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科举之首辅 > 分卷阅读32

分卷阅读32

作品:科举之首辅 作者:诸佛龙象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

    考生到齐后不久,从贡院的后院便走出来一行人。

    为首的一身紫服,头戴直脚幞头的人。

    这人的身后并排跟着三位身着绯服的人。

    大凉官服主要以颜色来区分品阶。

    八、九品官员服青,六、七品官员服绿,四、五品官员服绯,佩银鱼袋,三品及以上服紫,佩金鱼袋。

    而若入内阁,任首辅,佩的则是紫金鱼袋。

    而大凉历来由礼部与御史台协同主持。

    礼部尚书为主考官,礼部侍郎一名,御史台副都御史两名为副考官,所以这三人的身份一目了然。

    宁砚的号房比较靠前,能清楚的看到最前方的公堂。

    他看到四人在公堂交谈了两句后,一名下官得了吩咐后退出了公堂,四人在各自的位置落座。

    没过多久,伴随着沉闷响亮的鼓声,外帘官捧着托盘从后院而出,托盘里盛的就是会试的考卷。

    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第二场试论一、制五、诏、诰、章、表内科各一;第三场试经、史、策各一。

    上一次宁砚就是栽在了史论上,所以等他拿到考卷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看向了这次的史论题。

    “蜀武帝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后晋连霍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这就是这次的史论题。

    蜀武帝指的就是诸葛亮,连霍是大凉开国之前十国混战之时,后晋的一代名相。

    “申商”指战国时的申不害与商鞅,两人都是变法的代表人物。

    所以题目的大致意思就是诸葛亮和连霍都变法了,结果却是一成一败。

    题目的意思宁砚明了,相关史事他也了然于胸。

    心底松了一口气的他却想到了另外一个层面上。

    当今那位变法革新的想法应该还一直坚持着。

    这一点,不仅仅从考卷上能看出来,从他对宁武关之变以后的处理手段就能看出来。

    他虽然革除了章严维的首辅之位,但却将原次辅夏敬提为了首辅。

    而夏敬是谁,章严维变法的头号拥护者。

    从这里就能看出皇帝的用意。

    暂时妥协,等宁武关风波过后便会寻机再次启用章严维。

    这对宁砚来说算是一个大大的好消息。

    反正他已经被打上了章派的烙印,那章严维一旦重新掌权,对他来说虽然利害并存,但利绝对大于害。

    思绪跑了一会儿后,宁砚回神后便开始将注意力放到了书义与经义之上。

    这是第一场的内容,三天后就会有人来收卷。

    第一场、第二场宁砚都完成的很顺利,每次剩下的时间他便用来构思史论题与策论题。

    所以,当第三场考试开始的时候,宁砚笔下如行云流水一般流畅。

    “天下之患莫甚於不权时势、而务博宽大之名……虽申商之术、儒者弗道、然时势所值、激於不得不然、善为国者必不敢因循顾忌、而贻天下以不测之患……”

    史论之后,宁砚稍作休息之后便开始策论的答题,不然他怕间隔的久了,脑海中的思绪就断了。

    策论的题目很简单,“刑赏忠厚之至论”七字而已。

    宁砚将宣纸展平,又往砚台里添了点水将墨磨匀,蘸墨之后,笔尖稍顿后便提腕落字。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

    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

    当天晚上,宁砚将笔放下,看了一眼燃了大半的蜡烛,如释重负的舒了一口气。

    终于完了。

    一天的时间,三道题,全部作答完毕。

    此刻的考场上已经少有烛光了,大多数人已经休息了。

    巡查的小吏换班之后,提着灯笼在考场来回巡视。

    宁砚将东西整理了一下,而后熄灭蜡烛开始休息。

    第二天,宁砚放缓速度将答卷整整齐齐的誊录一遍。

    第三天宁砚就开始闭目养神,如坐针毡的熬时间。

    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一名考生在第二天夜晚被发现用夹带作弊。

    第二天,主考官礼部尚书对这人作出了刑罚。

    废除举人功名,终身禁止参加科举,贡院之外鞭笞三十,以儆效尤。

    这个插曲让宁砚清楚的看到了大凉对科举作弊现象处理的严苛程度。

    最后一天第三场的答卷被收以后,当晚宁砚度过了在贡院的最后一晚,第二天一早就出了贡院。

    他自认为这次会试已经是他能发挥到的最好水平,如果这次依旧不中,他真的就会如他对陆秋歌说的那样不考了。

    会试结束后便是长达二十天的等待放榜的时间。

    这二十天宁砚不是待在客栈就是在上元府观赏游玩。

    他还专门去皇城外走了一圈。

    四月十日。

    宁砚呆在客栈看书,桌子上放着一碟葵花籽,吃的津津有味,看的也津津有味。

    如果合上书的话,就能看到封面上写着的“文武散仙”四个字。

    在儒家为正统的大凉,话本这些东西到底是上不了台面的,所以“笔名”这个东西就产生了。

    管光武就用自己的名和字取的“文武散仙”这个笔名。

    虽然手里的话本创意都是他提供的,但被管光武写出来后,他看起来依旧是新意十足。

    “会试捷报——捷报到——”

    哒哒的马蹄声和响亮的吆喝声一同响起,从二楼的窗户穿进了宁砚的耳中,宁砚往嘴里喂瓜子的手一顿,放下书就站了起来。

    “放榜了!”宁砚喃喃自语了一句。

    一直以来放松的心在这一刻提了起来。

    同乡试一样,在会试之前他们便会将自己落脚的地方呈给相关官员,等放榜的时候,就有专人来负责通知。

    宁砚在房间中来回的走着,等待着结果。

    “宁安府凤鸣县宁砚,列榜第二!”

    “宁安府凤鸣县宁砚,列榜第二!”

    “宁安府凤鸣县宁砚,列榜第二!”

    连续三道声音接连在一楼、楼梯和他居住的客房门口响起,宁砚的心也跟着激荡了起来。

    中了!第二!

    “咚咚”的敲门声响起,宁砚整了整衣服之后打开门走了出去。

    “恭喜宁公子高中贡士!”一名小吏笑容满面的给宁砚递上了一封红色的捷报。

    宁砚连忙接过这张“录取通知书”,第一眼就看到了上面印着的礼部的官印。

    这是录取通知书,也可以算是通行证,通往殿试的通行证。

    而且殿试一般不会淘汰人,只是重新排一个名次而已,贡士就已经是准进士了,就等一个月后的殿试御策之后确定进士的出身。

    客栈里

    住的其他的举人在听到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