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小霸王 > 正文 第1677章 虚情假义

正文 第1677章 虚情假义

作品:三国小霸王 作者:庄不周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刘备很惊讶,他认识种劭,但也仅限于认识而已,谈不上什么交情。种劭这么热情,实在大出他的意料过他随即赶了上去,拱手施礼。

    “申甫兄,这是哪阵风把你吹来的?长安一别,申甫兄风采依旧啊。”

    种劭的脸颊抽了抽,暗自佩服。还是刘备的脸皮厚,他酝酿了半天的情绪,结果还是不如刘备真诚自然,连他都有一种错觉,就像他们真是好朋友似的。

    两人互相施了礼,刘备热情地托着种劭手臂,将他引上堂,分宾主落座,又吩咐人上酒,大谈当年在长安的事,却绝口不问种劭的来意。两人说了半天,刘备还是滔滔不绝,热情洋溢地追昔忆往,种劭却有些沉不坐,只好主动转换话题。

    “听说府君在渔阳屯田、练兵,成效斐然,张使君提及府君,可是赞不绝口啊。”

    “惭愧惭愧。”刘备连毛虚了几句。“备德浅才薄,不堪重任,奈何国家多事,既委我以重任,我不敢不竭驽钝,效犬马之劳。能有微功,既蒙陛下信任,也是张使君支持,更离开渔阳百姓的配合。”

    种劭连连点头,故作不解。“有一件事,我很是不解,还想请府君为我解惑。”

    “申甫兄直言无妨。”

    “你和陈王可有交往?”

    “陈王?”刘备想了想。“幽,幽,当初在浚仪时,我与陈王见过面。”

    “你们之间”种劭故意顿了顿,扮出一副难以启齿的神情。“可有什么过节?”

    “没有啊。”刘备哈哈大笑。“惭愧惭愧,不瞒申甫兄说,当时我接战不利,被孙将军袭营,成了孙将军的俘虏,陈王却是孙将军的座上宾,我哪里敢和他有过节。”

    种劭心中恍然。他当然不怀疑陈王的品行÷王到长安数年,人品是出了名的好。再说了,那么多宗室到长安,天子求贤若渴,如果刘备真是宗室,陈王绝不会从中作梗。十有**,刘备这中山靖王之后的身份是假的。中山靖王刘胜是孝武帝的兄弟,以多子著称,而且他的中山国在王莽篡汉前就绝嗣了,宗籍流失散乱,根本无法证明谁是他的子孙⊥算他真是中山靖王之后,恐怕也排不上宗籍了。

    “申甫兄,怎么了?”

    种劭笑着摆摆手。“我可能误会了,无妨,无妨。”

    刘备心中狐疑,追问道:“究竟什么事?申甫兄不必有顾虑,直言无妨。”

    种劭再三推却不过,只好将陈王说刘备曾亲口否定是宗室的事说了一遍。他给刘备留了一点面子,只说他否定是宗室,没有说他否认中山靖王之后,否则就等于直接打刘备的脸了。

    刘备一听,顿时像吃了狗屎似的难受,当日所受的屈辱也一起浮上心头,险些控制不组绪,破口大骂♀些年日子过得安稳,他的心态已经好了很多,甚至有些自鸣得意,一心想着独占幽州,现在想起往事,想起自己被孙策俘虏、羞辱的经历,大为沮丧。

    就算独占了幽州又如何?孙策已经拿下了五州,而且他能有今天,还是靠着和孙策的交易,获得来自中原的物资,才拥有了一定的优势♀点优势足以让他在幽州立足,可是出了幽州,他什么也不是。

    见刘备脸色不对,简雍连忙接过话题。“种君,长安这几年如何?”

    种劭心领神会,说起了长安的形势。“迁都之后,朝廷虽然坎坷,却有中兴之兆,荀令君实乃当今智者,以迁都而应再受命,堪称绝妙。”种劭拍着大腿,神采飞扬,兴奋溢于言表。“府君,你与荀令君见过面吧?他对你可是芋深刻,我这次来幽州,他特地托我向你问候。”

    “是吗?”刘备惊喜不已,又有些遗憾。当初荀彧曾经邀他去长安,可惜他被兖州刺史迷了眼,没有接受荀彧的邀请。没想到荀彧还记得他,倒是让他很意外。

    “岂止荀令君,孔文举也挂念你呢。他不久前也到了长安,深得陛下信任。”

    “哈哈”刘备再次兴奋起来,谦虚了几句。能被孔融这样的名士记住,他又有了吹嘘的本钱了。

    种劭道:“长安虽苦,百废待兴,但君明臣贤,中兴有望,实乃天下百姓之幸。官渡一战,袁绍授首,河北半安,如今朝廷挂念的就是幽州。刘和乃宗室子弟,才兼文武,公孙瓒乃是威镇北疆的英雄,胡虏闻风丧胆,他们齐聚幽州,本是镇边扬威的好机会,奈何他们之间有私仇难解,实在是可惜。”

    刘备上了心,附和了几句,竖起大耳朵细听∧州形势复杂,刘和和公孙瓒的死结无封开,张则也束手无策,三人都想拉拢他,他可谓是三面逢源’廷要来解决这个问题,他自然要关心。当他听说朝廷要调刘和回长安时,顿时紧张起来。

    他和刘和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有合作的可能,但他和公孙瓒却没什么合作的可能。别看他们是同门,别看他们都和孙策有联络,但他们之间却有芥蒂,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联盟。如果刘和走了,公孙瓒不仅不需要他的帮助,还有可能把他当成对手。

    刘备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简雍。简雍会意,笑道:“朝廷用心良苦,只怕刘和不肯答应吧?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况且刘使君恩信昭著,幽州人至今追思,若不是张使君以大局为重,恐怕早就起兵相斗了⊥算刘和肯回长安,恐怕也要杀了公孙将军再走。”

    种劭心知肚明,却佯作不知。“是吗?公孙将军威镇北疆,白马义从天下闻名,刘和虽然善战,只怕未必是公孙将军的对手吧?且朝廷有诏书,他这么做殊为不智,甚至有可能连累幽州啊。”

    简雍也觉得以刘和的实力不足以击败公孙瓒,即使加上刘虞的故吏也不行。鲜于辅那些人虽说人多势众,但是论用兵能力显然和公孙瓒差得太远,若非如此,刘虞也不会被公孙瓒杀得大败。他随即想到了袁谭。“刘和本人实力不足,但是他和袁谭联手,足以击败公孙将军。”

    种劭眉头紧皱。“这么说,刘和与公孙瓒一旦交兵,袁谭却成了受益者?”

    刘备也觉得不妥∧州人内讧,却被冀州人占了便宜,这算怎么回事?他曾经是袁谭下属,后来又投降了孙策,如今再被袁谭击败,那脸面可就丢光了。袁谭也不可能重用他,他刚刚鱼起色的事业恐怕又要受挫,这渔阳的屯田也全便宜了袁谭。

    “张使君总不会坐视他们争斗吧?”

    种劭推说不知,愁眉苦脸,起身便要告辞,要赶回去和张则答应。刘备连忙拦住,拉着简雍到一旁商量。想来想去,这件事对他都弊大于利,不管公孙瓒和刘和谁胜谁败,只要袁谭牵涉其中,对他都没好处,维持现状对他最有利。

    简雍反复权衡了一番。“府君,朝廷要召刘和入京,刘和反正要离开的。他离开之后,幽州只剩下府君与公孙伯珪,形势依然对你不利,也许让刘和杀了公孙伯珪反而更好。”

    刘备摸着光溜溜的下巴,眼珠转来转去,却没吭声,只是眼神有些变化。

    简雍接着说道:“袁谭虽然有兵,但冀州精锐大部分都折在官渡,他领的都是新兵,未必敢和公孙将军面对面↓非刘和与公孙瓒久战不下,两败俱伤,他才有可能趁虚而入。如果刘和能智取,不用大动干戈,那袁谭就没有可趁之机了。刘和报了仇,离开幽州,公孙瓒死了,张使君能依赖的就只有府君,到时候府君以同门之谊接管公孙瓒的部属,即使与袁谭面对面也有一战之力,再现当初击退麹义的战绩,让那些人看看府君的实力,以塞悠悠众口。”

    刘备目光闪烁,心跳有些加快。

    简雍接着分析∨则肯定也不希望幽州被袁谭占据,当然,他也不希望刘备独大,他应该会倾向于接管刘和的实力,做一个真正的幽州刺史,而不是活在刘虞的阴影之下。因此,他很可能会配合刘和,诱杀公孙瓒。在这时候,他会需要刘备的协助,至少不会希望刘备与公孙瓒结盟。

    这可能就是种劭的来意。种劭从蓟县而来,肯定和张则商量过,张则是个非倡明的人,不可能估计不到严重的后果。种劭到这儿来不是为了叙旧,而是为了结盟。

    “宪和,我该怎么办?一边是昔日同门,有兄弟之义,一边是朝廷,是君臣之义,如何取舍?”

    简雍微微一笑。“府君无须取舍,公孙伯珪自负,他不会向府君求助,既然如此,府君大可作壁上观,准备好祭品就是。”

    刘备一声长叹,眼圈就红了,眼泪随即涌了出来,他一边抹着泪,一边说道:“我虽不杀伯珪,伯珪却因我而死,我心何忍,虽说是为了朝廷,毕竟有负兄弟之义。唉,我只恨自己嘴笨,无法说服伯珪。宪和,我心中难受,怕是会失礼,你和种申甫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