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帝国崛起 > 第九百零三章

第九百零三章

作品:帝国崛起 作者:断刃天涯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东风”号的目的地是里斯本,在这场战争中属于被拖下水的倒霉蛋。葡萄牙一直是反对与大明发生战争的国家,但是这个国家太小了,小到当别的国家动手的时候,不得不拿出全部家底,投入到这场战争中,否则这个国家就得在战争爆发之前完蛋。其他各国,很乐意联手瓜分这个小国。同样还有一个倒霉蛋,属于主动跳进坑里的瑞典。陆地上的瑞典,一直是军事强国,古斯塔夫二世这个“北方雄狮”的荣光还在庇护这个国家,可惜的是在这次的纷争中,瑞典看错了局势,投入到一场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的战争中。

    投入地面部队较少的瑞典,在这场战场中最大的收获,就是把古斯塔夫二世打造的精锐中的最后一点骨血,留在了西班牙的土地上。五千精华,在一场密集且迅猛的炮火打击之下,速来强调炮兵要集中使用的瑞典陆军,尝到了炮兵集中使用的滋味。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炮火要猛烈,集中,切忌分散,炮兵要与其它武器兵种协同作战——这是古斯塔夫二世提出的炮兵战术。”客观的来说,古斯塔夫二世奠定了近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如果不是这个时空的大明异军突起,古斯塔夫二世必然坐实“现代战争之父”的美名。

    但是现在,这一切都变成了虚幻,在里斯本的码头上,不仅仅有葡萄牙人在欢迎,还有瑞典的使者也在码头上等候。这两个国家,由于自身的实力问题,率先与大明进行妥协。说的不好听一点,葡萄牙人对大明还有点拿的出手的深仇大恨,瑞典人有什么事情?无非就是欧洲人的一点脸面在作祟,加上一点北欧海盗的冒险精神在发挥作用。

    欢迎的场面不热闹,甚至有点冷清。张广德顶在前面,简单的交流之后。上了马车。东方号离开码头,前往希洪,回程的时候来接使团。为邮轮护航的巡洋舰“宁远”号留了下来,码头上的欧洲人用复杂的眼神。看着上车的使团。

    谈判需要一个过程,不同的对象也要区别对待。张广德没打算两家一起谈,分开谈才容易掌握局面。作为东道主,葡萄牙先行谈判。说起葡萄牙还挺有趣,英雄港的舰队和人员撤离的时候。葡萄牙人非但没有去占领,还派遣了人员去保护那里的一切,免得被人破坏了。大明打回来之后,率先妥协的葡萄牙人,还拿这个事情来表功。希望因此能获得好一点的待遇。谈判桌上,张广德开出的条件也不低,赔款八百万华元,割让亚速群岛,开放国内市场。

    双方反复拉锯了一周之后,谈判暂停。接着跟瑞典人谈。开出的条件比较轻,赔款五百万华元。瑞典人自然要还价,于是继续扯皮。张广德在谈判桌上极不客气,这帮欧洲人无可奈何,只能一忍再忍,忍无可忍还要忍。毕竟对葡萄牙和瑞典来说,一旦大明舰队打上门,他们家里的那点海军,根本就不够看。因为战争,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已经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葡萄牙。在南美的殖民地巴西,现在所有的获利都不敢下水,更不要说回国了。

    大明的攻势属于全球性的,瑞典人属于自找麻烦的典型。当然不会对他客气。与瑞典的谈判进程很快,开放市场这个不难做到,剩下的就是赔款问题了。三天的讨价还价之后,因为大明对瑞典没有更多的要求,达成了赔三百万华元的合约。史称,明瑞典里斯本合约。

    回过头来继续与葡萄牙谈判。进程就困难多了。对方在割让亚速群岛的问题上死死的咬着不肯答应,赔款也只愿意赔三百万元。这个双方就无法达成一致了,张广德拍案而起:“那就让大炮来说话吧。”

    二话不说,代表团站起就走,葡萄牙人也没留下,他们也惦记着,是不是让里斯本的炮台给大明的舰队碰一下呢?第二天一早,大明舰队来临了,或者说一直都在外海上等着呢。谈不拢的时候,自然就要亮肌肉。

    还在使用滑膛炮的里斯本要塞,在舰队猛烈的炮火之下,表层建筑被洗了的一遍。接着陆战队登陆,杀伤炮台,用成吨的**将所有炮台都炸毁之后,葡萄牙人只好再次竖起白旗。

    谈判继续,这一次谈判的进程就顺利多了,最终达成了割让亚速群岛,赔偿五百万华元的合约。谈判地点还在里斯本,所以叫明葡里斯本合约。

    再回英雄港,张广德亲手升起了一面大明的红旗,愿意留下的葡萄牙人继续留下,不愿意留下的,则可以放他们离开。大明将英雄港定义为一个自由港,任何一艘船只都可以在这里停留,哪怕是你海盗。只要不在倒上和附近海域做违法的事被抓到,那就一点问题都没有。

    志在打造一个华元帝国的陈平,他的欧洲之旅才刚刚开始就遇到了麻烦。货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哪个国家都不会束手就擒的。在先后“说服”了葡萄牙和瑞典之后,时间已经花掉了两个月。收获是这两个国家,愿意接受华元为“结算货币”。也就是说,今后瑞典和葡萄牙这两个国家,在对外贸易的时候,结算单位是华元。不管从哪里弄来的货币,都得换成华元,然后再换成需要的货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大发银行分别向两国贷款三百万元,大大的缓解了两个赔款的压力。还有一点就是,贷款的利率比起欧洲正常的贷款要低不少,大发银行给于两国的优惠政策,其贷款利息,等同于国内正常的商业贷款还要低一个百分点,也就是百分之四的利率。

    解决了这两个国家的问题后,张广德和陈平就不着急了。欧洲联盟已经打破,别看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还在叫嚣,实际上是色厉内荏。英国一直保持沉默,其实已经动摇了。荷兰其实还是很强的,但是随着欧洲联军的战败,荷兰的金融业遭到重创,大批银行家破产。

    对于荷兰和英国而言,成也海权,败也海权。荷兰自身的造血能力很差,相对要好一些的英国,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没有工业化为支撑,英国的战争潜力也就一般。失去了与美洲殖民地联系之后,两国的情况更加糟糕。

    毫无疑问,战争无法继续下去了,机灵的荷兰人看到英国的下场之后,很快做出了正确的反应,派团来直布罗陀寻求谈判。可惜吃了闭门羹,一直到大明的代表团到了里斯本,这两个国家才如梦初醒。但是一切都晚了,率先谈判的两个国家占了大便宜。还有一个想谈判的西班牙,却连机会都没有。

    稳坐钓鱼台的张广德,甚至连欧洲都不去了,就在英雄港等着。英国与荷兰的代表团,果然主动登门,一番接触之后,开启了正式谈判。大明对英国的要求,除了赔款之外,还有全面退出北美。对荷兰的要求则是退出南非,并赔款三千万。

    两个国家都得赔三千万,问题是这个钱根本就拿不出来,拿的出来政府也得垮台。当然这不是张广德该操心的事情,这一次他的态度很坚决,要不接受,要不继续打下去。荷兰人先怂了,毕竟国家太小,全国的兵力加起来也就是二十万,拿什么来跟大明这种动不动就几十万上百万军队的国家打?

    撤出南非可以,但是只能保证政府层面,民间是否愿意离开,荷兰政府不管。至于赔款,还是少一点吧,三千万太多。前面一个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荷兰政府放弃了官方的要求,民间的事情就不管了,本来这个国家就是一个联邦类型的,东印度公司又不是国企。

    已经在南非的荷兰人,如果赖着不走,政府不会为他们出头,至少表面上是这么一个情况。实际上也是这个情况,大明的舰队和军队开过去,他们根本就没得挡。退到非洲内陆,也改变不了既成事实的东西。

    英国方面表示可以退出北美,但是不愿意赔款。张广德对此嗤之以鼻,傲慢的表示:“难道英国皇帝希望大明的舰队再一次光临么?”

    对于英国,张广德其实很好奇,为何陈燮的态度如此强硬,绝对不给英国讨价还价的机会。不答应就打下去,登陆英伦三岛,打烂这个国家,不要赔款也在所不惜。张广德觉得吧,英国人一定是上辈子做了孽,不然为何招致陈燮如此的痛恨呢?似乎对法国,陈燮都没有太过强硬,只是要求法国皇帝下台,一定程度的经济赔偿就可以了。甚至还有继续扶持法国的意思,这事情让人怎么理解?

    张广德不需要理解,他只需要执行就好了。坚定不移的收拾英国,其他国家都可以考虑放一马,条件都可以谈。还有一个国家的待遇跟英国是一样的,那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天晓得这国家为何把陈燮得罪狠了,陈燮给非洲军团的命令很清晰,打进君士坦丁堡。

    与英国的谈判不欢而散,自然没有结果。不是英国人没诚意,实在是条件太过苛刻。三千万华元,比照现在大明的白银,相当于一千五百万两。还有就是割让北美的殖民地,开放全境通商。领事裁判权,单方面的最惠国待遇。

    这些条件英国人要是答应下来了,谈判代表们回去就得被人民咬死了。其实就这些条件,还是陈燮的没记清楚南京条约的内容,大概的搞了一些条件出来。英国人答应也好,不答应也罢,在陈燮看来并不重要,在海军和欧洲远征军看来,其实也不重要。

    陈燮的目的就是要让英国彻底的衰弱,海军和陆军则是直接的绝对服从陈燮。管你英国人怎么想,不答应就揍你,大明一直都是这么玩的。

    因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使团无法以自己的能力抵达英雄港的缘故“海盗”太多,张广德只好屈尊走一趟亚历山大港。不然堂堂一国使团的船只,在海军不愿意护送的情况下,不小心遭遇“海盗”怎么办?使团的代表们可都是很怕死的,伊布拉欣则担心不能完成任务。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奥斯曼土耳其使团死活不肯动地方,就赖在亚历山大港,你能把我怎么地?是不能把他怎么滴,顶多一刀剁了这孙子,但是上面有交代,留着他,将来有用。

    于是张广德就来到了亚历山大港,乘坐的还是一艘军舰。伊布拉欣颇为恐惧的看着码头上那艘冒着黑烟的大家伙,同样是大炮,这玩意进化到不打实心弹了,炮弹落地会爆炸。那种小口径的75炮就已经让人记忆犹新了,这个看上去更大,一定更厉害。

    很简单很朴素的道理,伊布拉欣不难想明白。张广德很会做人,特意请伊布拉欣上了军舰,带着他四处走动看看。语重心长的对他道:“你对大明是有一定了解的,应该知道我大明煌煌雄师一旦打到君士坦丁堡,会有什么后果。”

    “贵使,那叫伊斯坦布尔。”伊布拉欣反应很快。赶紧纠正。张广德露出不屑的嘴脸,呵呵呵的干笑几声:“是啊,现在是这么叫,将来谁知道呢?”

    “贵使,大明到底有什么条件。在下尽力满足就是。两国之间,能不打仗,还是不要打的好。贵国圣人有云,和为贵。”

    我草,居然连这个都会说了,看来这老货做了不少准备工作嘛。中文说的很别扭,但是能听的明白。真的难为他了,这么些年都花了多少精力才学到这个地步。张广德可不知道,自从上一次被大明撵回家,伊布拉欣就一直在苦学中文。高价“请”了一个账房先生为西席。

    “这样啊。来人啊,拿地图来。”张广德一招手,有人给地图送来了,打开一看,指着地图上的一大片地区,用手指随意的画了个圈圈:“这些地方,今后归大明了。”

    伊布拉欣一口血差点喷了出来,这随意的画个圈,你怎么不把伊斯坦布尔也画进去了,这个圈子画下来。连阿拉伯地区带波斯,全部都圈进去了。就这条件,回去他还不得被苏丹剁了喂狗了。不答应,坚决不能答应。但是又不敢直说。只能是沉默是金。

    然后,摇货郎鼓死的使劲摇头,这会他不会说中文了。

    这就是没得谈咯,张广德也不失望,抬手招呼一声:“来人,送客!”

    不等伊布拉欣解释。就被士兵拖下了船,废话都不带有一句的。回到岸上,整个使团都被看押了起来,直接给人软禁了。还讲不讲理?这个问题从来都不算问题!这个世界从来都是这样,道理这个东西都是相对的。如果这个世界是讲理的,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了。这个有点远,这么说吧,这个世界要是讲理,现在的中东就不会打出狗脑子。

    道理是这个东西,从来都是在实力接近的前提下,才会发生作用。

    原本还能住在屋子的伊布拉欣,发现他的待遇变了。直接给丢到野地里,弄几个帐篷丢下来,外面拉一道铁丝网,然后一个趾高气昂的军官告诉通译:“大明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还处在战争状态,今后你们就住在这里吧。就这还是看在大家阿卜杜拉先生的面子上,不然你们连帐篷都没资格住。”

    想走?看见枪口没有?讲理?看见刺刀没有?

    关键时刻,奥斯曼帝国的老朋友阿卜杜拉再次来临,站在营地内一阵嘘嘘不已。

    “贵人啊,怎么能住这种地方呢?不行,我去找他们说理去。”义愤填膺的样子太感人了,伊布拉欣赶紧拉住他,劝道:“不要去!这些人不讲理的!之前我的管家,就被他们用刺刀捅了,现在还躺在地上呢。”

    怎么办啊?老办法,阿卜杜拉拍着胸膛:“放心,我来想法子,保证让贵人能住的舒服一点。”你还真别说,这老货真是神通广大,走了没两个小时回来了,带来了一直驼队。运来的东西还不少,崭新的帐篷,地毯,各种生活用具。还有大量的苦力,总算是把这些为了修营地手上都摸出血泡的贵族们解放了。

    伊布拉欣一打听才知道,这货去贿赂驻军了。现在的情况是,只要上面不查,他们不跑,要什么都能运进来了。拉着阿卜杜拉的手,伊布拉欣泪水涟涟,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贵人啊,你听我一句劝。大明帝国太强大了,你还是想想以后怎么办吧。我看这个伊斯坦布尔是肯定守不住的。但是你放心,我听说大明帝国是不打算占据这片土地的,他们对欧洲的土地没兴趣,美洲那么大,他们人口有限,占都占不过来呢。”

    伊布拉欣眼前一亮,这话什么意思?赶紧拉着阿卜杜拉走到一边,低声问:“怎么讲?”

    “法国人您知道吧?现在大明帝国对法国的要求中有一条,皇帝退位。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地盘那么大,您何必在乎那些沙漠?这事情跟您关系不大,上一次埃及战败后。苏丹是怎么对待您的?现在事情无法收拾了,让您来谈判。我看啊,不如您跟大明说,愿意放弃那些土地。但是这个苏丹呢,由您来做,这样您说话才有用啊。”

    伊布拉欣使劲的打了个寒战,这尼玛是要干啥?造反么?篡位?当苏丹确实很有诱惑力,现在的国内。确实有一票贵族对苏丹不满。主要原来是苏丹对大明的态度问题,没事你去招惹大明干啥?好好的友邦,变成了敌人。

    反正这个事情也说不清楚,你让伊布拉欣去冒险,被国内千夫所指,这个事情他也不好来做。怎么办呢?怎么办呢?一边是民族罪人,一边是苏丹的位置。

    “这样,先别着急,等大明帝国的军队打进了伊斯坦布尔,您在出面收拾残局。劝退大明的军队,挨个去拯救那些被抓起来的贵族,然后您的威望就起来了。这样做的好处很多,问题就一个,需要很多很多的钱。”阿卜杜拉最后一句,伊布拉欣听明白了。

    “钱好办,不过我现在肯定没钱,是不是先垫付一下?”

    阿卜杜拉拍着胸膛:“好说,我来解决钱的问题,您先耐心地呆着。”

    这边的思想工作完成了。那边阿卜杜拉就跑到了张广德跟前,跪在地上亲他的鞋子:“伟大的大明帝国特使先生,您交代的任务完成了。”

    张广德一副老子恩赐给你的嘴脸:“阿拉伯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大明帝国热爱和平。最见不得这种奴役他国人民的事情了。你的努力我都看见了。你放心,我说话算话,保证向内阁说明道理,让阿拉伯人民**。”

    说着话的时候,张广德真是一点都不脸红啊。好像外面那么多军队是地里长出来的,好像码头上那么多军舰。是海里冒出来的。解放阿拉伯人民?大明帝国有这么高尚么?要不是这地界现在看不到什么好东西,到处都是沙子,一帮强盗早就光临了。

    “这样,按照之前的手法,这里,这里,今后就算大明的领地了,别的地方,你们自己商量去,怎么分都行。对了,需要军火的话,大明帝国可以提供,就是价格有点高。”

    在地图上又画了一个圈,重点产油区基本都圈进去了,这还是陈燮记住的,没记住的还有不少。反正今后还指望石油过上土豪的生活,难度会增加很多就是了。

    伊布拉欣千辛万苦的忙活,不就是为了在这片土地上弄一片地方当土皇帝么?这个也不是问题,红海沿岸你挑一块地方,自己去占就好了。大明帝国对朋友素来都是慷慨的?什么?你要买军火武装卫队?这样啊,先送你一千条米尼步枪,不够就得花钱买了。

    大方,真是大方。一千条之外的步枪,价格可都不便宜,一百华元起步。而且这些军火,还都是换下来的二手货,堆在仓库里面,还要派专人维护。

    为了感谢帮助阿拉伯人民自由和解放的张广德大人,伊布拉欣拿出一张大发银行的本票,连个信封都没有,直接递过去:“一点辛苦费,您别嫌少。”张广德装模作样的推了推,扫了一眼数字,三十万华元,这老家伙还是比较会做人滴。

    “你这个人啊,都是朋友嘛,顺手帮忙的事情,搞的那么客气。”本票手下,又来一句:“以后不要这样,下不为例。”阿卜杜拉在心里说,“那是,下次三十万就搞不定您了,怎么也得按年来送,细水长流不是?”这三十万,可不是买枪的钱那么简单。军火这玩意,大明生产的最好,这都是有钱都买不到的东西。这里不是北美,在大明本土想买枪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一杆两杆的好说,上了十杆条子就会登门,搞清楚你这些枪买来是干啥的?

    大明人尚且如此,一个异族就更不要说了,还有一个问题,阿卜杜拉迟迟没有加入大明的户籍。这一点深受大明条子的诟病。现在还没有移民局,等到有移民局的时候,这种有钱人又不肯入籍大明的外族人,那是重点监督的对象。

    现在的阿卜杜拉,相当于拿了大明的绿卡,能够自由的在大明沿海行走做买卖。当然了,这个绿卡也不是那么好拿的。花费不多,但是你得有很多先决条件。当今世界,除非在北美那地界,加入大明的户籍比较容易,在大明本土,你想拿到绿卡都难。不过现在不叫绿卡,叫做“异族人口流动证”。要拿到这个证,前提是在大明有不下十万元的资产。否则提都不要提,你在华亭新区那种地方,连个码头区都出不去。

    就跟现代移民美帝一个套路,你有钱来投资,移民局大力欢迎。你要是单纯的想移民,又没钱又没本事,移民局正眼都不看你一下。如果移民那么容易,还有偷渡的什么事情?灯塔国又不是做善事的,收税那么高,怎么可能便宜那些单纯抱着移民过好日子的人。

    收了阿卜杜拉的好处,把人给打发了,没一会驻军后勤部门的人来了,也是一脸的讨好。军队创收工作不好做啊,眼下跟欧洲和奥斯曼在打仗,资敌这种事情是要杀头的。张广德就没这个顾忌了,他是来帮助阿拉伯人民争取“自由和解放”的。

    嗯,如果伊布拉欣识趣的话,也顺手帮助一下奥斯曼人民获得自由和解放。张广德很忙的,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到处给人帮忙。与军方创收人员达成分赃协议后,又接近了来自欧洲中部的德意志秘密代表。寻求光明和自由的人民全世界都有啊,德意志人民也在寻求光明和自由,比如帮助德意志人民建立一个普鲁士王国。

    当然了,现在这个工作还没什么头绪就是了,不过用点二手军火,给圣神罗马帝国添堵这种事,张广德是很乐意做的。欧洲这个地方,其实就算没有外人来搅和,没事也要互相打出狗脑子,现在张广德就是来做这跟搅屎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