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权倾南北 > 正文 第一四四三章 疲劳驾驶

正文 第一四四三章 疲劳驾驶

作品:权倾南北 作者:然籇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现在有了元乐尚的配合,再加上又有尉迟炽繁这条大腿可以抱住,陈月仪在后宫之中的地位只会越来越稳固。

    至于杨丽华······

    她能依靠的也就是自己的妹妹杨妙罢了,可是杨妙且不说年纪尚晓、心计不行,就真的论宠爱上,焉能比得过尉迟炽繁?

    因此陈月仪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而且和李荩忱相处的时间不长,她却能够感受到,李荩忱对于自己后宫的女人勾心斗角并没有什么兴趣,他比较倾向于维持现在“一超多强”的局面,反而更倾向于鼓励自己的妃嫔们把注意力放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上。

    不管背后心里都是怎么想的,至少表面上后宫必须要一团和气。

    陈月仪不知道李荩忱这样是不是有些太一厢情愿了,毕竟在权力面前人心往往会被腐蚀的千疮百孔、无从预料,但是她倒是非常倾向于维持这样的局面的。

    毕竟她也是经历过当初北周后宫之中的内斗的,若不是冯小怜横空出世,打乱了一切,谁都不知道最后会不会真的闹到你死我活的地步,至少杨丽华的皇后位置怕是要被撼动了。

    但是那个时候每日的提心吊胆和如履薄冰,陈月仪是不想再来一次了,她现在就想老老实实的过完自己这一辈子。

    “休息吧。”李荩忱点了点头。

    他本来是想要来调解一下陈月仪和杨丽华的矛盾的,不过现在看来倒是不需要自己费口舌了,陈月仪的注意力显然早就已经不在杨丽华身上,更何况都是聪明的女子,应该知道陛下的底线在哪里,只要还想在后宫立足,自然就不会傻乎乎的去触碰。

    陈月仪吹灭了蜡烛,宫女们也纷纷告退。

    李荩忱伸了一个懒腰,感受到靠过来的温软,不由得伸手揽住她,微笑着说道:

    “既然繁儿那边需要人手,你这几天也去帮帮忙,另外上午的时候,徐素还告诉朕,开办新的义学需要内府拨款,从建康府带过来的那些应该不太够了,就交给你和她对接一下。朕明天会去义学看看,自然也不能花冤枉钱,只要朕准了的,她们要多少,你们就尽量給吧。”

    陈月仪柔柔的应了一声。

    李荩忱打了一个哈欠:“困了么?”

    “陛下困了就休息吧。”陈月仪急忙说道。

    “朕问你困了么?”李荩忱佯作不喜。

    陈月仪迟疑片刻,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良久之后方才尝试着说道:“妾身有些乏了······”

    “那咱们就睡吧。”李荩忱笑道,“不能疲劳驾驶。”

    陈月仪虽然不知道李荩忱这是什么意思,但是也能够猜到,捶了他一下,紧接着李荩忱就用力抱住了她。

    ————————————-

    长安义学,就是当初的隋王府。

    准确说是隋王府的后院,这里环境清幽,正好适合开办书院。

    至于独孤氏和杨坚的其余家眷,李荩忱已经着人护送南下,和宇文赟一道前往建康。李荩忱可并不打算把杨坚家眷这样的定时炸弹留在长安府,谁知道什么时候会不会有杨坚的余孽跳出来,所以还是稳妥起见。

    不过杨坚的府邸颇大,占地位置也很好,现在整个大汉朝中,实际上也没有能够配得上这个府邸的人,而且大家也不愿意要这个府邸,否则岂不是给自己找猜忌?

    所以后院划做书院的同时,前院拨给了太尉府,作为太尉府办公的地方。

    杨坚府邸之中,舆图等等一应俱全,所以让太尉府使用也算是物尽其用,少了很多来回折腾的麻烦。

    院子之中回荡着朗朗读书声,义学正在进行晨读。

    李荩忱抬头看了看天,今天天气倒是不错,人也是神清气爽。

    毕竟晚上不能疲劳驾驶,不代表早上也不能。

    “参见陛下。”徐素躬身行礼。

    李荩忱点了点头:“现在义学里面有多少学生?”

    “如今入学的有四十六人,我们还在招揽生源。”徐素微笑着说道,能够在短短半个月之中招揽到这么多学生已经算是不错的了。毕竟长安城中,多数还都是富贵人家,有钱人当然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和穷苦人家的孩子一起挤在义学之中。

    “还要扩大招生的范围,”李荩忱径直说道,“不能等着人找上门来,义学的根本在于为那些在战乱之中失去父母的孩子们提供一个求学和掌握一技之长的机会,而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大多数处于这样困境下的孩子,根本无从知道这样的消息或者他们就算是有机会看到了,也可能因为不认字而错过。”

    “这些妾身都有考虑到,之前我们招生的范围限定在长安,但是现在已经向外拓展到整个三辅。”徐素急忙回答,“有本地官吏的配合,招收到更多的学生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李荩忱点了点头,毕竟义学是后宫出面,又有李荩忱和内府撑腰,地方官员也不敢不配合。

    “但是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妾身也不好拿主意。”

    “且说来听听。”

    徐素无奈的说道:“北方的情况不比南方,南方多大户人家,家家多有私塾,而且因为南方战乱较少,大多数的人家中还是能够养育的起子弟的,少有流离失所之人,也少有难以受到教育或者手艺传承之人。”

    顿了一下,徐素看向学堂那边:“可是北方却不同,除了城镇之中的富贵人家,黔首百姓是很少有机会能够进入私塾学习的,甚至大多数人还在为温饱而犯愁,更不要说学习了,朝廷的义学一开,针对的是那些流离失所的孤儿,可是实际上除了这些孤儿,还有很多父母健在的孩子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也同样没有机会能够接受教育,只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李荩忱怔了一下,这倒是自己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的。

    南方人口较少,并且充分的接纳了曾经北方向南流传的生产技术和教育理念,既然人口少,生存压力小、战乱也少,人们自然也就有能力注意培养自己的下一代。

    再加上南方本来就是曾经的北方士族集中避难之处,人文风气和求学之风也要比久经战乱的北方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