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罂粟花》 目录 首回缘起 第一回平台湾荷国首通商争澳门英人初肇衅 第二回入觐圆明园使臣辞疾扩充公司局通事被拿 第三回朱抚军严办司事卢总督复召大班 第四回设巡船私受规银派钦使大烧烟土 第五回议章程禀命国王停贸易勒交人犯 第六回九龙山炮击洋船长沙湾火焚夷艇 第七回英女主拈阄决战林制台募勇筹防 第八回邓总督严守厦门乌抚台坐失定海 第九回任情需索洋将投书故意把持奸臣误国 第十回伊大臣私馈牛酒琦钦差尽撤兵丁 第十一回攻沙角陈副将阵亡陷虎门关提督死节 第十二回琦钦差伏罪回旗杨提督失机误事 第十三回将军妄动半夜出兵制府无谋三路失守 第十四回偿军饷首府议和起义兵洋酋殒命 第十五回练团勇大振声威谢海神滥蒙保举 第十六回探水路复攻厦门筑外城再陷定海 第十七回陷镇海大臣死节驻姑苏幕府横行 第十八回将军占梦大进兵提督闻风忽反走 第十九回袭镇海偏师覆没弃绍兴大帅遁逃 第二十回用伏兵偶然战胜妒功臣又请讲和 第二十一回攻乍浦守将尽忠犯吴淞总兵逃命 第二十二回陷宝山制台先走破镇江都统无谋 第二十三回谕洋将从容停战听汉奸草率议和 第二十四回守台湾有功被诬攻印度失机可惜 第二十五回焚洋馆和战余波下明诏贤奸结局 首回缘起 话说我们人所居之地,其形圆如一皮球,地的周围约二万五千英里。(每一英里约合中国二里半。)直径八千英里。通共分五大洲:名叫亚西亚、欧罗巴、亚非利加、亚美利加、澳大利亚。外国地方居多,中国只有在亚西亚中之东南一块儿地方。东南环海,西北接俄罗斯国界,西南接英国的属国印度、缅甸等地。 本部共分十八省: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剩以外尚有盛京、吉林、黑龙江三省,及内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计算起来,共有三千余万方里。而与外国人通商地方,倒有二十多处:北面是天津、牛庄、烟台;南面是福州、广州、厦门、澳门、香港;居中一带,上海、宁波、温州三处;长江以上,从镇江、南京、安庆、九江、汉口,一直到宜昌为止。前年日本闹事之后,又开了苏州、杭州、沙市、重庆;随后英法两国也乘势开了云南的蒙自、广西的梧州。 目下通商的口岸越开越多,他们辟了租界,将路多筑了马路,造了洋房,开了洋行,设了领事,立了捕房,用了巡捕,水有兵轮,陆有团练,保护得十分周到。租界地面,都是外国人的权势,我们中国人住在他的租界上,必要听他的号令,受他的约束,若犯了差事,要受他的责罚,件件让他,处处怕他。 你道为什么缘故,外国人如此的得志,中国人这样的没用?这也有个原委的。 什么叫原委?那外国人当年初到中国的时候,也渐渐而来,其中许多曲折,就是原委。这个原委,说来极长。讲到前代,那三代东周的时候,就是外国吴楚最强。到了汉朝,匈奴最盛。 从此,晋朝的五胡,唐朝的突厥。有了外国人进来,中国则总要受累的。那西洋向来不通中国,元朝地面虽极大,也不过到了红海、黑海、地中海为止了。明朝有个法兰西人,名叫利玛窦的进来,但不过几十只帆船,交易也不多的。到了我大清朝,中西渐渐通了。初时外国人到中国来的甚少,中国人到外国去的更不多。但是二百多年中,通商的支节极多。诸位欲知详细,须看下回分解。 第一回 平台湾荷国首通商 争澳门英人初肇衅 话说西洋各国,大的小的,亦不能尽行说出。最大的几国叫俄罗斯、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美利坚,此外又有荷兰、比利时、奥士地利亚、瑞士、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墨西哥等国。与我们中国同洲,有日本、高丽二国,都是卓卓有名的。 在康熙年间,先有荷兰国人到来,帮助国家攻打台湾,因此他就在广东的澳门地方通商。后来英吉利国人也到澳门来做生意。直到雍正年间,英国商人都因他们运来之洋货,广东关上索贿要钱,暗地里迁到浙江舟山地方,买了或租了我们中国人地皮,造了洋房住下。到了乾隆年间,英国人到舟山的越来越多,那时中国人见了外国人十分希奇,因此地方上稍有不安。 那时国家下令,不准他们在舟山居住,因此英国人便不满意。 乾隆皇帝八十万寿这一年,英吉利国特派一钦差,名叫马甘尼,只说到天津进贡,却上了一道表文,请在舟山、天津两处通商。那时皇上下诏不准,他们就也罢了。 到了嘉庆年间,又生出许多事情来了。原来澳门是一个海岛,外国人中,葡萄牙人居多,英国人就想起念头,要赶出葡人,独一个占住澳门。嘉庆十三年,英国派一个偏将,名叫度路利,带了兵船,只说法国人要夺澳门,因此特来保护。一面就麾兵登岸,占住民间房屋。 澳门的百姓不及防备,见外国兵肩荷洋枪,十分惊怕,登时罢市,纷纷逃避。广东总督吴制台探得这个消息,立刻调兵防备。不料英将度路利蓦地儿就带了三只兵船,闯进广东的虎门,直抵省城,麾兵登岸。那时合城大惊。吴制台和那孙抚台,再有那合城的文武大小官员,正在面面相觑,吓得手忙脚乱的无法可施,忽听得城外炮声大起,烟焰迷天。急遣细作出探。 不多时细作回报道,原来是碣石镇的黄总兵带了兵船,从小路抄出,把外国兵船半路截住,轰死外国兵一名,打伤三名,因此外国兵船就退出黄埔了。(此黄埔在广东,莫误为上海黄埔。)吴制台一闻此言,大喜,正待出城阅看,巡捕官进来禀道:“驿站飞马递到皇上圣旨一道在此。”吴制台立刻跪下开读。 那圣旨写道: 着广东总督速即开仗剿办,钦此! 那时官兵已集有二千五百名,无奈吴制台与孙抚台都是怕事的人,趁英国船主到来,两面调停,便将就了事,照旧和好通市了。一面把这番情形奏了一本。 那时嘉庆皇上下了圣旨,切责吴制台等不依诏旨,含糊了事,就把吴制台和孙抚台都撤了任,另派新总督办理善后事情。 这一场起衅,也非英国国王的本意,原来那英国公司中大班名叫喇佛,向来不安本分,遇事生风,趁英将度路利从越南到来,约他起事。后来国王把喇佛革了大班的职,就此谢了中国。 此后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二回 入觐圆明园使臣辞疾 扩充公司局通事被拿 话说那英国人在广东做生意的,大家公议设了一个公司局,那公司局的头儿就叫做大班。广东向来有一个海关,关上这许多当差的都是狠命要钱。外国商家贩货进口,都要抽他规费,甚至有十倍二十倍的,因此外国商家都想控告。起初控在抚台衙门,那抚台不肯着紧,因循了事。到嘉庆二十一年,英国国王又派了两个钦差,一个到广东,名叫加拉威礼,到了广东,谒见制台。 向来中国的规矩,都是叩头行礼的,加拉威礼不肯,那时制台姓董,就也并不苛求,依他外国除帽的规矩行礼了事。还有一个钦差,名叫罗尔美,跟着一个副钦差名叫马礼逊,到了天津,只说入贡,就想在皇上面前控告广东关上要钱的情形。 那时皇上派一位大臣官名叫和世泰,是满洲人,官做户部尚书,和尚书得旨,就到天津,奉了恩命,赏那英国钦差酒席一台。向来官场规矩,皇帝赏席,须要一跪三叩谢恩,那钦差不肯跪下,这天就礼也不成。 歇了一天,正要进京,和尚书预先吩咐英钦差,见了皇上,照中国的规矩,必须跪下。英钦差不肯答应。那时圣驾住在圆明园。这回和尚书因英钦差如此无礼,心内想难他一难,立刻催他起程,一日一夜到了圆明园,因此英钦差的衣服行李都落在后面。英钦差没有行礼,慌慌张张,就推辞患病了。 这一天皇上御殿传呼,和尚书便奏道:“使臣患玻”更召副使,副使又不到来。天威赫怒,立刻就命还他的贡礼,派理藩院把使臣押到通州。这回事情决裂,一则英钦差不守规矩,二则和尚书也有些不是。后来天子探得这番情形,就把和尚书降了官职,一面酌量收他几种贡礼,一面着广东制台用好话安慰英钦差了事。这回英钦差没有觐见,因此关上要钱情形依旧无从控告,后来就弄出许多嫌隙来了。 到道光七八年间,广东城外大火,烧去房屋不下千余间,沿城一片都是荒场白地。那时外国商家的公司局,就趁此多占些空地,以便多造洋房,占下空地约有里许。后来本地百姓要找自己的地皮,预备重建房屋,却多被外国人占去了。因此百姓不服,在制台衙门控了一状。 那制台是个姓李的,因因循循,也不留心理会。后来制台走了,又控在抚台衙门。抚台姓朱名叫桂桢,却极有威名,外国人都怕他的。那时朱抚台看了禀帖,立刻着南海县派了差役,拆去洋房,把所占的地皮全数给还百姓。一时百姓欢声动地,都称道好官难得。 你道外国人为何见了凶就怕的?原来地理上做起,自然人人都服。那怕事的官一味胡涂,专讲巴结,岂知越弄越坏?若使从道光年间直到如今,个个好像朱抚台一般办法,目下中国何至如此吃亏?可惜中国十八省,好像朱抚台一般的官,十个中也无一二个。目下外人要东就东,要西就西。闹教的事,多是这许多愚民听信谣言,或与教为仇,聚众闹事,烧毁教堂,总是弄得不可收拾。到后来不问情由,将为首的正法,赔款无数,电报一到,总理衙门立刻行文。若然外国人占了中国人地皮,就没处可告,告了也不准,准了也不赶紧查办,办了也不过劝洋人赔几百块洋钱。因此小民积恨,往往弄成大事,你道是否? 第三回 朱抚军严办司事 卢总督复召大班 却说那时在广东的洋商,照例都不准随带家眷,自从设了公司,立了大班,渐渐儿出入自便,不受中国的管束起来了。 道光八年,有一位大班从西洋到来,带了一个外国女人,一同住在洋行内。可恨那一个东裕洋行司事姓谢的,极会巴结洋人,特地替那个大班雇了一乘绿呢大轿。因此大班和那个外国女人,天天乘轿进出,大摇大摆放肆起来。 那时广东朱抚台亲身察访,探得这种情形,立刻派差把那姓谢的司事拿到,发交南海县拷讯,加了脚镣手拷,下在内监,不长久姓谢的就在监里死了。那时大班有了这种光景,就故意把一尊大炮架在洋行门外,派人保守,声称不肯罢休。 朱抚台得了信息,便和制台商量。制台道:“只怕弄出事情,倒不好看。”朱抚台道:“他们外国人一味不讲道理,我料他们也没有甚么本领放得出来。”那制台道:“据小弟看来,办事宁可谨慎为妙。”朱抚台至此,也不便再说,只得传唤洋行通事进来,和他委曲商量,才把大炮撤去。那外国女人依旧留在洋行,只说大班患病,须要人乳,暂且留祝那时官府也含糊了事。 你道当年洋商不过多带一个外国女人,并不是实在犯禁的东西,朱抚台尚然如此不依,与目下的洋商,岂不是前后大不相同。再说洋商所设的公司局,那大班往往把持生意,就是他们洋商自己也多恨他。道光十年,英国国王就把公司大班都撤去了。你道这个机会,岂不是难得么?一则洋商没有头儿管束,生意也好做些。一则大班走了,这班洋商中国官就压得下去。 广东自从大班一去,便安静无事。 你道这个机会,岂不是难得么?咳!不料道光十四年,来了一位卢总督,糊胡涂涂,听信了奸细的说话,倒反奏了一本,要请英国再派一个大班头儿过来,就此闹出许多嫌隙了。 话分两头。却说英国国王原来并不定要派大班来,却得了中国的照会,因此便立刻派了一个领事,名叫律劳卑。原来领事就是做大班,从前叫大班,目下都叫做领事。那律劳卑到了广东,匆匆没有预先报明地方官。卢制台也不细心问明,只道那领事是私下来的,不肯收纳,派人押到澳门。 那律领事在澳门歇了几天,便趁船回到英国,禀明了国王。 国王道:“这也是你自己不照规矩,莫怪中国不肯收你。如今我另派人罢。”国王谕毕,律领事便退出来。 第二天,国王下诏,再派了一位领事,名叫义律。那义律却极有才干,后来到了中国,纠缠不清,都是他弄出来的。你道当时两个好机会,一件是不用大班,一件是派来这位没用的律领事,不料两个好机会,都是错过了,岂不可恨! 第四回 设巡船私受规银 派钦使大烧烟土 却说鸦片烟一物,出在印度,康熙年间,运来中国,只说是西洋药材,因此叫做洋药。乾隆年间,每年外国运来鸦片烟土,不过二百多箱。嘉庆元年,就禁止不准进口。后来洋商私下售与中国人,每年约有二三千箱,都是趸在澳门的。道光初年,官府又严禁洋烟进口,洋商便把烟土寄在零丁洋海面趸船中,私下运入内地。 起初趸船不过五只,烟土不过四五箱。道光六年,李制台设了几只巡船,原要巡缉洋商私运烟土,不料巡船上每月反私受洋商银三万六千两,放他烟土进口,因此趸船多至二十五只,烟土多至二万多箱。道光十二年,卢制台把巡船撤了。 道光十七年,邓制台依旧设了巡船,却好又派着一个要钱的韩副将,外国人就和韩副将通同作弊,言明私放一万箱洋药,特地送副将一百箱,只说拿获的私土,就此报功。韩副将因此反得了赏戴花翎,升了总兵,洋烟进口后来就有四五万箱了。 你道如韩副将这般要钱,中国事如何做得好?时势败坏,都是这班要钱的贪官肇出祸来。目下时势,京城里的官,第一个要钱,一层一层都要钱,结底都在百姓身上敲出。做京官的专靠外省炭敬,做督抚司道的专靠属下孝敬,做知县的专靠在钱粮上沾一点光,做武官的专靠在兵饷上沾一点光。目下买办枪炮的委员,竟有侵吞了银子买了外国的旧枪就此了事。然后军营内试了一试,都是没用的,你道可恨不可恨? 却说那时洋商通同巡船私运烟土,这个信息传入京城,有一位鸿胪寺正卿黄公,把这番情形奏了一本。道光皇帝就派了一位钦差大臣,姓林,官名叫则徐,福建的人,后来就称林文忠公。林钦差奉旨出京,到了广东,立刻下令查办。原来那贩烟的洋商,一个名叫查顿,一个名叫颠地,那查顿听见这个风声,就逃走了。那颠地没有知道,被林钦差拿住,叫巡捕看守起来。 一面用竹排把省河断住,不准来往,发了一角文书,勒令把零丁洋念五只趸船所有烟土尽数献出;一面把韩副将请旨革职;一时大快人心,洋商就此气沮。 这年二月,各洋商把所有烟土,统共二万二百八十三箱,差了几个通事,押到虎门。林钦差同邓制台都亲到收讫,每箱又格外赏了洋商茶叶三斤。那时林钦差奏了一本,说道烟土业已收齐,目下还是派人解送到京,还是就地烧去,请旨施行。 道光皇帝得了奏本,天颜大喜,下了一道谕旨:着即在广东海口烧毁,钦此! 林钦差接到谕旨,立刻派了五百名兵勇,在海滩高堆上周围做了棚子,中间开了一个大池子,下面铺了石灰,把那烟土堆得像小山一般,安排定妥,点起一把火来。 那时广东的百姓,听说火烧鸦片烟,大家欢天喜地。男的女的,老的小的,村的俏的,这一天人山人海,来看的不计其数。就是外国人,在海面上小舢板上看的,人也不少。只望见火光一片,烘烘烈烈,比失火还要利害些。不多时,将那二万多箱的烟土,尽烧成了一堆烟灰。 第二天,林钦差就命在那池子边开了一个水门,通到海口,午刻时候来了二个大潮头,把这许多毒烟冲得干干净净,百姓个个拍手称快。你道那时大烧烟土,中国何等体面,目下几千几万箱听凭他运来运去,没人顾问,岂不羞死? 第五回 议章程禀命国王 停贸易勒交人犯 却说那时洋商大班律劳卑回国之后,国王改派义律到来。 那义律是外国极能干的人员。林钦差烧了烟土,一面下了一个号令:第一条,不准外国趸船停在海口。第二条,外国进口货船,倘有夹带鸦片,船货一并充公。那西洋美利坚各国都肯依了,独有义律第一条便不肯依,就要把趸船停在澳门海口。林钦差不准。那义律便见了林钦差,说道:“这个章程,须要禀明我们国王;目下且把货船开回西洋,暂停生意。”就把林钦差赏他的茶叶一齐差通事送还不要,这事就搁起了。 此番林钦差不肯通融,也是失算。后来愈弄愈坏,不如就此宽他一步,我中国倒全了体面。譬道如今这种情形,有什么条约,都是外国人作主的;若使林钦差生在今日,气也气死,那里看得过呢? 照今日的情形,各省督抚之中,要找一位像林钦差不肯通融的,一般真也是难得。京城里总理衙门怕外国人如同老虎一般,无论外省一个教士,一个洋商,一些事情,打一个电报到总理衙门,立刻照办。官场中见了外国人案情,知县摇头,知府不管,道台不敢响,臬台不敢说,藩台说声外国人是,抚台说声外国人不错,就此好了了结,不好了也巴不得含糊了结。 若使林钦差生在今日,气也气死,那里看得过呢? 且说这年五月里,忽有一只英国的货船行到尖沙嘴地方停船歇夜,有两个外国水手上岸游玩,那乡下百姓听说有外国人来此,男男女女都来观看。不料那外国水手不问情由,逢人便打,打死了一个乡下人,姓林名叫维喜。那时水手自知弄出人命,事机不妙,便飞步奔回船中,开船逃走。 后来姓林的苦主告到林钦差衙门,林钦差就下了一角文书,只得捉了五个黑皮外国人拿了充数,那水手正凶到底不肯交出。 这年七月,林钦差又发了一道照会,说道:“英国人目下既不做生意,何用在澳门耽搁?”那英领事义律就反转面皮,带了家眷,同了五十七家洋商,立刻由船出口。 此番决裂,实是义律无理,不把凶手交出,林钦差却没有一些不是。外国人打死中国人,理应抵命,做领事的理应把凶手交出。况且凶手是货船水手,有商家可查,又不是寻常闲民,查拿不易。何以义律只拿那黑皮外国人了事?岂不是故意释放么?目下外国人杀了中国人,连了事的黑皮外国人也不肯交出,不过教凶手出了几个钱给了苦主就此了案。照此看来,像当年林钦差这种认真,岂不是难得么? 第六回 九龙山炮击洋船 长沙湾火焚夷艇 却说英国的领事义律出了澳门,就把货船停在尖沙嘴地方。 暗暗招了外国兵船两只,又拣了三只大货船装好枪炮,开到九龙山。碰着广东的水师船几只,义律也不先下战书就开起炮来。 那水师船的管带,是一个参将姓赖名叫恩爵,很有本领。那时赖参将就装起火药,回了一炮,弹子飞到,只见一只双桅洋船翻身就仆。接连又发了两三炮,打翻了吕宋趸船一只,外国舢板船两只。那义律看势头不好,就回篷转舵向西逃去。这边赖参将也不穷追。 这年八月,义律托一个别国西洋人到林钦差那边来说情,情愿依照钦差的号令,设或夹带烟土,船货充公就是,那斩首一条,总不肯依,林钦差因此不准。 歇了几天,有两只英国货船私下具了斩首的结纸。那义律闻知,派了两只兵船,把那货船拦住,不许进口。那时广东的水师提督,姓关名叫天培。带了兵船五只,在海面预备弹压。 那义律的兵船,望见广东兵船上高高扯起红旗,就不问情由,对正红旗开了一炮。原来外国军营规矩,红旗进战,白旗歇战。 那时关提督立刻回了一炮,却好打着他的船头,当前那几个外国兵就一翻身落下海中溺死了。这回林钦差就把九龙山战胜的情形奏了一本。 到十一月初八日,到了皇上谕旨一道,着不准英吉利通商,钦此!将广东的口都封了起来。英国货船开来三十六只,不能进口。因此英国商人,都说义律肇事,把他们生意都停歇了,一口百辞,怨声载道。 那时义律没法可想,就差了一个通事到钦差衙门,上了一个禀贴,说道:“如今情愿依照大清国的规矩,求钦差放他商人进口。”倘若林钦差趁着这个时候就此歇手,后来便没事了。 可惜不肯通融,便将不准通商的谕旨,回复通事。 一面林钦差便和关提督调兵拨饷,日夜打算。 到第二年的正月,招了许多渔户蛋艇,充当兵叮什么叫渔户?就是海滩一带捕鱼的船家,很有本领。什么叫蛋艇?就是在沿海贩卖杂物的船,船身颇大,而且坚固。林钦差访得外国人不怕官兵,只怕渔户蛋艇,因此招募了渔户几千名,充当兵丁,招募了蛋艇几十只,充做炮船。派了一位马游击统领出洋,先到海岛湾里埋伏。 那义律所带的兵船,正在长沙湾口歇脚。正月三十这一夜,天色浑黑,狂风大起。马游击领了渔户蛋艇,趁着天黑,从那湾里四路飞桨出来,碰着洋船,放火便烧。烧去私通洋人的奸细船二十三只,捉住奸细十多名,此外烧死的溺死的不计其数。 洋船带火开行,拼命逃走。 这一回真真烧得大快人心。你道中国岂真是没有用的么? 全在调度得宜,就是乡下人也个个可以练做精兵。若使全然没有把握,就是铁甲船、鱼雷船许多利害家伙,也都是没用的。 你看林钦差只募了几千个钓鱼户,几十只蛋艇,用着得法,便在大海大洋中打败洋船,一毫也不吃力。 目下中国虽然也造了铁甲船、鱼雷船,比从前的船只似觉坚固些,无知那管带的官员,大半都是外行,一到大洋之中,那一块是礁石,那一条是沙线,问问他他不晓得,问问你你不知道,因此走走海搁在海里,走走江搁在江中,兹不细讲。 那天洋船烧了之后,不知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七回 英女主拈阄决战 林制台募勇筹防 却说广东九龙山长沙湾两次战捷,那时中国声势大振。国家一面下令严禁吃食洋烟,贩烟的斩首,吸烟的绞杀,限六个月一齐戒清。这事岂不大快?无奈中国气运不好,正待下令禁烟,一面兵事起了。闹了多年,大开海禁,从此洋烟听凭洋商运来,便不能禁止了。 如今中国人十个人中,差不多有七八个吃洋烟的,吃了洋烟,事事懒惰,个个面黄肌瘦,因此做官的胡涂,做生意的折本,读书的荒疏,做工的偷懒。吃这一口洋烟,就送了精神,又费了钱文。你道天下好吃的东西极多,何苦定要吃这害人的毒烟?如今要国家出令,不准洋商贩烟进口,这恐万万做不到了。惟有我们中国人自己立志自己不要吃他,外国人见没有销路,自然不运来了。你看日本不准吃烟,目下台湾归了日本,便没有人再敢吃烟了。为何中国不肯禁呢? 闲话且慢讲。再说那年英领事义律兵败之后,回到英国,谒了英国女王,便请发兵。国王一时没有主意,召集了国中官员百姓,商量这事。官场中多是要战的,生意场中都是要和的。 商量了几天,没有定见。 那英国京城里,向有一座庙,名叫罗占士庙,香火极灵,英国人男男女女都尊信的。因此女王令大家一齐到神庙内,做了几十个纸阄,分写了和字战字,当场第一个摸着是个战字,接连第二、第三两个都是战字,因此大家定计决战。那女王便派了一位国戚,名叫伯麦,充当大帅,领了兵船十多只,又加了印度兵船二十三只,一路由大西洋转到印度洋,朝东向中国而来。其时在道光二十年的正月。 这边广东林钦差探得英国发兵到来的消息,连夜密派兵船数只,先到磨刀洋海面迎战。当场一见洋船,放火便烧,立刻烧去外国舢板两只,烧死外国兵四名,捉住汉奸十三个。所有海面各洋船,也有烧着的,也有逃开的,因此英国兵船不敢近岸。一面招募渔船蛋户,练成精兵五千名,每月每名给银洋十二元。预备了战船六十只,火船二十只,小船一百多只。一面在虎门横档屿海口做了一条大木排,用铁链锁好,拦住口门。 那时林钦差亲到狮子洋地方阅看水师,下令麾下,当时声势赫赫,号令严明。这边正在指挥,早有人把细情通知英国大将伯麦。那伯麦见广东一带防备严密,无可下手,和义律商量道:“我们不如把兵船开到别省,拣一个空缝儿冲将进去,得了一城一镇,便可着手。”可见用兵只在得人,不在多少。可惜中国只有一个林钦差,专顾广东一面,若使个个督抚同林钦差一般,今日何至如此?外国人那里能到得这里呢? 第八回 邓总督严守厦门 乌抚台坐失定海 却说英国大将伯麦带兵到来,见广东有备,就此撇了广东,趁着顺风,一路向福建而来。这回统共洋船三十一只,先到厦门。那时福建的邓总督得了信息,立刻驾到厦门,传唤厦门道刘耀春进见,商议抵敌。 刘道台说道:“目下洋船已到,惟有速即开炮,打了他二只,余外自然不敢近岸。”邓总督说道:“此计正合吾意。” 说毕,便传令炮台立刻开炮。炮台上得了将令,把大炮向前一移,对准了那一号极大洋船,轰然一响,只见烟焰迷天,那大洋船顷刻翻身沉下。英国大将伯麦见失了大船,便用帅旗向后一麾,把所有兵船立刻退出百里之外停泊。 这边邓总督探得洋船移动,一面又募了水勇几百名,装做生意货船模样,连夜开到南澳港地方,从斜刺里冲出,一声炮响,拦住洋船去路。原来那洋船全靠那几张大篷,必须有风方能行动,这一夜一点儿小风也没有,因此搁着不动。这边用火箭乱射,烧了半夜,烧死洋兵无数。正待围住大战,忽然风浪大起,洋船便趁此扯起大篷,向浙江一带逃去。 此番福建一省抵敌,也算得力。可见当年南面边防很有把握。不料到了浙江,便振不起来了。原来那时浙江巡抚姓乌,叫做乌尔恭阿,是一个满洲人。浙江提督姓祝,名叫廷彪。可恨那一个乌抚台,一个祝提督,都是吃饭不管事的。得了洋船到来的信息,手脚慌忙,毫无调度。歇了一天,也不调将,也不发兵,因此洋人不费工夫,随手得了定海。 原来定海地方,是一块零零头头地面,吊在海中的,守兵向来不多。定海镇张总兵抵敌不过,中炮殉难而死,洋兵就此上岸。可恨乌抚台竟不管账,也不发兵来救,反连夜奏了一本,说道广东林则徐闯出祸来,因此延到浙江,失陷了定海。 那时京中大员,有许多和林钦差不对的,便你一句,我一句,奏了两三本。不说乌抚台没用,只说林钦差肇事,目下信息极紧,请旨把林则徐重办,末后又牵连福建邓总督,说他南澳港的胜仗都是假的。你道这班奸臣,不顾国家的大局,趁着他这张尖嘴搬弄是非,全无天理,岂不可恨? 那时天子得了奏本,便下了一个圣旨,把林钦差邓总督一并革职。这个消息传出,天下百姓都称冤枉。咳!自古到今,忠臣都是如此。朝廷有了这班奸臣,国家就送在他们手里。你不见宋朝岳武穆么? 闲话休提。且说天子一面派了一位钦差大臣,名叫琦善,是个满洲人,这也是我中国的气运不好,却好拣着这个极恶的奸臣,后来局面大坏,都是送在琦善手里。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九回 任情需索洋将投书 故意把持奸臣误国 却说林钦差一面被诬革职,一面实在赤心办事。这年八月,还在磨刀洋打破洋船,日夜筹防。岂料那洋将伯麦得了定海以后,顺风扬帆,直到天津。 那时京中有许多没用大员,都是缩头缩脑怕事的人,不顾是非,倒在圣驾面前,故意做得利害,一味说林钦差为首肇事,目下闹得大不得了,京师危在顷刻。因此天子派两江总督伊里布为钦差大臣,先到宁波督兵防备。一面下了一个圣旨,着各省督抚收受洋船送来文书。因此洋将伯麦写了一角文书,送到天津直隶总督衙门。 那直隶总督,就是这位满洲人琦善,官居宰相,人实奸雄。 那时接了洋将文书,便奏了一本。原来那文书中开有六条:第一条,要赔还货价。 第二条,要广州、厦门、福州、定海、上海五处通商。第三条,要两国平行敌礼。 第四条,要犒赏军费。 第五条,封禁洋烟船只,不准牵连货船。 第六条,要把关上向来索贿规条一并除去。 照此看来,你道那六条中也非十分无礼,当场许了他两三条,驳了他两三条,便可了结。况且此翻洋船在广东福建败了两次,碰着浙江这个乌抚台,随手得了定海,洋船也不算大胜,中国也不算大败。就是一条不准他,也是中国不错。那时召集大兵,和洋船大杀一场,收回定海,有何难处?可恨京中大员,都是胆小同老鼠一般,只道失了定海,不知道洋船怎么利害,个个慌张。因此那奸臣琦善趁着当儿,一手拿住大权,把持起来。 原来那时天津道陆道台曾进一道禀贴,说道,洋人文书内这六条,三条是大些,三条是小些,大的不准,小的准了,外国人就没口可开,事在速行,不可迟缓。岂知那奸臣琦善一味含糊,他自己思量道,如此大事,若使顷刻了结,不见我们手段。莫如拖延下去,待洋将催得紧急,事势危险,皇上定必请我商量,我那时要东就东,要西就西,岂非都是我一人作主么? 暗暗思量定当,一面只向洋人说道,这事尚待仔细清查,将来必须重办林则徐的罪,请你静候调度。 洋将伯麦等了半月,没有回音,着人催问。那琦善只是不理,一连五六次,派来通事,都是空手回复,洋人因此大怒。 却好那时皇上下了一条圣旨,着派琦善为钦差大臣,速到广东料理一切。琦善奉到圣旨。正好借此推托,便自己思量道,这事在天津完结,究竟还不容易,不如待我到了广东再说。 洋船转舵南下,仍向浙江一带而来。那时林钦差曾奏上一本,说道,洋船不多,不必怕他,目下断断不可同他讲和;至于定海失守,臣待琦钦差到了广东,立刻到浙江戴罪立功,总在臣一人身上,要把定海收复,报答国家,决不误事,勿劳圣虑。 这本奏折到了京城,可恨军机处竟私下藏着,并不进呈御览。因此皇上不知细情,被琦善一味欺蒙。 欲知后事,且看下文分解。 第十回 伊大臣私馈牛酒 琦钦差尽撤兵丁 却说英将伯麦带了洋船,从天津南下,这年七月到了浙江。 英领事见了伊大臣,伊大臣便派一个跟班,名叫张喜,随同义律到洋船上,见了大将伯麦。送上菜牛十头,绍头酒三十甏。 张喜便向伯麦贺喜说道:“目下林钦差、邓总督业已革职,贵大臣也算出气,就请罢兵何如?” 伯麦一面摇头,一面说道:“林钦差很有血性,真是中国好总督,但是办理太严。只因查禁烟土,便把我们生意停住,这一点,我们却不佩服。我们带兵来此,不过为生意起见,岂真为林钦差结仇么?”说毕,张喜便把这一番话回禀了伊大臣。 那伊大臣也是个庸才,到了浙江没有一点儿调度。 你道洋将伯麦如此说法,可见当年洋人并不十分利害,都是中国官场自己吓杀自己,慌慌张张,闹了半年,一些也没有主意。洋人见中国如此没用,便一步一步踏进来了。后来弄假成真,都是这几个怕事的大员招他来的。你看伯麦的说话,却是直爽,并不十分恨杀林钦差,倒是中国自己先把他革职,要想巴结洋人,就此了事。岂知洋人只要准他通商,此外都不着意。当年若使立刻回复,着洋将交还定海,准他通商,一句话便可了结。可恨这班奸臣琦善等,定要弄到广东去办理,各省督抚又无缘无故到处巴结洋人,做出种种丑态,倒被洋人看得中国不值一钱,后来到了广东,便故意需索起来。 且说那奸臣琦善到了广东,不先办洋人通商事情,倒急急向林钦差身上到处为难,要想把林钦差办个死罪。幸亏林钦差没有一些错处,无可下手,他才罢了。一面把林钦差所定章程一并革去:第一,先把当年和洋人开战的一位副将革职拿办,因此麾下将领都不佩服。 第二,把所募兵丁数千名全数撤去,因此这班水勇变为奸细,都被洋船上收去。 第三,把虎门所装木排一律撤去,因此一路直通,毫无防备了。 第四,把所用细作探子一并革去,因此洋人举动绝无信息了。 一面把章程更改了一番,一面请义律到钦差衙署会宴。一味巴结洋人,来来往往,都用一个西崽,名叫鲍鹏。这鲍鹏又是个极奸极猾的小人。琦善自己不管,把国家大事都交在鲍鹏身上,你道那琦善如此胡涂妄为,可恨不可恨?岂知这样一味巴结洋人,洋人却连日连夜造起三板船,招募了蜈蚣艇数百只,暗暗里赶造火箭喷筒竹梯各种战具。 义律素知琦善没用,便一味恐吓中国,说道:“中国若备了一个兵勇,休想合我们议和。”那琦善只求洋人议和,听了这句话,吓得魂也没有,立刻把广东所有防营全数撤去。你道这琦善呆与不呆?洋人明明骗我撤兵,他好趁此下手,琦善竟会依他撤兵,这种钦差,要他何用? 歇了一个月,洋人果然起事,不及防备,口门尽失。 欲知后事,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一回 攻沙角陈副将阵亡 陷虎门关提督死节 却说洋将伯麦一面说要议和,一面却添造战船。广东提督关天培探得洋人添造战船的信息,便去谒见琦善,禀请暗中添兵防备。琦善只怕添了兵勇,洋人便不肯议和,因此不准。关提督辞出,在大厅叹了一口气,上马回营。 这里琦善同义律天天商量议和事情,议定赔他烟价洋钱七百万元。义律说要厦门香港两处通商。琦善就想答应。邓制台说道:“这事关系匪轻,须要奏明办理,你若自己作主,倘他日皇上不允,你如何回复?”琦善因此不敢答应。商量了几次,义律总是要这两处通商。琦善正在没法,这年十二月初五日,义律不问情由,忽然带了兵船,开到沙角大角两个炮台面前,下令开炮。 那时看守炮台的一位陈副将官,名叫连升,很有本领,曾经在四川、湖南打仗过来,真是老将了。此番看守炮台,手下只有六百名兵叮前面洋船开炮攻打,后面又有汉奸二千多名从山路攻进。陈副将在后山埋了地雷,轰死了汉奸一百多名。 歇了一回,汉奸后队又进。东防西备,撑了一日一夜。无奈火药用完,空手抵敌不住,沙角大角两个炮台都被洋将占祝可怜陈副将父子二个都死在乱军之中。 这边关提督、李总兵、马游击三个,还分守镇远、威远、靖远三个炮台,手下兵丁,都不过数百名,危在顷刻。关提督差李总兵亲到省城,见了琦善,跪下哭求,请他添派兵丁,阖省文武各官,也环跪哭求,跪了一个多时辰,琦善定不肯答应。 你道这老奸可恨不可恨? 闲话休提。且说琦善不发一兵,一面只顾自己作主,写了一道文书,差人送交义律,文书上说道,除了赔还银子之外,依你把香港通商。义律看毕,便下令各兵船一律停战。 这年正月,琦善一面奏了一本,同义律立约,在狮子洋地方宴会定议。那琦善得意扬扬,立定主意,把香港送了外国人,就此议和。不料正月底飞马递到皇上圣旨一道,琦善跪迎,读毕,说声不好了,事又变了。 原来圣旨上说道,琦善并不预先请旨,实属荒唐,所议香港通商,着不准行,烟价银两一文不准赔给;广东事情着林则徐、邓廷桢随同办理。钦此!一面下旨着四川、贵州、湖南、江西四省兵丁,齐到广东。 这个圣旨一到,和议便停。可恨那琦善竟不依圣旨,并不同林则徐、邓廷桢两位商量。那时洋将伯麦见和议不成,便下令进兵。这边急如星火,关提督连夜到省,请琦善发兵,可恨那老奸还坚定不肯添兵。 这年二月初五日,洋船趁风齐进,打破横档炮台,占住虎门炮台。关提督只带了手下二三百人,拼命血战,可恨那琦善不发救兵,关提督竟死在枪炮之下。 虎门炮台原是广东全省要隘,所有大炮三百多尊,前年林钦差所买来的西洋大炮二百多尊,都被洋将所得。那时皇上派出一位靖逆将军,原来是个宗室,又派了两位参赞大臣,一位是湖南提督姓杨官名叫芳,一位是户部尚书官名叫隆文。 杨提督先带了湖南兵一千多名到了广东,琦善便令湖南兵到乌涌地方防守。不料湖南兵新到,路中日夜劳苦,当场接着外国兵一队,立脚未定,枪炮弹子一齐轰起,湖南兵抵挡不住,退后便走。岂知后面有大河一条,河中一时没有船只,因此湖南兵一退之下。大半落河身死。统领姓祥的也不及逃避,被一炮轰死。 败兵回到省城,禀明情形,琦善听了,手脚慌忙,一无调度。这边洋船一路攻打前进。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十二回 琦钦差伏罪回旗 杨提督失机误事 却说广东乌涌兵败之后,杨提督立刻亲到城外相度形势,一面调派各路营兵分守省城四面。那时洋将初到广东,尚不知中国虚实,因此不敢直进。一面差了一个洋人,先到凤凰冈,托名又要议和,送上一角文书,沿路便带了汉奸,测量水道,东瞧西望。汉奸引了洋人,暗中到各处营盘偷看情形,因此洋人才知中国兵丁不多。回到洋船,把细情禀明洋将伯麦。 这边凤凰冈长总兵,方才把洋人文书送到省城,岂知洋船业已打破凤凰冈,夺了东西炮台,占了海珠炮台。只见烟焰迷天,一派炮声不绝。广东百姓搬的搬,逃的逃。此时广东所有大炮台都已失守,杨提督见势头不妙,连夜把这番情形奏了一本。皇上得奏大怒,立刻下了圣旨,大略说道:大学士琦善贻误军情,着即行革职,一面查抄家产,一面锁拿来京。钦此! 这圣旨一出,天下百姓,个个拍手称快。那琦善当场跪读圣旨,读到“锁拿来京”这一句,吓得浑身战栗,手脚冰冷,读毕大哭。那时自己思量了一回,方才懊悔。无奈事已如此,懊悔也是没用了。只得一面交卸钦差关防,一面坐了囚车,从旱路回京。这且搁下。 再说那时皇上大发雷霆,下旨着靖逆将军速即进兵,定要把洋船杀得一只不回,不准再退一步。洋将伯麦探知中国大皇帝此番发怒,便唤义律商量,一面下令各兵船停战。原来洋将伯麦见局面大变,只怕两面决裂,他日中国一定不准通商,我们在此耽搁,兵费不支,也是不了的事。因此和义律商量了一番。义律说道:“目下有美利坚国的头目,极肯出场调停,待我去和他商量一番,如何?”伯麦道:“事在速行,不可迟缓。” 当时义律便把情形告诉了美国的头目。那美国头目连连点头答应。这天便带了通事,亲到杨提督衙门,见了杨提督说道:“目下英国只要通商,别的都不要了。以后货船,倘有夹带鸦片,情愿船货充公。目下事情决裂,速请贵提督奏明大皇帝,就此两面退兵。” 杨提督听了,并不明白回答,只向美国头目说道:“目下请英国兵船先行退兵,再等商量。”美国头目当场便把这句话回复了义律。义律说道:“中国如此含糊回答,我们何必定要低头求他?罢了罢了!”这事因此搁起。 可恨杨提督又是糊胡涂涂奏了一本,并不说明洋人自来求和,因此皇上下旨不准通商,从此失了机会,兵祸连结不解。 这都是那没用货杨芳弄出来的。你道此番洋人打了胜仗,得了许多炮台,他却肯自己来说要请罢兵通商,已是难得。况且此番他只要通商,连从前所讲的香港也不提起了,赔还烟价银子也不要了;你道这个好机会错过,岂不可惜?这也是国家气运如此。却好这个当儿去了一个奸猾钦差,又来了一个胡涂提督。 闲话休提,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十三回 将军妄动半夜出兵 制府无谋三路失守 却说杨提督回复了义律,义律便下令进兵,叫定海开来的货船五十只,一半到香港,一半到虎门,索性肆无忌惮,堂堂皇皇,在船头竖了一面大旗,写着“出卖鸦片”四个大字,装出十分声势。 这年三月,皇上派的靖逆将军、隆参赞、祁制台三位,都到了广东。那时林钦差虽已革职,还奉旨留在广东。这年有福建颜总督,两江裕制台,浙江刘巡抚三位,奏了几本,系荐林钦差当年实在赤心办事,并无一毫错处。因此皇上下旨,赏还林钦差四品京堂,着即到浙江会办军务。 可惜此时广东吃紧,却好林钦差又去了,留着这几位将军、参赞、总督、提台,官阶虽大,呆笨笨的都是没用家伙。那时广东省城的四面,都是洋兵把住,必须待有接应,方可动手。 那大将军听信手下随员的说话,自己思量道:“目下若不出兵,不能开销军饷。” 贪心一起,便不顾大局,也不知照杨提督,四月初一这一夜,蓦地儿下令三路出兵,一路从西炮台出去,一路从泥城港出去,一路从东炮台出去。号令既下,方才关照杨提督,杨提督大惊说道:“目下水勇还没有全备,就此出兵,是自己送命了!”说毕大骂。无奈事已至此,只得督兵前进。 那时只有四川水勇四百名,广东水勇三百名,坐了小船,带了火箭、火弹,连夜攻打洋船,打破大洋船两只,舢板船两只,小洋船五只,烧了洋房数百间。英领事义律从岸上洋房内逃出,登了洋船,当场洋房内家伙,却被乱兵抢得一空,忙中又误伤了美国商人几个。此番虽算小胜,但是局面越弄越坏。 洋人受此一惊,到了第二天,便大发作了。那时天色才明,洋兵业已齐到,我们只有这六七百个人,那里抵当得住这许多洋兵,当场便退入城内,洋兵乘势前进。 第三日,义律差人下了一封战书,说道,约定明日大战。 这天洋船都到,把广东省城三面围祝那时省城内兵虽不多,粮饷充足,还可死守几天,再待救兵。不料那祁总督又生成小气,颁发口粮处处省钱,因此兵丁都不肯出力。那靖逆将军又无缘无故把各处兵丁调了一调,因此统领和兵丁都不能联络一气,慌慌张张,手脚忙乱。兵丁一出,也没有号令,只顾抢掠东西,毫无营规。你道如此胡乱,如何能保守孤城? 省城西北泥城一带,向有三个炮台,一个叫天字炮台,一个叫泥城炮台,一个叫四方炮台。那四方炮台在城外山上,形势最好。岂知靖逆将军把三路炮台兵丁都移在城内东南角上,专门保护他的行台,因此三路炮台,洋人不费一枪一炮,唾手得了。原来四方炮台形势最高,登台一望,城内人家,个个慌张。 洋将得了这炮台,连夜在台下筑起土城,扎住营盘,用大炮十多个,火箭几百条,在台上架起,对准城内。这天弹子火箭,像下雨一般,如飞而下。这里汉奸又暗中通知洋将,教他专向东南角上攻打。原来将军参赞许多衙门,都在东南一面。这天将军衙门火箭打着,门窗都坏。 那时这几位将军、参赞、总督、提台吓得面无人色,都逃避抚台衙门,如同小鬼一般,头也不敢攒出。城内百姓人家,只听一片哭声,老的扶住小的,女的跟住男的,看来真是凄惨。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十四回 偿军饷首府议和 起义兵洋酋殒命 却说那时广东省城危在旦夕,将军参赞都没法奈何,只得差广州首府余保纯出城讲和。见了义律,义律回复道:“若要讲和,须要立刻赔还军饷六百万元,烟价还不在其内。香港另外再讲。限期五日内交齐银子。”那时将军参赞魂也吓去,便一口答应,立刻在城上竖起白旗,先向商家借了二百万元,再把藩库内银子一并盘出,尽数送到洋船。一面奏了一本,却不过含糊几句,只说贴还洋人兵费,烟价、香港两层也不提起。 因此皇上下旨准了。 原来道光皇上圣意,本来专主进兵,不准议和。当年若使奏明烟价、香港两层,皇上必不准行。你道这种将军参赞竟敢如此诳骗皇上,罪在何等!咳!中国时势败坏,都是这种逆臣一味含糊说诳,因此外国人在中国许多无礼,许多得志,圣天子都不知细情。你道如此办事,咳,从那里再说起呢? 闲话休提。且说那时讲和,后来将军参赞便带兵出城驻扎,先把外省兵勇调回。那时几位大帅大家欢欢喜喜,自己思量道:“从此和议讲成,我们又可以安稳享福了。”正在念头一转,不料自己手下兵丁又闹出事情来了。 原来此番将军参赞带兵到来,预先存了一个主见,说道:“广东百姓大半都是汉奸,向来和洋人通同一气。”因此都用福建水勇,广东兵勇一个也不用。总督衙门捉住了汉奸,倘是广东人,便不问是非,推出斩首,冤枉死的不知多少。因此广东百姓个个怨气冲天。 这天有一队广东义勇,原来是绅士雇募的,不知因何被湖南兵杀害了几个,大家不服起来,集了六七百人,一哄哄到将军行台。将军没法,只得糊个面子,把湖南兵的统领段提督摘去翎枝,安慰了一番,就此了事。 不料第二天,又闹出事情。原来洋兵上岸,到处抢夺,广东百姓恨入骨髓,只因将军不用广东人充当兵勇,无可下手。 这天洋兵一千多名,从四方炮台回到泥城,处处虏掠,到了三元里地方,百姓大家动众,四面洪起,不下四五千人,把洋兵围得铁桶相似,困在垓心。洋兵拼命冲突,只是没路可逃。这天被百姓打伤洋兵二百多人,杀了他的大将伯麦,夺了他的令箭宝敕枪炮无数。同时三山村地方也打伤洋兵一百多名。 这天义律在后队,得了信息,赶到三元里来救,又被百姓围祝顷刻越集越多,一片喊声,拿锄头的,拿棍子的,不下二三万人。 那时倘官府趁此出兵,一面把义律促住,一面募地儿夺取洋船,洋兵见头目被擒,定必扰乱,趁此大杀一场,杀退洋船,声势便可大振。就是官府不肯出兵。倘听凭百姓活捉义律,把他做个押头,讲和起来,权柄就在我们了。如此好机会,不料这几个没用的大帅,自己既不肯出力,百姓们围住洋兵,他反要带兵来弹压百姓,倒把义律救了出去。咳!这种鬼头官府一味胡乱,该死不该死! 第十五回 练团勇大振声威 谢海神滥蒙保举 却说英领事义律被百姓围住,几乎送了性命。幸亏广东这几位没用大员发出一片婆心,探得消息,立刻便差广州府余保纯带兵去救。百姓见本官到来,只得让开一条大路。余保纯便护卫了义律,送他回到洋船。咳!这几位将军督抚真真吃粪的,不知道他受了洋人多少恩典,偏要如此奉承洋人,拍足洋人马屁。这种外国心肠,真教人猜也猜不着的! 闲话慢讲。且说义律回到洋船,见大帅伯麦业已被杀,洋兵丧了三百多名,因此不敢再留,便下令各洋船,立刻退出。 当场有几只大船,搁住在沙滩上,一刻儿退不出去。那时义民大家拿了火把,约定这夜把洋船一齐烧却。 不料这个消息被祁总督知道,反出来禁止,不准义民放火。 因此洋船全数逃出。你道祁总督待洋人如此周到,还是怕他呢,还是报答他呢?真个不解。 岂知保护也仍是无用,这天洋船退到虎门,忽有一位新安县武举人姓庾名叫体群,约定了许多义勇。在三更天时候,带了火舟三队,从穿鼻洋地方叉出,趁着潮水,涌到虎门,见了洋船,放火便烧。登时烧却大洋船一只,还有许多洋船夺路便逃。逃到龟冈炮台,又来了无数义勇,排着许多大炮船,从上风头涌下,放起一阵毒烟。洋船上迷得对面不见,眼也睁不开了。当场义勇炮船上枪弹齐下,轰死洋兵无数。洋船拼命向澳门一带逃去。 那时南海番禺两县统共练成义勇三万六千名,都是百姓大家自己出钱雇募,官也不管的。此番打了胜仗,全是义勇的功劳。不料这几个没用大员,倒要想借着打胜名目,老了面皮,奏闻皇上,讨些保举了,真是羞死! 原来这位靖逆将军,那时便把义勇打胜情形,奏了一本,自己思量道:“这番借此奏闻皇上,定必奖赏我们。”岂知圣天子明见万里,下了一道圣旨,大意说道:尔等统带各省兵丁,毫无调度,反不如这种义勇,还能替国家出力,所有将军总督各员着严议处分。钦此! 这个圣旨一到,将军等吓得口也不开。那时义律败回澳门,自己要想遮盖羞处,故意写了一张告示,说道:“此番本领事不及防备,因此被广东百姓围住,目下大英本领事姑且宽待百姓,并不查办,以后百姓不准如此无礼。” 这张告示,义律暗中差人贴在省城大街上。广东义民见了大怒,大家集议,立刻写了一道回文,说道:“你一个洋将,敢如此夸大?从前林钦差在任的时候,你为何不敢进来?此番被我们围住,你为何不自己放出本领,却要靠首府保护出去?现在我们中国被奸臣作主,同你讲和。如今你洋船再敢进来,我们千万义兵,若不把你这种丑类尽数杀却,我们便不是大清百姓了。” 这篇回文骂得极其畅快。义律接到看毕,便自己思量道:“广东百姓如此厉害,不可再进,我们不如另寻别处去罢。” 那时却好香港海面海风大发,名叫飓风,因此义律下令,把洋船全数开到福建一带去了。祁总督得了信息,便趁此假造了一番,奏了一本,说道:“目下许多洋船都被广东官兵打退,却值海面飓风大发,因此所有洋船全数沉没,拿获洋人尸首无数,洋兵一律平定,大功告成。” 特地开了一张名单,请将广东出力官员分别保举。皇上得奏,大喜,只道是真正全数沉没了。便一面发下藏香十枝,祭谢海神。一面依了祁总督奏本,准地保举广东官员。可恨这许多不要脸的官府,缩头缩脑,倒保举了一百多人。岂知一面欢欢喜喜,保举官员,一面福建告急的信息,又飞马报到了。 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十六回 探水路复攻厦门 筑外城再陷定海 却说广东祁总督正在祭谢海神,保举官员,大功告成,开筵庆贺。岂知一面洋船业已齐到福建,打破厦门了。原来那时福建总督姓颜,官名叫伯焘,到任之后,奏了一本,请拨下饷银二百万,造起战船五十多只,募了水勇八千名,正待与洋船大战一场,却好奉到圣旨,说道:“现在广东议和,着各省一律撤兵。”因此,所募水勇都撤去了。船厂中造船工程也停止了,只道两面息兵,从此太平了。 不料这年七月初九日,洋船数十只忽然开到厦门,送到文书一封,立刻要把厦门让他。厦门厅官吓得魂飞魄散,一面飞禀颜制台,一面便撇了官印,逃到乡下去了。 第二天,洋将义律先用火轮船进港探试水路。原来厦门所筑炮台,都是古式,上面一排方眼,好像城头一般。把大炮凑在方眼之中,只能直放,不能旋转。洋船试了一试,见炮台上的大炮都是不能活动的,因此胆大,便下令把所有洋船一齐拥进。 这边青屿炮台、仔尾屿炮台、鼓浪屿炮台三面开枪,起初也打沉他火轮船两只,兵船一只。后来洋船专门围住青屿炮台,拼命攻打,炮台上抵敌不住,立刻被洋兵打破了。 义律带领兵船,破了一个炮台,再轰一个,因此三个炮台,顷刻失守。那时颜制台刘道台都在厦门城内。洋兵得了炮台,便把大炮搬转,对准厦门城内开放。轰轰烈烈。一日一夜,城内所有衙门房屋,全数打塌。 颜制台同刘道台预先退出,回到同安地方驻扎。岂知洋将并不派兵守住厦门,只派了几只兵轮守住鼓浪屿炮台,撇了厦门,把所有洋船全数开到浙江一带去了。因此颜制台探得洋兵已去,便重到厦门驻扎。一面借此奏了一本,只说道厦门已经收复了。那时皇上下了一道圣旨,把颜制台降为三品顶戴,派了一个端侍郎到福建查明此番开战情形。这且按下。 且说浙江伊大臣交卸之后,新到一位裕大臣,官名叫谦,那时洋兵已撤去,定海业经官兵收复,不料此番洋船又从福建到来。裕大臣初到浙江,一切情形,都未熟悉,幸亏林文忠公也在浙江,还好帮他一臂。 岂知有一个广东王运台,向来是琦善一党,同林文忠公不对的,此番进京召见,却在皇上面前,竭力推尊琦善,一味说林文忠公肇事,奏请重办。因此皇上下旨,把林文忠公办了个新疆充军的罪。后来有人在皇上面前代他求免,便改派林文忠公到河工上去当差赎罪。 林文忠公一走,浙江因此又少了一个靠傍。那定海地方,本来是零零一块地,守也守不住的,不如听其自然。这边把所有精兵五千名全数派在定海,又听信了一个葛总兵的说话,把定海城外面沿海一带,再筑起一面城墙,三面连住山脚,就用山头当个城墙。因此城内地方越大,兵势分散,保守越难。况且三面是山,外国人从山后爬过来,便在城内了。如此地方散慢,这五千名兵勇那里能够分派? 这年八月十二日,洋船又到定海,开炮攻打,这边回了几炮,也打沉他火轮船一只。从此日夜攻打,炮声不绝。到了十七日,洋兵从五奎山、东港浦、晚峰岭分了三路,拼命前进,前队打伤,后队又到,大战一场,不顾死活。洋将大呼一声,洋兵一齐登山,爬进城内。当场城内有王、郑、葛三个总兵,都死战阵亡。 此番定海再失,却是调度不能得法。至于守城兵将,也很能出力,三位总兵一齐殉难,虽然失守城池,也算能尽节勇,却不比那广东这班偷生怕死的官员不要脸的。原来裕大臣虽然调不得其法,办事却极肯尽心竭力。 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七回 陷镇海大臣死节 驻姑苏幕府横行 却说定海既已失守,那时裕大臣驻扎在镇海,手下只有兵丁四千名。裕大臣自己带了一千多名保守镇海城池。有一个谢总兵名叫朝恩,带了一千多名保守隔江对面的金鸡岭。又有一个余提督名叫步云,带了一千多名保守城外的招宝山。 那余提督本是一个奸猾小人,向来与裕大臣不对的,也不肯听裕大臣的号令,暗暗在招宝山插了几面白旗,分明是向洋人求和的意思。这天裕大臣下令誓众,余提督假意不到。裕大臣一面奏了一本,说道:“目下军情甚急,手下都不肯出力,臣总死守此地,不离一步,拼把一死报国。” 这年八月二十六日,洋船到了镇海,分兵两路,一路打金鸡岭,一路打招宝山。可恨那逆臣余步云,在招宝山见洋船到来,还不准兵勇开炮,却到城内来见裕大臣,请趁此带兵退回宁波。裕大臣不准,那逆臣便撇了招宝山向西走了。 洋兵占住招宝山,便架起大炮向城中攻打。那时金鸡岭谢总兵一支兵又打败仗。裕大臣见势头不好,便一面把钦差大臣这一颗印差人送交浙江抚台,一面自己跳下池内死了。登时洋兵便一拥进城。 那逆臣余步云逃到宁波。这月二十九日,洋兵轮舟多只,追到宁波,余步云又撇了宁波,同了宁绍道鹿道台逃到上虞县地方。因此宁波立刻失守。那时慈溪、余姚二县见道台逃走,县官也就逃走了。因此两县又一同失守。咳!这班没用逆臣,竟把皇上的城池,好像泥沙一般抛了就走,该死不该死? 那逆臣余步云起初还奏上两本,说道:“此番是裕大臣先逃,因此我也同走。”后来裕大臣殉难死了,皇上赏下谥法,赐他子孙世袭,余步云才没口可开。这且按下。 且说这年九月,京城内得了镇海、宁波失守的信息,皇上立刻就派了一位扬威将军,官名叫做奕经,又派两个参赞,一个姓文,一个姓特,十月内由京到了苏州,暂时驻扎,等待各省兵勇齐集,再到杭州。 那扬威将军手下有四个幕府,一个名叫容照,一个名叫杨熙,一个叫联芳,一个叫阿彦达,都是年纪很轻,到处横行,不顾大局。在苏州的时候,天天唤戏班唱戏寻乐,又向属员索贿要钱。那奕将军又是胡涂不管事的,随他们在外面吵闹,闹得声名不好,奕将军才过意不去,下令到嘉兴驻扎。 那时洋兵得了宁波,浙江信息极紧,可恨这班幕府,到了军情告急的时候,还是这种放肆,这也是国家气运如此。派了多少将军、钦差大臣、总督、巡抚,除了林钦差革职,裕大臣殉难,这二位之外,竟没有个尽忠报国的大臣。碰来碰去,不是逃,定是走,不是胡涂,定是贪赃,难得像林钦差、裕大臣这种人,又是个个人忌他,参的参了,死的死了。 你看洋兵从广东闹起,闹到浙江,惟有林公在任的时候,在洋面打了多少战仗,三元里义兵把洋兵大败一场,邓总督在厦门打败洋船,此外都没有打败洋兵的,白白儿把城池送他。 当年广东倒还没有失守城池,此番浙江失守许多地方,后来越弄越不如,便闹到长江来了。 后事如何,下回再解。 第十八回 将军占梦大进兵 提督闻风忽反走 却说奕将军驻扎嘉兴,那时各路兵勇,都没有调齐。这年十二月十五日,奕将军同文参赞两个讲论了一番兵事。这夜,奕将军归营睡下,忽见外国人无数,个个都从岸上登船,逃出海口,心中大喜。便思量道:“此番洋人该死,见了我兵,便就逃走,目下机会难得,快和他大杀一场,好成了我大功。” 一面心中思量,一面便要传唤中军下令。忽听得喔喔喔鸡叫一声,不觉醒了,原来是一场好梦。 天明之后,文参赞早到奕将军营内,说道,昨夜小弟梦见洋人如此如此。奕将军听了大惊,说道,奇极!奇极!小弟昨夜也梦见如此如此。我两人一夜同梦,莫不是洋人死期将到,鬼神预先来报喜么?这两位痴官,欢欢喜喜,讲论了一番,却好接到宁波来的信息,说道:“目下洋兵却把军器运上洋船。” 奕将军一得此信,便说道:“这梦真是灵的,机会不可错过,我们快些进兵。”文参赞连连说是。 这年正月,将军参赞都到杭州驻扎。元宵这一天,便渡了钱塘江,留一位特参赞在杭州。奕将军、文参赞连夜赶到绍兴驻扎。那时兵勇都未调齐,军器不齐备,所造火船火料,又被春雨浸得湿透。营中有两位老将,都说调度没有齐备,不可造次进兵。那奕将军信了梦兆,决计立刻进战,心内像火发一般,不顾是非,定要进兵。你道这位奕将军一路在苏州嘉兴耽搁过来,并不见一些儿调度,忽然靠着这没凭据的乱梦,一意向前,匆匆忙忙,毫无把握,那里能打退洋船呢? 那时洋兵听说大将军到了,便格外留心,在宁波的洋兵大半出城上船,只留一百多名守住城上大炮。原不洋兵战法,不重城池,只重炮台,故而并不呆守城池。镇海的兵也都出城,扎在招宝山的顶上,好待我兵进城,他便架起大炮,从山上轰将下来。 洋兵布置停当。这边奕将军也不打算,就派一位统领名叫段永福,领兵四千攻打宁波,再分二路兵攻打镇海、定海。 先讲这年正月念八日,奕将军下令拔队起程,那段永福却带了兵丁到宁波一路而来。从西门打进,城门上也无洋兵把守,段永福大喜,也不探虚实,意图举功,便急急麾兵进城,城中连一个洋兵多不见。 到了府前街,忽听连珠炮响,四面枪弹,如雨飞下。原来兵洋多在沿街楼上躲着。那时官兵不能上攻,死的无数。正欲回兵退出,忽从北门一支洋兵杀来,枪声震天,弹子如雨。官兵在巷内东冲西撞,急急出城,逃的逃,一哄而散。段提督见势不好,拨马便走。还有一个无用的余步云,带了二千兵丁,从奉化地方前来接应,一闻败信,不敢前进。这一路攻打宁波的兵,竟如此收常还有两路,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九回 袭镇海偏师覆没 弃绍兴大帅遁逃 却说镇海一路兵,分作两队。一队是刘参将统带,一队是朱副将统带。刘参将带了五百个河南兵先到镇海。将近城墙,向城上一望,不见一个人影。到了城门口,见城门大开,刘参将便麾兵入城。进了城,也不见一个洋兵,四面一看,心中大疑。刘参将下令停步,勒住马匹,正在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忽闻炮声大震,只见弹子如雨点一般空中飞下,打着城内房屋一齐倒将下来。刘参将大惊失色,急急退兵出城,自相践踏,兵勇受伤,不计其数。 原来洋兵却不在城中,都在招宝山的顶上,架起大炮,只顾向城中打下。刘参将只得退出城外,收拾残兵,便回慈溪大宝山的左边安营。朱副将随后也到大宝山右面安营,以成犄角。 那时慈溪县城内有一位张知州,集了乡勇守住县城。洋兵打败了刘参将的兵,便从镇海追到慈溪,攻到大宝山,先把自己洋船用火烧却,拼命死战。这边朱副将带了炮兵四百名在山上轰击,打死洋兵四百多名,杀了他一个头目,名叫巴麦尊。 那时朱副将打了胜仗,大有转机。但是朱副将手下兵丁只有四百名,若有后队接应,把洋兵截住,可以杀得他片甲不回。 不料刘参将扎营在大宝山左边,被洋兵吓怕,不敢出兵。 城内张知州,又无缘无故,被文参赞调开,城内乡勇,就此四散。朱副将想我们兵少,恐其寡不敌众,所以差人到文参赞营内请兵接应。可恨文参赞竟延到了天晚,才发出三百名弱兵。 岂知洋人已分兵四百名,绕到朱副将营后攻打。朱副将被洋兵前后夹攻,力不能支,父子两人,都殉难死了。 那边刘参将正在坐观成败,一闻噩音,便撇了营盘,匹马加鞭,逃命去了。唉!此番朱副将很能出力,只可恨救兵不到,白白地把贤父子二人性命送了。那时文参赞、奕将军手下兵丁尚且不少,并未受过大败。况且洋兵也不过六七百人,正好和他死战一常不料一得朱副将的死信,奕文二人便慌得没了主意。旁边有二个幕友,名字叫做容照、联芳,都是贪生怕死之人,力劝奕文二个逃走。 其时有一位麾下总兵,献上了一条计策,请将军把营盘移到上虞地方,诱令洋兵进来。上虞地方山峰危险,我们占了要害,杀得那洋兵可以片甲不回。当时大帅不听此言,心中只想逃命,连国家的大局都不顾了,便夜间带了几个亲信幕友家丁,悄悄从后营门逃走了。沿途重赏车夫船户,叫他急速趱赶,只恐洋兵追来,这个头颅不保,一路心中鹿鹿的跳个不祝这月初七日,便弃了绍兴,文参赞赶到西兴驻扎,奕将军便逃杭州。从此洋兵势如破竹,浙江的信息日紧一日了。咳! 将军参赞,乃是一品大员,受了皇上的厚恩,不思图报,奉旨讨贼,却望风先逃,这条性命,看得如此之重。 然而临阵脱逃,不过多活几天罢了,到后来,国法难免,仍旧要把头颅请下,反不若像裕大臣与朱副将二人从容死节,到后来有祠堂,赠世袭,可以流芳百世,何等体面?闲话慢谈。 且讲有舟山的兵来。 未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十回 用伏兵偶然战胜 妒功臣又请讲和 却说攻打定海一中的水兵,本拟从各处小港分进,共有水勇一万多名,归王知州郑统领两位统带。岂知奕将军等逃回杭州之后,又听信了幕府容照的说话,决计想罢兵求和,便下令把定海水勇全数散去。因此所有水勇,散下没有归处,便投降洋船,都做了洋人奸细。 惟有郑统领一路,不肯把水勇散去,幕府容照,便说郑统领不奉将令,罪应斩首,请奕将军下令斩之。奕将军原是没用的人,虽然答应了容照,一时也不下令。 原来奕将军营内有一位举人,姓臧名叫纡青,很有才能,可惜奕将军不肯用他计策。此番臧孝廉见奕将军如此没用,便要辞去。奕将军再三留他。臧孝廉说道:“若要小弟留此,请听小弟的计策,否则小弟在此也是没用。”奕将军便问:“有何妙计?请教请教。”臧孝廉便把伏勇散战的计策,向奕将军说了一番。此番奕将军却肯听说话,便下令照行。 臧孝廉把各营分拨定当,暗中散伏。这年二月十六日,下令各路兵勇,都从小路分攻洋兵,洋兵彼此不能照顾,纷纷败走,因此零零落落,统共倒杀白洋人黑洋人三百多名,捉住洋官四个,拿住洋兵五十多名。 郑统领也在岑港地方,烧毁洋船四只,小洋船十多只,溺死洋兵五六百名。镇海叶知县也在海口大破洋船。此番得胜,全是臧孝廉调度得法,布置周到,因此一个兵有十个之用。 那奕将军、文参赞趁此便奏了一本,说道洋兵大败。天颜大喜,下旨赏奕将军双眼花翎,赏文参赞头品顶戴。咳!这两个没用大帅倒靠此得了恩赏,真真便宜他了。那时将军参赞的幕府也开了名单,个个得了保举。你道这种人小,可笑不可笑? 起初一味逃命,待有人打了胜仗,他都要混在那里讨些保举。 闲话慢讲。且说此番中国得胜之后,正可趁此大发官兵,一鼓气打退洋人,收复城池,这个机会,也是难得。不料那将军参赞,只会受赏,一无调度。 却好又有一个浙江巡抚姓刘的,奸猾性成,见一个无名的臧孝廉设计打败洋人,他做了浙江巡抚,却没一点军功,因此起了妒心,不顾国家大局,逞着自己私心,便奏了一本,说道:“此番打退洋人,并没有这件事情,都是假的。”后来郑统领献上洋兵首级、洋船、大炮等物,刘抚台方才没口可开。但是心内究竟有些妒忌,便又奏了一本,说道:“目下浙江并无精兵,不可浪战,不如议和为妙。”又说了许多开战的险处,一味抬高洋兵,恐吓朝廷。 可惜奕将军这没用货,那时也并不声明细情,因此天子钦派一位耆尚书名叫耆英,充为钦差大臣,到浙江同洋人议和。 可恨刘抚台又奏了一本,请皇上下旨,着各营不准妄动,倘有乱杀洋兵一名,便要斩首正法。天子依了他,下了圣旨。因此洋兵安安稳稳占住宁波、镇海、定海三处,趁此停战的时候,收回败兵,添造洋船军器,准备进兵。 这边中国各大帅,却像做梦一般,只道洋人就肯和了,便把营兵渐渐遣散。各省督抚听说议和了,也把所有防营撤去,以为和议成功,便可安享庸福了。其实和议一节,此时洋将并没有此意,都是中国各大帅自己骗自己,大家放心安胆,便不防备,因此洋兵又闹到江苏,闯进长江。 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二十一回 攻乍浦守将尽忠 犯吴淞总兵逃命 却说那时京中有一位宰相,姓王官名叫鼎,是一个正直无私的大臣,无奈朝中都同他不对。此番洋船开战,王宰相所上的奏本,却被朝中奸臣阻止不行。 那时黄河决口,林则徐在河工上当差,京中多少奸臣,趁此便把林则徐参了几本。因此,天子下旨:“着林则徐出口到新疆效力赎罪。钦此!”王宰相见时势如此,好人又都遭祸,便发愤恨极,一气死了。自此朝中又少一位好大臣,只剩那些要钱的要命的一班儿,同样一种不开口的木头官混在朝堂,所以天下时势愈弄愈坏了。 闲话休提。且说那洋将义律,并不要夺中国的城池,不过借此吵闹,要想中国准他通商就是了。 这年三月念七日,洋将向宁波绅士逼出赏兵费二十万元,便撇了宁波,带了洋船,向乍浦一带来了。四月初九日,洋兵到乍浦开炮攻打,官兵也就开炮还打。起初打伤洋兵不少。后来洋船专打南门,城内有一种裁下的游兵,一哄而起,大开城门,放洋兵进来。 那时乍浦驻防都统官名叫做长喜,乍浦同知官名叫做韦逢甲,这两位很有义气,当场便奋勇当先,死在乱军之中。还有一个兵备道,姓宋官名叫做国经,便逃到嘉兴去了。 那时奕将军等方才趁着洋兵撇去宁波,便奏了一本,说道:“宁波洋兵已被我兵杀退,宁波城池也克复了。”正在盼望皇上恩旨到来,不料乍浦告急的信息又到了。那时乍浦既破,皇上下旨,着奕将军移营到嘉兴驻扎。 新派的一位耆钦差方才出京,到嘉兴地方,京城内又起了谣言,说道:“英国所属的印度地方,被廓尔喀国攻打,因此英国兵船都要回去了。”那时皇上便派耆钦差到广东去料理一切。耆钦差正要动身,又接到圣旨,着他留在江浙两省地方驻扎。 那时浙江杭嘉湖三府,都是信息极紧,各位大帅闹得全无主意,和也不和,战也不战。那刘抚台专门拍洋人马屁,把前番在宁波捉住的洋人送回洋船。岂知送到乍浦,洋兵业已撇了乍浦,把洋船开到江苏一带去了,刘抚台又把洋人送到镇海,镇海洋将也不理他,送来便受了。原来外国的国法,将帅兵丁,被敌人捉去,便送回,他也算没脸的,因此洋将受了送还洋人,并不在意。可笑刘抚台空拍了一个马屁,毫无好处。 那时镇海定海虽被洋兵占住,洋将留兵不多,大队洋船都向江苏地方去了。可恨刘抚台、奕将军、文参赞、伊大臣、耆钦差这许多大员,驻在浙江并无一点儿调度,只顾拜天拜地求个议和了事,不肯趁此进兵,收复城池,真是可叹! 这年正月初三日,洋船开到吴淞口。两江总督牛制台官名一个字叫鉴,到了吴淞口,宝山县周知县献了一个计策,请他精兵伏在口内,诱洋兵进口,四面围杀。牛制台不听,偏偏派了一个怕死的王总兵,带了前月招宝山的败兵五百个,守住小沙背要害地方。那王总兵又是怕死,又是要钱,到了小沙背地方,向乡下人勒索供给,任意掳掠。周知县见了这个情形,便禀请牛制台另派一个总兵来到小沙背驻扎,牛制台不理他。 这月初八日,吴淞开炮,同洋船对打,起初也打坏洋船二只,后来炮台统领陈提台中炮身死,洋兵便从小沙背地方登岸。 这王部兵一见洋兵,便拨转马头,当先逃走。因此手下一千多名兵丁,大家一哄而散。 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十二回 陷宝山制台先走 破镇江都统无谋 却说小沙背地方既失,洋兵遂打进宝山城内,占住吴淞炮台,失去大炮军械,不计其数。牛制台见势头不好,便独自一个拼命逃走,逃到嘉定去了。 那时上海的参将,官名叫做继伦。上海道姓巫,官名叫做宜禊。上海县姓刘,官名叫做光斗。听说宝山失守,牛总督逃走了,便也撇了城池,保着这条性命,连夜走了。 五月十一日,洋船开进黄浦,到上海上岸,城内各官,业已逃走一空,洋船就占住上海。十三日,便挥兵向松江进发,到了离城八里路地方,幸亏有一位寿春镇尤总兵,带兵二千,同洋兵开炮对打,一步不退,因此洋兵不能得手,松江保住不失。 洋船退出松江,便向苏州一路进兵。到了泖湖,幸亏有一只渔船上老渔翁,把洋船骗了一骗,引他到湖中浅处,把火轮船搁住,设法拖了几天,方才出险。因此洋兵不敢再进。洋将见得了上海、宝山,也没甚好处。这月二十日,洋船又退出吴淞,向长江一带进来了。 你道洋兵冲来冲去,原不是定要夺取城池,可笑这许多地方官一见便逃,洋将看中国如此没用,自然胆大起来。目下洋人看起来说道,你们中国上海、宁波许多地方,都是我们得了之后还你们的,不是你们用兵克复的,你道洋人眼中,如此言来,看中国越发不值钱了,可叹可叹! 且说洋船退出吴淞口,想要开进长江,恐怕沿江有炮台守住,因此预先收服了许多沙船,作个领略,派火轮船一只,跟了沙船,余外都在海口等候。火轮船开进长江,见一路险要地方,并无一个兵保守,洋将大喜,便麾令洋船一齐开进长江。 六月初八日,一直开到瓜洲,见瓜洲地方一个兵也没有,便回头攻打镇江。原来镇江向有驻防旗兵,那副都统官名叫做海龄,也是一个没用的人。那时有齐参赞刘提台,两个带兵在城外驻扎。海都统在城内,只有驻防兵一千名,绿营六百名。 海都统毫无调度,见洋船到来,便下令关起城门。城中富户甚多,海都统不准人家私藏米谷,派兵搜查。又疑心城中百姓必有汉奸在内,到处捉拿,捉住便杀,冤枉的不知多少。因此城中百姓大家恨怨。况且所有营中兵器,平时多不讲究,到了这时候一看,有坏的,也有锈的,要弹子弹子没有了,要火药火药不够了,诸事不能齐全。海都统便麾兵登城防守。 起初洋兵在城外同齐参赞刘提台的兵打了一阵,后来洋兵假做攻打北门,齐、刘两支兵也到北门,洋兵却从西门一哄登城,进了城便放火烧,所有旗兵大半烧死。海都统死在乱军之中,也算一死报国;虽然调度不能得法,失守城池,却比那一味逃走的大员,还胜了万倍。 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二十三回 谕洋将从容停战 听汉奸草率议和 却说洋兵据了镇江,那时洋船中新到的一位大将,名叫璞鼎查,原想就此停战,差人到天津议和。不料洋将中有一个名叫马礼逊,向在中国居住,很熟悉中国情形,此番便向璞鼎查说道:“镇江一带,原来是中国漕运的要地,我们趁此进兵,断住他的喉咙,那时再行议和,中国自然条条答应了。”璞鼎查点头称是,便下令前进。一面把瓜洲仪征一带所有盐船放火烧去,登时烧得上下一片通红。这时扬州盐商送了洋人银子五十万两,因此免祸。 这年六月二十八日,洋船大队齐到南京,长江一带十分吃紧。那时耆钦差驻扎在南京,连夜飞奏一本。皇上见洋兵深入内地,南京大震,因此下旨,着耆钦差斟酌办理。但是洋船虽已到了南京,并没有开炮攻打。 原来洋将此时得了英国国王谕旨,着洋将不准一味攻打,但要中国准他通商,多开几个码头就是了,此外不必再要银子,鸦片烟也可以依中国的规矩不再运来。因此洋将璞鼎查按兵不动。 咳!你看英国国王如此说法,并不十分厉害,不料我中国这几个大帅,听说洋兵已到南京,倒吓得魂也飞去。一面便奏了一本,说道:“洋兵业已夺了城外钟山,在山顶架炮攻打,南京全城十分紧急,不得不依他议和。”其实洋兵并没有上岸,都是恐吓朝廷的说话,只想快些议和,便可了事。一面便差了一个好宝贝,名叫张喜,原来是伊大臣的跟班,也会说几句洋话,真是一个奸猾小人。那时耆钦差等一班大员,只要急急求和,便差他到洋船上去议和。咳!你道两国议和,如此大事,却托在这一个跟班身上,真是可叹! 当时张喜到了洋船,见了洋将,洋将马礼逊说道:“如今我们有三句说话:第一句要中国贴还银子二千一百万元。第二句,除了香港之外,要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第三句,要中国官员同外国官员平行敌礼。” 张喜听了,也没有主意,便说道:“银子二千多万,通商五处,照此数目,你们还肯通融些么?”洋将马礼逊说道:“这是我们的讨价,你们中国若是准我通商。口岸几处,银子多少,自然还可以商量哩。” 张喜回到城内,见了耆钦差,只把洋人要银子,要口岸,说了一番。也不说明还可以商量一层。当场这几个大员,只想议和快些成功,也不再同洋人商量银子多少,口岸几处,鸦片不准进口一层也不提及,只顾一口答应下来,连夜草草率率了写了一张和约。 张喜把和约送到洋船,洋将一见大喜,暗中想道:“此番国王原教我们但求通商,我们姑且多讨些银子,多要些口岸,不想中国竟一齐依我,真是难得!”当场洋将便收了和约,一面用火轮船把和约送回英国,请国王盖印,一面定期退兵。 这年七月初九日,耆钦差、伊大臣、牛总督三个大员,亲身先到洋船拜会洋将璞鼎查,第二天洋将也进城回拜耆钦差。 先提藩库银子送交洋兵。九月里,洋船尽数退出长江,开回定海。从此中外通商局面大变。 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二十四回 守台湾有功被诬 攻印度失机可惜 却说南京和议既成,皇上下了一道圣旨:两江总督牛鉴不守长江,着来京治罪。将军奕山、奕经,参赞文蔚,提督余步云,均着革职交刑部治罪。 此外沿海沿江一带所有失城池官员,均着照律治罪。 钦此! 这个谕旨一下,这班怕死的大员,方才知道当年保着性命,此刻依旧把头颅请下,到此才如做梦醒了。 这年冬天,余步云伏法斩了,余外绞的绞,充的充,没有一个饶赦的。你道逃命的官员如此收场,好不好呢?这且按下。 且讲这年冬天,又有洋将讨还台湾俘人的事情。什么叫俘人?这是打仗活捉来的,叫做俘。 原来道光二十一年的八月,二十二年的二月,洋船曾经两次到台湾。第一次在淡水港遭风,洋船搁在礁石上。第二次,开到大安港,有一只渔船骗他进港,也搁住在浅滩。这两次都被沿海义勇围住攻打,抢得大洋船一只,舢板船两只,捉住白洋人念四个,黑洋人一百六十五个,拿获军器不少。 那时台湾总兵官名叫达洪阿,台湾道姓姚名莹,这两位很能出力。道光念二年的三月,英将带了兵船十九只,开到台湾。 结了海盗船只,攻打台湾,要替上两次报仇。那时达总兵姚道台带了兵船,亲身当先,先破了海盗船只,洋船便不敢近岸。 这事奏闻之后,皇上下旨,着把黑洋人一百六十五人全数斩却,所捉白洋人着加恩放还。姚道台等遵旨办理,放了白洋人,杀了黑洋人。 不料洋将璞鼎查又不允起来了。那时洋将璞鼎查正在南京议和,得了台湾斩杀黑洋人的信息,便向耆钦差说道:“台湾的道台总兵不顾和议,甚属可恶!”耆钦差听了他的话,便自己思量道:“我们做了钦差总兵,没有一点儿功劳,没有一点儿赏赐,他们两个道台总兵,倒得了恩赏”,心里早有点忌他,便奏了一本,说道:“达总兵、姚道台都是冒功受赏,请派钦差查办。”皇上因此派福建总督查办。 这个总督也不细细查明,便把这两位功臣锁拿进京。那时台湾百姓大家不服,却好福建换了一个总督,姓刘,便把实情奏了一本,皇上看了,知道都是冤枉的,便照旧起用。这且按下。 且说当年江浙吃紧的时候,还有一个机会,真是可惜。原来中国西藏的西南,有一个小国,叫做廓尔喀,同英国所属的印度地方地界相连。那廓尔喀国王寄一个信与驻藏大臣,说道:“小国现在和伊犁国所属披楞地方有仇,想要进兵攻打。目下兵船都在东方,小国情愿帮中国攻打伊犁,请驻藏大臣派兵来助。”驻藏大臣奏了一本。 无奈当年京里大员,都不懂外国情形,原来伊犁就是英国的别名,朝中大员都不懂外国说话,只道伊犁是另外一国,不知道就是英国,因此不准驻藏大臣进兵。这个机会就此失了,真是可惜! 你道当年江浙吃紧的时候,若从西藏进兵,攻打英国的印度,英国兵船定必退出。原来洋船都是印度派来的,所以印度有事,洋船必要退还的。 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二十五回 焚洋馆和战余波 下明诏贤奸结局 话说南京议和的时候,还有许多机会白白错过,真真可惜。 原来此番英人闹事,各国停止生意,因此美利坚、法兰西两国的洋商,都恨英人吵闹。 当年琦钦差在广东的时候,有一个美国人肯出来调停,琦钦差含含糊糊,不肯着实说定。后来奕将军等焚烧洋房,又乱杀了美国人几个,因此美国人不肯出力了。 到了南京议和的时候,有一个法兰西头目在广东见了奕将军,说道,他同英将璞鼎查素来相好,他肯替中国调停,包在他身上,只要中国送银子三百万两,他便了结。照此一看,比后来耆钦差所定的二千一百万两,可以便宜七倍。不料奕将军又是含含糊糊,也不决定,歇了半个月,方才奏了一本,等到奏到京里,南京和议已经讲定了。这且按下。 且说洋人自从广东三元里受了这般惊吓,便不敢再到广州城内。到了这时,南京和议,奉旨准了他们在广东通商,洋此因此胆大,在广东广州城内到处横行。 广东百姓大家恨如切骨,聚了一万多人,放火焚烧洋房,又在澳门海面打杀洋兵不少。英将璞鼎查正在统带兵船,开到广东,并不敢兴报仇之念,倒是这几个广东大帅巴结洋人,立刻把焚烧洋房的几个义民,拿住斩首,赔还洋人的礼。唉!当年巴结洋人,洋人还有一些儿感德,如今洋人看惯常了,就是狠命巴结他,他也不见你的情了。照此看来,吾们中国自从康熙年间到道光年间,局势渐渐不振了。 自从道光二十二年南京议和之后,开了五个通商口岸,从此海禁大开,到如今遂成了天下通商的局面。我中国的得失,全在当年浙江、广东、江苏三处议和议战纷纷不已,没有一个肯替国家出力,所以洋人一步一步踏进来。如今处处是洋人便宜,我中国要想踏上一步便不能了。 讲到这里,又想着当年几个大员忠心的可敬,黑心的可恨。 虽然,天道不灭,果报昭彰,国家赏罚。后来也极分明。耆钦差到底罢官来京,林钦差、姚道台、达总兵到底奉旨复职。但是局面已成破坏,懊悔也是不及了! 以上二十五回,从康熙年间讲到道光年间为止,通商原委业已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