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旁支嫡女 > 第37节

第37节

作品:旁支嫡女 作者:春未绿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您,您怎么来了?”

    多年的君臣已经浸润到骨子里了,方惟彦虽然已经表现的很镇定,但依旧有点慌。

    好吧,看起来的确美若天仙,便是杨妃在世恐怕也就这样了。娇憨可爱也有,甚至进门能言笑晏晏看的出来,非常伶俐也好相处。

    所以,母亲看上的人就是她?

    蜜娘用帕子捂嘴“扑哧”一笑,歪着头道:“咱们都是平辈,就不必用您了。是方姐姐让我来的,说这里有《鲁公全集》。”

    “哦哦哦,对,这里有。”方惟彦心里不知道怎么说,是一种非常新奇的感觉。

    他很快找到《鲁公全集》,但不直接递给蜜娘,而是放到离蜜娘最近的桌子上。

    蜜娘心道,这个人倒是很懂分寸。

    她笑着接过书,翻了几页,好像真的为看书而来。

    方惟彦站在这里实在是有点尴尬,又听一道女声问:“这里是什么意思?”

    一提到做文章,方惟彦眼睛发亮,他见她是真的不太懂,于是讲解:“这里破题不能看字面意思,要从文里背景来看,这里的题眼表面在说宰相该如何安邦,度在哪里,实际上是说君权相权孰轻孰重?”

    于是,蜜娘又听他说了出这道题的人的背景以及当时的情况,不由得恍然大悟。

    “我一直觉得想学程文认真努力些就好,没曾想这般难。你可真厉害,你这么一说,我就懂了。”蜜娘笑眯眯的看着他。

    方惟彦莞尔:“这也没什么,但凡科举都要做的。”

    “我…”蜜娘顿了一下,又有点害羞道:“我不能在这里久待,那我不懂的,日后你能教我吗?”

    “可以。”方惟彦说完这句话就有点后悔。

    他脑海里有一种声音说,方惟彦你昏头了,这是未来的太后,要是嫁给你了,那未来天子怎么办?况且,阮太后不是一般人,她要是嫁进来,家里哪个人是她对手。

    可是又有另一种声音道,她这般可爱纯真,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是《孔氏家语》所说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久人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

    也许她也是被逼无奈,毕竟深宫不易。好人入宫都能变坏,就像忠义正直之人,入了官场,本想一番作为,但若不不同流合污,很难在官场混下去。

    就在他呆呆的想的时候,蜜娘悄悄走了,等方惟彦回过神来,此处已经是空无一人,唯独脚边留下一方丝帕。

    他心想这应该是阮姑娘落下来的,要是让别人捡走就不好了。

    于是,他弯腰捡起,放在袖口。

    一股幽香从袖口传来,方惟彦顿时脸通红。

    却说蜜娘来到堂前说书人已经开始说书了,定二奶奶招呼她到前边坐时,又看到了简夫人祖孙二人。

    东安侯老夫人身畔也坐了几位姑娘,蜜娘无意现在就觉得自己能嫁入方家,所以把自己当一幅主人家心态。

    她还是很端的住,一直小口品茶,偶尔和她娘说几句话。

    简月华看了四周一眼,顿时觉得她的胜算最大,有眼睛的都知道会选她。东安侯府两位表姑娘早就出局,至于新来的这位阮姑娘,是有些美貌,但是美貌和家世,是个人就知道怎么选。

    瞧,坐她后面的夫人都知道呢。

    “那位姑娘模样生的好生标致,怕是天女下凡也不过如此吧,只不过她父亲才是个六品主事。”

    “这妾侍看重美色,妻子断看贤淑与否就行。你看她娘头上戴的首饰还是去年时兴的,一看就是去年的货色,我看她们家怕是五百两银子的嫁妆都出不起啊。”

    “我家儿子说了,再好看的美人,最多十天就看腻了,还是找个有助力的好。”

    …

    这些话她们当然是悄悄说的,定二奶奶和蜜娘都没听到,因为徐氏对她们很礼遇。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方惟彦和状元曾梦佳身上,曾梦佳还不知道方惟彦已经在议亲,只是说了不少肺腑之言:“几年前我蟾宫折桂,自以为大展宏图,但到如今也不过是在翰林院苦熬着。”

    “惟彦,你年纪也不算小了,万万不可和我一样,我早早定了门亲事,以至于没有得力妻室相助,走的是举步维艰。我像这样熬,怕是再熬十年,也不过是微末小官。”

    方惟彦点头:“师兄,我知道的,多谢你提醒。”

    他拜入先生门下时,曾梦佳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到现在科名在他之后的卢国栋,孙寿朋都混的比他好。

    这二人都是被榜前就定好,娶了大家女子。

    此时都平步青云。

    但是方惟彦也并不觉得官场全部靠姻亲关系就走的远,有时候门生远比所谓的女婿还重要。

    况且,今上早已亲政,他也不是幼稚孩童,谁说几句就信。

    这些话方惟彦并不会说出来,人生在世,许多事情不如意时,大多数人不会想过是自己的问题,都会推到别人身上。

    毕竟,谁会承认自己能力不行不如人呢!

    说书人退场后,大家都入宴席坐好,简夫人是户部尚书的夫人,周围簇拥者非常多,简月华略带矜持的笑着。

    徐氏眯了眯眼睛,再看着蜜娘那里时,这孩子正慢条斯理的吃着鹿脯,她忍不住笑了笑。

    宴毕,定二奶奶就带着蜜娘回去了。

    当天,徐氏就把方惟彦喊来问:“你妹妹定了亲,过几日也要为你提亲,你今日见了阮家姐儿,不知你觉得如何呢?”

    方惟彦知道自己一旦说好,婚事马上就要定下。

    那他真的愿意娶阮姑娘吗?他知道她很无辜,自己有天机可以看到很多以后的事情,她未必知道。

    但这是很沉重的一步,可能改变历史的一步,他必须郑重。

    徐氏见儿子犹豫,不免道:“你是不是觉得她不好?”

    方惟彦当下反驳:“不是,她很好。”就抛去所谓的陈见,以他今日所见,这个姑娘完全是钟灵毓秀集一身。

    “难道你也是那等轻狂人家,嫌弃人家姑娘家世嫁妆不成?”

    方惟彦摇头:“自然不是,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我怎么会嫌弃这个。况且,您说过阮姑娘的父亲也是进士出身,怎么会家世低,说这样话的人不过是贪慕权贵罢了,她家里条件怕是还不如阮家呢。”

    徐氏听儿子不知不觉的帮蜜娘说话,心里暗自觉得好笑。

    “那…”徐氏试探的问他。

    方惟彦难得露出害羞的表情:“儿子还不是一切听凭娘的安排。”

    说完,他自己也松了一口气,袖子里的帕子的幽香仿佛萦绕在他身上。

    “姑娘大喜,姑娘大喜,侯府遣了门人来提亲了。”紫苏跑来连忙告诉正在做女红的蜜娘。

    这回蜜娘是知道娘为何让她做那么多针线活的原因了。

    她笑道:“瞧你,跑的这么急做什么,我都不急呢!”

    陆陆续续又有人来报说男方送的礼如何。

    “那雁是活雁,毛发整齐,油亮的很。还有四色糖冰糖、桔饼、冬瓜糖和金茦,靶镜,剪刀,还有梳子十八套,海味二十抬,四京果六十六盒,四蜜饯一担,生果一担,干果十八盒,另有聘书聘金,香烛炮仗多的我都说不完了,咱们正院都放不下了。”

    蜜娘听了心里越发觉得靠谱,这才是女儿家都盼望的婚事。

    定二奶奶难得给下人们多发了一倍的工钱,下人们十分高兴。

    男方媒人请的是徐氏的嫂子,她也是特地上京为儿子下定,蜜娘这边请的是族里的瀚海公夫人。

    阮家这边也是请了不少亲朋好友上门,比不得侯府能请戏班子,但抹牌打马吊也是乐趣不是。

    家里也没请京里的酒席,都是自家土灶烧的,大部分是地道的湖广本地菜,比起京里酒席,省了一大笔钱,但是十分丰盛。

    炸的八宝肉圆堆的满满的十大碗,砂锅财鱼满满一锅,更不提男方送来的海味,龙膏蟹、宫保大虾、浓汁鲍鱼、水晶蹄膀,更别提冷盘中有水煮花生、椒麻牛肉等等,再有素菜,家里发的新鲜豆芽菜、芋头煨白菜、杏鲍菇炒腊肉、猪油熬煮萝卜。

    蜜娘早起用早膳就闻到香味了,馋的不得了。

    定二奶奶尤嫌不够,又把鲜果买了不少回来,方才放心。

    “娘,您的泡菜做的最是爽口,您也别嫌弃登不上大雅之堂,那饭菜吃到最后吃腻了,有您这清清爽爽的小泡菜,岂不是爽口至极。”

    说是要十二个菜,蜜娘去厨房看了看,怕是十六个才都少了。

    定二奶奶则赶她回去:“你赶紧回房去,马上客人们都来了。”

    最先到的是阮家本家人,五姑娘没来,四姑娘和范玉真携手而来。

    四姑娘替三姑娘解释道:“她是怕冲撞了,就没来。”

    虽然人没来,礼还是送来了,一对荷包。四姑娘和范玉真分别送的是臂钏和簪子。

    蜜娘让丫头上茶来,今日带姑娘们来的是公府世子夫人唐氏,她此时见蜜娘,又是另一等的亲近了。

    “没想到你和他们家结了亲,那方四郎可是有名的仙貌佳郎,真真是恭喜你了。”

    此时蜜娘只能羞涩一笑了。

    四姑娘还好,她近来也开始议亲了,范玉真却是十分羡慕。

    又说郭瑶玉郭瑶仙姐妹也来了,郭瑶玉原本在准备亲事不该出门,但是因为是蜜娘,她还是来了。

    包括郭瑶仙,婚事不顺的她本来瑟缩于人后,但因为和蜜娘的同窗情,二话不说就来了。

    她和四姑娘范玉真只是泛泛之交,但看到郭瑶玉姐妹的瞬间蜜娘很是激动。

    “课长,瑶仙你们来了。”

    郭瑶玉笑:“你的好事我怎么会不来,计妹妹也要来。”

    “那可就太好了,王姐姐是不是也来了?”

    “在外和你娘说话呢,她等会儿就进来。”

    计春芳最后来的,她来的时候蜜娘家都要开宴了,计老爷也是送了厚礼过来,计春芳连忙告罪。

    “是我的不是,我自罚三杯。”

    她还是那个样子,惹得大家乱笑,四姑娘有点瞧不上眼。

    在她眼里郭瑶玉姐妹是官家千金王素敏也是大家年轻媳妇,这计春芳不过是个商户,和她们一桌有失身份。

    蜜娘却觉得很亲切:“快坐下吃席吧,咱们可都是空着肚子等你。”

    大家坐在一起畅谈往事起来,计春芳家里有船消息也灵通,一时说起陶淳儿,大家又说到以前。

    计春芳故作愁道:“以前每次都是洛秋君和蜜娘轮番头名,我是有个人垫底就好了。”

    说罢又道:“哦,对了,秋君已经嫁到汉阳了,说那家人是世交。”

    “我听说了,她是嫁到汉阳的袁家,袁家有个园子很有名,当年我在江夏的时候还去过。”

    郭瑶玉拉回主题:“不过今日咱们是特地来贺妹妹的,定了这样一门好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