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长沙大会战·1939-1942 > 2、胜与负定于战前

2、胜与负定于战前

作品:长沙大会战·1939-1942 作者:马正建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1944年5月25日下午5时,几辆由武装士兵护卫的黑色轿车驶入汉口日军11军司令部。

    先走下车来的是11军司令官横山勇,随后是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

    65岁的畑俊六中等身材,气色红润,表情平和,不像多数帝国将领那样眉宇间溢出一股杀伐之气,而更像个文官。这也许是因为他曾多年出使德国和瑞典,又任过几年内阁教育总监的缘故。

    横山勇陪同畑俊六看过一间宽大的办公室和一间卧房。畑俊六笑道:

    “横山君还怕委屈了我吗?难道在你心里我真的老了?”

    这天上午8时30分,“一号作战”第一阶段平汉路作战以日军战车第3师团和步兵第63师团击溃中国军队第15军、占领洛阳而告一段落。畑俊六大将在得到报告之后,当即驱车机场,直飞武汉。他要住在11军指挥部,直到第二阶段作战结束。

    第二阶段是由11军唱主角的湘桂线作战,对手是实力雄厚的中国第九和第六战区,一色中央军精锐部队。

    为确保总体战略中这一关键阶段的胜利,畑俊六给这个本来就已指挥5个师团的军又增调来4个师团。加之配属炮兵、航空兵,兵力达到20万以上,这在一个军司令官的指挥权限中是没有先例的。大本营又特地将精通谋略的关东军高级作战参谋岛贯武治大佐派到11军任高参,协助横山勇指挥作战。岛贯深知责任重大,来11军报到前在大本营详细研究了历次湖南作战的资料,征询负责过湖南作战的大本营官员的意见,待飞往汉口报到时,心中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可行的迂回进攻长沙的腹案,并在与横山勇交谈时一拍即合。岛贯报到前,11军高级参谋武居清太郎曾根据“一号作战”总意图制定过一个实施方案,但被大本营否决,岛贯到任后数天中又制定了一个方案。因怕失密,他亲自携带方案飞回本土汇报,几天后返回,下飞机后对横山勇说的第一句话是:“成功了。”

    为达到战役的突然性,横山勇绞尽脑汁地隐蔽意图,秘密调动兵力。

    他将5个师团摆在一线,3个师团摆在二线,另有一个师团做总预备队。部署就绪后,横山勇向畑俊六辞行,带军指挥部到湘鄂边境的湖北蒲圻就近指挥。

    行前,畑俊六紧握着横山勇的手,竟久久没有说出话来。横山勇感觉到,那只已经苍老的手在颤抖。

    同兵力强大又如哀兵般为本土安危和战争胜负而焦虑的日军将领们相反,此时九战区的将军们却一身轻松。

    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结束,薛岳颂歌盈耳。

    1942年1月至1944年初两年中,除了协助第六战区进行常德会战,九战区范围内没有大的战争。常德会战中战场距九战区辖地近在咫尺,有位姓路的高参曾劝薛岳做些防范,以免日军转头攻来时陷于被动,薛岳却说:“怎么,你认为倭寇还愿意再领教一次‘天炉战法’吗?”那次,日军果然没有来。收复常德后九战区庆功,薛岳在宴会上拿这件事打趣,非罚那位路高参喝酒。

    胜利是一杯美酒,但美酒喝多了也能让人昏迷。有人说,那位爱看地图的长官,第三次湘北大捷后看地图时间少多了。

    战区参谋长吴逸志也是打了胜仗后闲得难受,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起来,写了一份关于加强亚洲作战的意见书。他精辟分析了亚洲战场局势及其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指出加强在亚洲作战强度的意义与可能,并提出具体的作战构想。文章写完后他着实地自我愉悦了一番,然后通过在外交部工作的连襟兄弟,不久还真的转到了大洋彼岸那座白色建筑中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办公桌上。罗斯福一向从谏如流,此时也认真看完文章的译稿,认为确有可取之处,复电向吴逸志表示感谢和赞赏,并告诉他已将那份宝贵的文件转交有关部门作为制定战略方针的参考了。

    吴逸志见美国总统来电赞赏,自然美得合不上嘴,他发电报向蒋介石报告事情经过,心想加强亚洲战略有利中国抗战早日胜利,蒋介石当然也会高兴。没想到蒋见电后即大发雷霆,下令免去他战区参谋长职务,交军法执行总监部查办!

    原来正值蒋与罗斯福派来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的美国将军史迪威关系破裂,这时正在实施赶走史的计划,他岂容中国将领背着他与美国总统来往?

    偷鸡不成蚀把米,马屁拍到蹄子上。在薛岳再三周旋下,未交军法部门,只免职了事。吴逸志自认倒霉,请长假回老家悔恨,薛岳举荐亲信参谋处长赵子立出任战区参谋长。

    赵子立时年36岁,却已扛上中将军衔,本该全身心投入军事,研究形势和敌情,但九战区居功自傲成风,赵也无法免俗。他无所事事,便写诗填词,整天之乎者也、平平仄仄。战区副长官王缵绪是前清秀才,八股功底扎实,赵将自己的诗词集《一峰吟草》送上指点,二人切切磋磋,好不愉快!

    5月6日,军委会电告薛岳:“近日收获日军将进攻长沙并南攻株洲与衡阳情报甚多,务希特别注意与积极构筑据点工事,限期完成,以防万一为要。”

    对这一重要提示与要求,薛岳竟置之不理。

    尽管日军较好地隐蔽了作战意图,兵力调动组织得也极秘密,但我国军民仍发现了许多蛛丝马迹。5月11日,九战区情报系统将湘北日军数量增多、日军在长江沿岸到处抓夫,日占领区水陆交通格外繁忙等情况汇集起来,由接替赵子立任战区参谋处长的林方策写出一份书面报告。林方策综合情报分析判断:日军在短期内要进攻长沙。

    报告上呈后,赵子立提醒薛岳加强防范。薛岳认为,日军现在作战重点在太平洋,无暇顾及中国内陆,再说第三次长沙会战他们吃了亏,不敢轻易进攻长沙。至于抓夫——大概是到南洋当苦力吧?

    既然长官这样认为,参谋长又何必再自寻烦恼?赵子立乐得依旧每天咬文嚼字,附庸风雅。

    5月18日,日军大部队在以岳阳为中心的九战区正面全面集结,舰船如梭、车辆盈路、征尘遮日,进攻意图已经隐蔽不了,大战在即。林方策再次严词上书薛岳,指出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进攻,日军在正面有5个师团番号,还配属纵深部队,这是一次巨大规模进攻的明显信号,再不能麻痹坐视了!

    薛岳这时才如梦初醒。他一面慌忙向军委会上报敌情,要求调邻近战区部队来湖南御敌,一面号令九战区各部队行动起来准备作战。当时担任长沙城防的是第4军,命令传到军部时,司令部竟然找不到军长张德能。

    因军情紧急、刻不容缓,不得不四处询问,最后从贴身卫士处得知,张军长正在热恋一位从上海逃难到长沙的女演员,二人频频在城内一处旅馆内相会。张还吩咐卫士保密,不准人来打扰,气得司令部一干人骂娘。

    5月21日,蒋介石授权军委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到桂林行营统一组织四、七、六、九战区,粉碎日军此次进攻。白崇禧根据日军兵力众多,很难在短时间、小空间内战胜的情况,提出放开战场,逐次抵抗,在广西桂林一带进行决战。从后来战局发展的情况来分析,这个设想是客观的。

    但薛岳却坚决反对。他把放开战场说成是白崇禧让九战区部队去为他的老家看大门。他力主运用被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天炉战法”,仍以长沙、浏阳为中心与日军决战,再现第三次长沙大捷。

    当时蒋介石也并没有掌握日军在湖南进攻的真实战略意图,在薛岳力争之下,同意了九战区作战方案,并调拨三战区丁治磐26军、六战区彭位仁73军、施中诚74军、王甲本79军、李天霞100军及四战区黎行恕46军、七战区黄涛62军共7个主力军归九战区指挥。薛岳将所有归九战区指挥的部队基本按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布局分别部署,令张德能第4军坚守长沙,以衡阳附近的方先觉第10军为总预备队。

    号令既出,数十万中国军人打起背包扛起枪,乘着军车或排着队列,高唱军歌从各自驻扎地奔赴战场。5月,三湘大地一季新稻刚栽完秧苗,蒙蒙烟雨笼罩着无边的绿色丘陵、山岗和农田。在无比熟悉的景色和气息中走向战场,走向流血和死亡,对于大多数农民出身的中国军人来说,该是一种什么心情?

    1944年5月26日,横山勇在蒲圻作战指挥部以最新启用的无线电密码向驻在汉口11军司令部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报告:各部队均到达指定位置,进攻作战准备全部就绪,原定发起攻击时间5月27日不变。

    畑俊六复电:“铭记光荣。”

    只有日军高级将领明白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1905年5月27日,日本海军在对马海峡大海战中全歼沙皇俄国波罗的海舰队。

    铭记下日本民族在战争中的光荣,这是畑俊六大将选择这一天进攻的真正原因。