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2

作品:放开那个小世界(快穿) 作者:我爱可乐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 巧合的是, 她需要的不是真正为她好一心为她的真正的姐妹, 只是一个能陪她作戏,同时也是可以随意抛弃的人。

    冷心冷清的人去祸害一个真心相对的人,在相处过程中造成的曲折太多,可能会被对方的温暖感化,可能会自己的良心难安,可能被人发现真像对她的欺骗嗤之以鼻,太后不想陷入这些纷争,找乔容这样一个“姐妹”,才是她以为的最好选择。

    自小在孤儿院长大,还是在弱肉强食资助极少的恶劣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真的蠢也不会得到上学那么多年的资格,甚至能够和往常孩子般拥有上大学的条件。

    黑暗的孤儿院里,连一口吃的都需要拼尽全力去守护,领到为之不多的食物后,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吃完,周围虎视眈眈如饿狼般盯着的孩子太多,稍待片刻,食物的归属权可能就会发生变化。

    在那段日子里,太后看到过好多个或饿死或病死的小伙伴,被孤儿院里的阿姨以丢弃了什么垃圾样的口吻讨论着他们的后事,悄无声息的死亡后,甚至没有人问上一句,消失的了无痕迹。

    太后害怕那样的日子,无时无刻不想走出孤儿院,想要被外来的人收养,拥有属于自己的爸爸妈妈,可不知是不是她长得不够可爱,还是不能得来人的眼缘,一直没有得到收养的待遇。

    年龄太大的孩子机会是最少的,这是孤儿院里所有孩子最清晰的认知,期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消失,直至绝望。

    从始至终,她只能羡慕的看着其他的小孩有父母疼爱,除了朗读课文,再也有机会开口叫出那两个对她来说最为奢侈的称呼,可那不是许多小孩叫出的最多的称呼吗?为什么她却没有哪?

    恨不恨爸爸妈妈的抛弃太后不知道,她只知道,只要站在她的面前告诉她不是故意的抛弃,哪怕一个微小的理由,只要重新拥她入怀,让她得到最期盼的温暖,她便不回去恨。

    本身看不清路,所有的路,全是太后算计出来的,在穿越到古代后,原主懦弱的性子正是她做掩饰的好筹码,让她被忽视般的走到现在。

    不求其他,太后只想在后宫中好好生活下去,以她的身份,只要不作死,不去犯谋反这类硬性错误,总会有她的一席之地,甚至她的吃穿用度,皆是好的,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没有女王的能力,不去揽女王的活,要真实的权势有什么用,还需要赌上性命,赌上现在拥有的一切,换来的也许是一根白绫一杯毒酒,得不偿失。

    在陌生的时空无牵无挂,不需要为别人出头,太后的位置,只要不改朝换代,有了极好的生活保障,安安心心享受就是。

    孤儿院时努力向上爬,想要出头之日,最终的愿望不过是吃好喝好,在这里,还有人侍候,过足了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的颓废生活,万万是不能再次立起来去争权夺势的。

    说不定百年之后,那时的皇帝心情好了,在史书上还能留下一个名字,当然有没有都可以了,现在的生活她很满足。

    因为太后确实安分,陆孟源并没有对太后做些什么,只要不再作妖,好生养在宫里并无不妥。

    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大丧的第三天,三皇子继位,封元后陈淑为母后皇太后,甄妙为圣母皇太后,因皇帝年幼,暂由母后皇太后垂帘听政,也就是陆孟源执掌大权,陈将军以及王丞相为辅佐大臣,自此定下未来朝堂的顶尖权位。

    轩辕华以陆孟源的要求留下旨意,陆孟源答应扶持他的儿子三皇子上位,以确保不会有不相干人等篡位成功,两方达成协议,各取所需。

    三皇子的登基名正言顺,轩辕华在晨王造反后,痛定思痛,为了防止其他人谋朝篡位,当机立断,决定将皇位传给三皇子。

    毕竟自己的儿子当皇帝,比不是一母所生的兄弟们当皇帝不知好上多少,他的儿子,最起码身上流的是他的血,百年之后,青史上对他的留言不会是污言秽语,极力摸黑他。

    只是为了添堵,轩辕华并没有完全按照陆孟源的意思,在辅佐大臣上加了一个王丞相。

    王丞相为人古板,老一派的老学究形象,最是尊重正统地位,为人方面虽有些死板,却是清明廉洁的好官,否则陆孟源不会不做手脚的将圣旨宣读。

    虽然也许将来会对他的改革造成些许阻碍,但一生为国为民的好官,合该得到他应该得到的,他不会为了自己的私欲,当做可能的隐患直接扼杀。

    只是没想到的是,在陆孟源大刀阔斧改革的初始,大力支持的,竟是被他们认为老学究的王丞相,算是意外之喜了。

    陆孟源颁发的第一条政令,便是建立女士学堂,不出所料,朝堂反对声一片。

    几百上千年根深蒂固的思想不是轻易能改变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由来已久,被当做理所当然的铁律,不可能陆孟源的一句话就能打破固定死的模式。

    往日里面上笑嘻嘻跟弥勒佛似的文武百官,如今因为陆孟源的一句话涨的脸红脖子粗,活像想大街上为了鸡皮蒜毛的小事撸起袖子撕逼的大妈们,恨不能跟陆孟源论上几个时辰,来打消在他们眼里离经叛道的想法。

    女子的地位低下,往往被看为男人的附庸,就好比士农工商地位最低的商人去考科举会遭到反对一样,女子进入学堂拥有和男子一样的机会,在他们看来是不成体统的,就算是女子本身的想法,恐怕也是认为是不守妇道的。

    大环境如此,大众认定的真理,想要推翻,需要的是时间的论证和思想的碰撞。

    在全朝堂的反对声中,除了陈将军自家孩子说什么都是对的的奇葩心理,只有王丞相第二个站了出来,站在了陈将军的旁边,一同支持陆孟源和百官群枪舌战。

    王丞相之所以同意,自是不是想法多么超前,只为因为切身经历对女子地位低下的制度极为憎恨,若不是这样,当初她的母亲何至于为了他惨死,同官厚禄,亦是回不到从前,将母亲救出。

    得到的所有,母亲不能享受半点,以至于成为他多年以来的遗憾。

    争吵出不了结果,思想固执的认定一项真理的时候,很难被别人的说法说服,就像辩论赛,哪方都有自己的道理,全看哪方的嘴皮子最溜,哪方的底气最足。

    朝堂上,虽是人数不占优势,属权势却是他们三个是顶尖的,加在一起齐心协力想要改变一件事情,只要没有触犯到所有人的决对利益,文武百官是阻止不了的,因为不会豁出性命,拼上所有区与之抗争,最后的结果可以预见。

    万事皆需衡量,为了在风云莫测的官场厮混下去,审时度势大概是每个官员都会掌握的技能,也就是所谓的见风使舵。

    在他们的眼中,虽是离经叛道,却没有触犯他们的根本利益,不赞同是真的,极力反对也是真的,却没必要为了这点意见不合搭上自己的青云之路,太过不值。

    因此,虽有那么多人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