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

作品:我靠美食成万元户穿书 作者:西瓜妖精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嘿,就他机灵能耐了,没得惯他的臭毛病。

    小孩已经习惯自家亲人不吃他这套了,低头吃瓜,不一会儿就眉开眼笑了。

    宋致远从屋内端出一罐糖水,宋家‌‍兄‎‍妹‎‍带来的番薯削了俩个,放了些薏米,绿豆,并一半木瓜,搁锅里煮的,当夏天夜宵吃。

    柳暄红也不知道宋秋竟然还煮了糖水,不过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她家老大老二本身处于少年发育期,宋万水和宋暖英也是快二十岁的小年青,都是吃粮食厉害的年纪,一天三顿饭自然是满足不了自身能量需求的,吃完不一会儿就要饿了。

    “给老二和老四留了吗?”

    不耐烦喊名字的时候,柳暄红就按年纪喊。

    小月儿最小,就成了她嘴里的老四。

    她方才好像没瞧见宋秋或小月儿抱搪瓷杯,估摸着是要回来吃糖水的。

    宋致远:“没。”

    他是按宋秋的嘱咐,看火苗熄了后直接端出来的。

    一家人不禁放缓了速度,慢条斯理地喝了起来。

    果然,不一会儿,屋外响起宋秋温醇的嗓音和小月儿的叽叽喳喳。

    ‌‍兄‎‍妹‎‍俩送瓜回来了,小月儿怀里还抱着一个搪瓷缸子。

    小腿走的稳稳当当。

    柳暄红忙接过,奖励似的地摸摸她的小脸,夸她:“我家月儿真能干!”

    月儿小脸红扑扑。

    宋小果迫不及待地打开:“娘,二丫家今晚也吃糖水。”

    不过是最寻常的绿豆海带汤。

    夏日消暑解渴必备良品。

    柳暄红便把它和宋秋煮的木瓜番薯薏米糖水一块搁桌子上放着,大家想吃哪个就舀哪个。

    夏天了,宋秋和李大娘都煮了消暑糖水,提醒了柳暄红,她也该煮一份了。

    不过要煮什么,她没想好。

    翌日,柳暄红早早起床,宋致远也没出去,他卖完了西瓜,暂时不用早出晚归。

    宋秋煮了清粥,炒了两道小菜,等小果和小月儿睡眼惺忪吃过早饭,一家人难得整整齐齐地出门,出发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里吵闹喧杂,有卖瓜条干果的,卖鱼汤骨头汤的,也有卖鸡鸭鱼蔬菜等农副产品的。

    吵吵嚷嚷,人声鼎沸,挤的水泄不通。

    柳暄红一边拽住了小月儿和小果的小手,严肃道:“不准松开娘的手知道不?”

    俩小孩眉眼灵活,眼睛滴溜溜地落在琳琅满目的小摊上,漫不经心地点头,心思早就飞了。

    柳暄红无奈地攥紧了他们。

    好在她家老大老二懂事靠谱,一人呼了一巴掌屁股,俩小孩老实了。

    就是禁不住小眼乱瞟。

    柳暄红也不知农贸市场有没有卖果树的,但农贸市场是松山县最大的交易市场了,鱼龙混杂,什么都有,若是这儿找不到,唯有回公社的大集上寻摸。

    好在她们运气不错,在一处小疙瘩边角看到有人卖花,旁边就是卖苹果树的,柳暄红上去攀谈。

    卖苹果树的小贩家里有葡萄藤,也有木瓜树,可没有宋小果想要的桃子树,小孩垮下脸,垂头丧气。

    小贩露出憨厚笑脸:“不过俺们隔壁村有人种,您想要,我替您问问。”

    柳暄红:“麻烦您了。”

    这年头买卖就这样,物资匮乏,谁家种了稀罕物,就去谁家问,问到了种子自家就种。

    反过来,买家买东西也差不多是这样。

    比如宋致远卖西瓜,就是一路问过去收到瓜的。

    这卖果树的也差不多,他家没有,兴许认识的别家有。

    柳暄红也不怕他们骗人,留下地址,等他们带了果苗再给钱。

    没有货,一分钱也挣不了。

    什么定金啊辛苦费啊合同什么的,这年头还不太普及。

    虽是办完了事儿,但是果苗没在手里,小孩们兴致不高,柳暄红摸摸下巴,瞧见有卖冰棍汽水的,让小孩们去买冰棍吃。

    冰棍,夏天小孩最喜欢的吃食。

    没有之一。

    宋小果和小月儿又欢呼雀跃起来。

    就连宋致远和宋秋的眉目也松散了些。

    “娘,您在这歇歇,我去。”

    宋致远迈着大长腿,一眨眼就消失在人海里。

    柳暄红微愣。

    少顷,少年抓着五根冰棍回来了。

    裹着白色塑料包装的冰棍滴着水,冒着寒气,染湿了宋致远的一抹衣角。

    “有盐水的,酒甜和绿豆味的。”

    宋致远先让柳暄红挑。

    柳暄红没吃过,绿豆味的冰棒她熟悉,但是盐水和酒甜的她就没吃过了。

    她饶有兴致地选了个盐水的,别看名字齁咸,但是吃起来也是甜丝丝的,她听着宋小果和小月儿嘀咕,他们把盐水老冰棍喊作盐糖冰棒。

    一路举着吃,不费事,路过斜挎着冰棒箱卖力吆喝的小年轻,宋致远忽然问:“娘,您会做冰棒吗?”

    柳暄红扭头:“会。”

    宋致远得了她的回答,就不吭声了。

    柳暄红正想着他要问怎么做呢。

    没忍住,瞅了他好几眼,然而少年老神在在,时不时拉下乱跑的小孩。

    她叹了口气。

    其实不用问,她也知道,宋致远是瞧见别人卖冰棍,自己也起了同样的心思。

    虽然她们家现在日子好过了,但是宋致远和几个孩子,依旧没忘记他们活在老家的日子。

    宋致远满脑子依然是干活挣钱养家。

    不过,挣钱总好过去瞎混,柳暄红等着他问自己冰棍的做法。

    夏日里卖冰棒最挣钱,县里的小年轻爱利用暑假,去批发冰棒,挎着冰棒箱在大街小巷和乡里村落叫卖。

    批发的冰棒一个五分,在县里能卖上一角钱。

    宋致远这是不打算让供销社挣那五分钱,打算自产自销了?

    没几天,宋致远又问了柳暄红冰棒需要冰块吗?

    她能不能做冰块。

    柳暄红说不能。

    她看过,硝石制冰,但是她不会。

    柳暄红没看出他失望,少年面无表情出去了。

    柳暄红以为他放弃了。

    但瞧他依旧早出晚归。

    问起宋秋。

    “我哥说要买冰箱。”

    柳暄红瞪大眼睛。

    她是不信,冰箱多难得,宋致远能行?

    但她心里隐隐有股期待。

    然而就这么过了七月份,时间来到了八月中,她的饭馆都快装修好了,夏天都快完了,宋致远也没倒腾出冰箱来,柳暄红也没功夫询问他。

    饭馆的装修快成了,柳暄红看好了日子,等摆上家具,散散味儿,就能开店,没成想家具厂放了她的鸽子。

    第37章 韭菜篓子

    平南家具厂在松山县众多厂子里平平无奇。

    它规模不大不小, 前身是一个木头厂,后来被石楠公社和八久公社整合成社办工厂, 在松山县农业社办的春风木工厂和其他公社办的家具厂里夹缝生存。

    柳暄红之所以选中它, 就是因为它规模小,厂子收益低迷,但活儿干的不错。

    私人定制的家具, 大木头厂看不上这点利润,安排了订单,工期也压在那些大订单上,遥遥无期。

    平南家具厂则不同,大厂子吞并市场,私人小作坊又如雨后春笋, 平南家具厂的日子不好过,在倒闭的边缘徘徊。

    小厂子吃不了大鱼, 平日就靠这些散户订单撑着, 柳暄红装修卤味店时就找的平南家具厂, 厂子主任亲自接待, 对柳暄红的繁琐要求没有半点不快, 又快又好地完成了家具制造。

    甚至还贴心地送了她卤味店的招牌,“柳记”二字邀请一位老书法家亲自书写, 足以看出他们的重视。

    柳暄红和他们合作愉快, 这次饭馆装修,照旧找他们定制桌椅板凳和柜子。

    不过没想到, 约好这几天组装完毕的家具, 竟然还没做好!

    柳暄红拧眉, 当即让宋暖英看饭馆, 她领着宋万水去平南家具厂。

    “婶, 您认为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