你的闲散武将还好,否则既已来汴京,能翻出什么风浪。

    林大学士好笑地看看纪炀。

    自从指挥使们要进京,所有人的每一步都在纪炀的计划当中,即使出了插曲,也扭转回来。

    甚至他这句话,都是纪炀暗示。

    有这样的孙女婿,他可以继续闭目养神了。

    屯青崖指挥使做了选择,留在汴京,送回书信让家人安置好过来。

    这让益宁府,房桦府皆松口气。

    死道友不死贫道。

    别看当初合谋要给小皇上一个下马威,真遇到事了,他们肯定跑啊,谁会傻兮兮的真跟对方一条心。

    朝廷如今的好东西多着呢。

    他们随便带回去一些,都能让自己根基更稳。

    谁带来的利益更多,他们自然偏向谁。

    在屯青崖指挥使寄出书信之后,时间到了三月二十五。

    接下来许多事情开始推动。

    但是火炮这东西,到底还是没给这三位,只给了几杆枪,又给了少量子弹。

    纪炀跟工部是不怕他们回去研究自制的,因为他们如今的制作技术,明显有了门槛,便是做出来,也不如朝廷的威力强。

    只有等他们办了实事,跟当地知府合力修水渠,整官道,建驿馆。

    以及接受朝廷派去清查兵士的官员,才会一点点送火炮过去。

    他们能这样听话,自然不止因为好处。

    屯青崖指挥使怕火炮,难道他们就不怕。

    这套大棒子加胡萝卜的手段,永远都用不腻。

    益宁府跟房桦府指挥使陆陆续续离京,走之前都特别找纪炀相送。

    益宁府指挥使看纪炀像看宝。

    房桦府指挥使更是直接用激将法:“当年房桦府附近的海寇,你祖父都没打下来,也不知道你能不能清理干净。”

    说罢,又加了句:“清理干净了,对海边渔民百姓才有利,否则遇上打家劫舍的,那就完了。”

    其他就算了。

    听到房桦府指挥使这话,纪炀接话:“我已经让房桦府知府整理这些年敌寇侵扰的次数,已经损失的人命财产。”

    “等正式上奏,朝堂肯定会拿出应对之策。”

    这让房桦府指挥使真诚笑笑,不过最后又加了句:“哎,应该让你来我们房桦府当知府,那才好呢。”

    “靠海,发展无限。”

    纪炀知道这人滑头,这会更窥见他心思缜密,见识也深远。

    不过纪炀没说话,只是拱拱手,没表示赞同,同样没反对。

    如今说那些还早。

    没有基础的发展,建造一切东西都是空中楼阁。

    等百姓富足,朝堂安稳,四方匪贼流寇减少,国内官道驿馆四通八达。

    这些东西都会有的。

    一味只往前走,却不夯实基础,很快便会倒塌。

    治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如今的疾苦,还在填饱肚子,吃饱喝足上。

    送走这些安定一方的指挥使,纪炀直接去了皇宫。

    刚办成一件事的徐九祥终于松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