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节

作品:重返王侯家(重生) 作者:纳兰十七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可是等看第二句,她就明白了:“……”

    原来这首每一句都写得好,每一句拎出来单看都是佳句,可是放在一块儿就不对了,整首只能算是勉强合格。

    宁王妃把这诗念了一遍,抬头问道:“这是谁写的?”

    宝意才刚同五公主耳语完,就听到自己拼凑的那首诗被母亲念了出来。

    万万没想到,对面竟然把这首诗也放在优秀作品里送了过来。

    ……他们对自己的诗作还真是自负!

    亭间游廊再次安静。

    这回不等贵女们再猜是谁写了这么一首诗,宝意就上前一步,认领了。

    “回母亲的话,这是我写的。”

    “你写的?”宁王妃失笑。

    “嗯。”宝意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可能真的不适合写诗。”

    应静书站在一旁,回想着刚才宁王妃念的那几句诗,确实句句都是佳句,只不过连在一起别扭。

    宝意又说这是她交上去的,里面却没有自己递给她的小纸团。

    应静书一想就猜到,这怕是有别人也递了诗给她。

    宝意手握几首好诗,都是拳拳情谊,用哪一首都不对。

    索性就各抽了一句出来,拼成了一首七言绝句。

    难为她能拼得出来。

    应静书想到这里,眼含笑意地开口道:“前朝有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郡主作诗怕就是耽误在了这上面,所以才句句拆开都是好久,连在一起却失了平衡。”

    听好友为宝意说话,沈怡君也眼睛一转,开口道:“前人诗集里不是也有残缺的诗篇吗?这诗写得好,留下一两句供世人回味也就够了,何必追求完整?”

    她说着看向宝意,“我看啊,郡主下次想不出一首完整的,索性就写一句交上去算了,说不定还能传世。”

    应静书在旁听着,一低头忍不住笑出了声。

    沈怡君说话如此有趣,又总是语带促狭,惹得宁王妃她们也都笑了起来。

    宁王妃一边笑一边摇头:“怡君你这嘴……”

    一时间,这亭间盈满了笑声,哪怕对面也听得见。

    对面坐着的三人都想,这应该是评到宝意那首诗了。

    本来他们也不该把宝意那首诗放到优秀里,可是他们三人写的诗竟然没有得到个优秀,三个“主考官”谁也不愿意。

    于是谢临渊就把首诗往优秀的堆里一放,然后萧璟跟谢易行都没有反对,就这么拿过去了。

    在这笑声之中,柔嘉脸上带着笑,眼中却是再渗出暗恨来。

    方才明明风头都在她这里,可是宝意这么一来,又变成她最引人注目了。

    柔嘉无法理解,宝意在自己的院子里做那么多年小丫鬟,就算她现在回到了郡主的位置上,可是缺失了那么多的教养,怎么能一下就补得回来?

    明明她从前也不是善于读书的人。

    难道——

    她心想,难道是宁王妃早早预料到赏花宴上会有这么一出,所以让人给她准备了诗文?

    而宝意还如此聪明,没有将完整的诗文都用起来,只是这样随意地拼凑了一番。

    就算是翻船,也有应静书为她提出这番说法。

    柔嘉手中紧紧地揪着手帕。

    她不甘心,为什么所有人都在跟自己作对?

    为什么宝意总是跟自己过不去,自己什么计划她都要破坏?

    所有优秀诗作都品鉴完了,作诗的环节也告一段落。

    觑见了这个空隙,五公主咽了一口口水,想起宝意刚刚对自己说的话,尽量镇定地开口道:“今日赏花宴那么多首诗里,写得最好的就是魁首,写尽今日情与景。我在宫中鲜少有机会出来,若是能将今日的情与景都保存下来带回宫中,那就好了。”

    她在众人未有下一步行动的时候出声,顿时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目光。

    于雪晴再次腹诽一声,她这又要做什么?

    柔嘉望着五公主,则是陷入沉思。

    她想着这五公主的性情,上辈子她从来都是毫无存在感,也希望没人注意到她。

    会这么在众人面前主动说话,实在反常。

    应静书听了,则对五公主说:“公主喜欢,找个画师将这荷塘景色画下来,再配上今日所做的诗就好。”

    五公主对她摇了摇头,说道:“就不找画师了。我喜欢应姑娘的诗,也喜欢永泰郡主的画。”

    她说着,拉着宝意的手晃了晃,“宝意你就给我画一幅吧,好不好?”

    听到这里,柔嘉心中了悟,原来是为了替宝意搭台。

    只不过应静书那诗,需得配上极大气的画才能衬得起。

    这下五公主只怕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从前在自己的院中,宝意的琴棋书画四课里,最好的确实是丹青。

    可是要配今天的诗魁,以她那水平哪里画得出来?

    五公主想给她搭台,怕不是却挖了个坑给她跳。

    柔嘉忍不住生出了几分幸灾乐祸,而宝意却大方地道:“那恭敬不如从命,冬雪。”

    她转头吩咐了冬雪,让她去取了画纸和自己惯用的笔来。

    在这凉风习习的游廊上,很快便有几个小厮搬了张宽阔的木桌来。

    一张同桌面一般大的纸在上面铺开。

    旁边立刻就有人认出了这是烟墨阁的纸张。

    这纸贵得出奇,便是她们之中有喜好丹青的也舍不得去买。

    不钻研丹青的人干脆就不知道有这纸卖,比如柔嘉。

    她于书画上并不钻研,不知道这纸有特殊。

    否则此刻对宝意会更忌惮。

    宝意来到了桌前,选了一支笔,然后握笔挥毫,转瞬就在这纸面上铺开了大片淡墨。

    对面亭子里,萧璟、谢临渊、谢易行都看着这边铺起了桌。

    旁人散开,露出站在桌后的宝意,她拿着笔,似是在对着面前景致作画。

    这一幕将他们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

    “宝意在作画?”谢临渊忍不住站了起来,很想过去看一看。

    只是由于那边都是女眷,他也就只能想想。

    谢临渊有些着急。

    他就想知道诗也作完了,她们怎么现在又要画画了。

    这不是在轮番为难他妹妹?

    萧璟倒没他那么着急。

    他不知道宝意在丹青一道上造诣如何,不过想起想着在马车失控的时候她那份镇静,又想着先前灾民闹事,她处理起来条理清晰,就相信这次不用他们,宝意也有办法能渡过去。

    三人之中最淡定的是谢易行,毕竟只有他清楚妹妹师从霍老,用心专注,又有天赋。

    短短时间就能将字从原本的狗爬写成今日这样,显然无需担心。

    只怕那些看轻她的人,待会儿还要大吃一惊。

    游廊下,宝意下笔完全不用思考。

    似是早已有画在她的胸壑中。

    她手中的笔只需要把它描绘出来。

    她落笔之时,许多人心中还有看轻。

    可是等到这纸面上风荷渐渐成型,她们就不得不收起了这看轻的意思。

    随着宝意的笔触变化,画面越来越完整,她们脸上的神色又通通变做了吃惊。

    先前替宝意担心的徐氏看着这画,忍不住“哎哟”了一声。

    她对宁王妃说:“郡主画得竟这般好!”

    宁王妃虽看着镇定,可直到这画出来,她在袖子底下紧握的手才放松了。

    “嫂子忘了?”宁王妃故作轻松地对着徐氏说道,“宝意的曾祖父丹青可是一绝。我们宝意生得像她的曾祖母,在丹青一道上则像她曾祖父。”

    在旁的夫人们听了,顿时都恍然大悟——看来这永泰郡主确实是样样都像了她的两位曾祖。

    又过了一炷香时间,宝意最后一笔收势。

    她放下了笔。

    众人都忍不住围上前来,想要看得更清楚。

    应静书望着这荷花,评价道:“用笔疏狂,虽是夏日之荷,却有搏雪傲霜之气。”

    沈怡君也沉吟道:“泼墨飘逸,架构自然,浑朴中见清秀,洒脱中含缜密——”

    倒是像她祖父推崇的前朝画圣之笔。

    宝意画完却没停歇,而是取了笔架上的一只狼毫。

    狼毫吸饱墨水,在画的左侧特意空下来的位置笔走龙蛇,写下了应静书方才做的那首诗。

    笔锋潇洒,一气呵成,书画一体,浑然天成。

    看着这画从无到有,从白纸变成如今这般的人都震撼到失语。

    宝意此刻还没有自己的印章,于是只是取了小楷,在最后写下了自己的封号永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