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心斋 > 分卷阅读52

分卷阅读52

作品:心斋 作者:醉也真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长,我一点也不清高。这样的帽子您给我戴一百顶才好。”

    “呵呵,这我可说了不算,要靠你自己。”秦院长站起身,又看了看站在后面的叶离,“你叫叶……”

    叶离连忙报上名字:“叶离。”

    “对,呵呵,记得你。”秦院长笑着往出走,又想起来什么似的回过神,指着童演又嘱咐,“好好准备,报上去了还要答辩的。”

    “明白,您放心。”

    童演见院长走了,坐下来打开电脑,看那个优青评选的邮件。叶离在后面自言自语说:“能评下来就太好了,马太效应,以后干什么都容易,然后当‘杰青’,当院士!”

    童演听完,呵呵一笑,拍了拍叶离的脑袋:“嘿,会给我安排了你?”

    “你能行,院长都看好你的,他也是院士。”

    叶离见童演这次没让他插手,完全自己在准备材料,知道他是真的在意这件事了。

    于是接下来的这几周,叶离大部分时间都在周婧的实验室测试。机械臂的项目童演最近又改了电路,不过叶离插手不多。临近期中,他忙了两周复习,好不容易考完试,家里又出事了。

    母亲在早上六点半打来个电话,电话里母亲先问他“起床了么”,叶离一听,就觉得不对劲,结果母亲说:“你姥姥没了。”

    叶离听完,一块重若千钧的石头,一下子卡在了胸口,勉强呼吸可以,但这胸闷的感觉,却怎么也甩不掉了。

    他从小由姥姥带大,姥姥于他的意义与一般亲人不同。他给童演请了假,买了回家的车票。等坐上火车,在嘈杂的车厢里,他的心里却忽然涌出来好多思绪。

    他拿出手机,11点45分,没什么胃口,于是他打开手机里的记事本,开始打起字来。

    我出生的那年,姥姥只有48岁,和我一个属相。48岁的她成了带孩子的主力,于是我的幼年趣事大都从姥姥嘴里讲出来。比如她抱着我排队买菜,我伸出手去掐排在前面的大人的胳膊,逗得周围人都笑。“这小家伙好厉害!”姥姥每讲到此还会露出隐隐的骄傲来。但终究,我没有长成什么厉害的角色。

    包括这件事情在内的三五件事情成了姥姥嘴里翻来覆去的段子,几乎每次家庭聚会都要拿出来讲。每一次都能成功地活跃气氛,妈妈舅舅小姨都是百听不厌。我从懂事起就听,听到后来实在是索然无味。可姥姥仍旧乐此不疲地讲,他们像是删除了记忆一般配合地笑。现在我知道,他们那不单单是在回忆我,而是在回忆自己,想象自己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无所不能的时候,拼凑着自己脑海深处那些闪着光的记忆碎片。

    小学时,姥姥骑着三轮车接我和弟弟放学。那时姥姥宽厚的背可以挡住前面的路,我俩便分别坐在车的两边,腿在车子边上荡来荡去。姥姥就会说:“都坐好,蹬不动了!”路上再买些吃的,叽叽喳喳地回到姥姥家,边打边闹地做作业。

    似乎每一个童年里的孩子都是同样地盼望长大,就像每个幸福中的人都不曾察觉幸福一样。

    很快,我们这一辈的几个孩子长大后,姥姥家的聚会越来越少,后来也只有逢年过节时才会再聚。姥姥姥爷像是慢慢习惯了家里的变化,但我知道,他们是最爱热闹的。小时候他们喜欢和父亲、舅舅或小姨打麻将,一直到父亲突然去世,那副麻将就再也没有从柜子里拿出来过。我清晰地记得,姥姥得知父亲的死讯,偷偷地在厨房里抹眼泪,却不敢让她的女儿看到。姥爷那时已经糊涂了,所以这消息根本没跟他说,问起只说父亲出差。过了很久很久,大家似乎都忘记从什么时候起,姥爷不再问到父亲了。只有他那双眼睛明明白白地说,我什么都知道了,于是也就不必再问了。

    姥姥十分勤劳,几乎包办了姥爷的所有饮食起居。母亲说因为姥爷什么事也不用做,什么也不用想,所以后来脑子才越来越不好使。再后来整天发脾气,跟姥姥吵架。于是只能去医院开一些稳定情绪的药,骗着他吃下去。

    我上高二的那年,姥爷去世。姥姥再也不用伺候另外一个人了,也没人跟她吵架了,应该是轻松了不少,但明显可以看出她的精神也慢慢萎靡了。母亲几乎每天白天都会过去陪她,也不见有什么实质作用。

    高三那年夏天,姥姥突然中风。及时送到医院,发现小脑已经萎缩,意味着姥姥也会逐渐有老年痴呆的倾向,并且只会越来越糟。

    中风后出院,姥姥的半边身子走起路来不利索,母亲告诉她每天都要活动,并且请了阿姨照顾,儿女也是轮着去看她。但我知道,衰老是不可逆、不会停的,伴随着身体的衰老,精神的孤寂和莫名的恐惧会像潮水般袭来。情绪易怒,智力倒退,夜里会起夜无数次。所以人越活下去,要求的就越少。但就是这些越来越少的要求,都是逐条地越来越得不到满足。

    怪不得人说,老人就像小孩子。一个玩具、一块巧克力就可以让孩子满足。对于姥姥,也许今天的腿不是那么疼了,便可以让她有一天的好心情,同样也是简单的欲`望,并且只能越来越简单。

    长大了才会明白,为什么说童年最幸福。多想能有个时光机器,再回到那个慵懒的夏天,去看看那有香气的厨房,荫荫的院子,斑驳的光影和脚边蹭来蹭去的花猫,当然,还有姥姥的背。那时觉得她有使不完的劲儿,好像眨眼之间,姥姥变成了那个只能在床上躺着的老人。

    转念一想,哪里是眨眼之间,分明早已过了二十年。

    写到这里,火车已经开了一半的路程。窗外天黑了,叶离的眼睛也花了。他停了手,感觉时间过了很长,看了眼表,不过五六个小时而已。

    第40章

    到家的时候是半夜,有两个舅舅在,倒是不用叶离操什么心。母亲像是已经哭过几轮。姥姥在医院去世,人也在医院。

    出殡那天,遗体告别被排在第一场,凌晨6点。人一推出来,母亲的情绪一下子控制不住了。叶离拽着她,走到姥姥身旁的时候,看见她面色红润,仿佛睡在梦中。

    大舅在旁边跟工作人员安排车辆。二舅趴在姥姥身上,“妈,妈”地喊个不停。叶离有三个表妹,其中一个也是姥姥带大,这会儿在旁边偷偷地抹眼泪。剩下包括叶齐在内的其他孙辈的孩子,在最后一排站着。远房的一些亲戚也都来了,有的哭,有的过来安慰母亲。

    这种简易的遗体告别每家只有短暂的时间。大概过了四十多分钟,医院的工作人员走过来说“下一场的还排着呢,没事就走吧”。

    于是两个舅舅带着队伍。棺材被推出来,大舅先过去扶住一角,随后二舅擦了擦脸,走过去托住旁边的一角。然后是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