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之炮灰王爷奋斗史 > 分卷阅读70

分卷阅读70

作品:红楼之炮灰王爷奋斗史 作者:凌沧州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水汷仍如呆鹅一般,长身如玉,立在窗户下。

    宝钗眸子一暗,随手抽走了水汷手里的信,关上窗户,转身回屋。

    “吱呀”一声,窗户关闭,水汷堪堪回神,恐引来旁人,手指轻轻叩着窗户,低声道自己失礼。

    然而任凭他道歉说了千百遍,宝钗只是不理他。

    又过了一会儿,莺儿进屋伺候,宝钗听外面没有了声音,想是水汷耐心耗尽,已经离开。

    宝钗梳洗过后,躺在床上,胡乱睡了一觉。

    梦里乱糟糟的,驾着祥云,游览大好河山,又瞬间跌落云头,掉在深渊。

    清早起来时,眼下有着一圈淡淡的青色。

    莺儿见了,连忙让小厨房送来刚煮好的鸡蛋,去了皮,一边询问宝钗昨夜做了何梦,一边拿着鸡蛋在她眼下滚了几滚。

    宝钗心不在焉,懒懒地应了几声。

    莺儿素来没什么城府,只道是宝钗许久不曾回家,心里一时激动,没有睡好的缘故。

    宝钗简单梳洗之后,仍让莺儿给她梳一个寻常的鬓。

    三千青丝挽起,发间没有一点装饰之物,莺儿看了看,劝道:“姑娘,这样也太素净了些。”

    “罢了。”

    宝钗从妆匣内捡起一支蝴蝶发簪,递给莺儿,道:“用这个吧。”

    忽而又瞥见进京途中薛蟠送她的那支珠钗,点点珍珠聚在一起,簇成珠花形状,旁边又用素银做出枝叶,金线勾出花蕊,下面缀着流苏,着实是个清雅的簪子。

    手指不由自主捡起珠钗,想起薛蟠曾说过的话,推度之下,这支珠钗,当是出自于水汷府上的铺子。

    耳畔响起莺儿的声音:“姑娘,这支珠钗就不错,我给您簪在鬓上吧。”

    宝钗眼神一暗,把珠钗放下,道:“流苏太长,再换一支。”

    莺儿撅起了小嘴,唠唠叨叨讲姑娘的脾气真怪,女儿家,哪有不喜欢花啊粉的?又从妆匣内捻起一根通体碧玉的翡翠玉棒,配在蝴蝶发簪左右。

    收拾完毕,宝钗去了薛母屋里说着话,没过多久,薛蟠也过来了。

    薛蟠身上带着隔夜的酒气,走路打着飘,见了宝钗,却是十分欢喜,一会儿道妹妹清减了些,一会儿问道观生活是否清苦。

    宝钗一一回答,见薛蟠这副模样,显然是做昨夜不知喝了多少,温声细语,慢慢劝解薛蟠,道:“如今我陪在公主左右,不能常伴母亲膝下,哥哥作为家中男子,多少收敛一些,莫叫母亲忧心才是。”

    薛蟠面上微红,连声说好。

    昨天水汷来荣国府,讲水晏病情来势汹汹,探春背地里哭干了眼泪,薛母也为她担忧。

    吃晚饭,带着宝钗去了王夫人屋里。

    王夫人正暗自垂泪,见她俩来了,忙让丫鬟奉茶。

    王夫人道:“探丫头是最孝顺知礼不过的,她亲娘几次三番闹事,因而我面上才不敢太过疼她。但妹妹你是知道的,我待她与宝玉是一样。”

    话音刚落,泣不成声,薛母与宝钗连忙劝慰。

    王夫人用帕子擦了泪,道:“天子赐婚,原是莫大的荣耀,我心底也为她高兴。南安太妃我也是见过的,最是和气不过的,王爷又是那般的人物,想是二公子也是不错的,我还与老祖宗言道,探丫头也算有了个好归宿,不枉她养在我膝下一场。哪曾想,又出了这种事情。”

    “探丫头是个最知事明理的,在我们面前,也不敢很哭。我夜里打发丫鬟去瞧,那个时辰了,她竟还没睡着,私底下不知哭成什么样子了!”

    宝钗听了,连连劝解,又坐了一会儿,起身告辞,说去探春那里瞧瞧。

    王夫人知她们姐妹素来交好,忍着泪,嘱咐宝钗好好开解探春,莫叫她作坏了身子。

    昨天水汷来荣国府,众姐妹得知了,也都来劝了一劝。

    黛玉劝了几句,探春知她体弱,忙让丫鬟仍将她送走。

    迎春口拙,只会道妹妹莫要太过悬心,惜春年幼,天真懵懂,更不知如何去劝。

    探春听了,心里更加难受,打发了丫鬟送走众人,独自一人面对着刚绣好的喜衣,想起她往日在王府的种种,水晏待她情分,如镜花水月一般,到头来仍是一场空。

    泪水难以自制,落在衣上,砸在心上。

    听到侍书一声“宝姑娘来了”,探春忙擦了泪,强挤出三分笑,起身去迎。

    见平日里明艳照人的探春一改往日爽利,脸黄巴巴的,强颜欢笑,宝钗心中一酸,恐她看了更加难受,连忙忍住,打发了屋里的丫鬟,拉着探春的手,低声劝解。

    府上的这么多姑娘,探春与宝钗最为要好。

    除却王夫人那一层关系,宝钗的为人处世,治家才能,皆让探春拜服。

    探春搂着宝钗,话不成语,痛哭出声。

    宝钗轻轻拍着她的背,看了一眼窗外,道:“你素来聪慧,难得也“关心则乱”了。”

    探春一怔,泪眼朦胧,抬头看着宝钗。

    宝钗嫩脸微红,取来书信,塞到探春手里,小声道:“若不是因为你,我才不做这“红娘”。”

    “快打开看看,上面写了什么。”

    探春顾不得擦脸上泪花,连忙打开书信,细细翻阅。

    看了一会儿,忽然破涕而笑,道:“吓死我了,我还以为...”

    宝钗点了一下探春额头,笑道:“还以为什么?”

    探春俊脸飞红,佯怒道:“宝姐姐,你离家不过几日,怎地越发不稳重了?”

    搂着宝钗的腰,将头埋在她的胸口,道:“宝姐姐,真是太感谢你了。”

    宝钗拍着她的背,轻声道:“你我是什么情分?莫拿谢字来羞人了。”

    想了想,宝钗又道:“天家水深,他们这般做,想是也有他们的苦衷,你莫要将此事宣扬出去,坏了他们的打算。”

    探春一笑,脸上尚挂着几滴泪珠,道:“宝姐姐把我当成什么人了?我是那般不知轻重吗?”

    宝钗拧了一下探春的小脸,又与她说了一会儿话,方回梨香园。

    京都远比金陵冬季寒冷。

    出了暖烘烘的屋子,呵气成霜,外面的楼台亭阁,假山花木,皆披上了一层新装。

    这种季节,宝钗越发离不了冷香丸。

    好在当年薛蟠做的丸子足够多,够她吃个几年。

    辞别了探春,宝钗又去黛玉那坐了一会儿。

    荣国府上不曾传出“金玉良缘”,宝钗待人又一向宽厚,年久日深,黛玉自然念着她的好。

    黛玉见这种天气,宝钗仍不忘来看她,黛玉心下欢喜,让丫鬟去沏了滚滚的热茶,捧来给宝钗。

    宝钗博学多才,与黛玉也能说到一块,二人越聊越投机,眼见着天色渐晚,宝钗才起身离去。

    黛玉披着衣服,要去送她。

    宝钗知她素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