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天定姻緣II(GL) > 分卷(47)

分卷(47)

作品:天定姻緣II(GL) 作者:三月春光不老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老师在最接近帝位的那一刻都视权势为浮云,有其父必有其子,昼星棠为世家主的几十年证明了她被老师教得很好。

    但她们从年轻热血的年代里一同闯过来,君君臣臣,都慢慢地老了。

    老了,就会力不从心。

    就会失去完全的掌控。

    人老了,容易心软,念旧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宋家发展到如今。

    她们老了,但老师还没老。

    九州第一绝色永远都不会老,他的心比谁都要坚定,他的眼目看得比谁都要长远。

    昔年昼景配合皇祖父斩除世家毒瘤,杀得天下太平。历史重演,李绣玉打心眼里是偷着乐的。

    无怪一代代的帝王都喜欢老师、敬重老师、信任老师,老师当真好用。

    世家的问题世家自己解决,世家主的刀一旦落下,还给皇室的必是满目清明,山河安稳。

    只是,也太好笑了。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识一家人。

    她在那笑得不大正经,一旁的皇后嗔她:陛下还笑得出来?

    有什么笑不出来的?她弯了眉,眼尾的细纹清晰可见:朕听说,今儿个宋姿还瞪元家九娘来着。

    说到这皇后更气,一拍桌子:她向天借的胆!

    元九娘是谁?

    是她嫡亲的阿娘!是宋姿亲姑姑!

    宋家如日中天的权势怎么得来的?还不是阿娘挣来的!!

    她气得嘴唇发抖,李绣玉心疼地连忙把她抱在怀中,好生哄劝。

    两人少年夫妻老来伴,被她抱入怀,皇后小鸟依人地窝在她怀里,颇有几分年轻时的缠人:宋姿自找苦吃,由她去!

    惹谁不行,愣是谁不好惹惹谁,上赶着往刀刃撞,嫌命长。

    皇后在宫里发了顿脾气,陛下更无偏帮宋家的道理。

    刀锋落下,拔.出萝卜带出泥,不到两个时辰昼家的人已经从宋姿入书院教学查到八年前她被何人举荐执教。

    八年的所作所为被查得清清楚楚,昼星棠捧着厚厚的一摞罪状罪证回到书房,书房却没了阿爹的影。

    昼景在元家门口和捧着裘衣踟蹰不敢进的沈端相遇。

    她扬眉浅笑:走,本家主带你进去。

    沈端二十岁前最大的抱负是入白鹤书院做一名顶顶优秀的夫子,可惜穷困潦倒,十五岁后,怀才不遇,屡屡碰壁,得到的不是讥讽就是冷眼。

    多年来养出察言观色的本事,使她一眼就能分出哪个是善意,哪个是歹意。

    她感叹自己十八年来绝没有一天像今日这样好运,像是所有的霉运都被赶走,迎来崭新的人生。

    看到那张脸,她已然猜到对方的身份。大周哪位家主有此等好颜色?

    思及此,沈端身姿端正,拿出对老前辈应有的虔敬,姿态恭谦,看得昼景眉眼弯弯:还是如此无趣,十七可怎么受得了你?

    十七?

    是她想的那个十七吗?

    忆起送她裘衣的好心少女,沈端暗暗揣摩家主言外之意,须臾,面色绯红,手足无措起来。

    也不是很无趣嘛。

    昼景不再欺负老实人。

    前世的沈端把生命都贡献在教学一道,看起来冷清斯文、威严正经,还不是被当时骄纵张扬的李十七死缠烂打勾到手?

    这一世,啧啧啧,瞧瞧这提到十七没出息的样子!

    昼景笑着领她进门,提点道:稍后见了岳母,好好表现。

    岳、岳母?

    是她想的那个意思吗?!

    沈端眸子睁圆,紧张地差点来个平地摔,心里又急又臊:我、我真的是来还衣服的!

    作者有话要说: 十七(怒拍桌子):什么!你再说一遍!

    端端(满头大汗):我我真的是来讨媳妇的

    .感谢在20210514 13:19:18~20210515 16:31:5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第57章 一见钟情

    元家清贵之家, 亭台楼阁尽显主人家追求雅致向往古道之意,昼景领着沈端进门, 门子忙着吩咐府里的仆从前去禀明。

    寒冬刺骨的风袭来,沈端捧着裘衣冷得瑟瑟发抖,这些年每到这时候都免不了要撑着一身的骨气过冬,再冷再难熬都不愿那窘态被人瞧了去。

    越是被人轻贱贬低,越视尊严为性命,倔劲十足,打碎了牙尽管往肚子里咽, 不声不响傲骨嶙峋活到如今。

    她这样子很奇怪,裘衣在手,舍不得往身上披。

    她如此, 昼景还有什么不懂的?

    裘衣簇新, 精致厚实, 和舟舟那件样式相似。

    想来是十七的。

    他没催着人穿衣, 更没用那种奇奇怪怪的眼神打量她,沈端心里好受许多,对这位家主油然生出一股感激之情。

    天晓得来元家的路上她是被人怎样当做傻子似的瞧着。

    她讨厌那样的打量。

    她不说冷,于情于理昼景都不能看她硬撑, 本源之力微微流泻一丝, 两臂之距仿佛有无形的烈火霸道地阻绝猎猎长风。

    浸入人心的暖, 沈端下意识朝家主靠近半步。

    温暖涌来,神魂都禁不住发出一声舒服的长叹。倏尔意识到温暖来得奇妙,眼皮轻抬,对上某人充满善意的眼。

    恍若前世里的故人踏雪而归,送她关怀,驱她寒凉, 解她窘迫。

    念头如春风在脑海飘过,沈端扬唇,道谢的话并未说出口。

    仆从一声回禀,不止琴姬松了口气,元十七提着的心缓缓落回肚子。

    问话被打断,谢温颜不满蹙眉:何事?

    回夫人,准姑爷入府拜见,还、还带了一名陌生的女子进来。

    陌生的女子?

    琴姬睫毛低垂:恩人带了谁来?

    好容易不再被阿娘揪着衣服的事问东问西,元十七故作坦然:阿娘,景哥哥来了,你且饶了我?

    谢温颜嗔看她,料想这事没那么简单,姐妹几人合伙瞒她,连十四都在包庇十七,她执了少女的手,故意冷落她的小十七:走,看看阿景带了谁来。

    阿娘带着十四姐走在前头,跟在后面的十五、十六长长松了一口气,不约而同想着:真是要命,看来要早点要回十七的裘衣了。别的不说,十七对那女子的态度,当真奇怪。

    元十七悄悄抹了把汗,暗道:大冷天紧张地出了满额头汗,她容易吗!这也是做善事好嘛。

    思及先前见过的那人,她摸着怦怦乱跳的心脏,心里满了嘀咕。

    那人是怎么过得那么惨的?

    还没理清楚心绪前,千万不能要她和阿娘见面。要被阿娘晓得她心里偷偷藏了人,啧!免不了一顿盘问。

    母女几人各有所思,琴姬拢了拢身上的衣衫,最初的介意消去,理智回笼,她大致猜到恩人领了谁来。

    正堂,婢子恭敬地沏茶倒水,茶香氤氲,昼景那张仙人般的面孔因着即将见到心上人,染就三分暖人心窝的烟火气。

    沈端看在心里,不自觉艳羡他和元十四的互相钟情。

    那个率先对她表露关心的美貌姑娘,应是元家丢失了十八年的嫡女十四罢?

    旁的不说,两人长相、气质倒是相当般配。

    珠联璧合,并肩立在一处,便是星辉璀璨。

    莫拘束,喝茶。

    茶盖掀开,香气扑鼻,看对方自在闲适的模样,想来平日里没少来元家,沈端从善如流地捧起茶盏,眉目拢在模糊的茶雾。

    看了一会,昼景笑了笑,今世的沈端想来是真正吃过苦的,和前世境遇比起来,落差可谓之大。

    前世的沈端,有文坛上最傲气凛然的大儒沈誉为母亲,生在书香之家,上有爹娘爱护,下有姐姐疼宠,自幼承庭训,饱读诗书,才气三千丈。

    是人间不可多得的人物。

    今生寥寥几面,沈端运势衰颓,乌云压顶,全凭着一腔信念、一根傲骨在支撑。换个人来,早就跌落泥潭爬也爬不起了。

    家主?

    昼景移开眼,低头饮茶,小饮一口,气定神闲道:改日来府里一趟。

    她没说为何,沈端没问为何,痛痛快快地点头应了。

    一面而已,君子之交。

    琴姬一脚迈进门,最先看到唇角含笑的某人,眼里也浸了甜滋滋的笑。四目相对,短暂的碰撞后,方有心情去看坐在她对面的女子。

    果然是端姐姐。

    元十七揉揉眼,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这人怎么来了!

    元十五、元十六被这一出镇在当场,景哥哥怎么把她带进来了?十七要糟!

    她们看到了,谢温颜眼睛雪亮自然也看到了。穿着单薄的女子怀里捧着的正是她做给女儿的裘衣,十七御寒的衣物好端端入了旁人手,她看了眼不敢抬头的小十七,心里哼了声。

    心里有了人还想瞒着她?

    不过

    这人和十七是怎么认识的?

    先前在十四婚事上她做不得主,十七的婚事可不能任她胡来。仅仅一个照面,谢温颜主意已定。

    昼景优雅起身,斯斯文文地提前喊了声岳母。

    这不算逾矩。

    元昼两家订婚,即便是未婚夫妻,在世人眼里已经算是对方的人了。

    她喊岳母,琴姬杏眸弯弯,犹如一泓春水,又如一场春雨,淅淅沥沥淌着对这门婚事的满意和对眼前人的喜欢。

    没忍住众目睽睽之下偷看了未婚夫好几眼,女儿情态尽收入谢温颜眼底。

    面对身份贵重的女婿,谢温颜散去了初见时对世家前辈的诚惶诚恐。不论森严的世家礼仪,只论儿女柔情,放下对世家主如仰望高山般的敬畏之情,真心实意爱屋及乌看昼景极其顺眼,态度热切。

    和他的待遇比起来,沈端这里稍显冷清。但面对十七另眼相待的人,谢温颜怎会失礼?

    折叠齐整的裘衣被小心放好,沈端随着昼景起身,规规矩矩行礼,和她这个人一样,一板一眼,看起来很无趣,又能在无趣里找出独属于她的惊艳。

    元家母女长相皆清丽脱俗,谢温颜先观此人举止气度,再看容貌,有了三分满意。

    她一声不吭都站在阿娘跟前了,元十七说不清是羞是窘,是恼是忧,待一一入座,她朝沈端横眉:你怎么来了!

    被她一问,沈端心虚地去看主座上的妇人,瞧谢温颜忙着和昼景说话,扑腾的心放回肚子,小声道:我是来送衣服的。

    元十七喉咙一噎,既不能说裘衣你拿走我不要了,又不能说她不该来,一问一答里她生了满肚子气,不再搭理此人。

    沈端忐忑莫名地坐在那,不知哪里惹了这位小姑奶奶,正伤神,所有人的目光随着谢温颜一句话转到她这里。

    沈姑娘呢,与我家十七是如何相识的?

    妇人雍容大气,嗓音清润如玉,沈端收起面对元十七的紧张局促,显示出骨子里的矜持知礼,答得滴水不漏。

    晓得是怎么回事,谢温颜微微吃惊看十七这份在意,两人竟是初识?

    是她看走眼了?

    不能冷场这道理沈端还是懂得的,也不知那一刻怎么想的,恨不能掏空肚子里的学识去夸赞初见的姑娘,洋洋洒洒,落落大方,夸得当事人听了都想捂耳朵。

    谢温颜听得咋舌,这她是亲娘都不敢这么夸十七

    然而当娘的哪个不喜欢旁人夸赞自家暖心小棉袄?

    两人一个敢说,一个敢听,羞得元十七想原地刨坑把自己填进去。

    元十五、元十六也是头一回见识沈端夸人的本事,不知情的听了这话还以为她家十七是举世难得、打着满城灯笼都寻不见的小仙女!

    琴姬捧茶低笑,昼景挨着她坐在身侧,心想,沈端说的不对,我的舟舟才是天上人间第一好。

    相思在心尖流转,她眼里蕴藏情意,好在当下众人的注意都放在和谢温颜相谈甚欢的沈端身上,没人看到准姑爷勾了少女小拇指。

    两人借着衣袖遮掩勾缠着手指晃了晃,琴姬笑着挣脱她的束缚,漫不经心继续饮茶。

    说得渴了,无意抬头间被元十七含羞嗔瞪了一眼,沈端猛地意识到自己的孟浪,自觉羞愧,一时不敢久留,可坐在这时候尚短,又陪谢温颜说了半刻钟。

    一顿好聊,谢温颜对她刮目相看。

    才貌双全,其心火热赤诚,眼神清正,看起来是个好孩子。

    要紧的是,对十七有意。

    这大概就是小年轻之间的一见钟情?

    她本就是来送还衣服的,借了家主的便利得以入府,不好赖着不走,一盏茶饮尽,起身告辞。

    她要走,元十七说不清心里什么滋味,任谁被这么实心实意夸赞一番,都难以生出讨厌她的心思罢?

    观她仍旧穿着一身旧衣,外面天寒地冻,心疼的念头再度涌上来,就见阿娘身边的婢女捧着崭新的棉衣出来,想也知道给谁的。

    簇新的棉衣被送到手上,感受到妇人没有一丝掺假的关怀,思及这些年遭受的冷眼,历经的坎坷,沈端红着眼眶领受。

    小兔子似的。元十七撇撇嘴:外面天冷,何须劳烦阿娘?我送你出去好了。

    她说得不情不愿,沈端心里一下子炸开一朵朵花,喜形于色,瞧着就是个实心眼的姑娘。

    谢温颜放心她们一前一后走开,感慨了两声,余光瞥见十四放在某人身上的视线,手一挥,催她们去玩。

    路总有尽头。出了元家大门,想到马上就要离去,沈端心头升起遗憾,这遗憾溢出眼眶,元十七心里受用,面上不显:好了,你快回家罢。

    回家?

    早十五年沈端就没有家了。

    连亲人都没有。

    她笑意吟吟:十七姑娘,你能看着我走吗?

    哦?元十七逗她:我看着你走,你会走得更踏实?

    沈端耳根子发红:十七姑娘看着我,即便风寒,我的心也是暖的。

    怎么以前不知她这么会说话?

    元十七蓦地想到这句话,却又不知为何会想到这话。思及两人冥冥中可能存在的情缘,她倨傲地点点头:行罢,我看着你走。

    多谢十七姑娘。

    沈端裹着元家赠送的棉衣,这棉衣算不上多贵重,胜在心意纯粹,多年饥寒交迫,她身子消瘦,厚重的棉衣在身都不显臃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