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节

作品:三郎今天来下聘(重生) 作者:青云上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刘文谦根本不理内侍,他走到侍卫首领身边,“我认得你,你妹妹给周大郎做了妾是吧?听说还生了个儿子?周家成了国舅,你们家马上就要成了副国舅了,本王在你眼里自然算不得什么了。”

    他步步紧逼,侍卫首领往后退了两步,“陛下相召,王爷言语不逊,下官有权力这么做。”

    刘文谦冷笑,“你不是想杀了本王?来啊,砍后背算什么,来,往本王的脖子上砍!”

    说完,他随手抽出了旁边另外一名侍卫的刀,继续前进,“本王年纪大了,手无缚鸡之力,比不得你这身强力壮的侍卫,来,一刀就够了,拿着本王的头颅,去向周国舅请功。”

    侍卫首领被他的气势压住,顿时也清醒了许多。诚王是李太皇太后亲生子,虽然陛下讨厌他,自己还是不能杀他。

    泄了这口气,侍卫首领顿时连连后退,“只要王爷随下官进宫,下官不再为难。”

    刘文谦继续冷笑,“怎么怂了?你刚才不是胆子大的很,你怕了?既然你怕了,那本王可就不客气了。”

    说完,刘文谦手起刀落,抬手将手里的长刀刺进了侍卫首领的腹部。

    侍卫首领瞪圆了眼睛,刘文谦迅速抽出刀,又刺了进去。

    别说一个血肉之躯的侍卫,这下子就算是大罗神仙来,也丝毫没有反抗的力气了。

    内侍惊呆了,讷讷道,“王爷,这是新任御前侍卫东华门统领。”

    刘文谦抽出了刀,扔在了内侍的脚边,“别说他只是一个东华门统领,就算他是天下兵马大元帅,敢伤本王的义兄,本王就敢宰了他。”

    那侍卫统领在地上抽搐了几下,肚子里的肠子都流了出来,很快就死了个彻底。

    内侍这下子惊呆了,老天爷,这叫什么事儿啊。他就是来传个口谕,这侍卫怎么这么大的胆子,太皇太后还活着呢,你敢动诚王,陛下说压进宫,也没说要砍死他啊。

    内侍急得团团转,刘文谦懒得理他,立刻去照顾郑老爷去了。

    太医很快来了,检查了郑老爷的伤口,“郑大人左边肩胛骨被砍伤,好在脊梁骨没事,虽然出血较多,养几个月想来能恢复。”

    刘文谦问道,“可会影响以后起居?”

    太医也不敢瞒着,“回王爷的话,郑大人肩胛骨伤的有些狠,就算养好了,这左手以后怕是也使不上力气。幸亏郑大人用肩胛骨挡住了刀,若不然砍到脊梁骨,怕是以后站都站不起来。”

    刘文谦只能道,“烦请太医用心诊治。”

    太医也不去问别的事情,只管治病救人。

    郑太太早就哭成了泪人,一边抹泪一边和下人一起给郑老爷擦洗换药。

    郑老爷趴在床上的,后背血肉模糊,左边肩胛骨上凸起的地方都被砍平了,触目惊心。

    刘文谦默默在一边站着,等众人将郑老爷收拾好了后,他给郑太太作揖,“嫂子,是我连累了大哥。”

    郑太太这会子已经停止了哭泣,红着眼眶道,“王爷莫要这样说,当年王爷绝食救我们一家子,老爷原来说,就算这辈子不能报恩,下辈子也要和王爷再做兄弟。如今王爷遇到难处,我们两家本来就是亲家,要是没看到就算了,老爷看到了,岂能让王爷白白挨刀。只是,王爷为了我家老爷杀了那侍卫,会不会引来祸端?”

    刘文谦安慰郑太太,“嫂子莫怕,母后还活着呢。嫂子先看着大哥,我去把前头人打发了,再来伺候大哥。”

    郑太太点头,“王爷千万莫要再和他们起冲突。”

    刘文谦作揖道,“我知道了。”

    等他去了前院,发现内侍已经带着侍卫首领的尸体走了。

    新皇听说刘文谦两刀宰了他的侍卫,忍了又忍,放下了手里的茶盏,“朕无德,不堪配帝位,母后不认,王叔不认,请诸位再另选贤能之人继位,朕明日就去西北迎接父皇回京。”

    新任吏部侍郎,也就是周大老爷立刻跪下道,“陛下不可,先皇已去,西北有逆王,为今之计,请陛下立刻调兵遣将,至西北捉拿逆王。诚王与逆王勾连,目无陛下,罪当诛。”

    刘文谦那天把他骂的狗血喷头,他自然不能放过。

    礼部尚书秦大人道,“周大人,诚王为何杀了侍卫?”

    周大人道,“陛下相召,诚王何故不来?还口出妄言。陛下乃先皇定的太子,先皇薨逝,陛下继位,天经地义。诚王身为臣子,不思报效陛下和朝廷,却在此危难关头行此悖逆之举,论罪当诛。”

    秦大人继续道,“陛下,诚王原来生在市井,只是一个小商人,是先皇将他召回,封王赐官,自然感念先皇恩情。诚王与先皇本就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兄长有难,诚王悲痛难当,一时言语有失也是常理,请陛下谅解。这侍卫私自对辅政王动刀,诚王诛杀此等暴贼,不为过。”

    然而,还没等新皇去问责诚王,李太后拄着拐杖战战巍巍来了。

    新皇赶紧亲自出门迎接,“孙儿见过皇祖母。”

    太皇太后拉着他的手,哭着问他,“听说你把你五叔杀了?”

    新皇赶紧解释道,“皇祖母,没有的事情,父皇没了,五叔心里难过,一直不来上朝,孙儿让人去请五叔,没想到去的人胆子大,和五叔动手,被五叔杀了。”

    太皇太后甩开他的手,“你莫要想着骗哀家,哀家知道,你做了皇帝,你那些大老婆小老婆的娘家人都发达了,连哀家唯一活着的儿子都不肯放过。哀家虽然聋了,刚才也听见了,那个姓周的,明明让你杀了你五叔!”

    说完,她一屁股坐在地上哭了起来,“皇儿啊,皇儿啊,你不在了,母后和你兄弟就活不了了。”

    老太太这样一撒泼,新皇顿时也没辙了,立刻劝道,“皇祖母,孙儿不会杀五叔的,皇祖母放心吧。”

    太皇太后抬头看着他,“那你对天发誓,要是有违誓言,让你以后被儿子赶下台!”

    我的天,老太太这话太狠了,新皇刚才还半跪在太皇太后身边,听见她这话后,自己站起了身,对着旁边人道,“太皇太后病了,着皇后与贵妃去寿康宫伺疾。”

    说完,他转身回了勤政殿。

    太皇太后自己爬了起来,冷笑一声,“孙儿,但愿你的儿子们以后不会杀个你死我活。”

    说完,她又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了。

    太皇太后回去后,立刻让人把新皇封太皇太后的旨意扔了出来,并派了自己的心腹前往诚王府,只要新皇对诚王不利,她立刻去宫门口上吊!

    诚王府里,郑老爷昏迷了许久后终于转醒了。

    后背的剧烈疼痛让一向坚强的郑老爷也忍不住大口喘起粗气,偶尔还夹杂着两声□□。

    郑太太哭着问,“老爷,老爷你怎么样了?你要是疼,就喊两声,这里只有我和刘兄弟,老爷莫要逞强忍着。”

    郑老爷问道,“外面怎么样了?”

    刘文谦忙道,“大哥别担心,那些人走了,多谢大哥今日救我一命!”

    郑老爷听见人走了,放下了心,“贤弟,你我之间,莫要说这些。我只是挨了一刀,还能保全性命。贤弟当年在逆王手下,豁出性命救我,我不是要和贤弟算账,也不是要两清,只是不能看着贤弟白白挨刀。这个时候,你不能受伤。”

    刘文谦喉头哽咽了一下,“大哥放心,只要我们守得住,早晚皇兄会回来的。”

    郑老爷虚弱地趴在床上,“好,我相信贤弟的话。”

    第119章 动刀兵三郎怒骂

    为了夺得先机, 西北和京城都迅速行动了起来。

    韩世梁根据皇帝的指示,火速点了十二万军队,浩浩荡荡往京城而去。

    出发之前, 韩世梁和皇帝商议, “陛下, 臣请陛下给各地驻军发诏书, 命驻军前来护驾。”

    皇帝沉默了片刻, “这个时候那个逆子肯定也各处下了诏书,朕若是也下诏书, 父子相争,倘若被人钻了空子,大周危矣。”

    韩世梁道, “陛下下了诏书, 各地人马至少会斟酌一番, 不会全部倒戈向京城。若是陛下这边没动静,京城四处发勤王令,许多人说不定就会从了太子令,我们就失了先机。”

    皇帝叹了口气, “爱卿呀,朕不想大动干戈。你护送朕回去,到了京城,到时候朕和那个逆子算账。若是天下兵马都动了起来,百姓遭殃。万一边关不稳,朕岂不是成了罪人。”

    韩世梁不好再劝, 看了旁边的五皇子一眼。

    五皇子斟酌了下语言,“父皇,儿臣觉得, 韩将军所言有道理。皇兄被周家人蒙蔽,误以为父皇已经……若是父皇能亲自给各处驻军下诏书,至少能稳住许多人。父皇可以不让他们过来,让各路人马原地驻守。父皇的亲笔诏书,各地将领不敢不认。”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皇帝也只能让步,“那就照你们说的办吧。”

    皇帝亲自给各处有驻军的地方下了诏书,诏书是他亲自写的,盖上了他的私印。皇帝不召他们去西北,只让他们原地待命,并直言京城太子被奸人蒙蔽,众人不可轻易上当。

    父子两个的诏书先后脚到了,新皇让大家去京城,一起歼灭宣王,老皇帝让大家原地驻守,不可上当。

    大伙儿心里的小九九都打了起来,这个时候看的就是人心归属了。

    绝大多数人都看了出来,老皇帝的诏书是真的,新皇帝的诏书也是真的,太子明晃晃夺位了。

    众人存在疑虑的地方就是,不知道老皇帝现在到底如何了。万一真是身受重伤,我们把你救了,还没到京城,老皇帝嘎嘣死了,新皇帝还能饶了他们?

    可到底该遵从谁的旨意,大家都犹豫不决起来。

    有一部分人觉得太子已经登基了,占据京城,也能算正统,就算老皇帝回去了,也不一定就能占到便宜。

    若是之前得老皇帝重用,这个时候还能保一保,之前不大得志的,立刻就蠢蠢欲动了起来。

    皇帝发完了诏书,就在韩世梁和五皇子的护送下往京城出发。五皇子把表弟陆二郎调了过来,跟在韩世梁身边。

    这三个人一走,西北作为大后方,总得有个主事人。

    边巡抚品级最高,皇帝命他看住后方,同时命郑颂贤作为副手,凡有大事,必须商议后决定。若不能决断,可快速送往前方。

    边巡抚知道自己已经是妥妥的老皇帝党,这个时候由不得自己左右摇摆,陛下只是伤了腿,只要能顺利回京,太子难道敢不认亲爹?自己办好了这次的差事,说不定等尘埃落定,自己也能跟着回京。

    边巡抚顿时又激动起来,使出全部的力气一头扎进差事里。

    除了民政,皇帝让韩世梁把西北的边防也提前布置好,防止关外有人来作乱。边境贸易不能停,一切农事也要如期进行。

    等大部队一走,郑颂贤立刻又忙得脚不沾地,连刘悦薇也跟着使劲。

    前方大部队出动,郑颂贤的责任是筹集粮草。边巡抚说是总领,许多具体的事情都要他去做。

    十几万人的粮草,可不是小事儿,郑颂贤愁得头发都白了。西北本来粮食产量就不高,以前军队粮草经常靠朝廷从南边运过来,现在新皇帝把南边的粮草路都截断了,只能靠自己补给。

    好在今年的粮税一直压在西北,没送回京城,勉强能支撑一阵子。除了秦西省,郑颂贤建议边巡抚同时从北边另外两个省调来了不少存粮。

    刘悦薇再次慷慨解囊,将西北金缕阁两年的收益全部捐了,从各大粮商手里买了许多粮食捐给了衙门。除了自己捐粮,她又开始号召西北所有豪富家的太太们捐款捐粮。

    两口子这样两头忙,总算保住了前方供应。

    西北军队往京城赶,京城那边,新皇也集结了大部队往北边来。

    北军南下的过程中,刚开始还是韩世梁在前,皇帝的龙辇在中间,中间遇到过抵抗,韩世梁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几座城。

    交战过程中,总免不了伤亡。皇帝眼见着自己人杀成这样,心里十分不好受。

    等连杀了几座城池守将之后,皇帝拦下了韩世梁。

    “韩爱卿,把朕的龙辇放在最前面,朕倒要看看,这些人敢不敢对着朕的胸□□箭。”

    韩世梁大惊,“陛下不可!”

    皇帝果断吩咐,“朕意已决!”

    五皇子在一边道,“父皇,儿臣随您一起上辇。”

    皇帝看了眼五皇子,“傻子,他们不一定敢往朕身上射箭,你现在成了那个逆子立起来的活靶子。那些心有顾虑的也就罢了,那些急于去投诚的,哪里肯放过你。”

    五皇子摇头,“儿臣不能让父皇一人涉险,不管皇兄意在父皇,还是在儿臣,儿臣要与父皇共进退。父皇身上有伤,儿臣让父皇一个人顶在前面,就算儿臣不是逆贼,也是不孝子。”

    皇帝这些日子被新皇伤透了心,忽然听见这个从小备受忽视的儿子说出这番话,心里有了一丝动容。

    他仔细看着这个儿子,他长得很像陆妃,连性子都像。平日里不大说话,做起事情来却有条有理,胆子大,肯干,能屈能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